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理念在苍梧县合口茶园规划中的应用研究①
2019-09-27谈思仪马坚炜叶明琴
谈思仪 马坚炜 叶明琴
(1 广西大学都市农业研究中心 广西南宁 530004;2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南宁 530001)
农旅融合是农业和旅游业的一种结合形式,它不仅是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游玩消费,而且还依托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和新农村建设这两大载体,整合各个优势产业资源、改造农村空间布局、优化农业产业功能、创新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全面促进农业旅游的发展[1]。但是农旅融合不是简单地给二者相加,而是要通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从单一农产品发展走向多元化、深层次、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新模式。广西悠久的种茶历史和深厚的传统茶文化,使得广西茶产业具有十分有利的历史优势和发展空间去创新茶园的生产模式,促使茶园追赶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实现茶园本身的价值转变和价值延伸,协调其内生性科学可持续发展[2]。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多种经营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发展以茶为核心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是势在必行的。笔者在规划阶段将农旅融合发展的理念融入茶园规划之中并对核心概念、主要功能与类型进行分析,结合广西苍梧县六堡镇合口茶园的现状特点,对茶园进行规划与提升,在综合考虑休闲观光茶园的特性、市场需求以及当地的自然、人文与社会环境的情况下,充分运用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理念,增加茶园制茶加工工序、休闲旅游功能。延长产业链,打造农业综合体和联合体,促进当地茶农增收、茶产兴旺、乡村振兴[3]。
1 茶山概况
广西苍梧县六堡镇合口茶园位于梧州市苍梧县东北部,周边交通便利。茶园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暖,夏长冬短,雨热同季,太阳辐射强。茶园中部有一个低谷,旱季干涸,雨季时可成为小型低洼水塘。大部分土壤系由沙岩发育而发的中性土,土质疏松肥沃,含水量较多,含磷、铁质丰富,十分适宜种植优质、高产茶叶。茶园地形起伏,高差较大,为丘陵、低山地貌,有带状的野生香蕉林、零星桉树、粉单竹、荷木、栎木、杉木、香樟、马尾松等,与茶叶种植区形成鲜明对比,景观效果较好。
2 茶山发展条件
2.1 有利条件
合口茶园自然环境优越并且与其它茶园相邻,茶山串联成连片,景色壮观,茶山周边交通便捷。
六堡茶特色鲜明、工艺独特且当地具有茶叶加工技术,茶叶文化底蕴深厚,适合推广休闲采摘、观光、精深加工和茶产品加工展示等项目。项目所在地为 “2017年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及六堡茶生态旅游区,这为项目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客源市场。
苍梧县内旅游资源有龙岩名胜风景区、爽岛民俗风情旅游区、飞龙湖风景区、大爽河生态游乐景区、仙迹桃花岛乡村旅游区等景点,这些景点对茶山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2.2 不利条件
合口茶园以种植茶叶、贩卖粗茶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缺少第二、三产业发展,茶农产业融合意识弱,茶农收入少。
合口茶园内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化生产和旅游接待、交通行车、步行游览、餐饮体验等要求。
合口茶园附近旅游资源丰富,与周边相对成熟的休闲观光景点相比,六堡镇合口茶园竞争压力大。
合口茶园景观单一,差异化不明显,文化特色彰显不足,主题缺乏创新,娱乐活动单调,诸多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茶元素没有体现,配套服务水平较低。
3 茶园规划的方法
3.1 景色提升
通过在种茶区营造花田、花道、花廊等优美精致的植物景观,打造四季有花、色彩丰富、使人流连忘返的美丽茶园景色,全面提升茶园的观赏性、宜人性和吸引力,使其成为一个可游、可看、可闻、可品、可体验的美丽生态康养茶园景观。并通过互联网优势进行茶园宣传,吸引游客盛花期、采茶季来景区欣赏体验,同时发展茶产品电商服务业,利用茶园景观和生产活动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4]。
3.2 产业提升
通过策划茶园鲜茶采摘、制茶、包装茶、茶味品鉴等特色活动项目,开展体验式茶文化旅游,体验茶叶生产的乐趣,并运用现代工业技术改造传统采茶方式,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发展高效的茶叶生产,发展茶叶科研创新、茶叶科普教育、茶叶生产示范、茶文化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茶园示范基地[5],延长产业链,使得茶园产业模式多元化,茶园收入多样化。
3.3 景点提升
避免单一的茶园自然景观塑造的景点,结合六堡茶产业特色、内涵故事,打造特色鲜明的工业旅游,以茶叶生产过程、茶厂文化风貌、茶叶成品展示为主要参观内容开展旅游活动,同时保护和利用好一切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扩大茶园游览范围、延长游客游览及停留时间、丰富游客感知体验。
3.4 综合提升
将茶农的生产、生活状态、茶园的生态环境与茶叶种植生产、茶产品加工业发展、服务业创新提升有机结合,关联共生。首先要因地制宜,尊重茶园的基地条件,维护好生态环境,调整好茶叶产业结构,发展休闲采摘等循环农业。其次重点保护和发展好六堡茶特色小镇,引导第二产业向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并培养多元化的茶叶产业融合经营主体,进行科学合理的招商引资,稳固发展第二产业。最后为充分延长茶园产业链,需要深度发展二三产业,深入挖掘六堡茶文化内涵,茶叶常识、制作工艺、品鉴艺术等文化魅力,大力发展旅游业,并结合 “互联网+”的发展新业态,打通电商和网络宣传的渠道,稳固产业链发展势态。
4 功能分区
茶园分为游览区、采摘体验区、滨水游憩区3个功能区(图1)。
4.1 游览区(7.33 hm2)
主题:近茶-知茶。
建设思路:尊重茶园的基地条件和自然生态系统,延续连片茶山的田园特征,将原生态的茶山基地要素和景色提升布局相结合,打造集茶叶种植、休闲观光、摄影体验等为一体的观光游览片区。
4.2 采摘体验区 (10.67 hm2)
主题:爱茶-制茶。
建设思路:将精细的人工采摘过程和先进的、智能化的工业工程技术相结合,打造一个集茶叶采摘、茶叶手工DIY体验、茶产品加工展示、订制成茶等为一体的茶园采摘体验片区。
4.3 滨水游憩区 (2 hm2)
主题:品茶-悟茶。
建设思路:通过对六堡茶文化内涵、茶叶常识的文化讲解与宣传,打造一个集综合服务、茶艺展示、文化宣传与交流、产品展销为一体的滨水游憩片区。
图1 功能分区
5 总体布局
根据茶园基本现状、功能分区、规划原则等,茶园总体布局见图2。
5.1 入口服务区
5.1.1 主入口
主入口位于茶园中东部,在原有场地基础上改造成半圆形广场,用以接待游人。广场中部设置花带,其中大门设计结合 “茶船”、“茶叶”造型的景观小品、景墙,并在景观墙上题六堡茶的相关诗句,展现 “茶船古道”这一经典故事,渲染六堡茶园深厚的文化底蕴。花带配置观赏性好的常绿开花乔木,以茶叶、红花檵木作为修剪整齐的灌木层,搭配时令草花,营造美丽的景色。在广场两侧设置60 m2机动车生态停车场,供临时停车。同时用开花乔木组景降低停车场对主入口广场景观的影响。
5.1.2 次入口
次入口位于茶园西北部,靠近茶园主停车场。入口平台周边以六堡茶壶造型的景观雕塑小品加以点缀。
5.1.3 停车场
次入口旁为茶园主要停车场,面积550 m2,供茶园外来游览车辆停放,以及作为茶园内部游览电瓶车的停放点。
5.2 观光游览区
5.2.1 六堡茗廊
对连接主入口处原有茶园作业台阶进行改造,以青石板做铺装,每隔数级台阶做一个缓冲平台。沿路设置长廊,长廊两边设置宣传牌、廊柱设置六堡茶相关对联,从六堡茶的历史沿革、冲泡方法、品鉴方法、养生功效、种植采摘及加工工艺流程等多方面进行宣传展示。长廊两边配置春、夏、秋观花、观叶植物,沿廊柱种植观赏性好的锦屏藤、凌霄等藤本植物,增加景观吸引力。
图2 总平面图
5.2.2 浪漫花阶
利用地势高差,打造曲折的 “Z”字形步道,每级步道设有休息平台,供游客稍作休整,沿着步道种植彩花灌木,打造繁华似锦的浪漫步行台阶。
5.2.3 品茗台
在茶园东部长廊尽头,山体高耸处,设置面积约为50 m2的观景平台。观景台上设置茶台、茶座、景墙等景观小品,营造品茶意境。此处视野开阔,为茶园景观视线最佳点,也可供婚纱摄影、写生、科普解说等活动之用。
5.2.4 蕉林小道
香蕉可观花、果、形,在现存小片香蕉林带的基础上,通过补植女人蕉、美人蕉、樱花等观赏性强的植物,配置刻有六堡茶文化相关字样的景石,打造以 “蕉景”为特色的茶园小道风光。
5.2.5 丝竹小径
利用茶园现有的竹林,增加佛肚竹、碧绿间黄金、紫竹等观赏性不同的竹子,打造曲径通幽的特色竹林小道。
5.2.6 悦耳台
借助苍翠自然的茂林修竹,营造 《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清新静雅意境,设置可供冥想、静坐、瑜伽用的木质平台,周边可设置竹制风铃或仿制乐器、六堡茶具的景观小品,增加景观的趣味性。
5.2.7 绿凝亭
位于茶园南侧山坡,设置仿古六角亭,面积约16 m2,用于游人登高后驻足休憩观景之用。亭周边可设置人工制茶雕塑小品。
5.3 采摘体验区
5.3.1 望茗廊
位于茶园北部,也是茶园的最高点。可供登高远望、观览休憩之用,茶园景色可尽收眼底,架空部分的廊柱可种植爬山虎、凌霄等藤蔓植物进行遮挡。廊内柱子可悬挂六堡茶有关楹联诗句,设置仿六堡茶装茶竹筐造型的趣味装饰灯笼等景观小品。
5.3.2 润露廊
位于茶园西面中部半山坡,供采茶等活动中游人休憩或写生之用,也可登高远望,俯瞰茶园美景。周边可设置采茶相关景观小品或雕塑,沿廊可设置阐释选茶采茶方法的解说景墙。
5.3.3 落云廊
位于茶园西南部半山坡,供采茶等活动中游人休憩游览或写生之用。周边沿廊可设置采茶故事的解说景墙。
5.3.4 七彩茗径
此处为次入口进入茶园的步道,通过彩叶植物以及观花植物的应用,打造色彩丰富、景色宜人的特色步道。紧扣六堡茶茶色 “中国红”的寓意,沿路可设置体现六堡茶 “浓、红、陈、醇”品质特色相关的景墙及景观雕塑小品。
5.4 滨水游憩区
5.4.1 沁香亭
位于茶园中部山顶,仿古六角亭样式,面积约16 m2,用于游人登高后驻足休憩观景之用。亭周边点缀玉兰、紫薇、含笑、四季桂等芬香植物,营造四季花香的氛围。
5.4.2 空谷竹音
利用茶园现有的茂密竹林和其他原生植被,打造森林生态文化展示点,设置富有禅意的冥想平台和室外品茶桌椅,供游人放下世间浮华,静享茶间禅境
5.4.3 茗扬茶舍
位于茶园滨水区的北侧,由三处架高仿古建筑围合成一个小庭院,近水处设置亲水木平台,总建筑面积约250 m2,用于接待游人休憩与提供茶饮,同时也用于开展各类六堡茶品茗和手工制茶体验活动。设置手工制茶间、茶器有关的手工制陶间、茶产品展示间、茶艺表演及茶文化交流间并进行茶产品展销等。
5.4.4 青溪舫
在茶园中部谷底水岸边设置一处舫,方便游人在滨水区休憩。以六堡茶 “茶船古道”经典故事为主题元素,设置主题对联、景观小品、坐凳等,向游人充分展示六堡茶发展历史及文化故事。
5.4.5 茗溪挹泉
位于滨水区第一个叠水处,建筑水坝,水坝上方建设有一定景观性的木桥,可供人行通过,利用上下游的高差营造美丽的叠水景观。
5.5 专项规划
5.5.1 道路交通规划
茶园道路的布局应该以方便茶园管理和观光游览为原则。在满足交通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因地形地貌及功能上的需要,道路可适当迂回曲折。规划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设置二级道路系统,即主干道和游步道。道路布置采用环状、网格状和自由式相结合。各道路均衡布局、相互串联,连通各个区域。
主干道:规划新建车行道3.2 km,路基宽3 m,路面宽2 m,采用水泥硬化路面,每相距100 m设置一处会车道,道路设置排水沟。
游步道:规划新建游览步道3.4 km,路基宽2 m,路面宽1.5 m,同时作茶园生产步道之用,路面铺砖硬化。
停车场:规划在茶园东面主入口建设面积为60m2的停车场,在茶园北侧入口建设面积为550 m2的停车场,采用嵌草式地砖进行铺装,场地边缘适当种植高大乔木、花灌木等。
5.5.2 给水工程规划
水源工程:茶园生产用水主要是山泉水及地下水,在项目区低洼处设置一个水塘,在作景观游览用的同时也能给茶园提供灌溉水源。给水系统组成为:地下水、山泉水——取水构筑物——输水管——沉淀池、滤清池——输水管——蓄水池——给水管——用水点。
灌溉工程:依据茶园灌溉需要,在茶园北侧设置一座100 m3的高位水池,采用管道灌溉,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可用不同管径的PVC管做主管和支管,均埋入地下,其深度以不影响种植为准,开关设在地端使用方便之处。供水主干管管径为DN110,沿茶园外围敷设;其他配水管主要以DN50给水管从给水干管网接出,可根据需要沿山坡敷设至用水点。经估算,需铺设DN110输水管约1.4 km,DN50输水管约3.5 km。
5.5.3 排水工程规划
排水采取污水、雨水分流方式。茶园内污水处理主要采用地埋式污水净化装置处理,使用PVC排水管道收集污水,污水通过排污管道接入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进行集中处理,处理达标后导入导流渠道排入林地。雨水采用以地表漫流的排放方式为主,依地形条件通过设置涵洞、排水边沟或雨水明沟、暗沟,就近排入沟谷、林地或水体。经估算,需设置污水处理设施1处,沿道路修排水沟4.8 km。
5.5.4 供电工程规划
根据茶园用电需要,规划两个用电方案,其中方案一是利用六堡镇电网,架空敷设电缆,电缆长度约1.5 km;方案二是接入茶园就近村屯腊垌屯农场电网,电缆长度1.2 km。
5.5.5 环卫设施规划
垃圾收集:在茶园内各重要景观节点、主次入口等区域设置分类垃圾收集点,垃圾统一收集转运至六堡镇进行处理。分类垃圾收集点设置相应数量的垃圾箱,加强工作人员垃圾分类知识教育,引导其基于垃圾 “减量、回收、重复利用”的3R原则,将可回收垃圾丢弃至指定垃圾箱。
生态厕所:规划在茶园内设置厕所1处,位于茶园中心的茗扬茶社,配备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
5.5.6 标识系统规划
交通指示牌:规划在通往茶园的公路边设置交通指示牌,指示茶园的交通方向。
全景介绍牌:在主入口处,设立全景介绍牌。介绍茶园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并配以相关文字说明以及形象口号、顾客须知等。
科普解说牌:科普解说牌是茶园茶叶品种及茶文化科普知识的主要解说载体,采用木料制作,利用二维码系统介绍六堡茶的历史发展、相关茶文化等信息。
警示牌:规划设置警示牌20处,尽量采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警示标语,如 “垃圾扔在地,羞耻写在心”、 “山体陡峭,请勿攀爬”等。
服务指示牌:规划在各功能种植参观点、服务点设置指示牌。
5.5.7 植物景观规划
在茶园干道两侧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樱花、枫香等观花及观秋色叶植物打造特色主题小路,同时在每亩茶园梯田中散植洋紫荆、碧桃等先花后叶的观花乔,打造一个花团锦簇、四季变幻的最美六堡茶园。其他景观节点通过彩花、绿化、芬香植物,特色观叶植物来景观搭配,营造春、夏、秋、冬变幻的美景。
6 小结
本文主要对苍梧县合口茶园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该茶园来探究如何突破传统茶产业模式,促进茶产业新格局的形成。在调查规划中结合当地茶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园林景观规划的方法推进茶园农旅融合发展。农旅融合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是实现产业融合的新手段。它能组织行业优势,整合整个茶产业资源效能最大化,建立良性的产业互动,优势互补,利用第二产深加工、精加工,第三产业深入化、精致化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扩大农民收入来源,得出更加适合广西茶园规划发展的道路,促进农村繁荣[6]。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处于初级阶段,在茶园 “农旅”融合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的不足,如产业融合发展层次较低、链条短,茶产品附加值偏低;土地、人才、资金等供给不足;创新能力差等。在规划中需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对于基础设施、加工设施、旅游产品、文化挖掘、宣传力度、品牌打造、茶旅结合、专业人才、政府扶持等方面出现问题时,需化整为零,逐一突破[7]。充分融合当地各个产业优势,用优质的茶叶资源作为基础,不断创新茶产品、提高茶产量、扩大茶叶市场,同时配合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制度,用现代化的新理念、新人才、新技术、新机制将苍梧县合口茶园全力打造成苍梧县最美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