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回族与汉族小学教师专业标准适应性调查研究

2019-09-26

昭通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回族小学教师汉族

(成都师范学院 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1130)

教育要是一种专业,教师必须具有专业知识和相对自主的权力,这些都需要专业标准来保障[1]。2012年,《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正式颁布,基本内容为“三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体系分为三个维度,即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二级指标体系,提供了在每个维度中包含的领域,共有十三个领域;第三级指标是基本要求,分别对各个领域的一些具体要求提供说明,共六十项[2]。它定义了合格小学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和能力能力,对小学教师的基本素养和要求进行了规范。客观、科学的教师专业标准的确立是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标志,也是教师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3]。

然而,目前对回族教师专业标准的适应性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标准”是面向全体小学教师的,是底线“标准”,不是最高要求。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较大,教师队伍尤其是回族的情况比较复杂,从学校内部看,回族与汉族教师也存在差异。所以,回族小学一线教师在依据《标准》要求自己时,回族教师与汉族教师存在何种差距?以及如何更好地提高《标准》在回族的适应性这是本调查的目的所在。

一、分析框架与研究设计

(一)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本文所谓适应是指回族教师是否认同“专业标准”,具体表现为对新课程标准掌握熟练,能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应用“标准”等。本研究的框架主要基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固有的分析框架。“标准”分为三个维度、十三个领域何六十个基本要求,这是教育部颁发指标体系后,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得出的一个测量系统理论(见表1)。[4]

本研究就是在这一测量体系中,将六十种具体要求划分为“教师素养”、“培养学生”、“个人差异”三个元素作为测量的“适应性”自变量。“教师素养”的高低主要是通过一线教师是否适应“标准”的基本要求来测量;“培养学生”通过回答“标准”中的基本要求对学生何等重要来测量;“个人差距”是指教师对照“标准”的要求来判断个人差距。具体的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

因此,本研究的假设是,从“教师素养”的角度看,教师越不认同标准的基本要求,则“标准”的适应性越差;从“培养学生”的角度看,“标准”的基本要求对学生帮助越小,则适应性越小;从“个人差距”的角度看,个体离“标准”的要求越远,适应性越差。

表1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三维度十三领域六十基本要求

图1 教师《专业标准》适应性分析框架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主要工具在访谈的基础上自编问卷。根据“标准”中的60个基本要求”从3个 “教师素养”和“培养学生”和“个人差距”三各方面进行施测。

第一、教师素养的维度。在您看来,标准中的各项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素质”是否合理?我们提供5个层次的选项:您可以选择从“非常重要”到“非常重要”中做出选择。

第二、培养学生的维度。在您看来,标准的各项要求对培养学生有多大帮助。我们提供5个层次的选项供选择, 从“帮助大”逐渐过渡到“帮助非常小”。

第三、个人差距的维度。也就是说,在您看来,您自己的情况与“标准”中的“基本要求”有差距吗?我们提供5个层次的选项供选择,从“大差距”逐步过渡到一个非常小的差距。

最后,所有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SPSS21.0,Karen Bach系数域的问卷均大于0.64,0.80的总系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作为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适应性评价工具。

(三)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昆明、昭通、曲靖、大理、玉溪的小学教师作为被试。共计发放问卷1 900份,得到有效问卷1 675份,回收率达到88.3%左右。其中,男性教师400人,占总人数的23.9%,女性教师1 275人,占总人数的76.1%;汉族教师665人,占总人数的39.7%,回族教师1 010人,占总人数的60.3%。

二、结果

(一)回族得分描述性统计结果

其一,统计结果显示(见表2),回族小学教师在“对教师素养的重要性”维度上,得分都在3-4分之间。就测量态度而言,根据李克特5级量表,3分表示持中间态度,4分表示初级认同。3-4分则说明,就标准要求的专业素养而言,回族教师对《标准》具有初级适应性。

表2 标准对教师素养的重要性在13个领域的得分

其二,统计结果显示(见表3),回族小学教师在“对培养小学生的帮助性”上得分都在3-4分之间。就测量态度而言,根据李克特5级量表,3分表示持中间态度,4分表示初级认同。3-4分则说明,回族教师认为《标准》的要求对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

表3 标准对培养小学生的帮助性在13个领域的得分

其三,统计结果还显示(见表4),回族小学教师在“对照标准的个人差距”上,得分都介于3-4分,说明回族小学教师认为自己基本能适应《标准》的要求。

表4 对照标准的个人差距在13个领域的得分

(二)回族得分推断统计结果

1.《标准》适应的人口学差异

对回族小学教师《标准》适应的性别、是否担任领导职务、学校所在区域、学历的差异进行分析。依次进行单变量方差分析,多变量方差分析,以及LSD分析。自变量为性别、是否担任领导职务、学校所在区域、学历四个因素,因此对操作详情不再过多描述。(有些变量只有两个水平,可以进行T检验,但是用方差分析的效果与T检验相同,且方差分析可以考察一个自变量对多个因变量的影响,因此均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

(1)性别差异

表5可以看出,回族小学教师《标准》适应平均分,性别差异不显著,F(1,1675)=.668,p=.658>.05。男教师的平均分为3.72,女教师的平均分为3.46,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表5 性别分布情况

(2)身份差异

本研究中身份差异指的是教师是否担任领导职务,包括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德育主任、教科室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等。对回族小学教师《标准》适应的身份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回族小学教师《标准》适应性得分,在是否担任领导职务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1,1675)=.660,p=.003<.01。担任领导的教师平均分为4.32,高于非领导职务教师的平均分3.66,具体如见表6。

表6 身份(是否担任领导职务)分布情况

(3)学校区域差异

学校所在区域初步分为城市和农村。结果表明,回族小学教师评价得分有显著的地域差异,F(1,1675)=1.328,p=.000<.001。其中城市的平均分为4.44,而农村的平均分为3.84,低于前者,具体见表7。

表7 学校所在区域分布情况

根据访谈、观察结果,学校所在区域这一因素与回族小学教师与《标准》适应相关,一般来说,城市的回族小学教师《标准》适应性比农村的适应程度略高,与问卷调查结果相似。不排除特殊情况的存在,如少数农村学校教师《标准》适应程度高于城市的适应程度。

(4)学历差异

学历与教师的《标准》适应相关,F(4,1675)=4.672,p=.001<.01,事后多重比较见表8。事后多重比较(LSD)发现1<2;1<3**(p=.007);1<4;2<3;2>4;3>4,未标注“*”的组别差异不显著。

表8 学历与《标准》适应总的相关

注:1表示中师,2表示大专,3表示本科,4表示研究生及以上

由图2可知,学历从中师到本科阶段,学历越高,教师的《标准》适应程度也越强,当学历为研究生及以上时,教师的《标准》适应程度有所下降。

图2 学历与《标准》适应总的相关趋势

总而言之,总体水平上回族小学教师《标准》适应较强,在是否担任领导职务、学校所在区域、学历因素上差异显著,在性别因素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回汉教师的标准适应性差异

(1)对教师专业素养重要性方面的差异

统计结果显示(见表9),在《标准》13个领域中,第7个领域“教育教学知识”、第8个领域“通识性知识”和第10个领域“组织与实施”得分上,回族教师与汉族教师在“对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M=4.09/3.48,P<0.01;M=4.43/3.99,边缘显著;M=3.48/4.34,P<0.05)。回族教师认为“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的重要性相对较小,而汉族认为这两个领域的重要性较大,尤其是在“通识性知识”这一领域,回族与汉族的差异尤为显著。而第10个领域“组织与实施”,回族认为相对更重要,汉族则相反。

表9 “专业素养”维度回汉差异检验结果

(2)对培养学生的帮助性方面的差异

统计结果显示(见表10),在《标准》的第12个领域“沟通与合作”和第13个领域“反思与发展”得分上,回族教师与汉族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帮助性”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M=3.97/4.61,P<0.01;M=3.16/4.27,P<0.01)。回族教师可能由于存在民族性习俗,学生需要更多地通过民族习俗与老师沟通,故回族教师认为“沟通与合作”对培养学生的帮助性相对较大,而汉族受习俗影响较小,故对培养学生的帮助性相对较小。在“反思与教学”领域中,回族教师更多认可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有效进行教学,而汉族教师认为“反思与教学”对培养学生帮助性相对较小。

表10 “培养学生”方面回汉差异检验结果

(3)参照《专业标准》的个人差距方面的差异

统计结果显示(见表11),在《标准》的第1个领域“职业理解与认识”、第2个领域“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第3个领域“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第4个领域“个人修养与行为”、第5个领域“小学生发展知识”、第6个领域“学科知识”、第9个领域“教育教学设计”、第11个领域“激励与评价”、第12个领域“沟通与反思”中,回族教师与汉族教师在“参照《专业标准》的个人差距”的方面上均存在显著差异(M=4.03/2.83,P<0.01;M=4.07/2.82,P<0.01;M=4.68/3.56,P<0.01;M=4.79/3.62,P<0.01;M=4.14/2.56,P<0.05;M=4.64/3.30,P<0.01;M=4.53/3.39,P<0.05;M=4.16/2.57,P<0.05;M=4.67/2.99,P<0.01)。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回族教师普遍觉得在与《标准》相较而言个人差距相对较小,而汉族教师则认为自身与《标准》的要求仍然有较大差距。

表11 “个人差距”方面回汉差异检验结果

三、讨论

(一)回族小学教师《标准》适应总体特点分析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回族小学教师的平均得分为4.16,高于得分中值,从而推断出回族小学教师更适应标准。根据社会适应理论,可以分为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社会层面包括国家、民族、政党、阶级、地域、家庭、学校等。一方面,个体的社会认知是通过感觉、思维等方式对群体的感知;另一方面,当个体意识到群体时,群体的认知就成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在任何一个层面上,个体都有两个固定的需要,即自我的定义、对积极自尊的追求。由于这两种需求的存在,个人倾向于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定义自己,对自己的群体有积极的偏好。[5]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小学教师“标准”具有适应性特征的原因。据以上调查内容和相关理论,初步得出回族小学教师《标准》适应总体较强的结论,原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同行引领、一方面教师培训、还有一方面个人探索。[6]

(二)回汉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标准的适应性差异分析

就“专业理念与师德”这一维度而言,包含了四个领域: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

在回族教师与汉族教师差异方面,结果显示,在“教师素养”维度和“培养学生”维度上,回族和汉族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一致认可专业理念与师德的重要性。但在“个人差距”维度上,回族与汉族就存在显著差异了。在第一个领域“职业理解与认识”,回族的平均得分高于汉族,这说明回族的老师自我评价距离这些要求较近,可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回族可能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理解较好,对专业理念把握也较好,而汉族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另外,在“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上回族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汉族,显示回族的老师认为自己距离这个领域中的要求距离较近,可能的原因是回族的老师们脾气相对较好,对待学生的关心更多,这是一大优点。[7]在“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上,也呈现显著差异,回族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汉族。最后在“个人修为与行为”上,回族教师得分也高于汉族教师。[8]

(三)回汉教师“专业知识”的适应性差异分析

研究显示回族教师认为自己在第七、第八个领域中相较汉族教师而言,距离《标准》差距较大。汉族教师则认为自己距离《标准》差距较小。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回族的经济不如汉族的经济条件好,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不够,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此外回族的教学设备也不太齐全,更新也较慢,所以导致了回族教师认为自身的素养与发展不够。[9]这一结果提示,须继续加大对回族教育方面的投入,对回族的教师提高专业要求,不能局限于简单的课本知识,还要敦促他们不断地学习与发展,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回族孩子的课堂课余生活。

(四)回汉教师“专业能力”的适应性差异分析

回族与汉族的小学教师对教育教学设计方面的认识也存在显著差异,回族的小学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相对于汉族而言,并不盲目地以学习分数论成败,他们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在“组织与实施”领域中,汉族教师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比回族教师高。在“激励与评价”领域,回族教师与汉族教师在激励与评价方面的认识存在差异,回族教师认为自己做的较好。结合以上分析,可以认为,回族教师由于学生人数相对较少而能跟学生产生更多的交流从而更了解学生心理,导致其能更好进行激励与评价。在“沟通与合作”领域中,回族教师与汉族教师在此方面的认识也存在差异,回族小学教师比汉族教师更重视这一方面对学生的帮助。另外,汉族的小学教师认为在这一方面比回族的小学教师做得相对更好。在“反思与发展”领域中,回族比汉族的教师更注重反思与发展在对学生培养中的帮助作用。

四、结论

1.总体水平上回族小学教师《标准》适应较强,在是否担任领导职务、学校所在区域、学历因素上差异显著,在性别因素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导致小学教师《标准》适应总体较强的原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同行引领、一方面教师培训、还有一方面个人探索。

2.在“教师素养”维度和“培养学生”维度上,回族和汉族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一致认可专业理念与师德的重要性。但回族教师对“个人修为与行为”、“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职业理解与认识”、“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都比汉族教师更高,这可能与回族自身更有宗教信仰,更加重视教育的理念有关系。

3.在“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方面,回族教师比汉族教师得分更低,距离标准差距更大,这是回族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存在显著差距。

4.在专业能力方法,回族教师追求分数的功利心比汉族教师要弱,更加重视学生的道德的培养,更愿意和学生沟通。汉族教师比回族教师更加重视分数,更加重视教学本身的设计和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回族教师对《标准》的适应性总体很强,有很多符合标准的优点,着重体现在理念与道德素养上。而参照标准要求,回族教师的最大不足是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不足,具体表现在教育教学知识和教学设计能力的不足,所以,回族地区应该大力提高回族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尤其是农村回族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亟需提高。

猜你喜欢

回族小学教师汉族
刘辉
提升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提升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秦皇岛市铁新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回族文献目录工作述评
汉族和维吾尔族心肌梗塞患者心肌酶活性测定的比较
古代新疆汉族学习其他民族语言现象说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