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单位:个)
2019-09-26
1949年 1978年 1983年 2012年 2018年
55
1218
2038
3076
3176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梁淑怡❘制图
南方周末记者 张锐
2019年7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指出:“194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仅有55个……2018年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76个,为1949年的57.7倍,为1978年的2.6倍。”
广州市图书馆馆长方家忠分析,3176仅仅是一部分数字。“这个数字指的是有独立建制的图书馆机构,但实际上还有很多社区基层的图书馆没纳入在内。我们国家文化站层面的图书室接近四万个。”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主任程焕文教授认为,中国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如今已经进入史无前例的“黄金时代”。“现在来看,我们图书馆数量的增长速度,可以说是世界第一。”程焕文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国家文化要大繁荣、大发展,公共文化起着最主要的作用,而公共图书馆又是公共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方家忠将公共图书馆比作公共文化的“骨架”——当一个城市的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起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就随之搭建起来。“公共图书馆对应着最基础的知识、文化需求;它的服务包容性非常强,所有的人和组织都可以在图书馆找到需要的资源和服务。因为基础性,它是可以进行标准化建设的,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建立起来。”
从以文补文到全面的免费服务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只有55所公共图书馆,到1965年,公共图书馆数量已经达到577所;改革开放之后,公共图书馆数量从1978年的1218个发展到如今的3176个。
“1980年代开始,图书馆数量增长明显,区县级的图书馆大部分是在1980年代陆续建设和完善起来的。”方家忠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1980年11月,文化部组建的图书馆事业管理局正式成立,一直到1989年改称图书馆司。1982年,国家第六个五年计划还特别提到“目前尚无公共图书馆的省、县,要逐步地建立起来”;此后第二年,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便正式超过了2000个。
“1980年代以后文化改革,当时有个很大的变化是以文养文,以文补文,要求各个系统创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际上是将公共文化划分到文化产业范围。”程焕文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在方家忠记忆中,当时公共财政只提供部分经费,其他经费需要各地公共文化机构自己想办法,用多种方式去筹集经费,出租图书馆空间、部分服务项目收费等成为比较常规的营收手段。
1990年,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已经达到2527所,增速开始放缓,增长率低于1%。1994年,文化部为保证图书馆质量,下发了《关于在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进行评估定级的通知》。此后,从1994年至2018年,全国先后进行了六次评估定级。
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开始分离。“十一五的时候,公共文化强调公益性和保障民众基本文化权益,国家提出普遍均等,要求均等化。公共文化应该是普惠的。”程焕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2011年1月,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提出,“到2011年底,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补贴。
程焕文认为,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从这之后成为一个大趋势。
“从以文补文、有偿服务到全面的免费服务,这对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有了国家公共财政的保障,我们可以集中全部资源放在如何做好公共服务方面。”方家忠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2012年,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超过3000个;2016年,公共图书馆数量达到3153个。2017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施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规定了政府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它参照了国家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公共图书馆该建多大、投入多少经费,这些都有具体的规定。”程焕文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从广覆盖设施体系到文化服务体系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施行更是将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事业推向了新的时期。“这个法律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的公共图书馆进入到了史无前例的黄金时期。配合图书馆法和文化部相关政策,重点是做四级图书馆建设,各级都在做,希望布局更均衡一点。”程焕文说。
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博士后田志馥在对全国公共图书馆省域发展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2000年至2016年,中国公共图书馆空间密度呈现由东部向中部、西部递减,数量增长正好相反的趋势。田志馥由此认为,区域公共图书馆呈现均衡化发展趋势。
2018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名单中,东部地区的一级图书馆数量整体高于中西部地区,一级图书馆数量较多的江苏达到100个,浙江则有81个。但中西部地区的三级图书馆数量并不少——云南和广西分别达91个和64个,贵州、陕西、甘肃等省份都有40个以上。
在方家忠看来,均等化在不同阶段有不同标准,“以前我们提到县区级覆盖图书馆,更多的是指较低水平的覆盖;现在我们提到全覆盖,实际上是到达基层的高水平广覆盖。我们要从一个广覆盖的设施体系真正变成发挥作用、产生效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体系。”
程焕文认为,中国沿海发达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在硬件和资源建设、服务创新等方面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它们应该有更多的创新,带动其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发展,甚至引领世界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