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019-09-26张雪梅
张雪梅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中要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落实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翻转课堂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翻转课堂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教师首先要对“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操作方式有所了解,在明確翻转课堂的主要内容之后,从教学主体学生入手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始终贯彻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方针,最终在教学评价环节实现教学闭环,实现小学阅读课“教”与“学”有序进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通俗来讲就是教师提前录制教学视频,学生在课前通过观察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引导者,学生在课堂上就自学内容提出问题供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因此,翻转课堂具有如下优势:其一,以学生为中心。课前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自学能力及意识;课堂上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围绕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增强学生课上互动意识;课后巩固及反馈环节可以采用生生互评的形式加强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其二,学生培养的重心集中在能力的提升。课前自主学习能力;课中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理论结合实际的操作能力在翻转课堂中都可以得到加强。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在新课改下教学重点正逐渐从“语”的教学转向“文”的拓展,而“文”的部分相对较为庞杂且深厚,仅仅靠教师在课上的输入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便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翻转课堂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的丰富性及网络平台的可操作性使教材中的文字“活灵活现”在学生的眼前;另一方面,当新课改语文教学拓展内容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未能全部传授给学生,“互联网+”资源便成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最为高效的学习
2 翻转课堂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 教学视频的制作
学生对世界的最初感知一定是图片似的,文字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将图片与文字相结合将有助于将学生的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更容易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融情于景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认知与体验,从而在分析文章深层次意义上能更为深入且透彻,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可以充分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使教学视频生动形象。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题为“有趣的汉字”,教师通过“六书”的讲解带领学生进入了汉字造字法的世界,学生通过欣赏甲骨文逐步体会到古入在劳动中创造汉字的智慧,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楷书等字体一字排开,让学生感受汉字随着时空纵向变化,从而打开学生探究汉字演变的大门。
2.2 翻转课堂互动方式
图文结合对学生大脑的刺激停留在视觉层面,音频则通过语言的艺术在听觉上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体会,并让学生通过无意识学习加强对重点知识的记忆。这其中可以通过将教材原文以音乐、歌剧等艺术形式让学生化文字为声音的艺术。例如在教学京剧《马鞭》一文时,笔者在课堂中插入京剧片段让学生在京剧氛围之下感受京剧的魅力,从而达到本课教学的情感态度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的选编都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优秀传统篇目,既包括古代文学作品:汉字文化、蒙学读物、诗词、寓言,神话传说等,也包含历史名人故事、文化艺术、文化常识和民风民俗。而部分优秀篇目已被改变成影视作品,因此,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基础上引入相关改编影视剧作,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艺术呈现形式,将文本中的形象转变成可感知的具体形象,从而引起共鸣,才能真正达到启发学生思考并内化为学生精神上的感知,达到升华情感的作用。
教学实践中名著阅读单元包含了四大名著四本书中的经典篇目,但由于时间有限在课堂上要完成作者生平、人物介绍、重点字词以及课文内容的分析,为使学生对相关人物形象理解更为直观深刻,对作者思想感情及时代背景理解更为透彻,因而,笔者在远教资源上搜集相关影视片段,引入经典影视剧片段,“刘姥姥进大观园”、“黛玉葬花”“猴王出世”等片段,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对人物性格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了最为直接的共鸣。
2.3 翻转课堂课外拓展
小学语文教师备课资源丰富且庞杂,互联网可实现资源共享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大量可选方案,互联网上大量成体系的古代文学作品、汉字文化、蒙学读物、诗词、寓言,神话传说等,也包含历史名人故事、文化艺术、文化常识和民风民俗。大量音频、视频资源与语文教材相匹配。
3 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是新课改下的语文课中提高课堂效率的一把利器,但如何将其最大限度的恰当运用从而有益于课堂教学,还要结合具体课文具体分析进行多样化地使用,避免学生的审美疲劳;同时“互联网+”教育资源适用于课堂的同时也要切忌喧宾夺主从而模糊了课堂重点,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