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
2019-09-26胡杨
胡杨
如果要评选世界电影史上最震撼人心的战争片,斯皮尔伯格的这部《拯救大兵瑞恩》绝对榜上有名。和同样出自他手的《辛德勒名单》不同,《拯救大兵瑞恩》把视角拉到了血肉横飞的真实战场上,用极其残酷而真实的画面还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重、影响最深远的战争,以及身处这场战争中的人们所目睹的黑暗与光明。
故事从著名的“诺曼底登陆”开始,为了扭转欧洲大陆上盟军面对纳粹节节败退的不利局势,同盟国决定在法国诺曼底进行抢滩登陆,打通从英国到欧洲大陆的运输补给路线。这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惨烈的登陆战,德国纳粹用铁丝网、碉堡、机枪组成了一道令人胆寒的死亡防线,而盟军靠着登陆艇和空军的掩护悍不畏死地向海滩发起冲锋。鲜血染红了海水,到处都是断肢残骸,痛苦的哀嚎和恐惧的哭泣交织成令人绝望的黑色乐章,这里俨然一片地狱景象。
主角米勒上尉带着他的战友们艰难地冲上海滩,炸毁了德军的机枪堡,登陆行动取得了成功。源源不断的坦克、战车、士兵、补给得以登陆,战争的天平似乎在向正义的盟军倾斜了。就在这时,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报告:一个姓瑞恩的家庭,四兄弟全都参加了战争,三个哥哥均已牺牲,只剩幺弟詹姆斯·瑞恩由于深入欧洲战场失去联系,下落不明。难以想象如果他也牺牲,他们可怜的母亲接连收到四份阵亡通知,会是何种惨状。于是马歇尔将军下令组织一支特遣小队,势必找到仅剩的瑞恩,将他带回去交给他的母亲。米勒上尉和他的小队接下了这个任务。
此时的欧洲战场局势犬牙交错,盟军的登陆反攻并非势如破竹,负隅顽抗的纳粹在许多地区仍保持占领状态。深入敌占区的特遣小队一路上险象环生,牺牲了一名队友的生命才终于找到詹姆斯·瑞恩。
听到三个哥哥的死讯,瑞恩十分悲痛,然而当米勒上尉说明来意时,他断然拒绝——战友们仍在苦苦坚守阵地,他不愿用哥哥们的生命换一张回国的船票,那是可耻的逃兵、懦夫才会做出的选择。这时特遣小队其他队员们的情绪也爆发了,他们本就对冒着牺牲一支小队的风险,去救一个不知死活的大兵这样的行为难以理解,现在他们以一名队员的生命为代价找到了这个大兵,对方居然不领情!眼看局势就要失控,沉着冷静的米勒上尉做出了决定:帮助瑞恩和他的战友守住阵地,作为交换,战斗结束后瑞恩必须跟他们回去。瑞恩也同意了这个交易。
于是在一片断壁残垣之中,为了守住一座仅存的桥梁,米勒小队加入了瑞恩和他的战友,他们要凭借手中仅剩的枪支弹药和严重不足的人手,为后续的大部队保住这座桥,而他们要面对的,是开着坦克,全副武装的一大队纳粹德军……
探讨战争主题的电影可以说浩如繁星,数不胜数,它们或批判战争对人性的摧残,或歌颂英勇无畏的牺牲,或赞美生死与共的战友情。《拯救大兵瑞恩》这部影片所表达的思想则十分复杂,从表面上看,它为我们展示了最真实残酷的战场,以及战争对人类最无情的摧残和“改造”。米勒上尉在战斗中是一个冷静而沉稳的指挥者,然而在休憩整顿的时候,他的双手连拧开水壶的盖子都会剧烈颤抖——他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师,这双本应拿着教鞭的园丁之手如今却端着步枪,化为死神的镰刀,结束了许多人的生命。战争把他变得面目全非。然而在这种表象背后,是那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在战争中,要么消灭敌人,要么被敌人消灭。米勒小队中有一个临时加入的,一心向往和平,拒绝开枪杀敌的新兵。他坚信沟通交流、释放善意可以消弭争端,不必开枪杀人。但当他因恐惧而眼睁睁看着敌人把刀插进队友胸膛,自己却一动不动时,看到因他的坚持而被放走的俘虏又重新回到战场作战时,他才领悟到:当你因怯懦和不忍主动放下武器的時候,并不能得到救赎,换来的只有敌人插在战友胸前的利刃,留给你的只有可耻的背叛和无尽的悔恨。在战争机器的滚滚洪流面前,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高高在上,每个人能做的只有祈祷和平,然后奋勇杀敌。
电影的另一个主题是“牺牲”。瑞恩一家为了正义的事业牺牲了三个儿子,米勒的小队为了拯救仅剩的瑞恩牺牲了一大半的队员。人与人的生命究竟是否可以衡量对比?为了一个人牺牲八个人究竟值不值得?在统领全局的决策者眼中,每一个士兵个体的生命是不是冷冰冰的数字?看完电影的结局,你会对这些问题有更深刻的思考。
关于结局,这里不作剧透,因为这是电影史上最悲壮、最震撼的结局之一,只有亲自去看,才能感受到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