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土实践,培养学科素养

2019-09-26谢福敏

赢未来 2019年16期
关键词:培养过程

谢福敏

摘要:新课程倡导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新时期地理教学目标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要实现地理学科价值目标,本文结合学校乡土地理实施,对实践过程中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作初步的探索,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乡土地理教学实践,重视在具体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认识生活中地理的作用,从中学会地理实践的方法,锻炼生活实践的能力,提升学科综合思维能力,丰富乡土地理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乡土地理实践;过程;培养

1 鼓励学生参与乡土地理素材采集实践.体验地理学科价值

乡土地理实践的有效活动须有丰富的活动资源和材料作为支持条件,如选修课内容,课题选择,小论文写作等鼓励学生从媒体、文本、生产和生活等地方寻找,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造性地就近发掘可利用的丰富的人文和自然现象。呈现一个富有挑战性、使人产生困惑的情境,因为这样的问题情境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使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引发内驱力,激活经验,激起探索行为并持续支持学生完成活动任务。乡土地理活动的创设应该围绕真实的问题,在素材采集中,如认识家乡要使用地图,体验到地图在区域认知.旅游交通等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对sm超市选址的调查,学生意识到商业中心分布与市场的选址关系,明白了区域联系交往地理信息的重要性,感受地理在食品经济活动价值。在学校课题“乡土地理素材采集探究”活动中,学生从地形、气候、村落、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收集乡土素材,提高了“海峡两岸一家亲”的认识,活动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国情教育和国防教育,让学生认识地理的政治功能。在乡土地理实践中学生接触到多彩的自然环境和多样的人文环境,体验地理学的学科价值,探究过程中收集的各种案例,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在探究过程中养成了他们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活动采集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界的各种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乡土实践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和家乡建设新成就,这会让学生产生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爱乡的热情。也认识到当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在实践探究过程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各种人交流,提高他们对社会交流和适应能力,展示采集素材,活动成果这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丰富他们的学科素养。

2 重视乡土实践过程指导.引导他们学会探究方法

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探究方法,在乡土实践活动过程,根据活动情况,适时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地理科学方法,并且引导他们内化和迁移应用。认识乡土地理,要深入观察,对日常生活的地图、示意图和新闻视频等,要用地理观察法认识里面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在乡土地理实践中,学会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对比观察和重点观察,对于研究性探究活动过程中,对探究地理事象要有条理、有步骤、多角度的进行系统性观察,对于乡土地理实践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在课内教学可以多采用多媒体辅助,示意图,仪器演示等,课外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天象、气象、物候、河湖的变化认识生活中地理事物的动态变化过程,认识地理事象的时空变化特征,从而认识区域地理的整体性。乡土实践我们可以根据学校学生在许多不同地区让他们选择适当的参照区域,围绕不同的地理要素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不同区域进行比较,分析相似、相异、相近、相离的区域,认识区域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时空关系,理解区域间的地理空间结构,从而逐步学会乡土区域探究的比较法和综合分析法。如我们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选修课素材采集中讓重庆、江西、晋江和安溪的同学各种展示他们家乡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概况,让其他学生对不同区域的水土保持有更全面的认识。对于具体乡土实践中遇到各种地理原理规律,可以采用实验法更直观形象克服生活考察时空的限制,如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工寸的废气尘埃的上升扩散,要实地考察有时会受时空等条件限制,我们可以用实验法,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热岛效应的地理原理,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如静风背景下和有主导盛行风条件下,火堆旁边的小尘埃或纸屑移动方向,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城市热岛效应与空气污染物,垂直扩散与水平扩散,污染物的集聚与稀释,盛行风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农村与城市等关系在这演示实验过程中得到直观的展示,静风背景下上升的废气尘埃可能在上升动力减弱时受地球引力影响而降落形成二次污染或者常笼罩在城市上空。盛行风条件下风力的强弱,污染物的多少,扩散过程中的障碍物,地形可能影响。在探究实践过程采用这实验法比书本直接的知识认知更有效。在乡土实践探究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过程活动从中学会调查法,如我们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选修课,让青阳,安海和永和镇的学生调查当地城镇化过程,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去图书馆查阅城镇变化记录以及利用网络查找,收集他们当地不同时期的地图和照片等,走访当地社区前辈,再以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展示他们的调查成果,如有学生用3张图片“80年代的梅岭”“改革开放后三合一的梅岭某服装厂”和“梅岭的万达”让同学直观认识梅岭的变迁,这样在探究过程中他们学会调查法,而且丰富了他们的乡土情感。

3 突出学科特性.注重实践过程地理思维方式培育

乡土区域实践,同样要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出发,引导学生在认识乡土区域环境,要理解环境各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和空间组合,各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影响,这学科的综合性要求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有整体意识,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学会整体思维。如海边石头山景观形成,学生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生物和水文等要素时空变化及内在联系,认识到水土流失是一区域各环境要素共同演变的过程中形成的,通过实践对地理整体性有更深的认识,他们对生活的地理事象不再用单一,孤立的观点来观察,因此,经常引导他们从学科的特性培养他们整体思维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地理环境中地理事物是要占据空间,地理现象是地理事物个体的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要有相应的空间让其发生和发展。在乡土实践中重视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增强学生区域认知能力,丰富学生学科素养。空间思维方式培养,首先在教学中用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地理空间思维方式。如我们用“三球仪”实物演示法,认识太阳、地球和月球空间位置,了解他们位置的时空变化,初步让学生认识宇宙环境,地球环境。用地球仪经纬线让学生逐步建立空间坐标,认识地理事物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结合地球运动又感受到地理事物位置时空动态变化特点。利用实验让学生体验空间概念,如在地理园中让学生记录日咎仪上日影的变化,由太阳方位变化反映日地时空位置关系,认识地球运动的空间过程。对于复杂过程演变地理事象或受时空等限制的实践探究,尝试利用多媒体模拟展现地理事物的空间发展变化和演变过程,形成地理空间概念,如我们让学生利用谷歌地球软件描述晋江市的地理位置,许多同学通过搜索结合所学的地理位置描述方法,可以具体准确地说出它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又设置问题“晋江市城市化建设中人口分布变化状况”,我们应用计算机模拟城市的扩展和人口的移动等,通过多媒体辅助探究学生很快理解晋江市的位置和城市建设的时空变化,对一个城市形成发展有具体清晰的认识,比单纯枯燥的文字描述更有效的学习掌握,帮助他们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建立,促使他们地理空间思维的形成。在乡土地理实践中会采集到各种图表资料,我们还注意进行图形转化,图表转化和图文转化的方法指导,如本地区的各种地图,气象资料图表,河流示意图等等,让学生了解图表资料里面蕴含的信息,分析探究地理事象,然后,学生通过转化图表,多角度,分层次的进行展示研究成果。如我们探究晋江河流的变迁,学生通过利用谷歌地图和实地考察,然后展示空中看晋江,山上看晋江和河畔看晋江,对不同河段能用多种图表展现,这样多角度、多图表呈现研究成果,这样有利培养学生对地理表象的分解和组合能力,学会多图表组合和图像重叠,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要了解乡土区域之间有共性和特性,通常通过区域间的分析、比较和综合来探知。如我们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中,要求学生“分析台湾海峡两岸气候的异同点?”,经过思维引导,学生就懂得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要素人手比较两岸气候的异同点。乡土地理实践中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区域地理事象形成因素,分析区域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不仅让学生掌握乡土区域比较法和区域综合分析法,也发展他们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新时期地理教学要求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结合在学校开展各种地理乡土实践过程活动中,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情感价值等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些感悟,这些做法应该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期待今后在大家指导帮助下,乡土实践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做的更好更科学高效。

参考文献

[1]刘兰,地理教育中的科学方法教育(1).地理教学.1999.3

[2]袁孝亭,“地理过程”知识及其教学设计(1).地理教学.1996,1

[3]常华峰,中学地理学科能力层次问题探讨(j).山东教育研究.1999.1

猜你喜欢

培养过程
血脑屏障损伤在正常衰老过程中的作用
享受真实,享受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