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综艺节目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以“Hi,室友”综艺节目为例

2019-09-26王鹤琼孙宏瑒吴治宏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4期
关键词:后测标准差室友

□王鹤琼 孙宏瑒 吴治宏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的使用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1]。与此同时,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媒体时代下衍生出来的众多综艺节目已然成为国人消遣、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综艺节目无论是在收视率还是在观众忠诚度方面都占有着很大优势,其整体竞争力较强。仅在2017年上半年,全网络关于综艺节目信息的检索已超过了10亿条,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传播平台是其信息的主要传播手段。与此同时近30档综艺节目的收视率超过1%,所带来的影响由此可见。综艺节目作为影视领域的一部分,其重要作用是娱乐大众,使大众在紧张的生活中放松身心。现阶段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在综艺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今天,综艺文化的主流发展方向,将对国人产生重要的影响。人际交往是人与人在交往活动中的一种社会关系,以语言、肢体等为主要媒介,通过不断接触、交流和信息反馈,建立起特定社会联系的过程[2]。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3]。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4],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朋友关系、亲属关系、雇佣关系、师生关系、战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5]。

综上所述,网络综艺节目与人际关系又会具有怎样的关系呢?本研究以具有代表性的网络综艺节目“Hi,室友”为例,探讨观看网络综艺节目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随机选取2016、2017、2018级在校本科生共100名,其中男36人,女64人。班级随堂发放问卷,当场完成并回收,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二)实验材料。本研究选用“Hi,室友”为研究材料,此综艺节目以全方位无死角的镜头记录了合宿嘉宾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展示现代都市年轻人的相处之道。通过以金星为代表的传统观念,和以年轻嘉宾为代表的新潮想法之间的碰撞,打破二者之间的壁垒,拉近不同年代人群的距离,向广大青年群体传达社会的正能量。节目以多位嘉宾共同在一起生活的组织形式来展现,参与者是怎样同所谓的室友共同相处在一起的,节目的核心内容意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所以本综艺节目对自身的人际交往具有正向的积极影响。

本研究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考查被试的人际交往倾向与等级评分[6]。此量表分为交谈行为、交际与交友、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4个维度,采用反向计分原则,如果此被试的评分较低说明其在与朋友相处上的困扰较少。简而言之,此被试不存在或较少存在交友方面的困扰,善于与朋友相处,人缘很好,获得许多的好感与赞同。本量表具有非常良好的信度、效度。

(三)研究程序。本研究采用2*2的实验设计,对被试分别实施前测和后测考查。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均进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的前测实验。一周之后组织实验组被试观看“Hi,室友”综艺节目,一共观看5次,每次时间间隔3天。同时要求对照组被试不予观看此网络综艺节目,待实验组被试观看该网络综艺节目的实验活动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后测实验。将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被试的两次试验数据进行配对、整理。

本研究运用spss19.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统计分析。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后测的实验数据进行T检验来验证其差异性。

二、结果与分析

表1 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得分

如表1所示,实验组的样本数为50,平均值为7.92,标准差为3.697,平均值的标准误为0.523;对照组的样本数为50,样本平均值为6.70,标准差为4.142,平均值的标准误为0.568。从中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样本前测得分的标准误相近,实验组前测得分的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前测得分的平均值。

表2 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得分独立样本t检验

如表2所示,两组被试前测得分的差异,即两组被试前测得分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方差齐性检验F=0.99,Sig=0.753,P>0.05即两组方差齐。因此,由表2第一行的T检验结果可知,t=1.554,df=8,Sig=0.123,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的前测得分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如表3所示,实验组被试前测得分的样本平均值为7.92,后测得分的样本平均值为5.48,前测实验的标准差为3.697,后测实验的标准差为2.401,前测实验平均值的标准误为0.523,后测实验平均值的标准误为0.340。同时实验组被试的后测实验得分有了明显的下降。

表3 实验组前测、后测实验得分配对样本描述统计

表4 实验组前测、后测实验得分配对样本t检验

如表4所示,对实验组前测、后测实验被试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实验组后测实验得分有了显著的下降,t=7.485,df=49,单侧检验P<0.05。根据t检验的结果可以得出,实验组被试的前测、后测实验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得分存在显著的差异。

表5 对照组前测、后测实验得分配对样本描述统计

如表5所示,对照组前测得分的样本平均值为6.70,后测得分的样本平均值为6.68;前测实验的标准差为4.142,后测实验的标准差为3.915;前测实验平均值的标准误为0.586,后测实验平均值的标准误为0.554。

表6 对照组前测、后测实验得分配对样本t检验

如表6所示,将实验前测、后测实验被试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对照组后测实验得分没有明显的变化,t=0.256,df=49,单侧检验P>0.05。根据t检验的结果可得,对照组被试的前测、后测实验得分无显著的差异,由此可以说明对照组被试并没有受到此综艺节目的影响,其人际交往评分并无显著变化。

三、分析与讨论

将三个年级的100名被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对每一名进行编号,以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利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进行前测实验,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被试的前测实验得分进行整理与分析(由表1、表2)可知。实验组的样本数为50,样本平均值为7.92,样本标准差为3.697;对照组的样本数为50,样本平均值为6.70,样本标准差为4.142,Sig=0.753(P>0.05),由此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被试的前测得分无显著的差异,确定了两组样本的随机性。

在实验组被试观看5次“Hi,室友”综艺节目后对其进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的考查,发现被试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得分明显下降(由表3、表4可知),其得分的均值由7.92降至5.48。由于该量表采用反向计分的方式来考查被试的人际交往倾向,即得分越低被试的人际交往倾向越积极、正向。同时对实验组被试的前测得分与后测得分的变化差值的T检验结果来判断,实验组前测、后测得分的变化是否具有显著的差异。由表4可知,sig值为0.0003(P<0.05),由此可知,实验组前测、后测得分具有显著的差异,同时可以说明在观看“Hi,室友”综艺节目后,实验组被试人际关系具有正向、积极的改变,因此“Hi,室友”综艺节目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倾向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

本实验研究意在讨论观看此综艺节目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因此在实验中人为干预对照组被试不观看“Hi,室友”综艺节目,待实验过程全部结束后,再对对照组被试进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的后测实验(由表5、表6所示),对照组前测得分的样本平均值为6.70,后测得分的样本平均值为6.68;前测实验的标准差为4.142,后测实验的标准差为3.915;前测实验平均值的标准误为0.586,后测实验平均值的标准误为0.554,Sig=0.799(P>0.05)。由此可知,在对照组被试未观看“Hi,室友”综艺节目的条件下,对照组被试的人际交往倾向不具有显著的改变。

综上所述,在观看该综艺节目后,实验组被试的人际关系倾向有了明显的改善,即在一定程度上观看者的人际关系倾向更加善于交谈,性格比较开朗,主动关心别人,对周围的朋友都比较好,愿意和他人在一起,与他人相处得不错。而且能从与朋友相处中得到乐趣。因此“Hi,室友”综艺节目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倾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四、结语

“Hi,室友”作为时下较为热门、新颖的综艺节目,其拥有广泛而庞大的群体,同时对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综艺文化娱乐产业由于信息网络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综艺节目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娱乐方式。在网络带给生活诸多便利的条件下,使人际交往的倾向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网络综艺节目的出现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了积极的正向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综艺节目达到娱乐放松的目的,以更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人际关系,处理生活问题,形成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Hi,室友”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为网络综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了新的思路。

总的来说,“Hi,室友”的出现与发展为大学生观看综艺节目提供了一种新的积极的选择,与此同时也为我国的网络综艺文化产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值得大家去研究和探讨。

猜你喜欢

后测标准差室友
猪一样的室友
还有梦
CBI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一课三测”优化数学教学
我就吃一点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考前紧张
医学科技论文中有效数字的确定
医学科技论文中有效数字的确定
医学科技论文中有效数字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