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9-09-27屈雁
屈雁
摘要:文章研究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因变量,将全国居民消费总支出、全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R&D经费支出、教育经费等四个潜在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在收集数据之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因变量和四个自变量之间的一元回归模型,通过对模型结果的分析得到四个潜在影响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提出关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建议。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性;回归模型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1978年至2011年间34年的GDP增长率各年平均值高达10%,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8.7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741140.4亿元,后者是前者的200倍之多。在此过程中,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的GDP,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此外,根据2018年1月18日官方公布的数据,中国在201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2万亿元,增长率为6.9%,超过了官方设定为6.5%的增长目标。中国经济的发展引起全球各国的关注,许多经济学者预计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在10年内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尽管中国经济发展状况较好,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经济增速降低是政府、学者们最关注的问题。在2012年之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速可达到10%,但在2012年之后,该增速持续下降,2012~2016年各年的增速分别为7.9%、7.8%、7.3%、6.9%、6.7%,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变为中高速。
本文通过分析近十多年来有关数据,总结得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意义。
二、变量选取
(一)变量选取
1.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即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当国家经济发展快速的时候GDP增速较大,反之,当国家经济发展一般的时候则GDP增速较小。GDP的增速在正常情况下为正数,在经济危机等特殊情况下,GDP增速可能为零或负数,表示国家经济发展整体呈倒退状态。良好的GDP增长趋势是国家经济良好运行的必要条件,因此政府对该指标及其重视。
2. 全国居民消费总支出
全国居民消费总支出指在一个国家中,其常住住户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该指标除了统计居民以货币形式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外,还包括居民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根据多数专家或学者的预计,2018年我国居民消费总支出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估计达到47.24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1%,较2017年增加0.14个百分点。
3. 全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固定资产是通过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且其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资产,不包括自然资产、耐用消费品、小型工器具。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住宅、其他建筑和构筑物、机器和设备、培育性生物资源、知识产权产品(研发支出、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的价值获得减处置。
政府投资在过去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家马车”之一,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据重要地位。2016年中国GDP为746315亿元人民币,而其中资本形成总额超过30亿人民币。
4. R&D经费支出
R&D指的是研究与试验发展,具体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国际上通常采用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R&D经费支出包括R&D项目(课题)活动的直接支出,以及间接用于R&D活动的管理费、服务费、与R&D有关的基本建设支出以及外协加工费等。
理论上,一个国家越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投入的研发费用越多,科学技术越具有竞争力,这不仅能提升生产力,还能提高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附加值,对于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具有重大作用。
5. 教育经费
教育经费包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的教育经费、社会捐赠的经费以及其它来源的经费。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是全国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2015年全国教育经费合计36129.1927亿元人民幣,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合计29221.4511亿元人民币,占了80.88%。
理论上, 一个国家投入的教育经费越充足,则国家劳动力综合素质越高,劳动生产力将随之提升,国民就业情况也随之改善。此外,培养出的高素质人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在多个方面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数据收集
本文将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与潜在的影响因素逐个建立一元回归模型。因此,本文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分别收集国内生产总值、全国居民消费总支出、全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R&D经费支出、教育经费在1994年至2016年的数据。具体数据整理为表1。
三、实证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在通过计量经济学建立一元回归模型之前,本文先通过SPSS软件,分别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与各个潜在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以此预先判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若相关性低可不再对该影响因素建立一元回归模型。反之,若相关性高则进一步建立一元回归模型。
判别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相关性有多种指标,其中Pearson相关性使用最普遍。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Cov(X,Y)是变量X与Y的协方差,Var(X)是变量X的方差,是变量Y的方差。
具体的,Pearson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介于0.8和1之间,说明相关性极强;介于0.6和0.8之间,说明关系较强;介于0.4和0.6之间,说明关系中等;介于0.2和0.4之间,说明关系较弱;介于0和0.2之间,说明关系极弱或无相关关系。
通过计算,各个潜在的影响因素与国内生产总值的Pearson相关性如表2。其中,X1代表全国居民消费总支出,X2代表全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X3代表R&D经费支出,X4代表教育经费。
由结果可知,本文所选取的四个潜在的变量都与国内生产总值具有很高的相关系数,它们的Pearson相关系数都超过了0.9。因此,对这四个潜在的影响因素,本文都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分别与国内生产总值建立一元回归模型。
(二)回归分析
本文选取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为被因变量(即被解释变量),记为Y;分别取全国居民消费总支出(亿元)、全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亿元)、R&D经费支出(亿元)、教育经费(亿元)为自变量(即解释变量),分别记为X1、X2、X3、X4。模型设定如下:
Y=β0+β1Xi(i=1,2,3,4)
运用运行Eviews软件对以上收集到的数据分别进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该过程中对参数的估计使用普通最小二乘估计。
1. 全国居民消费总支出
通过在Eviews中输入1994年至2016年之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与全国居民消费总支出(亿元)的数据,运算得到两者之间的一元回归模型,模型为:
Y=-15134.68+2.715588X1
从运算结果看,X1的t检验P值为0,在α=0.01的情况下,P值小于α,拒绝参数为0的原假设,说明X1对Y的影响显著。此外,模型的可决系数R2即拟合程度为0.995081,数值非常高,说明模型拟合程度很好。
从拟合的模型结果看,全国居民消费总支出每增加1单位,预计使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2.715588单位。
2. 全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通过在Eviews中输入1994年至2016年之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与全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亿元)的数据,运算得到两者之间的一元回归模型,模型为:
Y=23197.09+2.16407X2
从运算结果看,X2的t检验P值为0,在α=0.01的情况下,P值小于α,拒绝参数为0的原假设,说明X2对Y的影响显著。此外,模型的可决系数R2即拟合程度为0.997120,数值非常高,说明模型拟合程度很好。
从拟合的模型结果看,全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每增加1单位,预计使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2.16407单位。
3. R&D经费支出
通过在Eviews中输入1995年至2016年之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与R&D经费支出(亿元)的数据,运算得到两者之间的一元回归模型,模型为:
Y=72088.93+44.57058X3
从运算结果看,X3的t检验P值为0,在α=0.01的情况下,P值小于α,拒绝参数为0的原假设,说明X3对Y的影响显著。此外,模型的可决系数R2即拟合程度为0.992705,数值非常高,说明模型拟合程度很好。
从拟合的模型结果看,R&D经费支出每增加1单位,预计使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44.57058单位。
4. 教育经费
通过在Eviews中输入2000年至2015年之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与教育经费(亿元)的数据,运算得到两者之间的一元回归模型,模型为:
Y=33481.43+18.45622X4
从运算结果看,X4的t检验P值为0,在α=0.01的情况下,P值小于α,拒绝参数为0的原假设,说明X4对Y的影响显著。此外,模型的可决系数R2即拟合程度为0.996389,数值非常高,说明模型拟合程度很好。
从拟合的模型结果看,教育经费每增加1单位,预计使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8.45622单位。
综合以上几个模型,全国居民消费总支出、全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R&D经费支出、教育经费对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都十分显著。其中,R&D经费的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最为突出,该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程度是全国居民消费总支出或全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程度的20多倍。另外,教育经费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也十分突出,由此可以看出科研、教育对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性。
四、相关建议
结合以上实证分析的結果,本文得出以下两大方面的建议:
(一)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转变居民消费观念,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居民消费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据很大的比例,2016年全国居民消费支出40.0176亿人民币,较2015年增长了10.46%,并且通过以上回归分析,可知消费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要拉动消费支出,一方面要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要改变居民的消费观念。
首先,由于我国的居民的主要收入来自薪资报酬,因此政府一方面应该提高对教育的投入、加强企业在职培训和鼓励劳动者自身学习,以促进劳动者素质水平的整体提升,最终提高劳动者每单位时间付出的报酬;另一方面应健全居民工资保障机制,并实施积极有效的就业政策。其次,当前国家贫富差距问题严重,即绝大部分财富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然而,根据统计调查,国家的消费总支出的绝大部分是由中等及以下收入的居民实现的,因此国家要做好财富的分配,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中等及以下收入水平的居民的消费能力,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相比于西方国家,中国人存款金额在收入中的占比较高,也就是中国人更倾向于更多地存款,与西方国家居民倾向于消费这一现实情况有很大差别。中国居民之所以更热衷于存款,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宣传“勤俭持家”的观念,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大多数居民“有钱不敢花”,留着储蓄以备出现意外时对资金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应逐步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为居民的失业、生病、养老等各种需要大量资金的事项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让居民更安心地将储蓄用于消费,通过消费的提升,极大地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的经济循环。
(二)重视科研,重视教育,为经济增长打好基础
教育、科技、经济这三大领域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核心和动力。其中,经济的提升能直接提升国民的生活水平,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要发展经济,良好的整体教育水平和具有竞争力的科学技术是重要基础。教育与科技都是第一生产力。早在1995年,国家就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明确发展科技与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出要把科学和技术摆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因此,国家应继续大力推动科技、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要加大科技研发工作的投入,努力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相关待遇,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项激励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可以推动西部教育的发展,让九年义务教务在贫困地区真正地落实。
五、总结
在中国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降为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本文研究有关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本文收集了国内生产总值、国居民消费总支出、全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R&D经费支出、教育经费等五个变量自1994年至2016年各年的数据,先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国内生产总值与四个潜在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它们之间的相关性都较高,因此本文进一步采取回归分析。在建立回归模型后,分析模型结果,从而得出各个影响因素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程度。基于此,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科研与教育的发展两大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王波,白杰,高来斌,张红芹.偏最小二乘回归在吉林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3(01).
[2]何姚.浅析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J].财政金融,2016(07).
[3]梁新霞.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研究分析[J].财会金融,2014(08).
[4]李姚矿,姚传柱,杨善林.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纵横,2016(09).
[5]史心怡.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12).
[6]袁琛钦,李爵,刘文龙.中国经济增长与人均消费、人均投资以及服务业产值关系的实证分析:1985~2008[J].中國市场,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