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传媒下的视觉设计与传播
2019-09-28王寒何梦婷郭靓万志辉
王寒?何梦婷?郭靓?万志辉
摘要: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和科技的大幅度进步,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变化,生活变得多元化,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同时也发生变化有很多行业,其中就包括视觉设计与传播,在传媒变多元化同时,也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以往没有的机遇,如何去更好地利用传媒的多元化和新技术,是目前视觉设计传播发展必须要把握的重要之处。
关键词:多元化传媒;视觉设计;传播
通过视觉媒介表现给观众的设计就是视觉传达设计。也就是设计师使用视觉符号来与不同的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需要使用的视觉符号主要有文字、色彩和图形,这些就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要素。使用这三个元素可以与平面设计的多种不同的手法去进行组合,形成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视觉画面来呈现给不同受众。
一、对视觉设计与传播的理解
视觉传达就是一种把自己将要往外界传达的信息,利用自身艺术手法以及在规则内的艺术赏析能力,使其变得视觉化,并努力地去让人们所接受的一门艺术,比如沃尔沃汽车的企业标志,他们便是用简单的设计,涵盖了大量的信息——标识中的圆圈代表罗马战神玛尔斯,玛尔斯同时也是瑞典钢铁工业的象征;而标志中的对角线是装饰性符号,成为沃尔沃轿车最为明显的标志。
传在视觉传达中指的是,视觉传达设计师将自身所要去转达的信息,利用自身的设计方法和艺术展现形式,将要传达的信息进行视觉化处理,一般普通的手段便是将信息进行图案、色彩以及字体的符号化处理,一个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主要是受到设计师个人主观因素所影响,主要是设计师对资料的采集,个人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达在视觉传达中指的是,传播怎么样高质、高效进行;“达”是指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同时,考虑到每个受众的心理,设计出优秀的富有内涵的、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留给人们影响的作品。
二、多元化传媒对视觉设计与传播带来的影响
(一)新的接受方式
由于新的传媒技术进行变化,传媒也更多地给予了受众控制的权力,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和认知的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接收者也不再是被动地去接纳,而是成了一个积极主动吸收的主体受众。更大限度上给予了设计师们更多的要求。
设计师与大众的互动是互联网以及各种传媒方式传播的一大优势,互动的双方不止都是信息的发送者,也都是相互信息的接收者。视觉设计作品不仅仅是向人们去发送信息,更是在创建一个促进人们之间交流所需要的环境。在现代网络与新技术不断发展的这个年代,在使用网站、软件等消费产品以及各种服务的同时,实际上都是在设计师同大众去进行互动的过程,带领不同的受众去完成作品的互动,使沟通与传达在不知不觉中更好地完成。
现在的人们可以拥有更多的方式方法、多维度地去接受各种不同的信息,人们可以采取很多不同的方式去選择自己所需要的各种各样不同的信息,人们可以利用各种各样不同的传媒方式去接收信息。
(二)新的传达效果
传统的媒体进行传播的方式通常是图片与文字所进行结合去共同传播信息,这种比较单一的传达效果让大众的接受效率特别低;而现在所出现的不同传媒方式,信息传播效果并存,其被大众所接受效率得到很明显的提高,同时也在很多方面扩展了信息传达所要展现的深度。可以更好地去帮助人们有效而且迅速地去进行沟通从而达到满意的传达效果。与此同时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理解大众真正的需求,通过更多有效的美好的设计,为大众提供更多的可以控制的、越来越充满新鲜事物的作品,同时也可以更大程度的去满足受众更多不同的好奇的心理。
视觉传达设计通过有针对性地去像大众传播,在感染大众的同时,也更多地打动受众的情绪和内心的心情,进而去达到信息传播者自身所要达到的目的。信息传播的本质是设计师得到大众带给的信息反馈,如果受众对信息没有进行适当的反馈,那就是设计师进行的无效信息,对于视觉传达设计而言,大众的传达效果是不够的,因为它的效果不仅包括大众接受传播出去的信息的能力,还包括了大众接收信息之后所带来的反馈行为。
三、多元化媒体时代视觉设计与传播的发展方向
我们要利用现代的科技技术,现代的平面设计大多以电脑为工具,电脑计算机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伴随出现的还有一系列的平面设计软件的不断更新,设计师们利用这些工具可以更加方便地创作出视觉设计更好的作品,我们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电脑技术,利用技术去制造出每个人都意想不到的形象效果,让我们的视觉传达与传播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达到真正的传达设计所需要的效果。
我们要具备创新意识,在这个信息时代下,视觉设计就更要准确地、充分地传达出有用的信息,创新是设计的源泉和灵魂。对于视觉传达设计来说,我们更应该做到的就是可以推出新的东西,做到自主创新,创新才是视觉传达的灵魂。
我们要适应接受视觉设计与传播所经历的这一场革命,并努力地从中进步。在这个网络信息铺天盖地的时代下,一直推出的不同的技术和设备,大大扩充了每个人的视野,打破了原有的一些设计师所达不到的障碍。我觉得我们应该更主动地去迎接这个信息时代,利用多元化传媒的力量更好地推动视觉设计在这个时代的发展。
作者简介:王寒,武汉东湖学院;何梦婷,武汉东湖学院;郭靓,武汉东湖学院;万志辉,武汉东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