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论黄庭坚咏水仙诗对水仙花意象的确立

2019-09-27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97

名作欣赏 2019年23期
关键词:水仙花黄庭坚水仙

⊙李 卉[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京 210097]

水仙花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它花姿清雅,芬芳馥郁,备受人们的喜爱,人们观赏它、赞美它,并形成内涵丰富的水仙文学。宋代以前的水仙文学是指神话传说中的仙人,从北宋开始,水仙花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题材。其中,黄庭坚的咏水仙诗具有卓然的地位和深远的意义,确立了水仙文学的典范意象。黄庭坚虽不是咏水仙的第一人,但是在水仙文学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都具有典范性。

一、黄庭坚咏水仙诗的创作背景

我国古代文献中关于水仙的起源,最早见于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中的记载,称水仙为奈祗,并明确了水仙由意大利输入的说法。由记载植物最丰富的 《诗经》 和 《楚辞》 中都未见记录水仙,更进一步验证此说法。据《花史》记载,唐玄宗曾赐此花与虢国夫人,可见在水仙传入的一开始是专供上层贵族玩赏的,身价昂贵。

和中国传统花卉不同,水仙的普及化最初不是由于其食用或药用功能。虽然水仙的药用功能在《酉阳杂俎》和《本草纲目》中都有记录,但是显而易见,唐玄宗是不会将水仙作为药物赐给虢国夫人的。因此,水仙的实用价值是附属于其审美价值的。

水仙文学的真正兴起是始于宋代的,在唐代及宋初,水仙花都只限于达官贵人观赏种植,所以早期咏水仙花的诗歌题目中可见“乞”“送”字样。如《从厚卿乞移水仙花》 《刘邦直送水仙花》。北宋时期咏水仙花的诗人只有六位,专题咏水仙诗大约一百多首。南宋时期,题咏水仙的诗歌数量大增,这得益于水仙花的比附和象征意义在北宋时期的确立。

黄庭坚共有咏水仙花诗六首,分别为:《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三首》之第三首、《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 《刘邦直送水仙花》 《吴君送水仙花并二大本》。在数量上虽不是最多,但在质量上,每一首都堪称精品,对后世咏水仙诗有重要影响。

二、黄庭坚对水仙自然美的展现

水仙是作为一种观赏花卉而著名的,有着独特的自然美。从外观上看,水仙具有青翠柔长的叶子,笔直挺拔的花茎,含笑而开的花朵,黄白相间的花蕊,审美性极强。黄庭坚有《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 其二:

淤泥解作白莲藕,粪壤能开黄玉花。

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

将水仙花与白莲藕作类比,一是为了表现水仙花亭亭玉立的形象,和“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莲花具有外形上的相似处,这么一对比就给人以直观的印象,一下子就抓住了水仙花的形态特征;二是为了突出水仙花外形上给人的素净之感,并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黄玉花”也从颜色上表现水仙花的高雅和高贵,此种国香上天也不管,随他流落到小百姓家也不可惜。结合此组诗的写作背景:张邦基《墨庄漫录》 载,黄庭坚在荆州时,见邻居有一美女,绰约多姿,深为赞赏,但其家将女子下嫁里巷贫民,因赋此诗以寓意。可知是通过吟咏水仙寄托自身的身世之感,连用两个比喻,引出国色天香之美女流落小民之家的不平之气,以“可惜”二字统领。

黄庭坚不仅看到水仙的外形美,还注意到了其香味美。在《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其一中写道:“暗香已压酴醾倒”,从香味上讲,水仙花的暗香已经远远超过了酴醾和寒梅。运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描写出水仙花独特的香气,刻画出水仙花雅淡清高的精神与性格。后有多位诗人引用黄庭坚的“可惜国香天不管”来表达对水仙的香气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不满。

水仙开放在寒冬腊月,使水仙的香气是“清香”和“寒香”。从外形上看,水仙黄白相间的花蕊使其具有玉质金相之国色之誉,它的清幽香气又更加不同寻常,相应具有国香的美称。而水仙花这些自然美的发现得益于黄庭坚的精彩创作,黄庭坚的咏水仙花诗不仅引起了更多文人雅士咏水仙花的兴趣,而且形成对水仙花自然美的独特描述经验和创作艺术。

三、水月水仙吟咏模式的生成

水月组合模式在花卉吟咏中常见,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使用这一模式吟咏梅花,水仙与梅花在生长的季节环境上有相似之处,因此水月梅花的模式被黄庭坚继承发展为水月水仙的模式。黄庭坚在《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其一中有“借水开花自一奇”的感叹: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醾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水仙花能够完全脱离土壤,在清水中生叶开花,让人惊讶不已,这一生物特性决定了水仙花与水的密切关系,水仙借水开花并因水得名,这是其他花卉所不具备的特征。“借水开花”的生长环境突显出水仙花的清雅高洁的品质。不仅如此,水仙还能“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骨如沉香,肌如白玉,水仙花能够从水中吸收精华和灵气,并化为自己的气质和韵味,使其从骨子里透出一份高洁素净,显出晶莹剔透之美。所以在文学作品中,水仙与水常常不可分割,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水中仙人。

加以月的意象之后,水仙花就有水仙乘月款款来的美感,黄庭坚在《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 中写道:“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描摹水仙花轻盈、婀娜的姿态时巧妙运用了“月”的意象;“水上轻盈步微月”,在明月的衬托下,水仙更加端庄秀美;月下水边,也给水仙花添上一重朦胧的意味。诗人观赏着楚楚可怜的水仙花,在月的笼罩下更显姿态优美。

四、开创水仙与其他花木联咏模式

花木联咏也是花卉吟咏中常见的方法,通过花卉之间的比较和类聚,能够进一步突显所咏花卉的特质和品性。黄庭坚开创的水仙与其他花木联咏模式体现在《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中: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由于宋代比德倾向的兴盛,花卉意象由原来的色貌妍丽的美女转化为品行端正的君子,这也是黄庭坚能够开创“山矾是弟梅是兄”的兄弟联类比拟模式的背景。黄庭坚在《与李端叔》一信中写道:“瑞香水仙红梅盛开。明窗净室,花气撩人。”说明在水仙的种植上,也是有与梅花同植的情况,因为从自然生态条件上,梅花与水仙都是喜湿的,开放的时节也相同,这是构成水仙和梅花联咏模式能够成功的直接原因,说明黄庭坚的这一联咏是符合事实规律的,是合情合理的,所以才能够成为经典久久流传。那为什么在黄庭坚认为梅花是排名在水仙之上的“兄”呢?他有《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其一中有说明“只比寒梅无好枝”,作为草本植物的水仙缺乏像作为木本植物的梅花那样的横斜孤峭的可供观赏的枝干,所以水仙在这一点上败下阵来。而山矾本就是野花,是得益于黄庭坚的推介才在文人中得到赏识,水仙、梅花和山矾合称三香,从黄庭坚以后,三香的类比模式也频繁在吟咏水仙的诗中出现。黄庭坚将花卉格韵的高低用兄弟之行的人伦比喻呈现出来,既说明了三者都是幽雅高洁的花品,又潜含着对于三种花卉品第的微妙比较。兄弟之比在品类、气韵相似的花卉比较上具有范式意义,水仙、梅花和山矾的联类并举也形成流行的花卉书写方式,宋人杨补之用“友梅兄蕙”(《水龙吟·木樨》)咏桂花,许纶用“竹弟梅兄”(《题潘德久所藏补之竹梅》)咏梅竹,元人刘因用“莲兄菊弟”(《玉簪》)咏玉簪花,明人朱让栩则称“兰兄蕙弟”(《兰兄蕙弟图》),都效法了黄庭坚的“梅兄矾弟”之说。

五、黄庭坚对水仙花神韵美的发掘

黄庭坚也在水仙的自然美中发现蕴含的独特神韵美,这使得对于水仙的吟咏不再停留在表层的物象上,而转化为对内在神韵和人格象征的探求。水仙花常被比喻为水中仙人,这一比喻最早由黄庭坚创立,在他的笔下,水仙花成为“凌波仙子”,出自《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一诗。

诗中化用《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一句,此拟喻本身不足奇,因为晚唐皮日休有《咏白莲》“通宵带露妆难洗,日凌波步不移”,用之比喻白莲,但值得注意的是,黄庭坚在此诗中完全紧扣水仙花的生长习性和形象气质,并与水仙花的名称都紧紧贴合,形成典范意象,得到后人的赞赏和沿用。自此诗开始,“凌波仙子”成为水仙花的独特象征意象,并被后世诗人广泛应用,如喻良能《戏咏书案上江梅水仙》有“偷将行雨瑶姬佩,招得凌波仙子魂”;范成大《次韵龚养正送水仙花》有“花前犹有诗情在,还作凌波步月看”;张孝祥《以水仙花供都运判院》有“可但凌波学仙子,绝怜空谷有佳人”。用水仙花的凌波仙子意象的例子不可胜数,南宋汤正仲《霜入千林图》中也有“昔王充道送水仙五十枝与山谷,先生欣然作咏‘凌波仙子生尘袜’之句,至今脍炙人口”的记录。受黄庭坚“凌波仙子”之喻的影响,后世咏水仙逐渐以洛神、湘妃、汉女等为喻,形成水仙花拟仙化的一系列套式。

黄庭坚以审美的眼光抒写对于水仙花的喜爱,并运用丰富的联想、想象和比拟,使水仙花具有了洛神的风姿和梅花的清雅,成为后世水仙花文学的摹写典范。黄庭坚的咏水仙诗确立了水仙在文学中的主要意象模式,确立了水仙的比德地位,开创了水仙文学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水仙花黄庭坚水仙
白饭、皛饭与毳饭
水仙花栽在水里也能开花
水仙
从棋品看人品
我喜欢洋水仙
一期一会洋水仙
水仙花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