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驾驶人酒驾违法被查处后的心理体验研究

2019-09-26王艳波尤志栋王雪松赵旭东

汽车与安全 2019年8期
关键词:违法

王艳波 尤志栋 王雪松 赵旭东

摘 要:本文的目的是探讨驾驶人酒驾决策动机及其因酒驾违法被查处后的体验,为酒驾行为管控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解释现象学分析法,对13名因酒驾违法的驾驶人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对访谈进行录音和转录,应用现象学分析法对转录稿进行分析。结果:驾驶人处理酒驾违法事件历程中的体验可归纳为四个主题:酒驾决策动机、事件相关体验、经历对未来的影响及预防酒驾行为的建议。结论:酒驾违法者知悉相关法规,但缺乏对酒驾后果的感性认识及守法自主性。酒驾行为管理即要强调法律的约束与惩戒作用,也要注重普及酒精对驾驶行为影响的相关知识,强调唤醒受众情感的宣传,及推进车载酒精感应装置应用等措施。

关键词:酒驾;驾驶人;违法;心理体验;解释现象学分析

A qualitative study about dink drivers experience after violation

WANG Yanbo1, YOU Zhidong2, WANG Xuesong1, ZHAO Xudong1*

(1.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 China; 2. Traffic Manage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Wuxi 214151,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drink drivers and their experience after violation, an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control of drunk driving behavior. Methods: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13 drivers of drink driving were conducted. The interviews were recorded on audiotape and transcribed verbatim. Th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transcript. Results: Four super ordinate themes emerged: the causes of drink driving decisions, event-related experiences, the impact of experiences on the future, and suggestions for preventing drink driving. Conclusion: The drink drivers are aware of traffic law about drink driving, but they are not clear about the possible consequences of violation and lack autonomy of law-abiding. Behavior management about drink driving should emphasize that increased enforcement of the laws may be helpful in preventing people from getting involved in drinking and driving. Meanwhile,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popularize the knowledge of the impact of alcohol on behavior, strengthen publicity that can arouse the audiences emotions, and promote convenient vehicle-based alcohol monitoring equipment.

Keywords: Drink driving; drivers experience; violation; qualitative study

1前言

杜绝酒驾是一个全球都亟待解决的问题,酒后驾驶会显著提高交通事故发生风险及交通事故的严重性[1]。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发布的信息, 2013年全美因酒驾死亡人数为10076人,占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31%[2]。我国自2013年,“酒驾立法,醉驾入刑”以来,交管部门一直积极宣传和打击酒驾和醉驾行为,但酒驾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如2017年1月到10月,在查处的危险驾驶案件中,醉酒驾驶案件占99.25%[3]。如何发挥酒驾法律法规的威慑效应,增强驾驶人抵御酒驾的自我意识,是各国酒驾治理过程中的焦点问题。

1.1 各国酒驾法规的界定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11公布的133个调查结果表明,52个国家中,39%的国家将酒驾血液酒精浓度(Blood Alcohol Content, BAC)设定低于50mg/100ml;14个国家限定为80mg/100ml;14个国家实施零容忍政策,将标准设定为0。美国国家酒精滥用和酒精中毒研究认定BAC达到 80mg/100ml以上为醉酒[4]。相对于中国,2013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條规定,酒驾标准为BAC在20~80mg/100ml之间,BAC超过80mg/100ml即为醉驾,我国酒驾也接近零容忍[5]。

1.2各国治理酒驾的策略

鉴于酒驾与交通事故的高度关联,多数国家将酒驾列为违法行为,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治理酒驾行为。如美国酒驾治理措施包括:采用高额罚款、刑拘、吊销驾照等严厉处罚措施,有些州将BAC设定为10mg/ml,严厉的惩罚措施让美国人聚会时很少喝烈酒[4]。严格管理合法饮酒年龄,从而有效地降低未成年酗酒以及相关问题[4]。酒驾预防性措施包括:设置酒后驾驶检查点,安装汽车发动机锁定装置及车内酒精感应装置,为醉酒驾驶人提供代驾服务等[4]。在英国,初次酒驾吊销驾驶证1年[4]。在新加坡,酒后开车初犯者将接受1000到5000新币的罚款,及6个月以下的入狱惩罚。警方经常在酒吧等夜间娱乐场所附近展开围堵行动,查处酒后驾车驾驶人,并向酒吧等娱乐场所的顾客分发公交卡和出租车优惠券以鼓励公众饮酒后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回家[4]。我国自2013年,也加大了对违法驾驶人的惩罚力度,如酒后驾驶机动车,罚款1000~2000元、记12分并暂扣驾照6个月;饮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罚款5000元,记12分,处以15日以下拘留,5年内不得重新获得驾照。

我国酒文化历史悠久,逢年过节“以酒待客”为中国传统习俗,在寒冷的北方,酒的暖身功效,使其更为盛行。Lacet杂志最新报道[6],自199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至使国民酒精消费额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伴随我国家庭汽车保有量急剧上升,二者是否会产生叠加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我国因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公安交管部门虽投入大量警力治理,但相对于不断上升的驾驶人群体,仍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发挥禁止酒驾相关法律法规的威慑效应,增强驾驶人抵御酒驾的自我意识与责任感,是未来酒驾预防与治理的主要方向。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将从酒驾违法者视角,探讨驾驶人对酒驾违法的主观认知和体验,及法律惩戒经历对其未来驾驶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将为预防和治理酒驾行为提供策略指导。

2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研究对象招募于上海市浦东公安分局交警支队满分教育考试中心。研究对象为因酒驾违法被查处的驾驶人且自愿参与访谈者,有13人参与本项研究。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年龄25~57岁(38.53+10.61),驾龄3~31年(12.75+7.70),BAC为0.030~0.079(58.77+18.92),每年行驶公里数为5000到35000(20384.62+10299.99),研究对象的文化程度,包括初中水平9人,高中水平3人,大学水平1人。为保护被研究者隐私,以A-M字母作为研究对象编号。

2.2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解释现象学分析的研究设计,通过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收集资料。本研究通过同济大学医学院伦理审查及浦东公安分局交警大队负责人的同意。访谈前请参与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具体访谈提纲如下:①能说说酒驾当时的情况吗?(决策过程,酒驾后果是否知悉,周围人对酒驾反应。) ②能谈谈你被抓到时的感受吗?③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影响(生活,工作,关系)?④这件事对你未来驾驶行为有什么影响?⑤作为过来人,对于预防酒驾,你有什么的建议(从公民角度;从交管理部门)?

访谈结束后,24 h 内完成访谈资料转录。具体分析步骤参照Smith 等指南[7]。

3结果

基于驾驶人的想法与感受,得出如下四个主题,分别为:酒驾决策动机,事件相关体验,经历对未来的影响,和预防酒驾的建议。

主题1 酒驾决策动机

所有访谈对象均知悉酒驾违法事实,但知法犯法背后的动机确不尽相同。本主题主要探讨驾驶人酒驾行为发生的驱动力,包括外在情境,过度自信,惩罚信息模糊,酒精冲动等四个亚主题。

亚主题1:情境因素诱发

在谈到明知违法,还要开车时,大多数驾驶人(10人)在决策前经历了内心的挣扎与博弈,一系列情境因素(如路近、路熟,只喝一点点、午夜、及高速行驶等)成为其决策的诱发因素,以A,C两位驾驶人的描述为例:

“路很近,很熟,天天都生活在这里,酒又喝的不多,感觉没问题,就开车出去了。”-A

“这条路,我开了四五年了,比较熟悉,当时已经大半夜,想着这么晚,肯定不会有人查。”-C

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也被多次提及,如来自山东的D认为,山东人豪爽好客,喝酒行为相比其他地域,更为盛行:

“因为我是山东人,有喝酒的习惯,我们山东人通常都喝白酒,说实话我们家那里酒驾的很多,刚开始被查到时,觉得太倒霉了,接受不了。”-D

亚主题2: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

当人处于过度自信的状态时,他们往往过度估计与其现存信念一致的信息,搜索支持他们信念的信息,忽略不支持他们信念的信息[8]。驾驶人的过度自信首先表现在对体内酒精含量在正常范围内的自信估计。

“刚好年三十之前一天,稍微喝一点啤酒,喝的很少,也休息了3~4个小时,感觉代谢的差不多,应该在安全范围之内。”-C

他们的过度自信还表现在酒后对自身控制车辆的能力方面。如访谈中有7位驾驶人(A,D,E,G,H,J,L)强调“我喝的不多,有能力把车安全的开到地方”,在进一步询问,发现他们以自身平时的酒量,及主观感受“头脑清楚,神志清晰”作为是否可以安全驾驶的评判指标。如驾驶人G所述:

“我只喝了一瓶啤酒。平时不开车喝五六瓶都没事。头脑清醒,没有醉酒,只要没有交警去查,我有控制能力把车安全开到家。”-G

访谈中有半数驾驶人有酒驾逃脱的经历,这种经历增强了他们不会被抓到的自信,如G所述:

“这十多年,一直喝。以前都是四点多鐘喝,在下班高峰期,要查酒驾的时候,我早都开到家了,从来没被抓过,这可是第一次。”-J

亚主题3:酒后驾驶相关惩罚信息模糊

虽然所有访谈者都知道酒后驾车是违法的。但部分驾驶人对违法需要接受的惩罚仍有信息盲区。以J为例:

“我知道不允许酒后驾车,但对超过多少会有什么惩罚,没有太深的感触。我以为就是拘留两三天,违规成本低,这个我能接受,所以没当回事,我本身好喝酒。我真不知道后果这么严重。”-J

部分研究对象从来没想到,醉驾入刑记录可能会影响子女将来从事公务员及参军和出国等事宜,这一后果恰恰是他们最为介意的。以B为例:

“幸好没有达到80mg/ml,也没发生交通事故,不然要入刑了。那样不只影响我,还会影响下一代考公务员,入伍,等于把这个污点传给了孩子,这是我最不能接受的。”-B。

亚主题4:酒后冲动(B,I,K,L)

四位驾驶人(B,I,K,L)在访谈中提及酒精对他们的出行决策有一定影响。“冲动,兴奋”是他们共同的感受,B特别提及酒后胆量增加。这几位驾驶人的共同特点是饮酒量比较大,体内酒精含量均接近80。以B,K,L三者为例:

“我做事风格蛮谨慎细心,喝酒之后胆子比以前大了。”-B

“喝了酒,感觉脑子比较兴奋,坐不住,就想到哪里去玩。”-K

“喝酒以后,一时冲动,就像发神经一样,感觉没事,脑子里的念头就是我可以。”-L

主题2事件相关体验

本主题探讨驾驶人在被查处当时及之后处理违法行为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常规驾驶人需要上交1500元左右罚款,扣驾驶执照6个月,在此期间不能驾车。还要接受现场2天及网上5天的学习,及相关考核。此主题包括“事件相关情绪体验,违法成本高昂及获益感”三个亚主题。

亚主题1:情绪体验

被警察拦下来那一刻,每位驾驶人都能够积极配合交警,承认自身酒驾事实。并用“懊恼,自责,羞愧,后怕”来解释当时的感受。作为有13年驾龄的驾驶人A,一直懊恼多年来维持的良好驾驶记录被打破:

“很后悔,被扣分之后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十几年了,从来没有因为违反交规接受这种处罚。”-A

老司机D在面对儿子的指责时,懊恼的同时也深感羞愧:

“我晚上回去非常懊恼的跟我上高中的儿子说,我因为喝酒被抓了,我儿子说你活该,你应该给全市人民作检讨,就这么说我,我真感到羞愧。”-D

后怕的体验则主要源于担心体内酒精测试可能达到“醉驾入刑”的标准。

亚主题2:违法成本高昂

违法成本一方面是因为法律惩戒,要求付出的时间及金钱。包括一周的再教育,接受考核的压力,及扣压驾照6个月不能开车和1500元的罚款。以A和D为例:

“要学5天,现场学2天,还要考试,被罚款,毕竟赚点钱不容易。关键是驾照还被扣了6个月,对我们生活、工作影响太大。”-A

“违规成本太大了,五六个月不能动车,还要学习,我专门从山东老家赶到上海来学习,因为在上海拿的驾照。我还有在这里学习的租房成本。”-D

违法行为产生的社会效应也让部分驾驶人感受到压力,如C所述:

“出了这件事,我一直在反思,我领导怎么看我,我是管理层,作为员工领导,你自己都这么不守规则,你的下属会怎么看你?”-C

亚主题3:获益感

虽然酒驾行为让他们付出了高昂成本,但在深刻反思及经历培训之后,多数驾驶人体会到此次经历带给他们的益处。

部分驾驶人的获益感源于与“发生交通事故”和“醉驾”等更严重后果的比较。以两位BAC较高的驾驶人B(BOA=75mg/ml)和C(BOA=78mg/ ml)为例:

“这次经历对我来说是利大于弊,虽然付出很多,但是好事。幸好没有达到80,也没有发生交通事故,不然要入刑的。如果被刑拘,那影响可就大了。”-B。

“酒后驾车被查对我是一个小小的打击,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万一出了事情,不只是我受影响,作为父亲的记录,将来孩子出国,当兵也会受到影响。”-C

另两位驾驶人(F,G)则从“吃一堑,长一智”的处事哲学中解释此次经历的益处,如F所述:

“人活到老,学到老。当你发生很大的错误时你来不及学习,所以说,我们现在是小事情,学习下,这个倒是好事情。”-F

主题3 经历对未来的影响

此主题探讨研究对象在经历培训后,如何看待此次经历对未来的意义。包括三个亚主题:即对酒驾立法的认知转变,承诺更安全的驾驶,从法律违背者向捍卫者转变。

亚主题1:对酒驾立法的认知转变

部分研究对象谈及,以前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个口号。他们对酒驾可能后果缺乏认知,加之逢年过节,商务应酬的饮酒习俗,也就缺乏守法的自主性。在完成现场学习,观看一些交通事故案例分析后,多数驾驶人深有感触,意识到酒驾导致交通事故的高风险,及对他人生命的影响,他们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以B,D两位驾驶人为例:

“以前觉得‘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就是个顺口溜,有时候逞个人英雄主义,感觉喝点酒开车没问题。真正碰到这种事,就感觉到这句话有多么重要了。”-B

“以前觉得喝了不要紧,可能没抓到。这次被抓到,教训太深了,不只是扣证罚款,看这些图片视频,触目惊心啊。我都掉眼泪了,发自内心的。对于酒驾,再怎么惩罚都不为过。”-D

另两位驾驶人认为酒驾治理应该更严格,“零容忍”会更好的控制酒驾行为:

“喝酒不能开车就是不能开,不要搞酒驾,醉驾,干脆一刀切,这个威慑力会更大。”-D

“措施不严厉点,不足以震慑很多人,只能拉一跟红线,开车一点也许喝,就不会因为这个出事了。”-J

亚主题 2:承诺更安全的驾驶

在谈及此次经历对未来的影响时,多数驾驶人承诺未来绝不會再酒后驾车。他们做此承诺的动力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行为的成本核算,二是培训中他们内心的责任意识被唤醒,害怕给家人及他人造成伤害。以B和L为例:

“这次经历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课,如果没有这次事件,胆子会越来越大,经历这件事,我以后决不会喝酒开车,哪怕是几百米我也不会去动车。”-B

“以前精神上认识不够深,没出过事,通过这次学习,感触很深,尤其车祸后给别人造成的影响。自己有这个意识,最重要。”-L

亚主题 3:从法律违背者向捍卫者转变

体会到违法的高成本,观看了因酒驾引发事故的视频后,多数驾驶人(B,D,F,G)表达了维护和捍卫反酒驾法律的意愿,并向周围人和朋友圈宣传放弃侥幸心理,严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以D,G为例:

“我们山东,周围有很多酒后驾驶的。我愿意让他们知道我的经历,那天被查到之后我就跟周围人说,喝酒千万别开车,如果你们不接受我的教训,迟早有一天会被查到。”-D

“对要好的亲戚朋友,我会给他们提个醒,希望我的心意,我的感受能提醒他们,不要犯同样的错误。”-G

主题4 预防酒驾的建议

经验者往往是专家。本主题主要探讨防范酒驾的建议,包括加强酒驾预防宣传,能唤醒情感的宣传,必要的周期性培训及提升驾驶人责任意识等四个主题。

亚主题1:加强酒驾预防宣传

酒驾立法,醉驾入刑在我国实施近6年时间,而我国驾驶人群体确不断壮大。预防酒驾应加大宣传成为我所有访谈对象的共识。如G,J和L提及要提高反酒驾宣传的曝光率和曝光场所:

“在饭馆、酒店或者KTV,进出口或比较显眼的地方,贴上警语或宣传图片。大家只要看到这两个字,脑子里就会想到这个事情,他会想到这个后果。”-G

“可以在平台上做一个专栏,宣传酒驾驶的危害和后果。还有我们酒店吃饭的场所,放些宣传片或宣传画,这样我们的认识会比较强。”-L

“一定要宣传到位,餐饮机构最好是参与酒驾防范,应该让酒店服务员,或餐饮场所提示一下酒后不易开车,告诉人们酒后开车的后果。”-J

也有人提及控制酒驾应该从“人和酒”两方面入手,酒类企业也应承担宣传的义务:

“政府是否可以让生产酒类的企业在瓶子上打上‘喝酒不开车的标语,以作警示,这样想喝酒的人一看到瓶子的标语就知道开车不能喝酒,等于是把炸弹拿在手里,很直观。”-B

亚主题2:宣传内容能够唤醒受众的情感

部分驾驶人(C,D,F,J,L)强调“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更像是一句顺口溜,很难唤起受众的情绪和情感,及其在认知层面上守法的自主性。成功的宣传应该能够唤起受众的道德,责任和共情,从面激发民众守法的自主性。以J和L为例:

“你祸及自己,还伤及别人,一般人都有这个道德感,那你对自己不负责那是没事儿的,但不能对别人不负责任。这个应该让驾驶人知道。”-J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只是一个口号。内容上要有某一点会触及到你。譬如酒后开车,会引起一些什么事故,出现事故之后的问题。人嘛,都是感受。”-L

D和F两人在观看酒驾所致车祸视频后的感受也印证了这一点:

“对于酒驾,再怎么惩罚都不为过。刚才看了那些片子,真是触目惊心,我止不住流泪,发自内心的。如因为酒驾吊销我的驾照,我也绝无怨言。”-D

“视频里,看到那些人酒后驾车,闯的祸,家破人亡,真是惨无人道,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我一生都会铭记。”-F

亚主题3:必要的周期性培训

5天教育对驾驶人来说,本来是一种惩罚。但驾驶人却反馈他们从中受益匪浅。现场学习中,多位驾驶人投入了大量学习热情,并表达想要接受周期性学习的需求。在培训时机上, A和L提及:

“我拿证有二十年了,当年考的内容,不扎实,这次过来学习,感觉挺好。有时候想这个驾驶人十年二十年,确实应该再学习一下。驾照十年二十到期,趁换证的时候,给驾驶人组织一次培训很有必要。”-A

“超过三年或五年,就应该让驾驶人到交管部门报道一下,集体再培训,看看视频什么的,加深对违法违规造成的事故的认识。”-L

在培训内容上,超载、超速或酒驾相关规定及事故案例分析,及新的交通标识等信息是他们特别关注的内容。

亚主题4:提高驾驶人的自我责任意识

相对于投入大量警力,纠查酒驾,如何唤起驾驶人守法的自我责任意识,可能是更经济的做法。正如F所说,开车不喝酒,要靠自身能力控制,靠交警查,得投入多少警力。而D在接受培训过程中目睹新驾驶人领取驾照时的进行的宣誓一事对管理部门提升驾驶人责任意识有借鉴意义:

“我看到浦东交警大队新驾驶人取驾照时,多了宣誓仪式,就像入党宣誓一样,我觉得这个非常好。拿驾照是件光荣的事,拿到驾照也要背负起相关责任,对路人,对自己,对车子要负责,要有高度的责任感。”-D

4讨论

本研究探讨了13位因酒后驾驶被查处的驾驶人在应对违法事件过程中的体验。得出“酒驾决策动机,事件相关体验,经历对其未来的影响及预防酒驾的建议”四个主题。与以往报道相似[9-10],外在情境因素,过度自信,及酒驾惩戒信息模糊是大部分驾驶人酒后驾驶主要决策因素,在安全教育中,应结合特定案例,让驾驶人意识到,无论何种情境,都需坚守法律红线,避免心存侥幸。过度自信是一种认知偏差,人在过往自信时,往往会过度估计与其已经存在的信念一致的信息,并倾向于搜集支持其信念的信息,而忽略那些不支持其信念的信息。对于驾驶人群体,可通过情境角色扮演,增强他们对过度自信的觉察和应对能力,从而减少过度自信的负面效应。

酒精冲动对部分驾驶人决策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访谈中多位驾驶人谈及“喝一点酒,没有感觉”,也有驾驶人在酒驾前倾向于自我界定酒后安全边界,但这种边界与法律上的“适宜和危险”的标准并不一致。反映出部分驾驶人并不清楚酒精对人体的作用机理及代谢特征。研究证明,体内任何数量的酒精都可能损害驾驶行为,对于一般驾驶人群,体内酒精每增加0.05g/dl,驾驶风险就会呈指数增加[11]。因而,安全教育与酒驾防范中,应让重多驾驶人了解酒精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机理,避免信息盲点。另外,传统被动的酒驾识别主要是依赖交通警察或法律执行权威作酒精测试来阻断驾驶人酒驾风险行为,随着私家车的大量增加,这种方法显然不能满足当前需求[12]。出于酒驾预防和交通安全的目的,有必要大力发展积极主动的酒驾识别方法,以便在其上路前就中止酒驾行为。患者C曾提及如果有车载式酒精识别锁定装置,酒驾行为就可以提前中止。目前国内已有各种防酒驾系统电子产品[13-14],但仍未见市场普及化,期望不久将来,这一专利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廣泛应用,为部分因工作关系经常应酬者提供自主识别体内酒精浓度的路径。也可借鉴发达国家的作法,在餐饮高聚集区,加设酒精自助检测仪,为驾驶人提供自主行为管理的路径。

研究也探讨了周围人对驾驶人在酒驾决策过程中的反应,大部分驾驶人的亲朋好友对其酒后驾驶决策,给予一定的劝解,但很少有人真正去阻拦,一例驾驶人配偶,对其丈夫酒后驾驶甚至持支持态度。可见,反酒驾宣传仍任重而道远,部分民众对酒驾行为对家庭的危害仍缺乏深刻认知。

与以往报道相似[15],提高法律惩戒作用有助于预防酒驾行为,高昂的违法代价是很多人承诺不再酒驾的主要原因。但也有人对酒驾惩戒信息模糊,对酒驾后果认知多停留于违法层面,对于酒驾违法成本核算,事故伤害等均缺乏感性认识,也缺乏对生命的敬畏感。如驾驶人J有多次酒驾且成功逃脱经历,对酒驾惩罚措施却一知半解。多位研究对象谈及在看到酒后驾驶酿成交通事故的视频后,对他们触动最深的是受害者的家破人亡。研究对象也提出一些预防酒驾的建议性意见,如强调宣传应能够触及人的情感道德意识和责任感知,以激发驾驶人守法自主性。他们也表达了增加对宣传暴光頻率的需求,如在餐饮聚集区增加警示标语,餐馆加放酒后不开车台卡及服务员善意提醒等。

执法培训部门的培训质量也至关重要。如本研究13中有12人表示此次培训获益颇深,仅一人表示考试难度大,不易通过。另有两位驾驶人表达了有必要定期接受培训的需求。上海浦东交警大队新驾驶人领证“宣誓”环节,对提升驾驶人的自我责任意识也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对驾驶人的考核,更多侧重于开车技能培训,将生命教育及责任意识整合到驾驶人培训与考核流程中,可能有助于对酒驾和醉酒的预防。

5总结

本研究基本酒驾被查处驾驶人的体验,了解了其酒驾行为的动机,在被查处及接受教育后的内心感受。为执法部门制定酒驾预防及治理的针对性策略提供了指导。

参考文献

[1] Elvik R, H. A., Vaa T, S?rensen M, editors. The Handbook of Road Safety Measures 2nd ed. [M]. Bingley, UK: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2009.

[2]《汽车与安全》编辑部.美国如何预防和治理酒驾[J].汽车与安全,2019,(2):34-38.

[3]《汽车与安全》编辑部.公安交管部门重拳打击酒驾醉驾违法行为取得显著成效[J].汽车与安全,2019,(2):10-12.

[4]《汽车与安全》编辑部.治理酒驾国外采取的惩罚性措施[J].汽车与安全,2019,(2):32-33.

[5] Wang, Z., Zhang, Y., Zhou, P., Shi, J., Wang, Y., Liu, R., & Jiang, C. The Underestimated Drink Driving Situation and the Effects of Zero Tolerance Laws in China. Traffic Injury Prevention[J]. 2015,16(5): 429-434.

[6] Manthey, J., Shield, K. D., Rylett, M., Hasan, O. S. M., Probst, C., & Rehm, J. Global alcohol exposure between 1990 and 2017 and forecasts until 2030: a modelling study. Lancet (London, England),2019.

[7] Smith JA. Beyond the divide between cognition and discourse: using interpretativ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in health psychology [J]. Psychol Health, 1996, 11(2): 261-271.

[8]Ehrlinger, J., Mitchum, A. L., & Dweck, C. S.. Understanding overconfidence: Theories of intelligence, preferential attention, and distorted self-assessment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016, 63:94-100.

[9]《汽车与安全》编辑部.酒驾危害及屡禁不止的原因[J].汽车与安全,2019,(2):15-17.

[10] Wohleber, R. W., & Matthews, G. Multiple facets of overconfidence: Implications for driving safety[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Traffic Psychology and Behaviour, 2016, 43: 265-278.

[11]Fell, J. C., & Voas, R. B. The effectiveness of reducing illegal limits for driving: Evidence for 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 (BAC) lowering the limit to .05 BAC[J].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2006, 37(3): 233-243.

[12]Sun, Y. F., Zhang, J. L., Wang, X. Y., Wang, Z. G., & Yu, J. Recognition Method of Drinking-Driving Behaviors Based on PCA and BRF Neural Network[J]. Promet-Traffic & Transportation, 2018: 30(4), 407-417.

[13]刘彤,崔悦,李书臣, 等.汽车语音——酒检防酒驾自动闭锁控制系统设计[J].电子世界, 2018,(20):161-162.

[14] 刘艳红.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汽车酒驾测控系统研究[D].吉林:长春理工大学,2016.

[15] Nygaard, P., Waiters, E. D., Grube, J. W., & Keefe, D. Why do they do it? A qualitative study of adolescent drinking and driving[J]. Substance Use & Misuse, 2003,38(7):835-863.

猜你喜欢

违法
这些行为,你以为 没违法其实违法了
“代客操盘”系违法 盲目相信会受骗
违法建筑的界定及其分类化处理建议
溧水违法短视频功能介绍
2017年广东省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
强制拆除违法建筑法律问题研究
广东省第二批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