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及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9-10-01龚劲纯
龚劲纯
【摘要】 目的 探究胫腓骨骨折患者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 及对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11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行外固定支架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恢复情况和下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2.73%, 高于对照组的78.1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09%, 低于对照组的25.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患者骨折愈合时间(13.31±2.26)周、骨痂出现时间(35.43±3.35)d及负重时间(15.24±2.34)d均短于对照组的(20.15±2.34)周、(50.16±4.27)d、
(19.35±3.14)d, 下肢FMA评分(30.65±4.12)分高于对照组的(24.15±3.46)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 安全性较高, 可有效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因此该疗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外固定支架术;胫腓骨骨折;下肢运动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0.032
胫腓骨骨折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主要发病原因为高强度外力撞击造成的骨骼损伤, 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能诱发患者伤口感染, 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这对患者的健康、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1]。当前针对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以手术为主, 包括传统外固定支架、切开内固定术等, 有研究发现实施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胫腓骨骨折患者伤口愈合具有积极影响, 安全性较高[2]。为探究该内固定术对患者的疗效, 本次择取110例患者开展分组对照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择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创伤外科收治的11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55例。对照组中男
32例, 女23例;年龄20~65岁, 平均年龄(43.6±7.6)岁;致伤原因包括车祸12例, 高处坠落15例, 跌倒13例, 砸伤15例。观察组中男36例, 女19例;年龄21~67岁, 平均年龄(44.1±7.7)岁;致伤原因包括车祸15例, 高处坠落11例, 跌倒12例, 砸伤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行外固定支架术治疗。行连续硬膜外麻醉, 呈仰卧位, 将骨折处设定为中心点, 沿前外侧行弧形切口以将骨折端充分显露出来, 对骨膜进行剥离处理时需要减少剥离量, 若骨块较大, 需要先连接螺钉和主干进行固定、骨折复位、钻孔等处理, 完成固定后将切口逐层关闭。
1. 2. 2 观察组 患者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行连续硬膜外麻醉, 呈仰卧位, 经患者伤口骨折端发生骨膜破裂处将骨折端充分显露, 通过常规牵引法进行骨折复位直至满意。在患者胫骨结节和其髌骨下缘间做纵形切口, 对骨折进行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 将导针插入后常规擴髓, 复位后选择合适的髓内钉经选好的针点处打入, 并进行锁钉处理, 将切口逐层关闭。
两组患者术后以其骨折愈合情况开展肢体功能锻炼, 常规给药以预防感染, 定期进行X线检查。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出现时间、负重时间)和下肢FMA评分。①骨折愈合效果判定标准[3]:患者肢体无疼痛感, 膝关节屈伸状受限<15°, 其骨折成角受限、踝关节屈曲状受限<5°评定为优;患者术侧肢体与患侧相比缩短<2 cm, 成角<15°, 膝关节和踝关节屈伸受限30~45°以及10~15°评定为良;患者行X线检查可见骨折对位不理想或不愈合, 术侧肢体与患侧相比缩短>3 cm, 膝关节活动和踝关节屈伸受限分别>45°和>15°评定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②通过FMA[4]评价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 该量表共34分, 分值越高说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效果越理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优36例, 良15例, 差4例, 优良率为92.73%;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优23例, 良20例, 差12例, 优良率为78.18%;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5例发生并发症, 包括骨不连1例、感染2例、固定物松动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9.09%;对照组患者术后14例发生并发症, 包括骨不连3例、感染2例、固定物断裂2例、延迟愈合3例, 愈合畸形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5.4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骨折恢复情况和下肢FMA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出现时间以及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 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疾病, 属于四肢长骨骨折类型之一,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和建筑事业的良好发展, 因交通意外、高处坠落等因素导致胫腓骨骨折患者数量大大增加。胫腓骨骨折极有可能造成患者骨折愈合不良、不愈合、感染或骨髓炎等情况, 不仅对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还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因此为患者及时开展有效的治疗意义重大[5]。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针对对照组行外固定支架治疗,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2.73%, 高于对照组的78.1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09%, 低于对照组的25.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觀察组患者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出现时间以及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 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法效果更好。究其原因发现,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属于轴心性疗法, 以中轴线对弹性进行固定, 保证骨折端均匀承受压力, 通过偏心固定产生压力遮挡, 有利于促进旋转, 提升剪切应力并发挥抗弯折作用。同时其锁钉和螺孔之间有微动可促进形成DNA和扩张血管, 同时无需剥离骨膜及骨折处软组织, 有效保留外周血运, 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6]。此外, 交锁髓内钉疗法可促使骨折端重复损伤, 增加生化介质和丝裂原释放量, 减少对骨折处血供和生物力学的影响, 且对骨折远端、近端静力进行固定, 保证旋转适宜和骨折稳定性, 因此对骨折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并降低并发症风险[7, 8]。
综上所述, 胫腓骨骨折治疗中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可获得理想的疗效, 具有较高安全性, 可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浩威.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外固定支架术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8, 35(5):375-377.
[2] 于法潭.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对比. 当代医药论丛, 2018, 16(20):30-31.
[3] 邢艳辉.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用于治疗7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可行性研究.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 25(16):42.
[4] 彭顺根.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比较研究.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 11(3):138-139.
[5] 刘桂标, 谭兆科. 外固定支架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7, 49(7):847-849.
[6] 鞠超杰, 张伟, 苏俭.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中国现代医生, 2017, 55(10):70-72.
[7] 李伟清, 彭立娟, 熊刚, 等.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对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活动度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临床医学工程, 2018, 25(6):799-800.
[8] 汪正节.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24):3666-3667.
[收稿日期:2019-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