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2019-09-28李鸾姚红媛
李鸾?姚红媛
摘要:在当前新型工业时代下,我们的想法和意识正在不断地转变,审美角度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美观和好看,对于建筑的设计和想法也在不断地提高,我们在建筑设计中一直尝试着融入各种各样的元素,其中以自然元素最为重要,因为当前社会人们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共同发展,本文将对自然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使用和创意表现的方法进行阐述,概述自然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建筑设计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建筑设计;自然元素;运用
在当前社会中,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森林草地已经大部分都变成了钢铁城市,环境形势已经不容乐观,我们很难在层层高楼中看到绿油油的草地和清澈的河流,四四方方规规整整的楼房建筑也很难让人有一个放松愉悦的心情,于是自然元素在城市建设中的结合运用逐渐成了建筑设计行业的流行方向。
一、自然元素的分类和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一)光与自然
光是人们视觉感知一切的前提,建筑等一切物体都在光的作用下才能被我们看见,光照的运用和设计可以给人不同的心情,光照强度可以表现出不一样的性格,强光体现明快,热情,兴奋等性格,而弱光体现出温柔,沉闷,神秘等性格。光对渲染一处建筑或室内景观往往起着决定性的效果,光的明暗对比可以把我们想要表现得艺术形象和艺术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在室內设计中的其他因素如:颜色,材质,形象也都受到光的条件的制约,需要先运用光的条件,然后才能体现出其个性。而良好的采光也并不是说一定要大片的玻璃窗,而应该是恰当地运用和布置方式。建筑受到光照产生光影,再投入到别的背景和空间中与其结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影子,泉州万科里的设计师通过砖块方向的变换、镂空的砌法设计,设计出不同造型的立体几何立面,在保持立面元素统一的情况下兼顾了室内采光。糖厂的南北两侧受高层楼盘遮挡,东西向的阳光照射带来优美的光影变幻,每逢清晨或傍晚,镂空的墙面折射出斑驳的影子,引发人无穷的怀旧情思。
(二)水与自然
水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人类的发展也和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园林建造中水也是不能缺少的重要元素。水在建筑设计中有着很广泛的运用,常见的如水池景观瀑布景观和喷泉景观,水又分为静水和动水,静水主要表现为流动较为平缓或一片稳定的水面景观,如湖,池塘,水库,人工绿地等等,在繁忙的城市中这种静水景观给人的视觉享受和听觉享受往往可以让人们放松心情,沉寂下来。主要给人安静沉稳的感觉,我们在设计中一定要把握好这些景观的形式表现,才能更好地展现出静水景观给人的双觉享受。动水景观相对于静水景观他的流动速度更快,声音也更大,这种景观可以给人一种欢快,兴奋和激动的心情,动水景观的形式有很多,如特别高的流速特别快的瀑布,由压力挤压向上喷出的喷泉,还有各种各样的人工溪流和旋涡景观。在动水设计的运用中我们首先要注重其安全性和环保性,其次才是功能性,在动水设计中要考虑高低落差和宽窄因素才能发挥出最好的双觉效果。在流水设计中我们也可以结合光的运用,在流水中加入各种各样的色彩可以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和享受。
(三)植被与自然
植物有着更加多变的表现形式,室内室外也有着不一样的应用方法,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城市中种植着不同的树木景观和人工灌木,植物随着时间和四季的变动也会展示出不同的样子,不定的色彩和材质肌理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绿植不仅美观,还会给人带来难以想象的益处。在建筑周围栽种绿植是要考虑到树木的形状,颜色和肌理,以及这些结合到一起之后的效果。还有城市中最主要的人工草地,分为自然式草坪,规整式草坪,装饰性草坪和使用性草坪。自然式草坪主要模拟平整的草原,坡度一般不会超过百分之十,结合小型灌木和石作等增加自然的姿态。规整式草坪主要运用于城市广场和建筑物附近,外形整齐,起到衬托的作用。装饰性草坪仅起到装饰效果,植被修正较为美观,作为景观构图的一部分。使用性草坪具有良好的排水,草质应耐践踏,应定期维护保持持久性。
二、自然元素对于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在城市建设中加入更多的自然元素不仅可以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观也是保护环境的一种手段,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息息相关的,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类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而在资源充沛的条件下,设计师们不再追求单纯的美观,结合自然元素,为城市生态环境产生良性发展是现如今的流行趋势,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结语
未来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实现共同进步,在设计的同时要准确地把握利用每一处自然元素,最主要强调在不破坏自然平衡的前提下实现建筑与元素的统一,还能展现出不同景观建筑的个性。我们应继续深入了解,探索如何将更完美的自然与建筑融合在一起,把自然元素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戴志中.光与建筑[M].山东科技出版社,2004.1.
作者简介:李鸾,沈阳化工大学;姚红媛,沈阳化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