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萨蒂研究中文文献综述
2019-09-28董雅
摘要:处于世纪之交的法国作曲家埃里克·萨蒂(1866~1925),由于风格多变、缺乏大型作品与其标新立异、不易被接受的创作思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没有受到国内外音乐学界的太多关注。作为一位“冷门”作曲家,国内对于萨蒂的研究于1980年代才开始,至今四十年来虽然文献数量不多但也取得了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对作曲家萨蒂本人及作品进行研究的中文文献进行分析与归纳,阐明国内对于这一专题的研究趋势,并与英文文献作简要对比。
关键词:埃里克·萨蒂;文献综述;西方音乐史
在笔者查阅到的目前所有中文文献中,萨蒂的专著只有三本。其中两本是传记类译著,分别是魏迈尔撰写、上海音乐学院汤亚汀翻译的《萨蒂: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德,2003)和安娜·雷伊撰写、段丽君翻译的《萨蒂画传》(法,2005)。另有上海音乐学院刘瑾的博士论文《萨蒂研究:风格、技术与价值》(2009),该书在我国萨蒂研究还尚薄弱时出版,从音乐文本分析、美学风格阐释两个角度论证了萨蒂作品的风格多样性、作曲技法创新性和其作品与观念对20世纪音乐的重要价值,是迄今国内对于萨蒂最为全面的综合性研究成果。此外,施图肯什密特著(汤亚汀译)《20世纪音乐》、钟子林著《西方现代音乐概述》、汉森著(孟宪福译)《20世纪音乐概论》、罗忠熔主编《现代音乐欣赏辞典》等著作中提及了萨蒂,中国音乐学院温展力的博士论文《音乐视野中的观念艺术研究》(2010)中也列举和分析了萨蒂的一些作品。
一、文章数量在2000年后骤增
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等数据库,发现最早一篇关于萨蒂的文章是《人民音乐》1982年第11期刊登的《萨蒂和“六人团”》(钟子林),从这篇起截止至2019年共有文章约65篇(其中含9篇硕士学位论文)。有趣的是,这些文章的数量并非均匀分布,若以大致每十年为一个区间,1982~1999这最初的20年里仅有4篇,而到了2000~2009这十年间,研究萨蒂的文章增长到了35篇,上述的三本专著也纷纷出版于这个区间,之后2010~2019这十年热度有所减退又下降至26篇。
对于文献数量在2000年骤增的这一现象,究其缘由,笔者不知是因为这些数据库大多始建于90年代末期,对于此前的文献恐有疏漏,还是由于国内音乐学界研究的目光有所转变。刘瑾在其期刊论文《埃里克·萨蒂的早期生活经历与音乐创作》中写道:“多年以来,音乐史学的研究,对于二 、三流及不知名作曲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人们的眼睛往往只盯住大师们的生活与创作,音乐史成了一流作曲家以及他们作品分析的专著”。
二、研究方向与方法趋向多元
在所有的文章中,对萨蒂钢琴作品的研究占90%,其他体裁则凤毛麟角。这一方面是因为钢琴作品是萨蒂所有作品类型中构思最丰富、数量最多的一类,并且贯穿于其整个创作生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钢琴作品的音乐文本较其他体裁更易搜集。相较国外对于萨蒂其他类型作品的研究(如交响戏剧《苏格拉底》等),国内在这方面还有极大空间。
在最初的4篇论文中,两篇是对萨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进行简要介绍,两篇是杂志唱片附文,内容较单一。从2000年起,对其生平经历与创作之间关系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并开始了对他音乐风格、作曲技法、价值评判与演奏诠释这四个方面的研究。其中曲式分析的占比最大,剖析了萨蒂作品中黄金分割、多声技法、重复手法、奏鸣曲式原则等独特的技术手段,论述了作曲家萨蒂在二十世纪音乐中独特的先驱地位,借由文本分析的方法为其长期不被重視的现象正名。
到了2010年至今,对于萨蒂风格与技术的探寻依旧是热点。但在对象的选择上,与前十年间多为对钢琴作品的总体研究不同,这十年个案研究更多,论文题目从《萨蒂钢琴作品的语言风格及结构原则》变成了《同级和弦群与同名调群——萨蒂<季姆诺佩蒂>和声现象分析与理论归纳》,体现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此外,这十年间没有出现唱片附文一类的文章,价值评述也仅在其他类型的论文中有简要提及。
研究方法方面,几乎全都沿袭了文献研读、文本分析、美学诠释等传统批评范式,但仍有5篇论文为萨蒂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山东大学陈婷硕士论文《浅析埃塞克·萨蒂的<萨拉班德>》,将萨蒂的三首《萨拉班德》与其他几位不同时期与国别的作曲家(如巴赫、海顿、勋伯格等)的萨拉班德舞曲进行了比较研究。刘瑾在《萨蒂在20世纪的命运——“萨蒂的价值”问题述评》中简要地历时列举了萨蒂死后受到的种种评价。文章《萨蒂钢琴音乐及其改编与接受——以三首<吉姆诺佩蒂亚舞曲>为例》中,简单说明了这部钢琴小品在20世纪经历的几个传播阶段及其接受过程。芝汀在《“第四堵墙”趣谈萨蒂的“戏弄听众”实验》中将萨蒂喜欢在乐谱中写下各种文字注释,却又禁止在演奏时读出这些文字的这一行为产生的效果,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第四堵墙”戏剧表演理论相联系,进行跨艺术门类的解读。在《音乐视野中的观念艺术研究》中,作者也探讨了萨蒂在乐谱中使用视觉效果的跨界行为。
作者简介:董雅(1994.10-),女,汉族,籍贯黑龙江牡丹江市,硕士在读,云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为西方音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