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角色的再认识:反省和重构

2019-09-26易珊珊

赢未来 2019年17期

易珊珊

摘要:我国早已进入信息化高速发展时期,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广大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家校沟通的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义务教育全日制教师体现出义务性、专业性、专职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特点,聚焦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作为教师的我们,又将迎接怎样的挑战?教师角色正逐渐发生的变化及对广大教师角色定位带来的新的思考反省和重构。因此,教师对自我角色的定位和再认识刻不容缓。

关键词:教师角色的驱动背景;教师角色的再认识;角色重构

1教师角色再认识的驱动背景

1.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加强

新时代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加强,主要表现在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和翻转课堂的广泛使用。

独立学习阶段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自我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

合作学习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特定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来开展学习和研究的学习方式。我校开展的PBL课程就是以学生合作学习为基础,以开放是问题作为驱动问题,培养孩子灵活发散的思维、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笔者曾以“Healthydiets”为主题的PBL项目式学习就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帮助小豆子同学培养健康饮食习惯”这一驱动问题展开讨论,学生们分成五个组从区分健康食品和垃圾食品,到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物质,再到健康食物的分类,延伸到每一种食物所包含的卡路里等进行研讨,最后小组合作为小豆子设计了健康营养均衡的每周一日三餐。过程中,学生运用到了采访、数据分析、查阅资料及动手制作,全程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成长在其中。

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手段,学生课前通过QQ、微信、学习网站、APP等信息网络平台可以提前预习,课后也可通过这一些渠道搜索到与课程相关的更多学习资源,以供检测及拔高学习。这样一来,课堂中教师承担的职责绝大部分是别导学生如何运用知识,而菲仅仅传授知识。

1.2社会主义现代化加速发展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型的教学工具不断涌现,远程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感受,它成为一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打破了传统教育中时间与空间的束缚、提供海量信息资源的课堂模式。远程教育分为以下几种:

课堂辅助教学,比如微课、网络课堂等,还包括了对应的线上答疑、习题及补充教学资源。2020年1月,我国蔓延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国延长春节假期,各级各类学校延迟开学。教育部要求“停课不停学”,因此,各级教育部门紧罗密布组织开展了网络教学工作。网络教学以科普、心理健康、居家锻炼、综合实践、知识梳理、知识拓展、阅读指导、寒假作业讲评等为主,初三、高三启用线上复习备考工作,真正做到“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

远距离教育,即脱离了原本的课堂,有自成的体系的完整的课程。这种远距离教育的涵盖面很广,有针对学生的线上学习课程,如外教lvl线上教学;有成人教学,如成人高等教育;有职业培训,如教师的网络研修等等。

其他远程教育种类,如手机app可以下載各类背记单词、口语速成、数学学习等软件,达到线上辅助学习的目的。

2推动教师角色的再认识

2.1教师角色的反省

(1)既然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化迫在眉睫,因此每一位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文化背景、个性特点、教学方法、一线课堂教学经验等做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明确重新定位的目标,更新教学观念,增强业务学习及专业技能,承担相应的教育教学任务,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开展多渠道培训。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多渠道培训,尤其要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综合运用新型教学设备的能力。信息化提供给我们太多的便利,从而可以使我们从巨大的知识宝库中构建一个富有自己特色,又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资源库或课程体系,整合各类资源,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优化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方式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要在有限的教学平台内,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尽量避免简单、直接的干预,最大程度的将优势资源整合,将丰富、多元的教学策略和手段融入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扩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教师角色的重构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科学方法的“指导者”、共同学习的“合作者”、教学资源及信息的“提供者”。

向研究者转变。教师不仅仅承担着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职能,要需要不断地研究教材、挖掘资源、总结教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研究,因此,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

向课程开发者的转变。教师不仅仅是只教好一本书、一套教材就可以了,还应该整合更多的课程资源,甚至开发校本教材和新课程。

向学习者的转变。教师不仅仅是单一的教书育人者,还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合作共研。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