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口服药服药到口完成率中的应用

2019-09-28梁杏春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5期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

梁杏春

【摘要】 目的 探究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口服药服药到口完成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15日~12月31日本院神经外科186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 另选取2018年6月15日~9月1日本院神经外科187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服药过程中采用传统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服药过程中采用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患者口服药服药到口完成率;比较圈员实施品管圈前后无形结果评分, 包括解决问题能力、和谐程度、品管手法、积极性、凝聚力、愉悦感、沟通配合及责任感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口服药服药到口完成率为93.05%高于对照组的3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实施后圈员解决问题能力、和谐程度、品管手法、积极性、凝聚力、愉悦感、沟通配合及责任感评分高于实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能使服务流程得到优化, 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到口完成率, 改善患者治疗效果, 确保其用药安全, 同时还能提升护理人员各方面能力与团队意识等, 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值得广泛采用。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口服药;服药到口完成率;无形结果评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5.108

品管圈作为一种使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管理中的组织机制, 能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已被逐渐应用于国内各大医院中, 能帮助各单位解决院内各种问题, 并对医院内部的各项作业进行改善[1]。本院开展品管圈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工作人员应对问题的能力, 在持续质量改进中, 促进医院品质和竞争力的不断提高[2]。口服药属于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给药方法, 具有疗效显著、方便以及安全等多种优点[3]。因神经外科涉及口服药的品种较多, 且多为老年患者, 易出现漏服药物和未按医嘱服药等情况, 因此, 需要护理人员发药时尽量做好服药到口, 以减少给药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 促进患者疾病康复[4]。本文对神经外科患者应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口服药服药到口完成率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15日~12月31日本院神经外科186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 另选取2018年6月15日~9月1日本院神经外科187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98例, 女88例;年龄18~78岁, 平均年龄(56.28±13.21)岁;其中71例颅脑损伤, 41例脑出血, 17例颅内肿瘤, 18例脑动脉瘤, 20例脑积水, 19例癫痫。观察组患者中男101例, 女86例;年龄17~79岁, 平均年龄(58.32±14.25)岁;其中86例颅脑损伤, 40例脑出血, 18例为颅内肿瘤, 17例脑动脉瘤, 14例脑积水, 12例癫痫。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服药过程中采用传统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服药过程中采用品管圈活动, 具体如下。①建立品管圈:品管圈由13名成员组成, 圈长由科室内护理骨干担任, 内部辅导员由护士长担任, 每隔一周召开一次圈会, 时间在30 min左右。②主题确立:采取头脑风暴法, 鼓励圈内成员提出需改进的各种问题, 后进行归纳总结并列出相应备选题目, 后根据上级政策、迫切性、可行性以及圈能力等作出打分评价, 以最高分确定本次活动的主题——提高患者口服药服药到口完成率。③拟定活动计划:主题确立后, 由圈长和组内成员以及辅导员进行讨论, 并制定出活动计划书和计划进度, 明确步骤实施时间及责任人。④现状把握:依据科室剩余口服药检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 其中未发给患者的药物主要包括出院漏发、医嘱时间原因、外出、PN班新开长期医嘱以及手术几个方面;已发给患者的药物包括患者病情有变、忘记吃、丢失药物、拒吃、检查进食以及护士或患者漏喂几个原因。⑤原因分析:对“为什么漏发长期口服药给出院患者”、“为什么漏发长期口服药给外出患者”、“为什么漏發PN班新开长期口服药医嘱给患者”、“为什么手术患者剩余口服药”几大问题进行分析, 绘制成特性要因图, 找出其中原因。⑥对策拟定与实施:对于漏发长期口服药给出院患者应完善患者外出检查确认流程, 制定办理出院未确认医嘱处理流程, 完善A班医嘱处理流程;针对未发长期口服药给外出患者应制定外出患者请假处理流程, 将医保请假制度粘贴于病房;针对漏发PN班新开长期医嘱口服药给患者应制定PN班新开长期口服药处理流程;针对术前或当天为停止患者的长期口服药应执行择期手术术前准备处理流程, 由收费专员检查各医生医嘱模板是否正确并修改。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口服药服药到口完成情况以及品管圈实施前后圈员无形结果评分情况, 包括解决问题能力、和谐程度、品管手法、积极性、凝聚力、愉悦感、沟通配合及责任感7个方面, 由小组内13名成员进行评分, 最高5分, 最低0分, 总分为65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口服药服药到口完成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口服药服药到口完成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实施品管圈前后圈员无形结果评分比较 品管圈实施后圈员的无形结果评分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 1 品管圈活动能促进患者服药到口率的提高 品管圈活动通过分析患者漏服药物原因, 并完善有关流程, 明确圈内人员职责, 将工作细化, 将服药到口、杜绝错服、漏服口服药等理念传播于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 能使科室内用药安全隐患明显降低, 增加服药安全性和准确性[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口服药服药到口完成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品管圈活动能促进患者服药到口率的提高, 对服药到口流程加强管理能有效避免护理缺陷的出现, 确保口服药的用药安全。

3. 2 品管圈活动能促进圈员综合能力的提高 本次活动严格按照选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状、原因分析、对策拟定与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以及检讨和改进几个步骤进行, 活动中每位圈员对品管圈活动步骤进行认真学习, 对患者未服用口服药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后修改并完善有关流程, 制定相应制度, 明确发药班次与时间。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促进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提高, 品管圈的开展强调自动自发的参与活动, 使自身充分享更高管理权、参与权和自主权, 能培养护士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充分发挥每位成员才能, 共同营造出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加强护士间配合、默契、理解以及信任, 促进科室成员合作意识

和团队意识的不断提高[6]。圈员学习并了解各种品管手法, 学会利用这些方法发现临床工作中的问题, 并规范和科学的分析问题, 抓住和攻克主要问题, 能有效提高临床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 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能使服务流程得到优化, 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到口完成率, 改善患者治疗效果, 确保其用药安全, 同时还能提升护士各方面能力与团队意识等, 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值得广泛采用。

参考文献

[1] 刘凤春, 王丹, 丁爱聪, 等.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帕金森病住院病人美多巴服药时间准确率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研究, 2017, 31(27):3485-3488.

[2] 张俊涓, 刘顺婷, 刘碰辉, 等. “品管圈”在心内科住院患者口服药管理中的应用. 中國卫生产业, 2017, 14(8):98-99.

[3] 和倚帆. 应用品管圈降低老年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的体会.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33):136.

[4] 王叙嫄, 白志贤. 品管圈管理在降低结核病住院患者长期口服药漏服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25):

24-25, 27.

[5] 高菁遥, 蓝晓琴, 杨晶, 等. 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内科患者口服给药缺陷管理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7, 23(16):120-122.

[6] 崔丽娟, 吉佳, 韩娇, 等.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神经肿瘤科口服药漏服率中的应用.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 15(14):2139-2141.

猜你喜欢

品管圈活动
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慢性衰退期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服药时间准确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对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品管圈活动对癌痛患者口服止痛药物依从性的影响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黄体酮肌内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率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在妇科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压疮高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家居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