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间闹别扭父母怎样开解
2019-09-28钱如俊
钱如俊
钱老师您好:
昨天,我们班的家长微信群里发生了一件事,两个孩子课间玩耍的时候,一个孩子不小心把另一个孩子的衣服口袋撕开了。可能是那小孩回去向家长告状了,家长一听觉得自己的孩子吃亏了,就在班级群里找另一个孩子的家长理论,说你家小孩打我家小孩了,拿我家小孩东西了,在群里吵架,各说各的理。虽然是个班级群,感觉都变成了告状群、吵架群,家长之间也伤了和气。我个人觉得小孩子有小孩子的相处方式,可能刚开始小孩子还在吵架,过一会又玩到一起了。想请教一下老师,您对这件事怎么看?
家长你好:
谢谢你的信任,愿意分享孩子班级上发生的事给我。我赞同你的看法:孩子有孩子的相处方式,父母不必大惊小怪。只是,父母也不能撒手不管,因为孩子小不懂事,而孩子是在经历一件件事情之后,才一点点懂事成人的,这其中自然离不开父母的指导帮助。那么面对孩子间闹别扭,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呢?
孩子的世界不是成人的世界
很多情况下,父母在不该把孩子当孩子时将他们当作孩子,而在该把他们当孩子时却又不这样做。
玩耍,是孩子之间最自然最经常的交往方式,有些磕磕碰碰在所难免,甚至不小心鼻青脸肿的也有。然而我们经常看到,鼻青脸肿的孩子摸几下痛处,就又一头扎进孩子堆里玩耍去了,嬉戏中的快乐早把磕磕碰碰冲刷得无影无踪。或许今天被谁绊了个跟斗,很气愤,甚至捏起小拳头要打架,但孩子是天生的乐天派,今天过去,明天两个人照样是手拉手的好玩伴。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就是不一样,就好比同样是刮鼻子,在孩子玩耍时是一种有趣的肢体接触,在成人眼里却变成了奇耻大辱,是可忍孰不可忍。
孩子之间闹别扭,就该用孩子的方式去解开。父母一旦用成人的方式去对待和处理,就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就会在两个孩子之间筑起一道隔离墙,阻碍孩子的正常交往,这肯定不是父母们愿意看到的。
告诉孩子快乐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孩子自控能力差,做事顾头不顾尾,遇事情绪化,更多的时候还是个小小的利己主义者,所以玩耍时很容易闹别扭。为了孩子之间玩耍时更融洽,更是为了从中学会与人交往,父母在孩子闹别扭之前和之后应当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
别扭没有发生时,虚该教育孩子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苫之上,玩耍也不例外。一块儿玩耍,都是奔着快乐去的,不能只顾自己开心快乐,置玩伴于不顾,有意无意给玩伴造成身体的或精神的伤害。告诉孩子可能引起玩伴反感的事情不做,可能伤害玩伴身体的游戏不玩。
别扭已经产生,就虚当客观地判断区分孩子是有意还是无意,若是无意,则不要过分为难孩子,提醒孩子下次小心即可;若是有意,则孩子的品行就有问题了,就需要及早地帮孩子进行品行矫正。
把钥匙交给孩子让孩子亲自打开
解铃还须系铃人,孩子玩耍时闹别扭,其实是很好的教育资源,父母可以借矛盾的处理,让孩子学会调整人际关系,从中学会做人。父母切切不可包办代替,只需将两把钥匙交到孩子手中即可:
一把钥匙是宽容,交给无过错的孩子。產生矛盾的两个孩子,肯定是一方有过另一方无过,那么,无过的是不是非要得理不饶人?不是,宽容是一种美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让有理的孩子得饶人处且饶人,就能开阔孩子的胸襟,与人相处时就很容易走进对方的心里。
另一把钥匙是道歉,交给有过错的孩子。要让有错的孩子首先认错,这一点通过将心比心的说服教育就能够做到。然后是改错,改错的最好方法是向对方道歉,而道歉是需要诚意与勇气的,需要冲破面子这一关。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道歉是重要的人际交往方式,道歉可以求得对方谅解,打开彼此扭着的心结,修复业已破坏的人际关系。
愿意宽容和勇于道歉的孩子,一定是人见人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