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S架构的医院门急诊管理系统研究
2019-10-02张惠珺
张惠珺
【摘要】 信息化时代,随着医疗事业改革,我國医疗机构运作、管理步入“智慧”信息管理时代。为改善医院门诊、急诊信息管理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本文就医院门、急诊管理系统展开研究论述。基于门急诊管理系统功能应用需求、业务流程,本系统采用B/S架构和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开发设计了集“发放诊疗卡”“门诊挂号分诊”“医生诊室”“门诊收费”及“药房发药”“标本采集”几大核心功能模块为一体的医院门急诊管理系统,提高了医院门、急诊工作流程管理通用性及可维护性。运行表明,系统操作方便,稳定可靠,数据准确,符合医院门、急诊业务管理流程,提高了医院信息化服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 医院; 门急诊管理; 信息系统; B/S架构
Research on Hospital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B/S Architecture/ZHANG Huiju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9,16(21):-150
【Abstract】 In the information age,with the reform of the medical industry,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ina's medical institutions have entered the era of "smart" information managemen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ospital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ervices,and improve the level and efficiency of work services,this paper conducts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hospital doors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s.Based on the functional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and business processes of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management system,the system adopts the B/S architecture and the SQL Server 2005 database,and integrates the "distribution diagnosis card""outpatient registration triage""doctor consultation room""outpatient fee" and The core functional modules of pharmacy medicine and specimen collection are integrated,which improves the reusability,versat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of hospital door and emergency workflow management.The operation shows that the system is convenient to operate,stable and reliable,and the data is accurate,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hospital door and emergency business management process,and improves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service management level.
【Key words】 Hospital; Emergenc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S architectur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Central Hospital of Xiaogan,Xiaogan 4321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21.038
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交融应用时代,各行各业基于“互联网+”实现业务流程再造与服务管理方式变革。在此背景下,医疗机构也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引入先进的门、急诊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一体化、协调性工作服务,由此为打造“智慧医院”及信息化医疗新格局奠定了重要基础[1]。本文结合某医院实际业务工作流程,根据门、急诊管理系统信息化功能与非功能性需求,设计了一套针对性强、通用性好、运行稳定可靠的门、急诊信息化管理系统,由此为中小型医院信息化管理、决策及提高办公效率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1 医院门急诊管理系统关键技术
1.1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是医院门急诊管理系统开发、实现过程中所需要的关键技术之一,数据库系统是整个门、急诊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2]。本系统基于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搭载API接口使医院门诊、急诊管理中的患者档案管理、医卡通、门诊挂号、门诊业务、急诊医生诊间操作、药房业务及系统设置等数据资源、第三方应用程序,均能够嵌入数据库SQL Server 2005中。经过反复尝试与改进,该系统数据库运行效率、灵活性、可扩展性大大提升[3]。
1.2 B/S模式 B/S(Browser/Server)结构是信息化系统开发常见的一种基本模式,也是医院门诊、急诊管理系统开发采用的一种主流架构[4]。继
C/S模式、Web模式之后,B/S结构因开发、运行、维护、使用便捷,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最突出的特点在于用户只需借助Web浏览器,即可随时、随地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访问、操作[5]。在门诊、急诊管理系统总体结构开发时,本研究基于AJAX技术开发系统客户端,为用户电脑端程序处理提供信息平台,由此降低了系统数据库数据冗余度,使数据处理更为简便,释放了系统服务器部分冗余资源,同时也有效提升了系统交互性。经过部分刷新,可及时更新系统数据库数据,为数据资料精准化处理奠定了良好基础[6]。
2 医院门急诊管理系统应用需求
随着门、急诊模式由“集中型”向“分散型”改进,现场预约、电话及网上预约需求不断增多[7]。对于医院而言,需采用多媒体语音技术进行导诊、分诊,同时,需根据患者就诊使用磁卡、条型码,建立患者唯一识别码。因此,新形势下医院门诊、急诊管理系统设计功能应在传统服务功能基础上进行改变,如实现门诊挂号、收费、取药一条龙服务,集发卡管理、挂号分诊、诊室叫号接诊、收费、发药、标本处理为一体,以门诊病历录入、住院系统、技诊检验系统、PACS系统为保障,实现如图1所示详细业务流程功能[8]。
信息时代,医院门诊、急诊管理业务流程在不断增多,因此系统设计方向也应由单机到网络、由局部业务到整体业务、由以收费信息为核心向以患者信息为核心转变[9]。具体而言,医院门、急诊接诊患者多,就诊时间短、环节多,患者高峰期集中,要求医院全天候,24 h不间断服务;加之,医院门诊医生变换频繁,要求门、急诊管理系统能对患者病情、诊疗过程全程跟踪[10]。所以,除了功能性需求外,本系统在开发设计时,也充分考虑了如下几大非功能性需求,(1)针对性:系统开发过程中需基于医院门诊、急诊管理日常工作情况,设置相应的系统登录、管理员设置、建档立卡、患者挂号、门诊看病、诊断处方、付费取药、药品管理子模块等,以提高系统开发应用针对性。(2)实用性:医院门诊、急诊管理系统开发设计应以医院在新形势下的具体业务流程为核心,在开发设计前须了解设计对象基本业务,在熟悉相关业务流程基础上进行可行性分析,经过概要设计,为门诊、急诊管理系统详细开发设计与实现提供实用性框架结构。
(3)稳定性:医院门、急症管理实践中,包括的主要业务流程有建档、挂号、分诊、收费、医生诊疗及药房发药、退药、统计等,以及注射输液(执行单、执行确认)[11]。在系统开发设计中,应基于患者主索引管理系统,建立完整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以构建稳定性的系统管理环境,实现患者历史诊疗记录信息的可追溯。(4)综合性能要求:①快速响应;②可靠;③数据准确;④程序正确;⑤灵活;⑥安全[12]。(5)兼容性:本设计除了打造集高速、安全、稳定可靠、经济实用、方便操作等优势为一体的信息化诊疗平台外,还充分考虑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扩展性与API接口的兼容性需求[13],旨在提升系统应用交互性,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由此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3 医院门急诊管理系统具体应用分析
3.1 系统总体架构展示 门、急诊管理系统主要为医疗单位提供综合、全面性的办公服务,实现门诊、急诊相关业务流程的协调、优化,进而推动文档管理电子化、信息化与集成化,同时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为医生和护士工作站提供协同办公平台。本系统主要由医生和护士工作站两大模块组成,其中,患者、床位、医嘱、检查、消息提醒等工作台均融合于门诊护士工作站[14],见图2。
患者接诊、医嘱、检查、检验、病历等工作台主要集中在急诊医生工作站[15],见图3。
基于网络使门诊护士和急诊医生实现协同化工作。当医生下达医嘱后,护士工作站会有相应信息提示,无须专门安排护士人员提取医嘱,即可过系统打印各种医嘱本、输液/注射单、贴、治疗/护理单等,同时完成病情诊断及历史就诊信息查询。而医生和护士急症、门诊相关管理业务子模块均集中于B/S架构下的“发放诊疗卡”“门诊挂号分诊”“医生诊室”“门诊收费”及“药房发药”“标本采集”几大核心功能模块之中,图4所示为医院门、急诊管理系统总体功能結构示意图[16]。
根据上述功能结构示意图,本系统基于Intranet/Internet先进、实用建设原则,采用“面向对象”的模块化、层次化开发设计思想,实现不同核心模块与业务子模块之间的多层架构,并将医院门、急诊管理系统划分为“用户层”“应用层”及“数据层”三层,以清晰、完整的逻辑结构[17]。确保该系统稳定、高效运行,提升系统运行灵活性,三层架构具体功能目标如下,(1)系统用户层:采用浏览器实现各信息管理模块间的实时访问与信息交互;(2)系统应用层:基于完整的应用服务器,封装医院门、急诊管理日常业务逻辑,为医生、护士与患者之间展开信息交互提供沟通渠道和平台;(3)系统数据层:采用大型的SQL Server 2005数据库,为医院门、急诊管理日常业务数据处理及应用系统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3.2 系统详细应用 虽然不同医院之间信息化管理模式并不相同,但医院门、急诊管理业务流程却大致相似。患者就诊前,首先需进行身份登记,而诊疗机构则需发放诊疗卡,管理门诊患者就诊详细信息资料。患者在医院的唯一身份标识就是诊疗卡中的卡内号码。患者在医院身份登记后,需通过挂号等候就诊。医生需通过询问患者病情,进一步体检、诊断并开具门诊医嘱[18]。患者则根据医嘱交费,并完成相应的检查、检验、治疗和手术等急诊过程。因此,根据这一详细业务流程需求,本系统在详细开发设计时,将医院门、急诊管理系统划分为包括“发放诊疗卡”“门诊挂号分诊”“医生诊室”“门诊收费”及“药房发药”“标本采集”在内的如下六个主要功能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过程分述如下。
3.2.1 发放诊疗卡模块 基于“诊疗卡发放”信息功能模块,能够为门诊患者提供和创建唯一信息化、数字化标识[19]。患者入院,首先在医院门、急诊管理系统中填写“诊疗卡信息表”,除了填写个人基本身份证件号码信息外,还需注明公费医疗、医疗保险或其他记账证明;然后,发卡处工作人员通过医院门、急诊管理系统信息核实,即可发卡。在系统发放诊疗卡模块设计与实现过程中,发卡处工作人员发卡对象为从未领卡患者,已领卡患者可取消或补发,如图5~7分别为医院门、急诊管理系统登录管理界面及发放诊疗卡业务模块具体实现过程。
3.2.2 门诊挂号分诊模块 门诊挂号分诊模块又分为挂号、预约、分诊、退号及挂号设置、报表及查询几个子模块[20]。若患者已领医院门、急诊管理系统发卡处工作人员发放的诊疗卡,通过刷诊疗卡,即可查询基本信息。在此过程中,医院门、急诊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支持患者挂号,还可为患者提供快速查询信息的平台,如患者通过条件信息输入,如姓名、身份、数字标识码等信息,能够准确、快速获取门诊挂号分诊基本信息。患者刷卡后,选择相应急症或普通诊断类型,即可挂号到相应医生处完成就诊,详细实现流程见图8。
患者根据系统提示挂号后,按照医院诊疗程序规则,系统门诊挂号分诊模块会自动安排患者分诊。若有特殊情况,还可临时调整诊疗计划或急诊医生,医院门、急诊管理系统分诊流程见图9。
3.2.3 医生诊室模块 医生诊室模块包含医生登录系统、叫号系统、接诊系统及药品处方要求系统和检验及其他系统几个子模块。在医院门、急诊管理系统医生诊室工作站,包含两个业务环节,分别为叫号和接诊[21]。在医院门、急诊管理系统候诊队列中,医生可优先选择头名急诊患者,并可以多媒体形式(语音+屏显)提醒患者入室就诊;对于已叫号,但尚未入室就诊的患者,医生可通过医院门、急诊管理系统候诊平台,再次以语音、信息方式提醒,详细实现流程见图10。
在医生接诊环节,当患者入室准备接诊后,急诊过程即已开始。首先,医生诊病后需在医院门、急诊管理系统中输入各种申请单,如书写病历、输入处方、检验、检查、治疗信息等。若为复诊患者,医院门、急诊管理系统中会自动显示各种检查影像照片检验结果,据此医生可为患者下诊断结果,详细实现流程见图11。
3.2.4 门诊收费模块 门诊收费包含收费、退费报表及查询相关内容。就诊后,患者即可根据医院门、急诊管理系统提示,前往相应门诊处交纳诊疗费用[22]。在此环节,医院门、急诊管理系统除了支持患者退费外,还支持手写处方、检验单、检查单、治疗单和手术单患者缴费,详细实现流程见图12。
3.2.5 药房发药模块 药房发药模块包含登录或打开窗口、配药、发药、报表及查询四个流程。患者在医院门诊处缴纳相应的诊疗费用后,药房可手动或自动打印医生开出的电子处方发药单。医院门诊相关药剂人员配药后,医院门、急诊管理系统会通过屏显方式,提醒患者及时取药。取药时,药剂人员需仔细核对患者诊疗通知书信息与配好的药品,信息核对无误后方可完成发药,详细业务实现流程见图13。
3.2.6 标本采集模块 若患者需检验,缴费后到抽血处采集血液标本。医院门、急诊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医生诊室自动生成的诊断号、检验科别、标本类别、量、明细项及具体次数等,经采集血液标本,然后通过电脑打印血液标本标签,并粘贴于容器中作为特殊标识,交医院检验科室处理,见图14。
读取标本标签后,基于电子验单,通过标本检测验证,对患者进行进一步检查。在指定时间内,患者可索取检验结果报告及查询电子验单相关信息,详细流程及实现界面见图15。
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如今信息管理系统在各行各业均已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强大的数据收集、统计和分析功能,不仅可以提高相关机构无纸化办公效率,还可实现相关业务流程间的高效协同与集成[23]。对于医疗机构门诊、急诊工作站而言,每日接诊人数众多,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庞大而复杂。因此,结合医院业务流程需求,建立一套功能完善、运行可靠的门、急诊专科信息化系统已势在必行。本研究紧紧围绕医院现阶段门、急诊业务管理信息化需求,通过功能模块分析与集成,开发了一款运行稳定、功能相对完善的协同办公系统。经调试与运行,其功能已日趋完善且逐步得到优化,为医院门、急诊系统决策提供了重要信息化支持。
参考文献
[1]季磊,薛万国,刘敏超,等.解放军总医院急诊专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3):36-38,48.
[2]夏辉丽,薛峰,李阳,等.浅谈医院门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通信,2016,13(2):82-83.
[3]刘尧,魏岚,姚峥,等.急诊信息系统建设实践[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5):53-55.
[4]游茂淋,刘伟.医院门诊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6,15(6):88-90.
[5]樊少辉,马晓亮,须成杰,等.医院门诊手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智慧健康,2016,2(4):37-41.
[6]吴南,魏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2018,41(21):33-36.
[7]张丹.信息化下入院服务全流程再造[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2):49-51.
[8]姚峥,孙雪梅,刘德海,等.信息化助力提高門诊服务质量与改善就诊体验[J].中国医院,2019,23(1):62-64.
[9]尚秀娟,史素丽,王松岩,等.医院门诊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8):99-100.
[10]邢鲁民,徐民,李翠荣,等.基于医院信息化系统的科研绩效数据平台建设及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8,15(10):131-134.
[11]方航伸.基于WEB的医院门诊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J].福建电脑,2017,33(3):117-118.
[12]袁方剑,张贝贝,肖辉,等.急诊专科系统研究与设计[J].中国数字医学,2017,12(7):55-57.
[13]邹姮,姚革,邵红,等.上海新华医院打造“智慧医院”提升门诊服务实践探讨[J].中国医院,2017,21(12):4-6.
[14]叶正强,徐苒.门诊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化应用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8,34(12):62-65.
[15]李灿.智能时代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35):11-12.
[16]肖捷.基于B/S架构和.Net平台医院麻醉系统设计[J].现代信息科技,2017,1(2):80-82.
[17]周希武,钱琦,朱大伟,等.基于HIS的嵌入式B/S结构临床路径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12):107-108,148.
[18]杨筱.信息化医院HIS系统与LIS系统的集成研究与实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1):115-116.
[19]邓广燕.浅谈HRP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8):89-90.
[20]丁志虎,胡光阔.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在智慧医院方面的探索实施[J].价值工程,2018,37(25):37-38.
[21]潘登,蒋丽霞,刘荻,等.大型医院异构HIS一体化整合的体会[J].中国医院,2018,22(8):71-73.
[22]洪旭鹏.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探讨与展望[J].通讯世界,2018(5):310-311.
[23]马洋.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在中医药体系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5):91-92.
(收稿日期:2019-01-10) (本文编辑:程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