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019-09-27刘金宇
刘金宇
摘要:文章研究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收集了全国居民人均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支出、城镇居民人均支出,以及潜在的影响因素在1997~2016年间的数据。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后,对变量之间建立回归模型,通过结果分析潜在因素对居民收消费水平的影响。最后,文章从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两方面出发,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中国居民消费水平。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回归模型
一、研究背景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出来。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方面,居民消费水平间接地反映了一个国家居民的平均生活状况,是衡量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居民消费水平对于国家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呈现快速发展趋势,1978年至2011年间34年的GDP增长率各年平均值高达10%,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8.7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741140.4亿元,后者是前者的200倍之多。根据2018年1月18日官方公布的数据,中国在201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2万亿元,增长率为6.9%,超过了官方设定为6.5%的增长目标。中国经济的发展引起全球各国的关注,许多经济学者预计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在10年内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居民消费支出具有突出贡献。中国的经济主要依靠“三驾马车”拉动,分别是消费支出、投资、对外贸易,而其中消费支出是最为重要的。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的数据,自1978年以来,消费支出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了每年均超过30%,在部分年份的贡献了甚至超过了90%。201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万亿元,比2016年净增3.4万亿元,同比增长10.2%,这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第1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消费支出继续发挥着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此外,2017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十分明显。
本文在此背景下,研究对居民消费水平具有影响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对提升居民消费水平有所帮助。
二、变量选取
(一)概念阐述
1. 居民人均支出
一年中居民消费金额总数与居民人数的比值,该数值越高,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越高。
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镇居民得到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人均值,即居民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农村居民家人均纯收入指的是农村居民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与农村居民人数的比值。
之所以分别收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村居民人纯收入,是因为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从2013开始统计,因此本文分别收集这两项数据,分别分析各自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越高,居民能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越高,那么用于消费支出也会随之增加。
4. 三大产业的生产总值增加值
在中国,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理论上,居民消费支出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反过来,国家经济发展即国内生产总值得到增长,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及为居民带来更高的收入水平,对居民的消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收集第一、二、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分析它们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
(二)数据收集
本研究将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对全国居民人均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支出、城镇居民人均支出与潜在的影响因素逐个进行一元回归模型的建立。因此,本研究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分别收集全国居民人均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支出、城镇居民人均支出、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在1997年至2016年的数据。具体数据整理为表1。
三、实证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在通过计量经济学建立一元回归模型之前,本文先分别计算XXX与各个潜在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以此预先判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若相关性低可不再对该影响因素建立一元回归模型。反之,若相关性高则进一步建立一元回归模型。
判别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相关性有多种指标,其中Pearson相关性使用最普遍。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Cov(X,Y)是变量X与Y的协方差,Var(X)是变量X的方差,Var(Y)是变量Y的方差。
具体的,Pearson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介于0.8和1之间,说明相关性极强;介于0.6和0.8之间,说明关系较强;介于0.4和0.6之间,说明关系中等;介于0.2和0.4之间,说明关系较弱;介于0和0.2之间,说明关系极弱或无相关关系。
本文分别选取全国居民人均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支出、城镇居民人均支出为被因变量(即被解释变量),分别记为Y1、Y2、Y3;分别取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为自变量(即解释变量),分别记为X1、X2、X3、X4、X5、X6、X7。通過计算,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如表2。
由结果可知,本文所选取的四个潜在的变量都与XXXX具有很高的相关系数,它们的Pearson相关系数都超过了0.9。因此,对这四个潜在的影响因素,本文都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分别与国内生产总值建立一元回归模型。
(二)回归分析
在变量间相关性较强的基础上,本文进行回归分析,模型设定如下:
lnYj=β0+β1lnXi(j=1,2,3;i=1,2,3,4,5,6,7)(2)
本文将建立全国居民人均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全国居民人均储蓄的回归模型,农村居民人均支出与农村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回归模型,城镇居民人均支出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回归模型。
运用运行Eviews软件对以上收集到的数据分别进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该过程中对参数的估计使用普通最小二乘估计。
1. 全国居民人均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
通过在Eviews中输入1997年至2016年之间全国居民人均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运算得到两者之间的一元回归模型,模型为:
lnY1=-1.567623+0.845499lnX1(3)
从运算结果看,X1的t检验P值为0,在α=0.01的情况下,P值小于α,拒绝参数为0的原假设,说明X1对Y1的影响显著。此外,模型的可决系数R2即拟合程度为0.993618,数值非常高,说明模型拟合程度很好。
从拟合的模型结果看,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每增加1%,预计使得全国居民人均支出(元)增加0.845499%。
2. 全国居民人均支出与全国居民人均储蓄
通过在Eviews中输入1997年至2016年之间全国居民人均支出与全国居民人均储蓄的数据,运算得到两者之间的一元回归模型,模型为:
lnY1=-0.296606+0.763450lnX7(4)
从运算结果看,X7的t检验P值为0,在α=0.01的情况下,P值小于α,拒绝参数为0的原假设,说明X7对Y1的影响显著。此外,模型的可决系数R2即拟合程度为0.988454,数值非常高,说明模型拟合程度很好。
从拟合的模型结果看,全国居民人均储蓄(元)每增加1%,预计使得全国居民人均支出(元)增加0.763450%。
3. 农村居民人均支出与农村人均纯收入
通过在Eviews中输入1997年至2016年之间农村居民人均支出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数据,运算得到两者之间的一元回归模型,模型为:
lnY2=-0.348749+1.023435lnX5(5)
从运算结果看,X5的t检验P值为0,在α=0.01的情况下,P值小于α,拒绝参数为0的原假设,说明X5对Y2的影响显著。此外,模型的可决系数R2即拟合程度为0.997972,数值非常高,说明模型拟合程度很好。
从拟合的模型结果看,农村人均纯收入(元)每增加1%,预计使得农村居民人均支出(元)增加1.023435%。
4. 农村居民人均支出与第一产业增加值
通过在Eviews中输入1997年至2016年之间农村居民人均支出与第一产业增加值
的数据,运算得到两者之间的一元回归模型,模型为:
lnY2=-3.156402+1.111428lnX2(6)
从运算结果看,X2的t检验P值为0,在α=0.01的情况下,P值小于α,拒絕参数为0的原假设,说明X2对Y2的影响显著。此外,模型的可决系数R2即拟合程度为0.989517,数值非常高,说明模型拟合程度很好。
从拟合的模型结果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每增加1%,预计使得农村居民人均支出(元)增加1.111428%。
5. 农村居民人均支出与第二产业增加值
通过在Eviews中输入1997年至2016年之间农村居民人均支出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数据,运算得到两者之间的一元回归模型,模型为:
lnY2=-1.128587+0.805107lnX3(7)
从运算结果看,X3的t检验P值为0,在α=0.01的情况下,P值小于α,拒绝参数为0的原假设,说明X3对Y2的影响显著。此外,模型的可决系数R2即拟合程度为0.959224,数值非常高,说明模型拟合程度很好。
从拟合的模型结果看,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每增加1%,预计使得农村居民人均支出(元)增加0.805107%。
6. 城镇居民人均支出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通过在Eviews中输入1997年至2016年之间城镇居民人均支出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运算得到两者之间的一元回归模型,模型为:
lnY3=1.402607+0.845185lnX4(8)
从运算结果看,X4的t检验P值为0,在α=0.01的情况下,P值小于α,拒绝参数为0的原假设,说明X4对Y3的影响显著。此外,模型的可决系数R2即拟合程度为0.993296,数值非常高,说明模型拟合程度很好。
从拟合的模型结果看,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每增加1%,预计使得城镇居民人均支出(元)增加0.845185%。
7. 城镇居民人均支出与第三产业增加值
通过在Eviews中输入1997年至2016年之间城镇居民人均支出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数据,运算得到两者之间的一元回归模型,模型为:
lnY3=2.052297+0.637477lnX4(9)
从运算结果看,X4的t检验P值为0,在α=0.01的情况下,P值小于α,拒绝参数为0的原假设,说明X4对Y3的影响显著。此外,模型的可决系数R2即拟合程度为0.995115,数值非常高,说明模型拟合程度很好。
从拟合的模型结果看,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每增加1%,预计使得城镇居民人均支出(元)增加0.637477%。
四、相关建议
结合以上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得出以下两大方面的建议。
(一)提高国内生产总值
居民消费水平至按常住人口平均计算的居民消费支出。即是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它是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意味着国民经济水平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水平随之提高。反之,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居民的收入同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当前,大多数国家都致力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经研究,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息息相关,要想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可研究国内生产总值,使国内生产总值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首先,农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农业稳,天下安。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农业不仅是影响国内产生总值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而要想让农业发展,必须要走农业深加工的道路,使农业更加现代化。我们可以采取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构建农业现代产业体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等方法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其次,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效率是指固定投入量下,制造的实际产出与最大产出两者间的比率。生产效率表面上是生产速度的快慢,实际上这是科学技术上的博弈。随着时代的发展你和不断进步,现在早已不是人力生产占主要的年代,在绝大多数生产都要依靠机械来完成的情况下,科学技术的高低也就意味着生产速率的快慢,所以我们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研究,以及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吸收,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国内生产总值。
最后,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引进来,走出去”的影响,我国的对外投资大幅增加,我国来自国外的劳动要素收入逐渐超出向国外支付的劳动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劳动要素净收入规模由负转正并快速增长。这些都宣告着,外向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逐渐提升,所占比重也在不断增加。此外,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推进,在新一轮全球化浪潮中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将得到提升,居民收入将进一步增加,地区间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二)提高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总和。居民的收入增加,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反之,如果收入降低,那么居民的消费能力也会减弱,消费水平也会降低。居民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实现城乡收入倍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收入分配改革的不断深化,2018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呈现一些新的特点。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居民收入增加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常态下应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不仅要深入推进一系列改革措施,也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两点建议:首先,通过科技进步提高收入。近年来,技术密集型行业和新兴行业劳动报酬水平持续领先于传统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且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速度。由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第三产业逐渐崛起,技术性收入日渐成为居民重要的收入增长点。可见,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影响着居民收入的高低,所以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投资力度,注重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吸收,从而提高科技水平,才能促进各行业快速发展,提高居民的收入。
其次,减少贫富差距。根据相关统计,2016年中国的基尼系数高达0.465,说明贫富差距较为严重,大部分財富集中在少部分富人手中。然而,收入在中等及中等以下收入水平的居民才是消费的主力,因此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中等及以下收入水平居民的收入至关重要。一方面,统筹区域的发展。中国中西部与东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城乡之间发展水平也存在很大差距,因而导致不同区域、以及城乡之间居民收入水平的较大差距。国家应统筹好区域以及城乡的发展,对于贫困地区、农村给予政府资金扶持,拉动地方产业发展,以及提高居民收入。另一方面,加强财富监督力度,保证税收公平。税收是国家二次分配、缩小财务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然而实际情况中,收入较高的人群中不乏逃税、漏税的问题。因此国家应制定严格的税收征收体系,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征收监察力度。在此基础上,通过二次分配,对低收入人群进行财政补助。
五、总结
居民消费水平间接地反映了一个国家居民的平均生活状况,并且对国家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数据方面,本文以全国居民人均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支出、城镇居民人均支出三项变量分别作为因变量,并以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储蓄等变量作为自变量,各项变量收集了在1997年至2016年间的数据。实证分析中,本文先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确定变量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后,对变量之间建立一元回归模型,并通过模型的结果分析潜在因素对居民收消费水平的影响。最后,本文从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两方面出发,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中国居民消费水平。
参考文献:
[1]严玲.关于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J].商贸纵横,2016(01).
[2]愈琴.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2017(07).
[3]曹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商业,2016(08).
[4]陈星月,郭怡.我国消费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观察,2013(07).
[5]孟芷汀.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J].中国市场,2015(12).
[6]刘大成,李朝洪.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以哈尔滨为例[J].经济论坛,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