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019-09-27游佳炜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7期
关键词:回归模型财政收入影响因素

游佳炜

摘要:文章研究中国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选取了国内的财政收入作为因变量,将财税收入、全国居民消费水平、 国内生产总值等三个潜在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在收集数据之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中国财政收入和三个因素之间的一元回归模型,通过对模型结果的分析得到三个潜在影响因素对中国财政收入的具体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提出关于促进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的建议。

關键词: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回归模型

一、研究背景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了正常履行职能、实施公共政策,以及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资金的总和。一个国家各个方面的稳定发展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例如国防安全、公共设施与服务、科研与教育、经济发展、收入再分配等。只有一个国家的政府具有稳定的财政收入,才能保证政府工作的有序进行,保证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稳定的生活。

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中国政府财政收入也同样具有快速增长的趋势。从1990年的2937.1亿元至2016年的159604.97亿元,中国财政收入在这27年间增长超过了5334%,各年的财政收入增长率平均高达16.78%。通过统计各年财政收入,可以发现各年财政收入增长率具有较大的差别。1990~2016年间,最高的增长率发生在2007年,该年的财政收入较2016年增长了32.41%。1993年、2001年、2004年、2006年、2010年和2011年的财政收入都较前一年增长超过20%。然而,这其中也不乏财政收入增长低于10%的情况,尤其是2014年之后,各年的财政收入增长率持续下降,增长率都低于10%。

本文就此背景,通过分析近20多年来有关数据,总结得出影响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对促进中国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有一定的意义。

二、变量选取

(一)概念阐述

1. 中国财政收入

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包括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等。(2)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财政收入按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划分为中央本级收入和地方本级收入。

2. 财税收入

财税收入是各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因为其具有征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点,可以为政府履行其职能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理论上,财税收入是构成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因此财税收入的增长会对财政收入的增长有促进作用。

3. 全国居民消费水平

全国居民消费水平是指某一年国内的居民消费总额与该年该国平均人口的比值。一般来说,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财税收入,而财税收入中消费税是重要税种,因此在理论上可分析得全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会促使财政收入的增长。

4.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称。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当国家经济发展快速的时候GDP增速较大,反之,当国家经济发展一般的时候GDP增速较小。国内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一方面,合理的财政收入水平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若财政收入太高,则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打击国民的消费积极性,同时不利于企业发展;若财政收入太低,则会降低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即国内生产总值的提升能使企业和个人收入得到提升,最终使国家财政收入相应地提高。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对于财政收入具有正向的影响。

图2、3、4分别是中国财政收入与财税收入、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散点图。中国财政收入与这三项数据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各项指标与中国财政收入之间都在同步提升,因而初步判断这三项数据对中国财政收入具有正向的影响。

(二)数据收集

本研究将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财政收入与潜在的影响因素逐个进行一元回归模型的建立。因此,本研究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分别收集我国财政收入、我国财税收入、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在1990~2016年的数据。具体数据整理如表1所示。

三、实证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对变量之间建立回归模型要求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为排除对无关变量的研究,在建立模型前,本文除了从理论的角度简单解释三个潜在的影响因素与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还通过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SPSS软件又称“社会科学软件统计包”,是国际通用的标准统计软件之一,也是被最广泛运用的软件之一。本文运行SPSS软件计算中国财政收入与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从而推断出变量之间的关联性,放弃相关性低的因素,选出与财政收入相关性高的因素来进行分析研究。

此次,在多种判断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相关性的指标中,选择普遍使用的Pearson相关性来计算,其公式为:

其中,Cov(X,Y)是变量X与Y的协方差,Var(X)是变量X的方差,Var(Y)是变量Y的方差。

Pearson相关系数值介于-1~1之间,绝对值介于0~1之间。若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8~1之间,说明该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相关性强;若绝对值在0.6~0.8之间,说明该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相关性较强;若绝对值在0.4~0.6之间,说明该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关系中等;若绝对值在0.2~0.4之间,说明关系较弱;若绝对值在0~0.2之间,则说明两者之间基本没有相关联系。若Pearson相关系数的数值为正数,说明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成正相关,若为负数,则成负相关。

在本实验中,通过具体计算,得出各潜在影响因素与财政收入间的Pearson相关性如表2所示。

X1为财税收入,X2为全国居民消费水平,X3为国内生产总值。

由结果可知,本次所选取的三个因素与财政收入的Pearson相关性的数值的绝对值均在0.8~1之间,说明变量与财政收入的相关性强,因此对这三个变量都进行回归分析。

(二)回歸分析

本文所选取的三个变量从理论上说都对财政收入有相关性,故本研究取中国财政收入为被解释变量,记为Y;分别取财税收入、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国内生产总值为解释变量,分别记为X1、X2、X3。模型设定如下:

lnY=β0+β1lnXi(i=1,2,3)

通过运行Eviews软件对以上收集到的数据分别进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

1. 财税收入

将中国财政收入Y(亿元)及财税收入X1(亿元)从1990~2016年间每一年的数据一一对应输入到Eviews软件中,利用Eviews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计算,从而得到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lnY=-0.286+1.038lnX1

在该软件中,显著性检验的值在0~1间,越贴近0说明lnX1前的系数为0的可能性越低,即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有影响的可能性越大;反之,该系数为0的可能性越高,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有影响的可能性越小。另外,可决系数R2即拟合优度检验的数值在0~1之间,越贴近1说明建立的模型准确度越高,解释能力越强;反之,说明所建模型与原模型离散程度越高,需修改模型。

从模型运算结果看,模型中X1的t检验的P值为0,说明假设β1=0不成立,故解释变量X1即财税收入对中国财政收入有显著的影响,统计检验通过,可继续研究。同时R2的数值为0.999,十分贴近于1,说明此次建立的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很高,模型较为可靠。

从数值来看,β1反映了财政收入与财税收入间的弹性为1.038,故财税收入每增加1%,预计使财政收入增加1.038%。

2. 全国居民消费水平

将中国财政收入Y(亿元)及全国居民消费水平X2(亿元)从1990~2016年间每一年的数据一一对应输入到Eviews软件中,利用Eviews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计算,从而得到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lnY=-1.534+1.368lnX2

从本次运算结果来看,模型中X2的t检验的P值为0,说明假设β1=0不成立,故解释变量X2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对中国财政收入有显著的影响。同时,R2的数值为0.984,十分贴近于1,说明此次建立的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很高,模型较为可靠。

从数值来看,β1反映了财政收入与全国居民消费水平间的弹性为1.368,故全国居民消费水平每增加1%,预计使财政收入增加1.368%。

3. 国内生产总值

将中国财政收入Y(亿元)及国内生产总值X3(亿元)从1990~2016年间每一年的数据一一对应输入到Eviews软件中,利用Eviews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计算,从而得到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lnY=-4.129+1.193lnX3

从本次运算结果来看,模型中X3的t检验的P值为0,说明假设β1=0不成立,故解释变量X3国内生产总值对中国财政收入有显著的影响。同时,R2的数值为0.987,十分贴近于1,说明此次建立的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很高,模型较为可靠。

从数值来看,β1反映了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间的弹性为1.193,故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预计使财政收入增加1.193%。

四、建议

结合以上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财税政策,严防偷税逃税

由以上分析得出财税收入(X1)与财政收入(Y)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lnY=-0.286+1.038lnX1

由模型可看出财政收入与财税收入成正相关,因此想要促进财政收入的增长,可通过使财税收入增长来达成目的。使财税收入增长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 从政府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入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本文认为这是较为有效的手段,故提出几点落实方案:(1)清理税收优惠政策。中央政府应让有关专业人士对已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经行逐条讨论,废除不合实情,与时代脱节的优惠政策。(2)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各级政府应积极响应中央政府号召,成立专门小组。该小组应对原先享受优惠政策的人员进行排查,核实人员信息,了解其现在生活情况及水平,对于实际情况不符合享受条件的人进行除名并应补交相应时间的应纳税收;同时对以虚假信息骗取税收优惠政策的人进行除名,补交税款,还应登记在其信誉记录中。该小组人员还需将原先未享受优惠但满足条件的人员登记核实,让其享受优惠待遇。最后,该小组可以将有关资料整理上报,中央结合地方上报情况对有关条款进行修改完善,使享受优惠的条件更加严格,从而精简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人员来达到提高税收的效果。

此外,还应严防偷税漏税。一方面,政府可以翻查以往逃税漏税的案例,根据以往逃税的方法制定或规范相应的政策,使政策更加严格。另一方面,应加大力度打击此类不法行为,加大处理力度,不仅要有罚款等原有处罚,还要记录在其个人诚信档案中,通过这种打击偷税漏税的行为来提高税收。

2. 从人民思想意识入手

要想国家税收提升,从人民意识入手是根治的方法。政府应从青少年抓起,将自觉缴税等相关知识编入课本学习内容中。另外,可以要求企业单位将缴税列入职员学习内容,在定期会议中进行集体学习。

(二)提高居民收入,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社保制度

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全国居民消费水平(X2)与财政收入(Y)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lnY=-1.534+1.368lnX2

得知全国居民消费水平与财政收入成正关系,故可通过提供全国居民消费水平来提高财政收入。对于提高全国居民消费水平,本文有以下三方面建议。

1.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若想提高全国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居民收入是最为直接的方法。可以通过提高城镇员工工资,鼓励创新型人才自主创业,政府组织专业人员进农村开展技术指导等来提高居民收入。通过适当提高居民收入来刺激消费,从而提高全国居民消费水平。

2. 调控市场价格,规范市场秩序

从供给侧入手,控制市场价格稳定,规范市场秩序,建成诚信市场,建立严格的市场征信体制,使买方对市场信任度上升,从而提高买方积极性,刺激买方消费,提高消费水平。

3. 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从体制入手,完善社会保障体制。通过扩大社保覆盖范围,完善失业保障,完善医疗保障,提高最低工资水平,提高退休工资等建立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解除人民在消费时的后顾之忧,从而刺激消费,达到提高全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目标。

(三)合理制定规划,稳步提升GDP

在中国财政收入的来源构成中,财税收入是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只有保证财税收入的稳定提升才能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提升。进一步分析可以得知,财税收入主要依赖于来源于企业、居民的收入,因此关键的工作之一在于促进国家经济繁荣发展,提升国内生产总值,确保企业、居民的收入。在此方面,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促进经济转型,提升制造业的科技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1978~2011年间的历年GDP增长率平均值高达10%。然而,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逐渐放缓,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变为中高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背后的原因之一是中国过去所依赖的人口红利等利好条件逐渐丧失,中国无法再依赖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此,国家应积极促进制造业的科技水平,提升生产效率以及产品的附加值,改变中国几十年来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产业结构水平落后等问题,促进经济的发展。具体地,国家可积极建立科技园区、对科技型企业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设更方便的融资渠道等。

2. 加大教育领域的投入,提升全国人民整体素质水平。教育水平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早在1995年,国家就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明确发展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出要把教育摆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因此,国家应继续大力推动教育的发展。对于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可以加该地区教育的资金支持,让九年义务教育在贫困地区真正地落实。对于东部和中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逐步推动十二年义务教育,强化高等教育水平,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3. 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投资是过去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尽管现在国家更重视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但投资仍在经济增长中占据重要地位。2016年中国的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2.2%。中国国内的投资存在不少问题,比较突出的是投资结构不合理,区域、城乡、行业投资不平衡。对此,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投资向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缩小地区投资差异。另外,政府应重点治理部分行业存在的生产过剩、投资过热的问题,防治低水平、低效率重复建设与投资,引导资金进入国民经济薄弱的环节。

五、总结

国家的财政收入是保证政府工作的有序进行,保证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稳定的重要支撑,因此稳定增长的财政收入对于国家而言十分重要。基于此背景,本文研究有关中国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收集了国内财政收入、财税收入、全国居民消费水平、 国内生产总值变量等四个变量自1990~2016年各年的数据,先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中国财政收入与三个潜在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它们之间的相關性都较高,因此本文进一步采取回归分析。在建立回归模型后,分析模型结果,从而得出各个影响因素对中国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最后,从完善财税政策、促进居民消费、提升国内生产总值三大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改善中国财政收入的状况。

参考文献:

[1]李义,贾晓峰,田华.SPSS在统计教学中运用的探讨[J].统计与咨询,统计与咨询,2006(03).

[2]曾五一,刘小二.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07).

[3]李永红.实验研究列联表分析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07).

[4]高培勇.“量入为出”与“以支定收”——关于当前财政收入增长态势的讨论[J].财贸经济,2001(03).

[5]宋立根,智荣卿.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基本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1999(37).

[6]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Z].2014.

[7]王吉恒,李敏,孟菲.论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J].开放导报,2012(02).

[8]骆祚炎,刘朝晖.中国居民消费倾向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05(06).

[9]李静.山西农村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10]石树鹏,智荣卿.我省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析及对策建议[J].河北财会,1997(11).

猜你喜欢

回归模型财政收入影响因素
1—4月份怀柔区地方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中国财政收入走势图
农村秸秆处理方式的影响因素
电子商务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恩格尔系数与消费者支出模式变动的关系
上半年财政收入总值14306.7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