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心理咨询为啥不招待见?

2019-09-30叶晓彦

晚晴 2019年8期
关键词:马明咨询室心理咨询

叶晓彦

在老年人的观念里,心理疾病几乎等同于“精神病”,对于身体的保养可以多加注意,但对于心理干预却是“讳疾忌医”。

心理咨询 老年人接受率仅2.8%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曾作一份关于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与需求的调研报告。调研随机选取8个街道43个社区,获得2000份老年人有效问卷信息,掌握了社区老年人服务的实际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解闷聊天等精神慰藉服务方面,70至79岁年龄段的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和失能老人,对此需求最大,需求量达到40.3%。

此次调查除了调查老年人在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程度之外,还统计了老年人在一年内接受社区服务的情况。结果显示,43个社区中74%都设置了老年心理咨询室,然而在这些已经设置了老年心理咨询室的社区中,有95.5%的老人并没有接受解闷聊天等精神慰藉服务,一年内只有2.8%的老人经常接受、1.7%的老人偶尔接受。由此可以看出,老人在精神慰藉方面有相当高的需求率,社区给予的供给率并不低,但老年人的使用率或者接受率却很低。

心理咨询室 为啥没老人用

专门设置的老年心理咨询室,老年人为啥不用?记者在东三环劲松桥附近的一个社区居委会找到一间老年心理咨询室。除了心理咨询,这里还是社区法律服务室和信访接待室。玻璃门上贴着一张排班表,法律咨询、信访接待和心理咨询被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

居委会工作人员说,所谓心理咨询,也就是和居民聊一些家长里短,“哪儿有专业心理咨询师呀?给老人们做思想工作的也就是我们自己。”

“如果我要是进去做心理辅导,这么大的透明玻璃,外边人不都知道我有病了?再说,这些孩子都挺忙的,想唠嗑的时候找别人就行了。”一位老人的话道出了心理咨询室利用率低的原因。

其实社区居委会也有自己的苦衷,首先就是场地问题。另外,因没有额外的经费请专业心理咨询师,结果只能是工作人员陪聊,根本谈不上专业心理疏导。

心病有时难以启齿

实际上,老年人不是不想咨询心理问题,而是很多心理问题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很难说出口。

65岁的马明(化名)老人的老伴患胰腺癌不幸去世了,可他心里有个坎儿总是过不去。其实,在老伴去世前,马明是个不着家的人,喜欢拿着照相机,和社区老年活动队里爱打扮的老太太们一起参加活动,他甚至有些嫌弃家里的黄脸婆。虽然马明几乎每天都出去活动,但只要回到家,肯定有可口的饭菜等着他。然而突然有一天,老伴得了胰腺癌,而且已经是晚期,没过多久便去世了。马明突然觉得“天”塌了。从此,马明陷入极度悲伤,可是这些愧疚他又无法对人说起,闷在心里,得了重度抑郁症。

62岁的陈淑芬(化名)前一阵子被确诊为轻度抑郁症,如果不是双腿总是乏力疼痛,她还没发觉自己得的是抑郁症。家里兄弟姐妹的矛盾,女儿已33岁仍然单身,这些都是让她患上抑郁症的原因。虽然遵照医嘱在吃药缓解,但女儿还是想从心理方面开导一下老人。社区的心理咨询室离家最近,女儿刚张口要带母亲去,却被一口回绝了。“去跟居委会的人聊天,和在家跟你爸聊有什么区别?还不都是说话,跟外人说还不如跟你爸聊得痛快呢。”陈淑芬觉得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既不是医科出身,又没有资质,“谁说拉家常就能治好心病?”

“话聊”不一定能“话疗”

北京老年爱心传递热线创始人徐坤介绍,因为心病难以启齿而抑郁的老人有很多。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曾做过统计,我国城市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问题的检出率为39.86%。

徐坤说,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老人会把心理疾病划到精神疾病范畴,总认为那些是疯子、脑子有病的人。因此让老人在公开场合接受心理咨询,并不符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如果走進了心理咨询室,那就相当于被所有人知道自己有病了。”因此,解决老年人心理问题不能片面地认为,设一间心理咨询室,找几个陪聊的人就能解决。“话聊”不一定就能“话疗”,还是要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王红博士认为,老年人心理疏导在发达国家比较普遍,需求很大,利用率也较高,并且也较为正规,但是在我国还算是个新兴事物。由于社会认知的差异,心理疏导容易被笼统地看作是精神疾病而被忽视。实际上,对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不仅十分有必要,而且还需要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细致地划分,需要专业医护人员介入。然而从目前看来,各个层面都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猜你喜欢

马明咨询室心理咨询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曲线运动》教学设计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邻居的钥匙
心理咨询不简单
心理咨询室配套产品一览表
学校心理咨询室切莫成为摆设
忠义犬与不忠男人的殊死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