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探析
2019-09-28刘福来
刘福来
【摘 要】研究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目标与任务。提出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举措,强化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引领区域基础教育研究和改革发展,推进高校—政府—基础教育学校协同育人“三个一体化”等措施。
【关键词】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转型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4-012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4.059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was researched in 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The target and task of teacher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was explored. The measures was put forwor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leading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basic education, promoting the “three integrations” of university-government-school in cooperative education, etc.
【Key words】Normal Universities; Teacher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进入新世纪来,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我国师范教育迅速向教师教育转型,教师培养体现了专业化、多元化、一体化、开放性、终身性等特点。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实施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教师[2018]2号)等文件的颁布,高师院校内涵发展、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均不同程度地涉及教师教育领域的改革。可以说,教师教育既面临着巨大变革的新挑战,同时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新机遇。在教师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高师院校面临教师教育育人模式创新、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协同创新等问题。
1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目标与任务
面对新时期下新挑战,地方师范院校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结合学校办学传统和发展定位,明确和落实新时期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新目标与新任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服务区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扎实基础。作为地方高师院校,必须牢固树立“立足地方,服务区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受欢迎的优秀基础教育师资”的地方性办学定位。为落实发展目标与任务,在制订学校章程、编制发展规划过程中,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树立先进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使全体教职工思想认识统一到学校发展的新目标与新任务上。在制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开展培养目标定位专题讨论,审视培养目标是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否落实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是否契合国家、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要求,是否符合学校办学定位。此外,在教师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注意解决师范生培养向多元人才培养目标转换问题。
2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举措
2.1 着力抓好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
(1)构建教师素质培养体系,强化教师职业养成教育。坚持“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师范生培养理念,按照“打基础、塑品格、锤能力”的培养思路,着力培养未来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持续发展潜力。贯彻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专业标准》,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强化“一践行,三学会”养成教育,着力培养师范生“踏实、忠实、求实、爱心”的“三实一心”职业品格。通过练写“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练习“讲课、演讲、讲普通话”;练习“课件制作”;练习“班级指导、班级管理”,熟悉“中小学教材、新课程标准”的“四练一熟”职业训练,培养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实践活动指导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教育教学创新的“五能一创”职业能力。加强教师教育实训室建设,建立“互联网+”教师技能训练平台,开发教师职业技能综合训练校本教材及电子化资源,保障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建立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考核机制。构建全员化、全过程、常态化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体系。
(2)强化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发挥高师院校科学专业、师资队伍等资源优势,与地方政府、教师进修学校合作建立基础教育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发挥继续教育学院平台优势,开展基础教育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地方基础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
2.2 引领服务区域基础教育研究和改革发展
(1)建设各级研究平台,构筑基础教育研究高地。地方高师院校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同时,必须积极开展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及其相关领域的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育经济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设立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协同创新团隊,鼓励校校、校所联动开展研究。通过实施学科带头人培育计划、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特聘教授制度、教师名师评选、校内教授聘用等机制,为研究平台汇聚高水平人才队伍。建立高校教师与基础教育学校教师联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机制,设立基础教育专项攻关项目,鼓励高校教师与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协同申报各级各类教师教育、基础教育相关研究课题,将高校打造成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智库。
(2)组建基础教育服务团队,助力区域基础教育改革。组建“教授服务团”、“博士服务团”、“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服务团”,建立产学研用工作机制,教授、博士深入基础教育学校开展教师培训、发展咨询、教学研究等活动,积极参加基础教育学校改革与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等研讨活动,参与地方政府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咨询、评价、决策活动,全方位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改革,促进区域教育事业发展。
2.3 大力推进高校--政府—基础教育学校协同育人“三个一体化”
(1)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职前培养中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开展“专科--本科”、“本科--教育硕士”贯通培养,构建教师教育贯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变革“互联网+”和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强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师教育与养成教育有机融合,职前培养课程与职后培训课程相互衔接、相互补充,防止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内容相互割裂和重复现象。强化师范生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实行一学期“顶岗支教实习”。高师院校加强与基础教育学校的合作,在合作中促进双方的共赢与提高,建立高校和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机制,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在高校开设“名师讲坛”、教师技能训练指导、课程与教学论研讨等活动,基础教育优质师资资源反哺职前培养,使高师院校师范生获得基础教育教师的指导,同时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受到高师院校浓厚的学术氛围熏陶。
(2)高师院校教师、师范生和基础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高校教师深入基层调研服务,参与教师培训、基础教育学校教研活动。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参加职后培训、指导师范生实训、各类研讨活动。师范生通過“顶岗支教实习”的全过程经历,提高从教技能,巩固从教思想,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师院校教师、师范生和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共同成长。
(3)高师院校与地方政府、基础教育学校持续提升一体化。通过建立共商、共建、共享、共赢运行机制,高校提升服务基础教育能力,扩大社会影响,提高社会声誉。政府缓解教师结构性缺失矛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基层教育学校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熊孝梅.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改革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
[2]高闰青.办好高师继续教育推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1.24.
[3]王敏,凌云志.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一体化的三重维度[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9.1.
[4]林鸣.以本为本关于地方高师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8.11.
[5]陈慕杰,徐捷,何红雨.地方高师院校特色化、应用型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