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2019-10-05安明珠
安明珠
【摘要】围绕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提升,教师要在小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动上提升教育的力量。尤其在道德教育效果的评价方面关注到这具体的三个方面。加强道德教育的反思总结工作,不断提高道德教育手段的有效性。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道德水平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道德教育,让道德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实效。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 品德教育 有效性
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有了深刻的变化。因为素质教育广泛为人所熟知,我们也逐渐地认识到,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尤其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发展,對于小学生今后的成长以及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价值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品德与社会》实际上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文化、历史教育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体会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等,来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且以此作为基础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道德行为。所以,提高小学品德教育的有效性,必然需要结合对于这门学科教学的途径方法以及所取得效果的正确认识来开展。
一、运用开放式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在品德教育中的主动参与
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权力,在品德与社会的学科教学中,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提出来,引发学生们的关注和讨论。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表现,也让课堂的内容变得更加鲜活生动,让课堂教学更富有实效性。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尤其在品德教育的灵活性方面可以给教师提供更多进行品德教育的机会。开放式的课堂相对于传统封闭式的固定化的课堂具有更加灵活生动的特点,这样的特点对教师要求比较高,所以,教师要熟悉品德教育的基本原理,并且熟悉小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特点,能够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的气氛,在课堂上自然地生成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有效地解决课堂中所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更加富有针对性。
二、通过创设和谐价值观一致的育人环境提高品德教育的效果
在育人环境的打造方面,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到班级教学氛围的构建,另一方面要关注到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同时也要将社会家庭环境构建纳入到整个德育环境的构建中。要形成系统化的观念,认识到学生是在这些环境中成长发展。这些环境因素都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塑造改变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作用,因此,在环境打造方面力图做到和谐一致,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解决学生因为环境不一致所带来的认知失调问题,能够让学生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选择科学理性的价值观念标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所以,在和谐的环境构建方面,教师把能影响到的环境工作做好,而自己影响不到的就需要做好学生们的思想预防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权威教导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教师要发挥言传身教的积极作用,让学生们能够明辨是非,能够区分社会中的善恶美丑,能够带着一定的理性思维去分析社会中的复杂现象。
三、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进行品德教育,提高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小学生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提高,需要他们不仅懂得很多道德规范,记住很多道德的原则,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应用。所以,在提高品德教育的有效性方面,教师要从实用的角度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结合生活中的很多实例,让学生带着个人独特化的视角去分析这些事例。有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能够换一种视角去理解当时的人和事。所以,空讲道理不如结合实践中的实际演练,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得到很多的启发。通过这种体验式的教学,小学生们能够进一步地理解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什么需要遵守一系列的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到底是对人们自由的保护,还是一种限制,如果没有这些道德规范,社会将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实际上也提高了他们遵守良好道德规范的自觉性。学生在面对一些非主流道德现象时,他们也能够运用自己所学习到的主流道德规范标准进行解读和分析,从而不会受到一些歪风邪气的影响,能够自觉地抵制一些恶劣社会风气,在社会生活中保持坚定的信仰,能够在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向外宣传和传播正能量,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所以,小学品德教育的有效性提升,需要借助生活的实际案例来进行,将生活化的策略引入到品德教育中,也能够让品德教育更接地气,更具有生活的气息,也更能够抓住小学生的心理,从而促进他们的积极参与。
总而言之,在小学品德教育有效性提高方面,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思想发展特点,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进行教学,提高小学生对于思想道德标准的正确认识水平,也提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斌.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