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本SPOC课程资源建设探索

2019-09-27张怀南

职业技术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张怀南

摘 要 高职院校校本SPOC资源建设是推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应用的重要环节,校本资源更符合本校特色定位,匹配本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贴近本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高职校本SPOC课程资源建设要遵循教学设计完整性、资源形式多媒化、互动渠道多样性、评价方法多元化四个原则,从课程定位与需求分析、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学习资源等方面进行具体设计与实现,从以赛促建、强化应用、组建团队、政策保障四个维度推进校本资源的持续性建设。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本课程资源;SPOC;MOOC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20-0029-05

校本数字资源建设是衡量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指标,也是学校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调研发现,高职院校校本资源建设和应用整体效果不尽如人意。从信息化能力和资源质量角度看,教师开发的校本资源结构简单、形式单一、零散且不成体系,教师的校本资源建设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加强;从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角度看,过分强调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缺乏教师的过程性引导和实体课堂教学的补充,师生无法获得面对面的互动体验,也缺乏对学习效果的实时反馈以及教学过程的监控与优化。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模式为优化和创新校本数字资源建设提供了方法和实现路径,其提倡的小规模、限制性满足了校本资源适用范围的需要,其开展的混合式教学使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和实体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兼具两大教学环境的双重优势,保证了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一、SPOC课程资源及校本建设现状

(一)SPOC课程资源

慕课(MOOC)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变革。SPOC是对MOOC的延续、继承与优化,是一种融合了实体课堂学习与线上学习的高阶学习形态,弥补了MOOC无规模限制、高辍学率以及缺乏有效监管和情感交流等诸多问题,具有小众化(一般几十到几百人)、限制性(入学有条件限制)、集约化(有专业平台提供教学与评价服务)、混合式(线上和线下学习的有机融合)等特点,被称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校本SPOC课程资源定位于服务本校师生的教与学活动。或是教师基于校本SPOC平台自建,又或是对现有MOOC资源重构,形成的一批“能学、辅教”的校本课程资源,该资源既能支持本校学生实现不同起点的系统化、个性化学习以及课外的知识巩固和拓展学习,又能帮助教师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辅助教学实施,实现教学目标,尤其在教学实践中,由特定院校、特定班级、特定学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学习行为可控,加之教师线上和线下的引导和监管,保证了学生的参与度、任务的完成度、评价的科学性以及教学的实效性。

(二)高职院校校本SPOC课程资源建设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SPOC资源建设起步较晚,比较典型的是中国职业教育微课程及MOOC 联盟的宣告成立,它致力于开发高质量微课程资源,旨在借助微课程教学形式对我国职业教育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目前不少高职院校也加入SPOC建设行列,出于易搭建、易推广、易共享考虑,高职院校在建设校本SPOC课程资源时,多数采用校企合作的构建模式,企业负责搭建平台和技术维护,高校基于平台开发教学资源,共同打造校本SPOC课程资源。从现有文献分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SPOC课程资源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SPOC资源建设路径、课堂资源设计与开发、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学习平台和环境建设以及持续学习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其中针对SPOC课程资源建设的文章仅有7篇,胡建平借鉴国内外SPOC教学案例从不同层面分析SPOC资源的建设路径,并通过自主开发与整合并进的方式建设了SPOC课程教学资源库[1];孙华林等在分析高职院校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基础上,给出了SPOC混合教学资源建设的步骤和方法[2];潘玥提出地方特色高职院校可以联合开放大学群建共享SPOC课程[3]。文献数量少和研究内容的表面化、片面化,证明了我国高职院校的SPOC资源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国家、省市层面给予更多政策保障,需要名校名师给予更多的理论指导,需要企业和公司给予更多的技术支持以及需要高职教师持续性的学习、建设、应用与优化。

二、校本SPOC课程资源设计原则

相较于MOOC资源在学校教育中应用,有限制性的SPOC课程资源更适用于学校课堂教学,它继承了MOOC资源线上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还兼顾了线下实体课堂面对面的教学互动和情感交流。

(一)教学设计完整性

SPOC课程的教学设计完整性主要体现在线上网络环境教学设计和线下实体课堂教学设计,并细化到二者各自的教学目标、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方法、策略和模式等,形成系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课程体系。线上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SPOC教学平台和课程资源为载体,以完成系列任务为主线,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内化。线下教学以项目驱动、问题研讨、情景模拟和討论交流等形式开展深度学习、知识内化以及实践操作部分的训练,侧重于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职业院校,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更要注重课程中线下实训部分的教学设计。

(二)资源形式多媒化

SPOC课程资源多媒化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的表现形式上。目前,主流的SPOC网络教学平台都支持多种资源形式的呈现,如文本、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水平和能力不同,因此在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上各有差异,单一的课程资源不利于学生的知识认知和内化,SPOC 课程将同一知识点以不同媒体形式进行设计与开发,并将其制作成配套的阅读材料、微视频、PPT课件、演示动画、电子图集以及问题作业等资源类型,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此外,SPOC课程资源开发一方面要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另一方面还要适用信息化教学的共性和个性需求,资源要具备科学性、多媒化、碎片式以及易传播等特点。

(三)互动渠道多样性

SPOC课程互动渠道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和线下实体课堂的教学互动上。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功能,包括课程通知、信息发布、主题讨论、聊天、进度查看、习题、作业、考试以及数据统计等。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视频、PPT课件等相关材料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即可在WEB端或移动端收到学习或作业通知;便捷的主题讨论和聊天功能方便师生间沟通交流以及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数据统计方便师生及时了解每位参与学生的学习进度情况、知识点掌握情况以及过程性数据的采集,便于线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及时更新与优化,也为开展形成性评价提供数据支撑。线下互动发生于实体课堂中,SPOC的限制性可为学校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能力培养提供服务,回到学校教育的特定班级中,形成以“专业”为纽带的学习共同体,进行专业相关的问题研讨、情景模拟和讨论交流。

(四)评价方法多元化

SPOC课程评价方法多元化主要体现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上,过程性评价主要来源于线上学习,利用SPOC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对学习的过程性数据进行采集,包括学习时间、讨论和留言次数、知识点掌握情况等。总结性评价主要来源于线下的期末考试或技能考查,主要侧重于对知识的主观理解、应用迁移以及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查。线上与线下评价相结合、过程性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训评价相结合,共同构成高职院校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

三、校本SPOC课程资源设计与实现—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

MOOC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的普及,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开展通识类选修课的重要载体,学生已获得一定的网络学习经验,然而这种学习方式并非适用所有类型课程,尤其是技能实训类课程,缺少线下实操的机会,网络学习需要实体课堂教学的补充。本研究依托超星泛雅创建《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教学平台,并与实体课堂教学相结合探讨SPOC课程资源建设问题。

(一)课程定位与需求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所有专业均需开设的公共基础类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课程结构通常分为理论课和实训课。由此可见,该课程学习不能完全依赖于线上网络学习,更需要线下实体课堂中的技能操作学习作为补充。此外,高职院校学生来源不同,其知识背景、认知能力和计算机水平均不同,需要学生自定步调,或超前、或多次重复学习,以保证留有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深度学习和训练技能。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的SPOC课程要注重理论知识资源和实践操作资源的完整性。

(二)课程结构体系设计

课程结构体系是课程系统开发和学生系统学习的指南,设计SPOC课程的结构体系,首先要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材内容进行解构和细化,以基本知识点和技能点为单位进行重新整理和归类,重构系统和规范的结构化课程体系。然后利用校本SPOC平台的教学功能进行课程的结构化目录设计。完成目录设计后还需以基本知识点和技能点为单位对每个章节的学习内容进行设计和制作,包括教学微视频、PPT课件、教学演练素材、作业与测验和拓展资源等。具体课程结构系统见表1。

(三)课程学习资源设计与实现

学习资源的形式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需要设计与开发的内容涉及阅读材料、微视频、PPT课件、演示动画、电子图集以及习题作业等。在具体资源开发时,一方面要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资源的建设标准,要符合《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1》具体的建设要求[4],以适用信息化教学要求。此外,除了要具备科学性和多媒化外,碎片式、易传播和终端自适应等也是SPOC课程资源开发的要求,在具体资源设计中需考虑因素如表2所示。

总体来说,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可以归结为自建、引进和改造三种方法。自建是本土化教师团队在了解学生学习需求、认知能力和接受习惯的基础上,结合知识点或技能点进行课程计划、内容策划以及具体内容制作,后经学科专家和教育技术专家评估认可后上传到SPOC平台;引进是通过课程交易、合作共建等形式将课程及其配套的教学视频、电子课件和习题等相关资源直接推送至校本SPOC平台;改造是将现有的网络资源按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提炼,形成碎片化的知识模块,并按照SPOC课程结构进行系统化整理和再创作,经专家审核后上传至SPOC平台。

本研究中校本SPOC课程基于泛雅平台建设完成,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首先利用泛雅平台的教学功能构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结构体系,考虑到该课程的授课计划和课程要求,将课程结构分成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两个部分,并进一步细化课程结构体系,将计算机发展历史、硬件、软件、网络和多媒体部分填充到理论课程系统中,将系统维护、Word文字处理、Excel表格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网络应用部分填充到实训课程体系中。课程结构架构好后即可分章节提炼知识点和技能点。提炼知识点和技能点既要考虑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以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还要结合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需要,最终将知识点和技能点内容整理如表1所示。下一步根据知识点和技能点设计开发课程资源策略:第一,考虑到SPOC课程的小规模特点,课程面向特定学生群体开放,因此课程中的教学案例结合了学生专业背景进行设计,并根据SPOC的限制性特点设置资源的访问权限,只有将前面知识点或技能点掌握才能开启下一个资源学习;第二,针对同一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发不同类型、多种表现形式的课程学习资源,包括微視频、PPT课件、电子图集、习题作业等,并将其上传到泛雅平台相对应的课程结构体系中,最终形成“课程结构体系—知识点或技能点—多样化学习资源”三次结构的体系化SPOC课程资源。

校本SPOC课程为课堂教学改革以及线上线下教学组织实施提供了方法和路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护理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为例,以特定专业的特定班级为教学对象,具备小众化和小规模的特点;课程设置了限制性的准入条件,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业水平测试中信息技术取得“合格”等级,只有具备该条件才能进入课程学习。本课程基于泛雅SPOC平台建设而成,除了具有专业的WEB端口教学平台外,还提供移动端的“学习通”教学APP,能针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记录和教学评价;课前教师利用教学平台发布预习任务,学生基于平台利用SPOC课程资源进行线上自主学习;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技能实训,进行深度学习,帮助其解决课前课中遇到的个性和共性问题;课后教师基于平台发布测试和作业,学生在移动端即可打开“学习通”完成作业和测试,并获得自助评价,进行自检和查漏补缺。

四、校本SPOC课程资源持续建设策略

(一)以赛促建

以赛促建是指通过比赛提高教师参与校本SPOC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以达到持续性建设目的,包含了两种实现途径。一种是鼓励教师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等不同级别的课程资源建设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完善课程结构、丰富学习资源、探索应用模式,通过竞赛中的所见、所得、所感激发教师的获得感、满足感和荣誉感,促使其投入到课程资源建设和资源再创造中去。另一种途径是将校本资源建设和应用编制到各类比赛的评价标准中,并提高其评价权重,尤其是省市、国家层面的信息化教学相关比赛,要鼓励参赛教师基于校本SPOC平台进行各类教学资源的呈现,利用校本资源进行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将校本资源的建设和使用作为参加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基础和前提,提高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视程度,强化资源应用。

(二)强化应用

“重建设、轻应用”是我国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出于比赛、科学研究创建的课程资源常常被搁置和浪费。尤其是校本课程资源,考虑到资源质量和建设标准等问题,其利用率和共享程度就更低了。因此,强化课程资源应用,提供教师教育教学便利是课程资源持续建设的关键环节。强化课程资源应用可从三个方面来探究:一是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混合式教学过程,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线下利用资源辅助讨论,强化资源应用,帮助知识内化;二是结合“翻转课堂”“微课程”等研究热点创新教学组织形式,课前教师提供微视频、PPT课件等资源让学生自行预习,自主学习新知识,并提供在线辅导和答疑服务,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引导和个性化帮助;三是规范资源建设标准,提高资源建设质量。提高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利用率,满足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进而提高课程资源影响力,促使更多的人使用该资源,产生经济效益,推动课程资源的持续建设和优化。

(三)组建团队

组建专业化团队是SPOC课程资源建设中质量和效率的保证。专业团队通常由学科教师、学校信息化管理人员以及公司技术人员三方组成,学科教师主要负责课程资源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学校信息化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与公司技术人员对接,做好学校校本课程资源和平台的管理和维护,保证SPOC平台及课程资源的正常运行,此外,还负责帮助学科教师解决在网络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一些有特殊要求的教学资源制作;公司技术人员主要由合作企业的工程师担当,主要负责学校SPOC平台搭建和技术维护,包括平台中教学功能的优化、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解决平台自身存在的教学缺陷等[6]。团队中三方成员各自发挥专业优势,各司其职,保证了校本课程资源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也为后续的管理、维护以及教学实施提供支撑,推动了课程资源的持续建设和应用。

(四)政策保障

目前高职院校校本SPOC课程资源以学科教师建设为主,教务部门与信息化管理部门协同管理,并以此出台相关的课程资源建设管理办法。然而面对课程资源的持续性建设问题,则需要长效的激励机制和相应的政策保障。一是设置专项建设经费,学校应给予每门立项课程相应经费用于课程分析、设计和开发,并根据建设和应用情况提供后续建设经费[7];二是予以绩效奖励或教学工作量补贴,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学校验收的校本课程资源予以专项津贴奖励,或按照建设和实施情况,适当补贴当年的教学工作量;三是提高校本资源建设项目的认可度,在评奖评优以及职称评定中适当予以体现,等等。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教师受益途径,逐步形成长效的激励机制和政策保障,保证校本资源建设的持续性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胡建平.高职院校SPOC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16(4):124-127.

[2]孫华林,盛昀瑶,朱利华.SPOC视阈下高职院校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建设实践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38-40,56.

[3]潘玥,张苏婷.泛在学习背景下高职院校与开放大学共建SPOC课程的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7-9.

[4]曲大为,赵福政.基于SPOC下大学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探索——以吉林大学《妇产科学》课程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6):622-626.

[5]黄伯平.开放大学视阈下微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模式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4(6):77-83.

[6]李敏娇.高职院校校本SPOC资源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8(3):17-20.

[7]胡访.数字化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10):86-90.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School-based SPOC Curriculum Resourc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Huainan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based resourc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sources. The school-based resources are more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ers and the cognitive level and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based SPOC curriculum resourc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necessary to follow the four principles of integrity of teaching design, multi-media of resource forms, diversity of interactive channels as well as diversification of evaluation methods; to launch the specific design and realization ways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positioning and demand analysis, curriculum structure system, curriculum learning resources; and to promote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of school-based resources from four dimensions of promoting construction by competition, strengthening application, building team and issuing polic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chool-based curriculum resources; SOPC; MOOC

Author  Zhang Huainan, Lecturer of Ta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Taizhou 225300)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