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西北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2019-09-28贾秀锦张芸延晓倩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马铃薯现状问题

贾秀锦 张芸 延晓倩

摘 要 马铃薯最早引进我国是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京津地区已广泛种植,大约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晋商从俄罗斯引种到山西省,由北向南逐渐成为全国较大的马铃薯种植省份,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我省马铃薯种植的积极性逐渐提高,现已成为排在玉米、谷子之后的晋西北第三大粮食作物。

关键词 晋西北;马铃薯;现状;问题;对策

1 晋西北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状

1.1 区域概况

晋西北地形复杂,属高寒冷凉区,气候条件比较复杂,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温度4.5-10℃,由南到北逐渐降低,年降雨量400-500mm,多集中在7-9月份,无霜期在110-120天左右。土壤质地大部分为沙壤土,呈中性偏碱,PH值在7.78-8.25之间,土壤通透性好,保肥保水强,无公害、无污染,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因此晋西北具有得天独厚的马铃薯生产条件。

1.2 发展优势

马铃薯在晋西北种植历史悠久,一直以来是晋西北人民“家家有、户户种、人人吃”的主要口粮。近年来,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和马铃薯产业发展,并把马铃薯产业作为晋西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先后制定和出台了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扶持政策、措施,运用工业化的思维和理念,引入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种植技术,经济效益与日俱增,形成了种薯繁育、种植销售、加工贮藏一条龙产业化经营格局。借助“一县一业”马铃薯产业示范基地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晋西北得天独厚的“天然凉库”自然隔离条件,依托山西省农科院、大同高寒作物研究所和山西省薯类脱毒中心推动脱毒种薯扩繁体系建设,基本形成了原原种、原种、良种扩繁三级种薯繁育体系和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生产的种薯繁育推广体系雏形[1]。

1.3 主推品种

目前晉西北大面积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多为鲜食马铃薯。“晋薯16”、“青薯9号”、“冀张薯12”、“晋薯24”等鲜食马铃薯品种中,“晋薯16”极耐旱,亩产平均在4000斤以上,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种植面积占到80%以上。特别是近几年引进的“费乌瑞它”在水地试种取得成功,亩产5000多斤,将鲜薯上市期延长了近两个月左右。

2 晋西北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种植区自然条件差

晋西北地区与毛乌素沙地正面相迎,与内蒙古、陕北风沙区相毗邻,自然条件恶劣,年降水量少且集中,是山西农业最落后的地区,沟壑纵横,集中连片地少,多为旱地,灌溉能力不足。

2.2 马铃薯品种单一

山西马铃薯品种相对单一,主要以晋薯系列和冀张薯系列,另外还有青薯九号,所育成品种主要是以鲜食为主,缺乏优良的加工品种,特别是适合生产马铃薯全粉及炸片、炸条的品种[2],致使省内以加工型马铃薯龙头企业蓝顿旭美公司在省内找不到优质原料。

2.3 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不够

晋西北马铃薯亩产大都在1000公斤左右,一方面受脱毒种薯的推广率不高影响,另一方面受栽培技术的影响。马铃薯主要的种前包衣、机械化播种、田块起垄、宽窄行种植、苗期培土等技术只有在几个大的种植合作社能做到,普通农户还是以传统种植方式。推广不够的原因有多种,市场价格低,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不够,种植多为自食,不愿投入太多,农民普遍年龄偏大,接受能力差,技术推广费工费力[3]。

2.4 保鲜贮藏技术不过关

晋西北马铃薯种植区多为秋薯为主,在保鲜贮藏技术方面比较落后,鲜薯贮藏大都以农户自贮为主,贮藏方式简单,为自建小窑洞,空间小储量少,保温效果差,不能做到消毒,损失率达15%-30%,加上运输损伤,损失率更高。马铃薯是一种鲜活、易烂原料。保鲜贮藏技术的进步,可有效延长马铃薯的贮藏期限,减少马铃薯因腐烂而低质损耗,进而延长企业的加工周期,降低收购成本,解决马铃薯收购旺季企业超负荷运转和收购淡季企业断货的矛盾,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马铃薯贮藏是马铃薯加工企业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但新型恒温贮藏窖成本高,一般企业难以承受。

2.5 加工设备工艺技术落后

晋西北马铃薯加工设备、工艺技术落后,大多数加工企业以生产淀粉类产品为主,生产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影响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 晋西北马铃薯产业发展对策

3.1 加强人员培训

通过“理论教学”“研讨教学”“实地教学”“体验教学”等形式加强对种薯生产公司、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种植模式、耕地整地、播种、植保等技术,同时对村组干部、扶贫干部、农技人员讲政策形势、教专业技能、学方法措施。

3.2品种创新

要加大科研投入,财政部门每年要将一定的研究经费列入预算,作为马铃薯育种、引种、栽培试验的科技支撑经费,以科技带动产业的迅速发展。依托省马铃薯脱毒中心和省农科院高寒所,成立全省马铃薯攻关科研体系,重点加强各种专用马铃薯新品种引进、选育工作,特别是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同时要研究推广高水平的栽培技术,以大幅度提高产品的产量、品质和合格率,创造最大的效益。

3.3 加强检测体系建设

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建马铃薯薯种质量检测中心,并配备专业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能力。要完善马铃薯薯种市场监督机制,做好企业、市场、生产基地的抽样工作,规范检测方法,对组培苗、原原种、原种抽检要按照国家行业标准严格执行。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对种薯生产企业的管理,实行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只有具备生产资格和生产条件的单位才能从事种薯生产,建立种薯生产档案,整个生产过程必须随时无条件接受质量检验监督,生产的种苗、种薯必须经检验合格获取检验报告后方可进入销售环节,坚决杜绝不合格种苗、种薯进入销售、繁育环节。

参考文献:

[1]苗俊梅.晋西北地区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J].现代农业,2015(2):57-61.

[2]梁蕴睦.张掖市马铃薯产业良种繁育体系建设[J].甘肃科技,2007(12):233-234.

[3]李永琴 尚龙山.加强马铃薯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促进我区马铃薯产业纵深发展.农家科技,2017(9):22.

猜你喜欢

马铃薯现状问题
马铃薯有功劳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火星马铃薯”计划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马铃薯主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