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重世界的博弈与融通
——评林日暖长篇小说《第三本日记》

2019-09-28○王

文艺评论 2019年2期
关键词:融通成人日记

○王 勇

林日暖长篇小说《第三本日记》的旨趣在于揭示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将读者带入儿童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熟悉的世界是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都绕不开童年时期,这个世界是一个陌生的世界,这主要是针对成人与儿童之间的文化经验差异所导致的间隔,因此在儿童与成人双重世界的交流中存在着博弈与融通,这是《第三本日记》所要呈现给读者的。

一、博弈的向度:日常生活中儿童主体意识的凸显

第三本日记是针对头两本日记衍生出来的,主人公宋祈安认为“日记就应该是一个人的隐私,然后自己留一辈子,始终秘不示人才对”,宋祈安的想法所体现的是儿童在成长中的主体意识的提升,小说从开篇就将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矛盾抛出,给读者在阅读中提供重要的阅读心理导向。但第三本日记只是一个明晰主题的意象,整部小说并不是日记体的,从小说中唯一的一段正规日记描写来分析,我们读到的是童趣所呈现的诗意背后,孩子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很显然这种认识和成人世界是存在着矛盾的。被家长讨厌的虫子,在宋祈安的眼里是“圆滚滚”“胖乎乎”的“小宝宝”;而被付老师用黑板擦打死的蛾子,则在宋祈安的视角里是“身穿五彩衣”“漂亮”;小说的基调基本上在日记中所蕴含,在双重世界的博弈中,宋祈安对儿童与成人间的矛盾的态度基本是质疑,但不对立,这就存在这两个世界之间的融通问题,在宋祈安的心中母亲与付老师漂亮、善良,但对小动物的残忍让她很不开心,这就是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差异所在,是认识问题的视角不同所造成的矛盾。成人所关心的是一个现实的、世俗的世界,而儿童所注意的是一个理想的、梦幻的世界。在宋祈安的精神家园中,所关注的焦点是唯美的、充满想象空间的诗化世界。这个世界并不是独立、自由存在的,其要面对成人世界的审美,纳入成人世界的价值判断系统,因此作为主体意识的呈现,其最大的希望是从大人的过分关注中得到解脱。但具有戏剧色彩的是宋祈安的被关注源自她特立独行的主体意识。

宋祈安是个思维敏锐、有个人见解的女孩,她的主体意识并不是直接外化,而是在内心世界中抒写,孩子的内心世界就是第三本日记的真实内容,这里记录的是孩子对外部世界的人与事的真实感觉,作为优等生、班长的她,也有自己的苦恼与恐惧,而这种战栗与不安的局面源自母亲的期待,而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似乎是母亲家族的一种传统。在作者笔下,宋祈安恐惧的是母亲的讲道理和一直盯着她的眼神,强大、系统而又呈现理性的家长意志,不光在消解儿童的主体意识,而且在儿童主体意识中强行植入了成人意识,这样造成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双重人格,在对待成人的态度上,宋祈安有自己选择的倾向性,她喜欢父亲,因为她更愿意接受父亲的和善、宽容。

二、涵化的形式:成人意识在儿童世界中的折射

由于成人在文化、经济等诸多领域的强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儿童成长过程中因为模仿形成的涵化现象,这种涵化有时会因为儿童离开原来的生存环境而淡化消解,但在一部分人身上,这种涵化最终衍化为同化。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对成人行为的模仿,而且通过经验的学习,其逐渐地接受了成人的意志,宋祈安的乖巧的表现是适应成人意志的一种表现,而她作为班长对班级的有效管理,则呈现出明显的成人意识,她的模式是恩威并施、以德行服人。她善解人意,而且擅长分析本质,这是成人意识的另一重要表现,比如她对班主任付艺的分析评价:“她有一个缺点——对自己学生太宽容……因为她会把大家弄丢的东西收好,所以同学们更加不注重保管物品了。又因为她是个没有脾气的人,从不对大家发火……虽然这样同学们更喜欢她一些,但是课堂课堂纪律就变得很难保证。”宋祈安对夏薇的偏见也呈现出成人意识,出于对班级的管理,宋祈安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管住像夏薇这样不遵守纪律,但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明里暗里和夏薇较劲。特别是夏薇讲故事比赛超过她的时候,在领奖过程中夏薇的一个不经意的行为等在成人意识的作用下,形成了偏见。成人意识对儿童世界的渗透还体现在,她已经开始习惯于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换得老师的好评。成人意识对儿童世界的影响,在促成儿童认识世界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纯真心灵的异化,一定程度上导致人际间的矛盾与隔阂。比如在宋祈安与英语老师段萤的交往过程中,她通过对段萤的喜好的分析,了解了所谓写作业的“窍门”,这种经验屡试不爽,但这些都浮于形式,是迎合成人心理特点的一种表演而已,作品以反讽的方式,批判了成人意识中的一些消极、偏执的思想对儿童心理成长的伤害。

三、思考的换位:儿童与成人融通下世界的和谐统一

宋祈安在小说中是儿童与成人融通的纽带。她与伙伴的交往,注重平等与尊重,而且包括自己的小秘密也愿意与密友交流。尽管她对班级纪律要求严格,但在威严的形式下是她简约、坦诚、热心和友善,她和夏薇的和解、和顾易笙分享零食与内心世界,教训欺负李小毛的徐铭,这些都是儿童视角里呈现出的重要内容。这里没有什么宏大的场面,有的是细微的枝节,其反映的儿童时代的精神风貌,他们的喜好与缺点给读者以强烈的时代共鸣。作为儿童文学,童趣始终是作品的表现重点,作品中穿插了宋祈安的童话世界,那个山洞王国,充满了人情味,是她平日思考关注的问题的寓言化,通过这个动物世界,让读者理解宋祈安这代孩子所需要的不是冷酷的竞争,而是健康、美丽、友爱的生活。由于作品的儿童视角,因此同学的矛盾、缺点都没有被刻意放大,即便是一些带有成人意识的行为描写也没有渲染和加重描写,这种成人意识渗透在儿童视角中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状态,刻意渲染则会失掉作品主体的儿童性,造成读者的思想的混乱,因此,作品采用了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融通模式,进而让两个世界融为一体。

作品中以明线写孩子们的成长现实,同时也借助家长会、家族聚餐这种成人语境去引出成人视角中的理想儿童形象,通过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对比,揭示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徐铭的偏执、李小毛的怯懦和其家庭环境均有一定的关系,家庭教育目前正在被教育界所关注,家庭教育中谁是主体,旧时代的家长作风是否适应时代新人的成长,家长的行为,对儿童社会认知的影响。儿童的教育,不只是在学校、也不只是在家庭,在社会的诸多角落里,只要有情境均可以完成对儿童认识的教育。比如小说第五章《出游前后》中大人们给假孕妇让座的故事,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其呈现出当前社会中人们对道德的错误理解,以及一些不道德的人对他人的道德绑架,这些借助孩子的视角加以呈现。作者没有让宋祈安等当事人直接介入这种矛盾,而是借助另一个不道德的人的霸道行为惩治了假孕妇一家,即完成了对丑恶的揭露批判,同时升华出道德问题,以儿童视角用白描的形式展现给读者,可谓匠心独具。

《第三本日记》的主人公宋祈安,是故事的中心人物,作者构画出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给读者介绍了家庭层面下的长幼关系、亲属关系问题;学校层面下的师生之间的关系、家长关系问题;社会层面上人际关系问题,进而将儿童的世界展现给读者,我们发现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之间不是一种存粹的对立,各种关系之间都需要一个适当的支点,平等地对话、换位思考、尊重别人的付出与创造等都是构建这种和谐统一局面的基础。

通过作品我们看到,《第三本日记》所要讲述的是儿童的主体性价值问题,儿童如何认识身边的人和事,身边的人的理解、宽容、引导都对儿童的成长产生影响,成人与儿童世界之间的博弈,是一种常态,其本质是新旧时代文化传统之间所形成的观念差异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体现。博弈中所形成的张力是创造的驱动,儿童与成人世界之间的融通则呈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与不朽,其是社会和谐的纽带,但是我们认为,融通应当具有互文性,是一种儿童与成人之间观念的良性互动,而不是封建家长制下的强势文化的涵化与同化,《第三本日记》,是一个象征,其代表了儿童追求个体独立空间的意识觉醒,是追求人格独立走向创新的新一代少年儿童的文化伊甸园。

猜你喜欢

融通成人日记
成人不自在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成长日记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
Un rite de pa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