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9-09-26杨丰铭

赢未来 2019年17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策略

杨丰铭

滴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迅速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I作的现状,探讨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

進入新世纪之后,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当代大学生的素养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当前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民办高校虽然在办学主体、管理体制、运作模式、学生类别等方面与公办高校不一样,但同样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但是在现实工作中,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民办高校自身缺乏办学资源和经验、思想政治工作滞后等问题的出现,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本文结合民办高校实际,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和策略。

1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1.1民办高校办学经营模式及其特殊性,导致思政教育工作相对滞后

民办高校教育管理体制与民办企业有着一定共通性,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不同于公办高校的特殊性。特别是学校背景的特殊性,民办高校办学历史短,文化积淀弱,教育体系不够健全。由于民办高校办学条件和保障体系尚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逐渐异化。正是其特殊性,使得民办部分高校在各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因素,突显出思想政治教育体制问题,导致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相对而言略显松懈,思政教育长效化推进和普通公办高校而言思政教育工作相对滞后。

1.2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满意度不高,思政教育工作成效不明显

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依托多种形式而展开,通过调查发现,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讲授,除此之外还有讲座、德行教育等。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类别较少,且以理论型为主,实践教育形式较少,课程内容缺乏新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方法上比较陈旧,内容上相对单薄,形式上显得单一,以传统说教、考试通关和刚性管理制度的权威为主。一些教育工作者不注重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和学生交流互动深人不够,这种简单说教模式使学生觉得课程内容枯燥而乏味,学生上课兴趣不高,甚至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厌恶情绪。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不够深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1.3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相对薄弱

教育主体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具有不稳定因素,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相对于公历高校来说,民办高校的教师没有正式的编制,教师的薪酬福利待遇也十分有限,很多教师甚至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毫无教学经验,而对于一些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社会实践能力的资历比较高的教师来说民办高校的吸引力并不大。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00后,他们快速发展,思维活跃,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叛逆性,需要教师的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教师应该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但是很多教师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背景,使用的教育方法不够先进,比如没有运用新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他们甚至还控制学生上网时间,这样难以达到思政教育的效果。

民办高校中多数为青年的教师,从高校毕业到在高校工作,从学生的身份转变为教师的身份,缺乏社会的实践阅历。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相对薄弱。

2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因

2.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年青一代的大学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文化环境和意识形态就已经越来越多元化。自媒体的出现,各种思想和言论的迅猛传播,对于没有踏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具有极大的伤害性和杀伤力,影响大学生人生定位和价值追求,使大学生在物欲橫流的环境中功利性倾向明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当今的竞争是文化竞争,要想获得自媒体下文化竞争的优势,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大学生面对多种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冲击时能够给予正确的引导,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2.2社会历史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及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所决定。4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的界别构成,观念和文化,理想和信仰都在市场经济的冲刷下,与传统思想文化产生了一种代沟。而自媒体下思想言论的自由传播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危害甚大。因此,我们要用系统的思维,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来保证自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和引领性,为自媒体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2.3学校因素

自古以来,教师都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职责,学校要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必须依靠一支强有力的师资力量引导学生的发展,但从目前来看,学校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力量明显不足。他们没有主动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没有从学生的现实情况入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自然无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改进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3.1树立成人成才、德育为先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现代科学技术正迅速发展,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人们随时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身处于全球化、信息即时化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最基本的生活自主管理,更需要较强的思想品德。同时,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协调与合作能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的有机融合。由此可见,对学生的思政教育管理尤为重要。树立成人成才、德育为先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并寻求积极有效的培养策略对大学生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

3.2构建全面覆盖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是民办高校所有工作者必须承担的重要任务。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全面覆盖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要推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向专业课程有机渗透同向同行的一体化教育格局。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要形成共识,在专业课中融人思政元素,形成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统筹推进专业课堂与思政课堂的育人功能、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育人合力,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思政的工作格,局。

3.3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方法,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新旧体制的交替,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各种观念在转换,当代的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在社会的巨变中,也具有了新的特点。他们思维活跃,生理成熟提前,求美求新,关心社会新事物,新问题。学生的新特点告诉学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思政教育管理应该具有时代性,反映时代要求,根据新情况,处理新问题,决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要把社会实践和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把社会实践和专业学习结合在起,把社会实践和理论思考结合在一起,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作贡献、学知识、长才杆、提素质,直面社会现实,关注社会民生,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并自觉地将自己的成才目标与社会的发展趋势、时代的发展需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4发挥自媒体的力量

现在21世纪是一个自媒体时代,人们已经习惯通过自媒体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大学生一直站在时代前沿,也喜欢运用自媒体。这就提醒民办高校可以通过自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起大学生的认可。民办高校教育工作者和思政工作人员要适应自媒体教育的观念,及时转变教育理念,深入学习自媒体的传播规律和特点,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自媒体教育发展的需要。无论是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还是思政工作人员,都应主动学习自媒体的知识和技术,强化自媒体工作意识,在工作中积极利用自媒体开展思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要构建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发,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微博、微信、QQ、社交媒体等自媒体的作用,与大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大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行因势利导。还要通过官方网站上传适合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帮助大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背景下,民办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情况组织教育活动,并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促进大学生的卓越成长。

参考文献

【】杨建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王瑞祥,李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读本【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3】宋元林,陳春萍等著.网络文化与大学想政治教育【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迟桂荣.新媒体视野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Passage Four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