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2019-09-26韦茂
韦茂
摘要:语文课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责任。语文是一门人文特色很浓郁的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语文这个载体,通过丰富多彩、情意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体验自然美、感受社会美、欣赏艺术美,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针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来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审美鉴赏能力
语文具有浓郁的人文特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则要求教师能够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综合多方面的教学内容,从写作、阅读、文本教学等多个方面出发,全面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结合语文实践教学活动,带领学生深入感受语文这一门学科的魅力。在教学过程当中,带领学生感受自然美、社会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 初中语文审美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正确认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众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且难以将初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发现,由于一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难以结合相应的审美鉴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难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提高其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对审美鉴赏能力缺乏正确的认知。在教学过程当中,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应试考试做准备。更为主要的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其相应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且相应的教学活动达不到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难以实施审美教学,达不到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要求。
1.2 教学形式单一
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发现,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式老套,相应的教学活动,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且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过于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将学生从传统的语文课堂中解放出来,导致学生形成定性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思辨意识,相应的学习过程过于死板,缺乏应有的灵活变通.难以加强对學生的思维引导,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1.3 缺乏审美教学
由于教师对于审美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缺乏审美教学,相应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通过审美教育,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改革。在课堂上能够融入审美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且能够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创新和发展,积极融入美学观念,进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由于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意识,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难以发挥初中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不仅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影响了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因而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则要求教师能够及时转换其教学观念,加强美学教育,且能够结合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策略
2.1 加强改革,融入审美教育
通过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语文审美教学的过程当中,能够加强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且能够结合相应的教学活动以及审美教育理念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有效融入审美教育理念。将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与审美教育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审美教学以感化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审美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且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能够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全面加强美学教育,通过相应的审美鉴赏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主观感受,加快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进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以审美教育为中介,情感教育为纽带,通过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借助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情境,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实现语文教学向审美教育的有效转换,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2.2 把握教材,发掘审美内容
初中语文课本上蕴含了大量的人文底蕴,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则要求教师能够充分把握教材,深入发掘语文课本中所蕴含的审美内容,且能够将相应的审美教育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初中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由于受到学生知识储备、综合能力等多方面客观因素的限制。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则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深化教学,加强意境美的重点教学,且能够结合相应的意象,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美感。在提高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3 整体感悟,培养鉴赏能力
在初中审美鉴赏的教学过程当中,则要求教师能够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创新,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总结和积累,带领学生深入感受课文中所蕴含的艺术美和文学美。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能够深入解析教材,进一步加强课文的分析,且能够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更深层次地开展美学鉴赏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带领学生加强对文本作品中的人物和事物分析。通过有效的分析,不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且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和感受,由情人理,情景交融,带领学生剖析文本,以有效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观点,产生审美效应,激发审美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能够有效把握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则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时代所提出的要求,加强教学创新和改革,不断优化教学创新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及时转换其教学理念,且能够结合信息技术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因而,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则要求教师能够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必要性,且能够结合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得学生深入感受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体会文本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人文底蕴,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加强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尹兰,浅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 6(10): 28-29.
[2]赖秀金,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01): 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