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实施路径研究

2019-09-26□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5期
关键词:应用型学校教育

□石 霞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和高校转型发展理念的转变,创业的门槛越来越低,创业的成本也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了创新创业的队伍。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需要与时俱进,迎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提升。

一、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原则和框架设计

(一)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的原则。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就是创新创业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立场,厘清受教主体和施教主体,强调受教者在创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受教主体自主性、主动性的激发和创造性的培养,让每一位受教者都获得综合发展。第二,创新性原则。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首要的就是创新精神的培育和长期的浸润。第三,差异化原则。差异性原则要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认同受教者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对自我有清晰的认知,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能够做到按照个体自身特点和个体需要进行自我选择。第四,实践性原则。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考虑创业者兴趣和身体素质,既不拔高也不低估现有条件和能力,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决不能“纸上谈兵”。作为施教者要求教师也应接受过专业培训,或具备创业经验。

(二)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框架设计。如图1所示。

二、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实施路径

(一)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

1.激励学生对学习研究的事物有创新的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行动,欲望是行动的直接推动力。在教育中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模仿,并不反思和不敢质疑,再勤奋的学生也不可能有所建树。激励学生对学习研究的事物有创新的欲望,也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研究的事物有求异的观念,不要“人云亦云”。大胆求异、认真反思,这是创新创业成功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正如地基挖得越深、越稳,高楼大厦建造的才能越牢固、越安全。当然,提倡大胆质疑,也是有前提和条件的,是在实事求是、理性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之上,不是盲目、随意地怀疑一切。任何时候学习前人留下的经验教训都是必要的,创新也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尝试而实现的。

图1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框架

2.鼓励学生对学习研究的事物有冒险的精神。“创新”一词有两部分构成,一是强调创造,创造出以前没有的或者未曾出现过的理论、方法和技能,二是强调新的,不是对以往理论、观点、方法等的重复验证,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的结果。既然是一种创造就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要做好冒险的准备,坦然接受任何一种结果。当然,此处所说的冒险也是一种理性的必须的冒险,不是一种无所谓的牺牲。在面对创新可能带来的失败时,还要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有克服困难的决心,不要怕失败。

3.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择业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既有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有课下丰富多彩的实践和活动这一“第二课堂”。大学生充满朝气,有想法有干劲,易于接受新生事物。通过加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推进新时代创新创业政策的普及与宣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择业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青春要与信仰同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鼓励青年学生拓宽就业创业空间,把所学知识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服务基层,服务农村。随着“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健康中国”战略的贯彻和落实,广大基层和农村成为广大青年学子可以大有作为的创新创业基地。

(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教师要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和谐氛围。氛围虽说是一种不能具体定量的存在,但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良好的教学氛围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兴趣的必要条件。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释放天性、解放思想、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和批判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突破成规,在发现和创新知识方面能够独辟蹊径。教师还要积极倡导勤思、善问的良好学风,学习不仅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要有所突破。学生的成长也伴随着教师教学理念、方法的不断成熟,检验着其落地的教学实践。

2.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知识的不断更迭和日益迅速的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应该从传统教育模式下解放出来,具备清晰而明确的创新创业教学理念,并把新的教学理念勇于付诸实践。在创新创业教育主体性原则要求下,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要摆正自己位置,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引导学生敢想、敢创。

3.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培养“双师型”教师。“双师”一般理解为既有学校教师的身份又具备企业或者行业技师的身份,既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又有熟练的实践素养。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自我要求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专业理论和能力齐头并进、企业实践经历也相对丰富,注重自我实践能力发展,这样的师资队伍自然才能更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也更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构成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互联网+”视域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立足于对原行业进行批判性思考后所采取的升华原行业的行为操作,其根本出发点是优化原行业,朝着更好的方面发展,以应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满足更为丰富的消费者需求[1]。在师资培养方面,应用型高校应该根据“互联网+”时代的特点规划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师资培养和建设。在有条件的应用型高校可以通过再教育、国际交流的方式引进具有创新创业培训经验的外籍教师等,也可以由学校或政府出面邀请部分公司、社团的知名企业家、顾问等有实际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的知名人士讲授一些创业课程。另外,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商业策划和创办企业,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管理经验。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1.课程体系设计。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如图2所示。

图2

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学校“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三大战略定位引领下非常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实施几年来,卓见成效。

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方面,作为理论基础课程开设了《创新基础》《创业基础》等,这些课程是面向所有大一、大二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精神的启蒙。在这一基础之上,由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牵头面向全校学生动态遴选具有双创潜质精英学生,经过培训和考核优中选优组建“培优班”单独培养。在具体教学计划制定和组织落实方面,学校教务部负责双创第一课堂教学安排,学校团委和书院具体负责双创第二课堂相关活动或比赛。面向全体学生举行的创新创业大赛和创业孵化园、基地则给学生提供了接受“实践检验”的现实环境与场地,这些学校长期建设累积的优质资源也从另一方面反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构建起了“一站式”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课堂教学→活动比赛→创新创业孵化”的“三层进阶”的特色教育体系。同时还要求各院系在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中,将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从而解决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

2.改革创新创业课程考核标准。“互联网+”融入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改变了过去传统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考核方式相对单一,考核评价指标不全面、不科学的弊端。采用互联网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专题讲座、创新创业大赛等混合教学模式,师生具有了更强的交互性以及教学资源共享性、丰富性和便利性。在课程考核上可以坚持以成果导向为主,从多方面评价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成果,包括卷面考试成绩、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同学相互评价。

3.创新创业教育课业学习实行学业导师制。学业导师制的实行着眼于增进师生交流,强化课内课外互动,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的一种“导学”关系。教师了解学生兴趣、特点和需求,学生信任教师、愿意主动接近教师,在这种良好的互动中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的潜力,激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

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学生在最开始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时,有的只是一腔的热情或者一个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没有实际调研或者缺乏全盘的统筹与细节的分析。创新创业当然仅靠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创新创业意味着冒险和付出,也意味着失败和挫折。基于这一点,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时如果拥有一个指导老师,帮助他们一起了解相关行业产业链,一起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梳理分析,会对这个项目与学生快速成长、团队合作大有裨益。在创新创业项目发展或者团队合作或者建设遇到问题的时候,导师可以及时给予指导或者适时地提出建议,这些建议甚至可以说是专业层面的建议。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行导师制对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意义重大。

(四)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建设。

1.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要被点燃起来还需要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环境。为了鼓励和激发大学生热爱创新,敢于创业实践,笔者所在学校也是进行了诸多的尝试和实践。一是举办大学生“科技节”。以2018年为例,主题为“创新引领发展创业成就未来”,参与学生多达2,490人次。二是积极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及活动项目,组织学生参与“挑战杯”、“驼人杯”等活动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三是模拟创业类活动。全实景模仿,让学生提前感知,在实践中修正自己的不足。四是开展“创新创业大讲堂”品牌活动。

2.搭建多层次创新创业实验实践平台。创新创业的成功离不开扎实的专业知识,也离不开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笔者所在学校在这方面强调“三结合”原则,即与个人兴趣相结合、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一是学校建有综合性及专业性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学校投资200余万元建设了总面积为2,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面向全校学生公开遴选优秀项目入驻。二是发挥好实验室的作用和功能,院系建设有7个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专业创新创业实验实训基地。这些都为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了点燃梦想、实现梦想的舞台。

3.唱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这台大戏。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2]。校企合作的意义在于:第一,打通了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通道,有利于增强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第二,在校企合作中,应用型高校和企业的资源均可得到充分利用。特别是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大大降低应用性大学的办学成本并且有利于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第三,人才订单式培养,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第四,校企合作模式成为企业培训优秀人才的重要来源,降低企业人才培训成本,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

学校紧紧围绕“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对接社会产业资源、聚焦学校转型发展”的三条主线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作,先后与东软集团、凯普生物、安图生物、美康生物、翔宇医疗等十余家大型行业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推动校企合作向产教融合转变,探索传统医疗行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技术创新。与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康复医疗研发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开展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开展康复医疗设备及技术研发与转移,该项目获得2016年度河南省校区合作100万元的资金支持;与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签订深度合作一揽子协议,共建设真实环境的东软医学影像培训中心;与广东凯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与驼人集团、翔宇医疗开设跨学科医疗装备班,并联合建设河南省智能医疗设备研发与实训中心;与新郑市人民医院、辉县市人民医院等22家县级医疗单位联合组建河南县域医疗单位合作联盟,开展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共享医学教育资源和医疗信息,推动区域健康医疗事业发展。

猜你喜欢

应用型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学校推介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