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经典作家老舍作品中的A B B式状态词
2019-09-26聂志平
聂志平
一般所谓的ABB式状态词,是指下列例句中标有着重号的部分:
(1)文章写得干巴巴的,读着引不起兴趣。[1]419
(2)他爬上岸来,浑身水淋淋的。[1]1226
这类词语,以前被看作形容词。朱德熙先生在 1956 年论文中把它称为“状态形容词”[2],跟“大、小”之类的性质形容词相对。在现在汉语语法学著作中被看作属于一个独立的词类“状态词”,而在教学语法系统以及《现代汉语词典》中,被看作是形容词下属的一个小类“状态形容词”或“状态词”。
本文研究白话文经典作家老舍作品中的ABB式状态词。
我们以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老舍全集》修订本小说部分(即第一卷至第八卷)为语料来源,排除马小弥从英文回译的《四世同堂》第八十八至一百章(收入《老舍全集》第五卷)和《鼓书艺人》(收入《老舍全集》第六卷),自制成250万字的老舍小说语料库。文中例句,长篇小说和未完成作品标卷数、小说篇名和章数,中、短篇小说,标卷数、所收录的文集名和小说篇名;因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跨第四卷和第五卷,所以只标篇名和章数。义位放到{}中,所列词语后边的数字是该词语出现的例次,只出现一例次者不单独标出。
一、老舍小说语言中ABB式状态词的出现情况
在老舍250万字小说中,共搜集到含有ABB式状态词的例句377个,平均每万字出现1.51例次。
通过对377例含ABB式状态词的句子进行分析,得出150个词形;再通过合并异形词,离析出ABB式状态词136种;每种平均出现2.77次。我们这里所说的“异形词”,是指同音(或基本同音)同义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形式。老舍小说中ABB式状态词异形词语有以下13组:(括号内为异形词)
喘吁吁(喘嘘嘘) 黄橙橙(黄登登)
灰渌渌(灰碌碌) 黑糊糊(黑忽忽)
咕碌碌(嗗碌碌) 绿荫荫(绿阴阴)
年轻轻(年青青) 笑眯眯(笑迷迷)
雄赳赳(雄纠纠) 软乎乎(软忽忽)
气哼哼(气横横) 硬梆梆(硬棒棒)
湿漉漉(湿碌碌、湿渌渌)
老舍小说中的136个ABB式状态词中,被197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收录的有47个:(括号内为老舍小说中同时使用的异形词形式)
白花花 白茫茫 喘吁吁(喘嘘嘘)
赤裸裸 臭烘烘 滴溜溜 顶呱呱
恶狠狠 干巴巴 孤零零 光溜溜
光秃秃 红扑扑 活生生 厚墩墩
黑糊糊 黑洞洞 黑黝黝 紧巴巴
静悄悄 懒洋洋 泪汪汪 亮堂堂
绿茸茸 乱蓬蓬 冷清清 冷森森
冷飕飕 麻酥酥 慢腾腾 明晃晃
怒冲冲 气昂昂 热乎乎 热辣辣
热腾腾 湿漉漉(湿碌碌/湿渌渌)
水汪汪 酸溜溜 笑嘻嘻 香喷喷
笑眯眯(笑迷迷) 羞答答 雄赳赳
油汪汪 直溜溜 直挺挺
此外,老舍小说中还有4个与《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规范词形不同的异形词:(括号内为老舍小说中使用异形词字形)
黄澄澄(黄橙橙/黄登登)
胖乎乎(胖忽忽) 文绉绉(文诌诌)
硬邦邦(硬梆梆/硬棒棒)
《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共收录ABB式状态词122个(不含标有<方>以及被认为是方言词的,如“赤光光”“汗津津”),与老舍小说中出现的ABB式状态词相同的共有51个,占老舍小说ABB式状态词的37.5%。也就是说,《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中收录的ABB式状态词中,有42.15%曾在老舍小说中出现过。
《现代汉语词典》2016年第7版收录ABB式状态词词形223个,通过合并异形词语,另外剔除5个标有“<方>”的方言词语“尖溜溜、凶巴巴、硬撅撅、脏兮兮、直撅撅”,得到ABB式状态词208个。在增收的86个ABB式状态词中,含有老舍小说中出现过的ABB式状态词12个:(括号内为异形词字形)
汗淋淋 黑茫茫 凉飕飕 慢吞吞
毛茸茸 胖嘟嘟 傻乎乎 水淋淋
气哼哼(气横横) 笑吟吟 圆溜溜
直勾勾
另有异形词4个:(括号内为老舍小说中出现的异形词字形)
黏糊糊(粘糊糊) 暖乎乎(暖忽忽)
油乎乎(油糊糊) 直愣愣(直楞楞)
到第7版为止,老舍小说中的136个ABB式状态词被《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共计67个(含异形词),占老舍小说全部ABB式状态词的49.26%;这些ABB式状态词占《现代汉语词典》全部ABB式状态词的32.21%。或者倒过来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近三分之一(32.21%)的ABB式状态词在老舍小说中出现过,这些词语占老舍小说ABB式状态词的近一半(49.26%)。
二、ABB式状态词的词法分析
(一)ABB式状态词中A的情况
老舍小说使用的词汇中,能够充当ABB式状态词中A的共有81个,有以下4种情况:
1.A为形容词
能够进入ABB式状态词A位置的形容词共有54个,具体如下(括号内是它构成的词语数,只构成一个词语不标。下同):
颜色类:
白(5)、红(3)、黄(2)、灰(3)、黑(6)、蓝、绿(4)、紫(2)、青
感知类:
潮(3)、稠(2)、臭、高、干(2)、辣、湿(2)、酸、甜、凉(2)、亮、热(4)、香(2)、羞(2)、痒、麻、暖、冷(4)、粘
一般性质类:
大、毒、短、恶、厚、光(2)、尖、静、紧、懒、乱、慢(2)、密、明(3)、嫩、胖(2)、软(2)、傻、疏、稀(2)、鲜、圆、阴、硬(3)、直(4)、整
这54个形容词字头占A字头总量81个的66.67%;构成的ABB式状态词共有98个,占老舍小说词汇中出现的所有136个ABB式状态词的72.06%;这54个由形容词构成的ABB式状态词,在250万字的老舍小说中出现258例次,占总例次的68.44%。A由形容词构成的ABB式状态词占这类词语总量的72%强,以及其出现例次占到68%强的比例,这两点说明,人们一般把ABB式状态词看作由形容词构成的,是有很强的心理基础的。
另外,“水凌凌”“鲜伶伶”中的“水凌”“鲜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写作“水灵”和“鲜灵”。
2.A为动词
能够进入ABB式状态词A位置的动词共有11个,占A字头总量的13.58%:
喘、赤、顶、鼓、活(2)、乐、怒、楞、秃、死(2)、笑(3)
这11个动词构成的ABB式状态词共有15个,全部列举如下:(括号内的数字是该ABB式状态词出现的例次,方括号内是异形词以及出现例次)
喘吁吁(4[喘嘘嘘1]),赤裸裸(8),顶呱呱(1),鼓膨膨(2),活生生(3),活泼泼,乐嘻嘻,楞磕磕,怒冲冲(3),秃碴碴,笑嘻嘻(20),笑吟吟(4),死板板(4),死呆呆,笑眯眯(7[笑迷迷4])
这11个动词构成的15个ABB式状态词,占老舍小说词汇中出现的所有136个ABB式状态词的11.03%;这15个由动词构成的ABB式状态词,在250万字的老舍小说中出现61例次,占总例次的16.18%。
3.A为名词
能够进入ABB式状态词A位置的名词共有以下9个,占ABB式状态词字头A的11.11%:
汗、泪、毛、年、肉、水(3)、气(3)、文、油(3)
这9个名词构成的ABB式状态词共有15个,全部列举如下:(方括号内是异形词以及出现例次)
汗淋淋,泪汪汪(2),毛茸茸,年轻轻(13),肉嘟嘟(2),水汪汪,水淋淋,水凌凌,气昂昂(4),气喘喘,气哼哼(6[气横横1]),文绉绉,油光光(2),油汪汪(7),油糊糊
由名词构成的ABB式状态词,占老舍小说词汇中出现的所有136个ABB式状态词的11.03%;其出现44例次,占总例次的11.67%。
4.其他
归为此类的,都是属于A为不成词性成分,或A单独来看可以成词,但在该ABB式状态词中不成词,只有AB才能成词。这种情况共有字头7个,占ABB式状态词字头的8.64%。其中可分三类:(为简洁起见,出现的例次用数字表示;AB成词者用下划线形式标出)
第一类:A为不成词语素,有2个:
雄(雄赳赳2[雄纠纠1])、孤(孤零零)
第二类:A为表音成分,且AB不成词,只有一个:
滴(滴溜溜2)
第三类:AB成词
属于“其他类”的字头构成的ABB式状态词共有8个,占A字头总量的5.88%;共出现14例次,占ABB式状态词总例次的3.71%。
综上所述,在ABB式状态词中,A可以成词者共有74个,占ABB式状态词字头A的91.36%;如果再考虑在古代汉语中,“孤”“渺”“雄”都可成词,那么A由成词语素构成就可以上升到95.06%。这说明,成词语素A在构成ABB式状态词占绝对优势。因此,一般认为ABB式状态词是由词语A与重叠形式BB构成的,也是有很强的语言心理基础的。
对以上分析,用数据表概括如下
表1 A的情况对比表
表2 由A构成的ABB情况对比表
表3 A构成的ABB出现例次对比表
(二)ABB式状态词中BB的情况
在老舍小说词汇中,出现在136个ABB式状态词的后项位置的BB(剔除重复后)共有86个。具体情况如下:
1.ABB式状态词中BB的构词情况分为三类
第一类:BB只构成一种ABB式状态词(其中ABB多次重复使用情况,如“白亮亮”重复使用16次,但只计为一种)
这种情况下的BB共有65个,占BB总量86个的75.58%;构成ABB式状态词65个,占ABB式状态词词语总量的47.79%;出现190例次,占总例次的50.397%。例如:
白唧唧 白亮亮(16) 赤裸裸(8)
喘吁吁(4) 臭烘烘 大咧咧(5)
短撅撅(3) 顶呱呱 叨唠唠(2)
恶狠狠(3) 孤单单 光秃秃
第二类:BB构成2~4种ABB式状态词中出现2~4次者
这种情况下的BB共有16个,具体如下:(方括号内数字为出现次数,/后为异形成分,分号后为出现在其前段位置的A。下同)
-花花[2;白,毒] -淋淋[2;汗,水]
-凌凌[2,/伶伶;鲜,水]
-嘻嘻[2;乐,笑]
-堂堂[2;红,亮] -润润[2;红,湿]
-腾腾[2;慢,热] -挺挺[2;硬,直]
-飕飕[2;凉,冷] -阴阴[2,/荫荫;潮,绿]
-巴巴[3;干,紧,硬]
-丛丛[3;黑,绿,密]
-茫茫[4;白,灰,黑,渺]
-森森[3,/渗渗,潮,凉,冷]
-茸茸[3,毛,绿,紫]
-漉漉[3,/渌渌/碌碌;潮,灰,湿]
由这16个BB构成39个ABB式状态词,占ABB式状态词总量136个的28.68%;这39个ABB式状态词出现110例次,占总例次的29.18%。这16个BB平均每个构成ABB式状态词2.44个,平均每个ABB式状态词出现2.82例次。
第三类:BB构成五种以上ABB式状态词
这种情况下的BB共有5个,具体如下:
-嘟嘟[5;稠,胖,热,黑,肉]
-溜溜[6;光,尖,圆,酸,直,滴]
-剌剌[5,/辣辣/拉拉;白,干,热,痒、稀]
-汪汪[7;灰,蓝,明,绿,泪,水,油]
-乎乎[9,/忽忽/糊糊;稠,黑,软,傻,胖,暖,热,粘,油]
由这5个BB构成32个ABB式状态词,占ABB式状态词总量136个的23.53%;这32个ABB式状态词出现77例次,占总例次的20.42%。这5个BB平均每个构成ABB式状态词6.4个,平均每个ABB式状态词出现2.41例次。
2.ABB式状态词中BB的成词情况
构成ABB式状态词后项BB的,在北京官话中有28个可以成词:
呱呱、秃秃、悄悄、生生、哼哼、呆呆、眯眯、狠狠、单单、轻轻、怯怯、亮亮、红红、条条、嘻嘻、飕飕、茸茸、润润、溜溜、嘟嘟、汪汪、柔柔、茫茫、堂堂、吁吁、团团、楞楞、白白
这28个词中有4个是拟声词(呱呱、哼哼、嘻嘻、飕飕)。
构成ABB式状态词后项的BB,成词者占BB总量的32.56%。亦即ABB式状态词后项的BB,超过四分之一在现代汉语中是可以作为词语来使用的。
(三)ABB式状态词的构成方式
邵敬敏先生把ABB式状态词的构成方式分为4种;[3]我们根据AB是否成词,把ABB状态词的构成方式分为两种,分类角度有所不同:
1.AB成词
构词方式为:AB→AB+B→ABB
这种构词方式,是以双音节词语AB为基础,重复构词语素B来构成ABB。这种构词方式构成的ABB式状态词有22个,占全部ABB式状态词的16.18%。可以分为两小类:
第一小类:A成词,AB也成词
属于这种情况的有以下16个:
赤裸裸,冷清清,干巴巴,活泼泼,紧巴巴,红润润,年轻轻,明白白,死板板,湿润润,疏落落、水凌凌,羞怯怯,稀稜稜,鲜伶伶,紫红红
第二小类:A不成词,AB成词
属于这种情况的有以下6个:
叨唠唠,孤单单,孤零零,咕碌碌,渺茫茫,呜咽咽
在这类构词方式中,有拟声词“咕碌碌”,它是由拟声词“咕碌”重叠第二个音节“碌”构成的。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还收录了两个词“扑簌簌、噗噜噜”[1]1016,但都标作拟声词。
2.AB不成词(A成词)
构词方式为:B+B→BB→BB+A→ABB
这种构词方式,是由单音节语素B重叠构成重叠形式BB,再与单音节词语A组合构成ABB。例如:
白茫茫,黑洞洞,红扑扑,绿茸茸,明晃晃,麻酥酥,静悄悄,冷飕飕
这种方式构成的ABB式状态词共有114个,占全部ABB式状态词的83.82%。这说明,把ABB式状态词看作是由成词语素A与重叠语素BB构成的不完全重叠式词语,是有很强的语言心理基础的。
(四)BB是词缀吗
对于ABB式状态词中BB的认识,学界有些分歧,王力[4]、赵元任[5]、吕叔湘[6]18;716;722-730表二、朱德熙[7]等先生把它看作叠音词缀,高校《现代汉语》教材也都采用这种观点;有的看作意义有些虚化的重叠的词根语素,邵敬敏先生把它看作处于向词缀发展过程中的成分,称之为“类后缀”或“准后缀”[3];马庆株先生将“白皑皑”“光闪闪”和“喘吁吁”“硬邦邦”中的“皑皑”“闪闪”“吁吁”“邦邦”看作叠音实义成词语素,因为它们可以作为一个词来使用,而将“黑乎乎”“红通通”“羞答答”“直瞪瞪”等后边的重叠形式看作词缀[8]。一般认为,词缀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搭配上的普遍性,二是不参与理性意义而表示附加色彩意义。而在ABB式状态词中,只有一种搭配的BB占其总量的75.58%,BB的平均搭配数只有1.58(136∶86),亦即BB在构词搭配中不具有普遍性,同时,BB参与ABB式状态词理性意义的构成,因此,我们更倾向于认为,BB不是词缀,而是重叠形式的词根语素。
对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通过对比由相同的A构成的ABB式状态词后项的BB,来加以说明。在老舍小说语言中,由“黑”充当A的ABB式状态词有以下6个:
黑丛丛(3) 黑洞洞(7) 黑嘟嘟(2)
黑糊糊(7,黑忽忽2) 黑黝黝
黑茫茫
这6个词语中,《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收录了“黑洞洞、黑糊糊、黑黝黝”3个[9]408-409;第7版增收了“黑茫茫”,共4个[1]532-534:
【黑洞洞】(~的)形状态词。形容黑暗:隧道里~的,伸手不见五指。
【黑乎乎】(~的)形状态词。①形容颜色发黑。②光线昏暗。③人或东西多从远处看模糊不清。
【黑茫茫】(~的)形状态词。形容一望无际的黑(多用于夜色)。
【黑黝黝】(~的)形状态词。①黑油油。②形容光线昏暗,看不清楚。
而“黑油油”则{形容黑得发亮}。[1]53“4黑黝黝”在老舍小说中的语料为:
(3)皮鞋每晚自己刷油,所以老是黑黝黝的光可鉴人。(卷八·天书代存·马大成致储贯一函)
这说明,在老舍小说语言中,“黑黝黝”是{形容黑得发亮}的意思,等同于普通话的“黑油油”。“黑洞洞、黑忽忽、黑茫茫”例子如下:
(4)到了院中,看看南屋黑洞洞的,欧阳天风还没有回来。(卷一·赵子曰·第十五)
(5)只有睡觉的时候才真有点自由。四外黑·洞洞的,没有人来看着你。(卷二·小坡的生日·十二 嗗拉巴唧)
(6)一直走到北城根,看见了黑糊糊的城墙,才知道他是活着,而且是走到了“此路不通”的所在。(卷二·离婚·第十六)
(7)其余的屋子都黑忽忽的,只有北房的西间儿有一点灯光。(四世同堂·十一)
(8)浑身是泥,满脸是泥,头上脸上身上全冒着热气。云、雨、山、人、汗、热气,连成黑茫茫的一片,从远处辨不清什么是什么。(卷六·无名高地有名·十二)
“黑丛丛、黑嘟嘟”的全部语料情况如下:
(9)两道粗眉连成一线,黑丛丛的遮着两只小猪眼睛。(卷一·老张的哲学·第一)
(10)马老先生扶着公园的栏杆,往公园里看,黑丛丛的大树都象长了腿儿,前后左右乱动。(卷一·二马·第三段)
(11)运动袜上系了两根豆瓣绿的绸条,绿条上露着黑丛丛的毛腿。(卷一·赵子曰·第三)
(12)烟筒上全冒着烟,有的黑嘟嘟的,有的只是一些白气。(卷二·小坡的生日·九 海岸上)
(13)紧跟着火光低下去,烟又稠起来,黑嘟嘟·的往上乱冒,起得很高,把半天的星斗掩住。(卷二·牛天赐传·二十 红半个天)
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丛”和“嘟”的解释,“丛”指{聚集生长在一起的草木}[1]219,“嘟”有{向前突出,撅着}{下垂,耷拉}的意思[1]320,我们对“黑丛丛”和“黑嘟嘟”这两个词语解释如下:
【黑丛丛】(~的)形状态词。形容黑而像聚集生长在一起的草木的样子。
【黑嘟嘟】(~的)形状态词。形容浓黑向上翻滚突出的样子。
通过结合《现代汉语词典》对所收词语的解释,我们看到包含相同的形容词“黑”的几个ABB式状态词“黑糊糊、黑丛丛、黑洞洞、黑黝黝、黑嘟嘟、黑茫茫”,尽管都包含着“黑”的意思,但每个具体的ABB式状态词的意义并不相同,其间的意义差别取决于BB的意义的不同。比如,“洞”表示{物体中间的穿通的或凹入较深的部分}[1]315,所以“黑洞洞”只能用来形容某空间的黑;“茫茫”{形容没有边际,看不清楚}[1]879,所以“黑茫茫”{形容一望无际的黑(多用于夜色)};“糊”表示{糊状物}[1]549,“糊糊/乎乎/忽忽”{形容模糊不清},所以,“黑乎乎”表示{①形容颜色发黑。②光线昏暗。③人或东西多从远处看模糊不清};“嘟”有{向前突出,撅着}{下垂,耷拉}的意思,所以“黑嘟嘟”用来{形容浓黑向上翻滚突出的样子}。这说明,在ABB式状态词中,BB参与了词语理性意义的构成,ABB的意义=A的意义+BB的意义。因此,BB不是词缀,而是重叠的词根语素。
(五)A与BB间的语义关系
1.A与BB在语义上处于相同的语义域,两者之间具有互选性
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单音节形容词A与BB的搭配是习惯性的”。[6]367其实不然。在ABB 式状态词中,A与B的组合搭配不是完全任意的,而是有一定的互选性。这种互选性,表现在A与B(以及BB)所表示事物现象,一般是属于同一语义域的。例如:
【热辣辣】“热”表示温度高,是一种温度感知,“辣”属于味觉感知,但会带来灼热的刺疼感,因此,与“热”同属于温度感知域。
【明晃晃】“明”,意为{明亮},属于视觉感知;“晃”表示{光芒闪耀}[1]576,都属于视觉感知域。
【喘吁吁】“喘”,意为{呼吸},“吁吁”是{形容出气的样子}[1]1477,两者都属于呼吸动作域。
【泪汪汪】“泪”属于液体,“汪汪”是{形容充满水或眼泪的样子}[1]1532,“泪”与“汪汪”都属于液体域。
即便是A不成词而AB成词,再增加AB的构词语素B,而构成的ABB式状态词,A与B所表示的事物也是属于同一语义域。例如:
【赤裸裸】“赤”有{光着,露着(身体部分)}{空}义[1]177,“裸”表示{露出,没有遮盖}{除了自身什么都不附带}[1]862,“赤”与“裸”同义,处于相同的语义域。
【冷清清】“冷”有{寂静}义[1]792,“清”也有{寂静}义[1]1064,“冷”与“清”同义,处于相同语义域。
2.BB与A之间是说明性语义关系
关于BB与A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有三种:并列、主谓和补充。并列式的,如“坦荡荡、静悄悄”等;主谓式的,或说明性的,如“水淋淋、血糊糊”等,A为名词;补充式的,很常见,如“黑洞洞、红扑扑”等,也有人把“干巴巴、胖乎乎”看作附加式。我们认为,既然ABB式是一种词法模式(见下),那么,其构成成分之间的结构、语义关系,应该具有一致性;BB对A,是一种描写说明关系。
“水汪汪、水淋淋”类A为名词的所谓主谓式,后边的BB是对前边的A的说明:
【水汪汪】(~的)形状态词。①形容充满水的样子。②形容眼睛明亮灵活的样子。[1]1228
【泪汪汪】(~的)形状态词。形容眼里充满泪水。[1]790
【油汪汪】(~的)形状态词。①形容油多。~的红烧肉。②油光。[1]1585
【油光】形容光亮润泽。[1]1584
参照《现代汉语词典》对“汪汪”的解释{形容充满水或眼泪的样子}[1]1352,可见作为 BB“汪汪”是从{充满A的样子}来说明A的,而②是在①基础形成的引申义。
作为一般认为的并列式,B与A同义,都是形容词性的词或语素,例如:
【光秃秃】(~的)形状态词。形容没有草木、树叶、毛发等盖着的样子。[1]487
【静悄悄】(~的)形状态词。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响。夜深了,四周 ~ 的。[1]965
“静”表示{安定不动}{没有声响}的意思[1]695,“悄悄”表示{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行动)不让人知道}[1]1051,从意义的角度来说,BB与A的确同义;但从构词所处的地位来看,两者并不相同,我们认为,这里的“悄悄”是从同义角度来对“静”进行说明的。
作为一般认为的补充式的,A为动词或形容词,BB是描写说明性语素,例如:
(14)绿茸茸的树叶左右的摆动,从树叶的隙空,透过那和暖的阳光。(卷一·老张的哲学·第三十七)
(15)小眼深深的藏在笑纹与白眉中,看去总是笑眯眯的显出和善。(四世同堂·一)
(16)晓荷规规矩矩的立着,听一句点一下头,眼睛里不知怎么弄的,湿碌碌的仿佛有点泪。(四世同堂·三十)
(17)他说着出了屋门,把茶叶筒卷在大氅里,在腋下一夹;单拿着那个圆溜溜的筒儿,怕人家疑心是瓶酒;传教师的行为是要处处对得起上帝的。(卷一·二马·第二段)
因为“茸茸”义为{(草、毛发等)又短又软又密}[1]1105,所以“绿茸茸”用来描写{碧绿、柔软而稠密的样子}[1]854;“漉”表示{液体往下渗}[1]850,所以“湿漉漉”用来{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1]1180;因为“溜”有{光滑}义[1]834,所以“圆溜溜”用来{形容非常圆}[1]1612;因为“眯”表示{眼皮微微合上}[1]896,所以“笑眯眯”用来{形容微笑时眼皮微微合拢的样子}[1]1446。因此,可以这样理解:“茸茸”从质感、视觉方面来说明“绿”,“漉漉”从程度说明“湿”,“溜溜”从触觉来说明“圆”,而“眯眯”从方式角度说明“笑”。
我们再参照《现代汉语词典》,来看看三组被认为典型的附加式亦即BB被看作词缀的ABB重叠式的情况。
-巴巴:干巴巴,紧巴巴,硬巴巴
-乎乎/忽忽/糊糊:稠糊糊,黑糊糊/忽忽,软乎乎/忽忽,傻乎乎,胖忽忽,暖忽忽,热乎乎,粘糊糊,油糊糊
-溜溜:光溜溜,尖溜溜,圆溜溜,酸溜溜,直溜溜,滴溜溜
这三组ABB重叠式,《现代汉语词典》或北京话中,除了“稠糊糊、黑糊糊、傻乎乎、油糊糊”外,都有相对应的AB,而且B都读轻声。现代汉语词语中读轻声的不一定是后缀,但后缀肯定读轻声,不读轻声不是后缀;但即便是相对应的AB中的B读轻声,而ABB式状态词中的BB都不读轻声而读阴平调,这与后缀不符;而且词义有了变化,试比较:
在老舍小说中,没有“紧巴、硬巴”,而有4例次“干巴”,其中3例次是{干瘦}义,1例次是{枯燥,不生动}义:
(18)老头子的干巴脸上皱起点来,似乎是笑呢。(卷七·蛤藻集·断魂枪)({干瘦}义)
(19)老头子的话与人一样,都那么干巴。(卷七·蛤藻集·断魂枪)({枯燥,不生动}义)
而“干巴巴”有11例次,只有{干燥}义:
(20)她的头发连一点春气没有,干巴巴的在头上绕着,好象一团死树根儿。(卷一·二马·第五段)
(21)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卷三·骆驼祥子·十八)
这说明,从表面上看,“干巴巴”尽管可以看作是由“干巴”延伸重叠后附成分“巴”,但进入ABB构词模式,性质就发生了变化,这样就形成了对A与BB关系的重新分析,“巴巴”是对A的描写性说明。
最能被看作后缀的,是“乎乎”。实际上,在BB位置读作hūhū有“乎乎、忽忽、糊糊”等不同写法的“乎乎”,意义并不相同:“稠糊糊、黑糊糊/忽忽、粘糊糊、油糊糊”中的B“糊”(糊/忽,也写作“乎”),表示{糊状物}[1]549,引申为{粘稠}义,由这个意思再引申为{模糊不清},如“黑糊糊”;从{粘稠}义引申,粘稠半固体化,有了{有张力,有弹性}的意思,这就形成了“软乎乎、胖乎乎”;“暖忽忽、热乎乎”中的“乎乎”是“暖和、热和”中后一语素的变音重叠:
可见,“傻呵呵”是通过“呵呵”的笑声来对前边的“傻”进行描写说明的,后变读为“傻乎乎”。
【光溜溜】(~的)形状态词。①形容光滑的样子。②形容……没有遮拦的样子。[1]486
【尖溜溜】(~的)<方>形状态词。形容尖细或锋利。[1]630
【圆溜溜】(~的)形状态词。形容非常圆。~ 的大眼睛。[1]1612
【酸溜溜】(~的)形状态词。①形容酸的气味或味道。②轻微酸痛的感觉。③轻微嫉妒或心里难过的感觉。④爱引用古书词句、言谈迂腐。[1]1250
【直溜溜】(~的)形状态词。形容笔直的样子。[1]1681
【滴溜溜】(~的)形状态词。形容旋转或流动。[1]279
以上这些词,在北京官话中都有AB形式与之相对应,而且“溜”读轻声,但重叠进入ABB式状态词后,“溜溜”读阴平;由于“溜”表示{光滑,平滑}义,可以用来说明前边的“光、尖、圆、直”,而“酸溜溜”中的“溜”则是用{光滑,平滑}触觉来说明味觉现象,属于通感现象。因此“溜溜”也不是词缀,而是形容词重叠形式,用来描写说明前边的形容词。
此外,还有用声音来说明动作,比如“嘻嘻”“呵呵”“哈哈”来说明“笑”;用表示本体的后移重叠成BB来描写说明状态性质A,构成ABB式状态词,这就是BA→(AB)→(AB+B)→ABB,例如:(括号内为后移形成的虚拟形式)
蜡黄→(黄蜡)→黄腊腊
冰冷→(冷冰)→冷冰冰
喷香→(香喷)→香喷喷
黝黑→(黑黝)→黑黝黝
综上,我们可以进一步证实,在ABB式状态词中,BB不是词缀,而是重叠词根语素;BB与A之间,是描写说明性结构语义关系。
(六)ABB重叠式是一种词法模式
1.无论原来读什么声调,进入ABB式状态词中BB位置绝大部分都读阴平
据曹瑞芳对《现代汉语词典》第一版(1978)和《现代汉语词典补编》的研究,两部词典338个ABB重叠式中的BB共有160个,本读阴平95个,其他声调变为阴平的有42个,阴平与其他声调并读的11个,而纯粹不读阴平的只有12个,仅占160个BB的7.5%。[10]根据我们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统计,208个ABB式中,B本来读阴平或本来读其他声调但进入ABB式中BB改读成阴平调的,有163个,占ABB式总数的78.37%;BB不读阴平的共有45个,占ABB式总数的21.63%。老舍小说语言中的136个ABB式状态词,BB读阴平调的114个,占83.82%,读其他声调的有22个,占16.18%。有些本来作为AB后一部分读轻声,但重叠后进入ABB中被重新分析读作阴平,如“乎”“巴”等,在BB位置绝大部分读成阴平,我们认为,这种现象是词法结构的要求,也就是说,ABB是一种词法模式。
2.无论A、B或BB是什么词性,ABB重叠式的性质都是一致的:状态词
在ABB重叠式中,A主体是形容词,也有动词、名词和不成词的其他形式。B也有不同的性质,但重叠后与A结合,构成ABB重叠式,整个ABB的性质不等于A,也不等于B,而是发生了变化,变成了状态词。它不能做主语,主要做谓语、定语和状语,也可以做补语和小句。(见下节)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ABB重叠式是一种词法模式,而不是句法形式。它构成的是词,而不是短语。这与汉语史的早期状况很不相同:早期产生的ABB是短语。[11]有的ABB相对于A甚至意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
(22)“冲一小碗藕粉吧!嘴里老白唧唧的没有味儿!”(四世同堂·二十二)
(23)毒花花的太阳,把路上的黑土晒得滚热,一阵旱风吹过,粽子,樱桃,桑椹全盖上一层含有马粪的灰尘。(卷一·赵子曰·第十六)
从上下文来看,例(22)里的“白唧唧的”表示{没有滋味}的意思,跟“白”单独成词的意思完全不同。尽管这种情况在老舍小说语言中比例很小。例(23)中的“毒花花”使用了“毒”的一个后起的边缘意义{猛烈},而且只用来说明“太阳(光)”。
3.ABB式状态词具有描写性和表态性
作为状态词,与其他状态词一样,表示事物现象的状态,具有描写性,表示某种主观性,ABB与AABB、A里AB一样,反映了说话者的情感态度。试比较:
(24)李子荣那小子专会瞎叨唠,叨唠唠,叨唠唠,一天叨唠到晚,今天早去,看他还叨唠什么!(卷一·二马·第三段)
“叨唠”是一个口语词语,属于言语义类自主动作动词,表示{没完没了地说}[1]263,有一点否定的附加情感意义;“瞎叨唠”是通过词汇手段加大了这种否定情感,而“叨唠唠”,则是通过词法手段,通过重复“叨唠”的后一个词根语素“唠”,构成ABB式状态词,具有了描写性,不再能带宾语和时量补语,来对“李子荣”进行描写,同时表示否定性的评价。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叨唠唠”不能再加含有否定情感意义的“瞎”。然后,再通过重复使用ABB构成一个独词小句这种句法手段,再次放大这种否定性的情感态度。例(24)充分显示了ABB式状态词与一般动词、形容词对立。再比较:
ABB式状态词的描写性与A的非描写性的对立,一目了然。
4.ABB式状态词具有一定的言语的创造性和临时性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汪汪”有“泪汪汪、水汪汪、油汪汪”3个,这几个ABB重叠式老舍小说语言中也使用;除此之外,老舍小说中还有“灰汪汪、明汪汪、绿汪汪(2)、蓝汪汪(4)”4个:
(25)河水灰汪汪的流着,岸上的老树全静悄悄的立着,看着河水的波动。(卷一·二马·第四段)
(26)抬头看看,天空已不是蓝汪汪的了,而是到处颤动着一些白气。(四世同堂·七十五)
(27)头一号买卖,卖夜壶的找不开钱,祥子心中一活便,看那个顶小的小绿夜壶非常有趣,绿汪汪的,也撅着小嘴,“不用找钱了,我来这么一个!”(卷三·骆驼祥子·八)
(28)小铃儿两只明汪汪的眼睛,看看画片,又看先生。(卷八·集外·小铃儿)
也就是说,作为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了“名[常见自然状态液体]+汪汪”,但在老舍小说语言运用中还有“形[颜色]/[明亮]+汪汪”的ABB式状态词,这种语言现象从老舍1921年最早创作的小说《小玲儿》(短篇)到1947年的《四世同堂》都存在。这样,老舍小说语言中BB为“汪汪”,ABB重叠式就应该描写为:名[常见自然状态液体]/形[颜色]+汪汪。其语义也应该描写为{形容充满着A的样子}{形容好像反射着A亮亮的水光的样子}。这种用法还不多见。
三、ABB式状态词的句法功能
在老舍小说中,ABB式状态词的句法功能有6种:做谓语、做宾语、做定语、做状语、做补语和做小句,没有出现做主语的用法。其中做谓语、定语和状语,是ABB式状态词的常用功能,最低者也近28%,而最高者将近总例次的三分之一。以下分别举例说明。
1.做谓语
在老舍小说语言运用中,这是ABB式状态词最主要的功能,在377例次ABB式状态词中,其做谓语有122次,约占总例次数的32.36%。ABB式状态词作谓语,都是描写性的。例如:
(29)还是别跑紧了,一咬牙就咳嗽,心口窝辣蒿蒿的!(卷三·骆驼祥子·十六)
(30)其余的屋子都黑忽忽的,只有北房的西间儿有一点灯光。(四世同堂·十一)
2.做定语
ABB式状态词作定语有107例次,占总例次的28.38%,所占比例较高。例如:
(31)天还相当的冷,刮着尖溜溜的北风。(卷三·火葬·七)
(32)小铃儿两只明汪汪的眼睛,看看画片,又看先生。(卷八·集外·小铃儿)
3.做状语
ABB式状态词做状语有106例次,与做定语比例相近,占总例次的28.12%。例如:
(33)老张怒冲冲的走进教室,学生又小石桩一般的坐好。(卷一·老张的哲学·第四)
(34)焦委员没看那封介绍信,只懒洋洋的打量了文博士一番。(卷三·文博士·二)
ABB式状态词做状语,从语义上来看,都指向施事者,也可以看作是对主语的描述,有些甚至可以看作前谓语,如上两例。
4.做补语
从统计角度来看,在250万字的老舍小说中,ABB式状态词做补语的很少,只有10例次,占总例次的2.65%,不到做状语或定语的十分之一。这种情况与状态词的另一种类型AABB形成鲜明的对比。ABB重叠式作补语,只有放在结构助词“得”后充当组合式述补结构的补语,表示因述语表示的性质或动作而形成的状态,例如:
(35)乱了半点多钟,大家累得气喘喘的才把票写好。(卷一·老张的哲学·第十六)
(36)两个人一气走了三哩,走得喘吁吁的。(卷一·二马·第五段)
在这种情况下,“得”前的述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做补语的ABB式还有“喘嘘嘘、亮堂堂、冷森森、青虚虚”,其中“油汪汪”出现2例次。需要说明的是,做补语的不是单独的ABB式,而是“ABB+的”。
5.做宾语
ABB重叠式做宾语,在250万字的老舍小说中,只有以下8个形式“红扑扑的、蓝汪汪的、凉飕飕的、冷飕飕的、暖忽忽的、笑嘻嘻的、水淋淋的、紫茸茸的”,共8例次,占总例次的2.12%。例如:(37)脸上大概擦了胭脂,至少是腮上显着红扑扑的,把那点绿色掩住。(卷三·文博士·十三)
(38)会场宽大,坐定之后,赵子曰觉得有些冷飕飕的。(卷一·赵子曰·第十三)
以这8个做宾语的形式,在老舍小说中能同时做谓语和定语的有“红扑扑的、蓝汪汪的、凉飕飕的、冷飕飕的”,能同时做定语和宾语的有“暖忽忽的”,能同时做状语、谓语、小句的是“笑嘻嘻的”;“水淋淋的、紫茸茸的”只出现了做宾语的用法。但在实际言语运用中,“水淋淋的、紫茸茸的”也可以做其他句法成分或小句。这8个形式在语感中都需要带“的”;亦即做宾语的不是ABB,而是“ABB的”
这8个做宾语的形式,前边的述语为“是”“觉得”“显着”者各2例次,“改成”和“近于”各1例次。从这些动词后边都可支配谓词性宾语,尤其是“觉得、显着”只能后接谓词性宾语、“近于”多后接谓词性宾语的情况推断,做宾语的“ABB”并没有因后附“的”而变成名词性成分,再加上没有“ABB”或“ABB的”做主语的情况,因此可以进一步推断,做宾语的“ABB的”仍旧是谓词性的。
6.做小句
在250万字的老舍小说中,ABB重叠式做小句有24例次,占总例次的6.37%。例如:
(39)楞磕磕的,他瞪着那黑不溜球的怪饼,两手一劲儿哆嗦。(四世同堂·七十五)
(40)“唉,唉,年轻轻的,可不能不讲信义!”(四世同堂·六十二)
从上文说明可以看出,ABB重叠式的几种句法功能,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其分布见下表:
表4 ABB重叠式句法功能分布表
四、作为语言单位被使用的是ABB还是“ABB+的”
对于本文讨论的语言现象,学界一般看作“ABB式状态词”,对其所作的说明是:有时或有的ABB式状态词可以带“的”。本文使用“ABB式状态词”这种说法,只是为了表达简洁而从众。而要搞清这种语言形式的性质,就不能回避这个问题:作为语言单位而被使用的状态词,到底是“ABB重叠式”,还是“ABB重叠式+的”?或者换个说法:这个词语形式的整体,是否包括可以看作后缀“的”?
无论是作为常用字,还是常用词的统计,毫无疑问,“的”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成分。也许是因为使用频率太高,“的”在人们的语言意识中有着超强的独立性,以至于朱德熙先生根据结构主义语法学理论把“的”的性质三分,在语法学界引起很大争论。有一种通俗说法流传甚广:“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得”是补语的标志。但在书面上还常常有人分不清该用“地”还是“的”而更多地写作“的”。即便是高校的现代汉语教科书,也都把“卖菜的”类形式被看作由结构助词“的”构成的“的字结构”,无论是结构助词、语气助词还是实体助词,“的”都是被看作助词的。另一方面,从我们上节的统计分析来看,ABB重叠式做定语占总出现例次的28.38%,状语占28.12%,两者之和达56.5%,——也就是说近57%的用法是做状语和做定语,后边要加“的”或“地”;而做谓语、做补语、做宾语和做小句,都处于停顿前,其后的“的”又可以看作语气助词。这样,把ABB后边的“的”看作助词,把能够作为一个单位被使用的成分看作ABB自身,就顺理成章了。
《现代汉语八百词》是吕叔湘先生带领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部分学者编写的一部以虚词为主的参考语法词典,以对于语言现象观察细致、描写全面、释义科学而被语言学界广泛称道。该词典在“形容词生动形式”专列了“单音节形容词A+BB→ABB的”,[6]716-717但在分析语法功能的说明来看,又说做某种句法成分带或不带“的”或“地”,[6]719-720亦即认为形容词的生动形式是ABB(以及AA、ABAB、BABA),而不是“ABB的”(以及AA(儿)的、ABAB的、BABA的)。
作为权威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从第5版开始,对所收录的词语标明词性。对于所有单列词条的ABB式状态词,《现代汉语词典》都是这样标注的:
【XXX】(~的)形状态词。
按着《现代汉语词典·范例》中的说明:“状态形容词或某些重叠式在口语中经常带‘的’或‘儿的’,条目中一般不加‘的’或‘儿的’,只是在释义前面加‘ ~ 的’或‘ ~儿的’”。[1]3
表5 ABB重叠式后有无“的”的情况表
应该说,两部权威词典的态度是游移的。
对老舍小说中ABB重叠式的使用,我们以下先用两个统计图表来说明:
表6 不同语法功能ABB重叠式后有无“的”的情况对比表
老舍小说语言中ABB式后边没有“的”的具体情况可分两类:
第一类:老舍小说中可带可不带“的”的ABB重叠式有12个,共13例次:
白亮亮(1/16,小句),黑糊糊(2/7,谓语),黑洞洞(1/7,谓语),静悄悄(1/5,谓语),冷森森(1/3,小句),冷飕飕(1/4,谓语),笑迷迷(1/4,小句),呜咽咽(1/2,状语)、油汪汪(1/7,谓语),雄赳赳(1/2,歌曲中的小句/定语),气昂昂(1/4,歌曲中的小句),嗗碌碌(1/3(2例次为咕碌碌”前谓。“咕碌碌”的异形词)
第二类:老舍小说中完全不带“的”的ABB重叠式有7个,共8例次:
叨唠唠(2,小句),顶呱呱(1,小句[状中短语中心]),汗淋淋(1,后谓),灰茫茫(1,前谓),乐嘻嘻(1,前状语[联合短语做状语],后状语后有“的”),慢吞吞(1,状语),阴惨惨(1,前谓)
括号内是该词语句法功能实现的情况,斜线/或逗号前的数字是不带“的”的出现次数,斜线/后边的数字是该词语总的例次数,逗号后边的“小句”“谓语”等字样,表示不带“的”的ABB重叠式在例句中所实现的句法功能,谓语是由联合短语构成,其前段我们称之为“前谓”,状语由联合短语构成,其前段我们称之为“前状”。例如“冷森森(1/3,小句)”“白亮亮(1/16,小句)”“黑糊糊(2/7,谓语)”:
(41)白光追下来,黑影躲到地面上,爬伏着不动。一道白光,又一道白光,又一道白光,十几条白光一齐射出,旋转,交叉,并行,冷森森,白亮亮,上面遮住了星光,下面闪扫着楼房山树,……(卷七·火车集·杀狗)[“冷森森”“白亮亮”在话语中的功能是包含在复句中的小句]
(42)眼前黑糊糊好象一个小钱包。(卷一·老张的哲学·第四十一)[“黑糊糊”在句中做谓语(前谓语)]
(43)挣钱少,因为你俩眼儿黑糊糊,不认识人哪!(四世同堂·十九)[“黑糊糊”在句中做谓语]
对此我们作如下说明与分析:
首先,我们对“的”的统计,不区分定语后边的“的”和状语后边的“地”,因为:a)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老舍在定语和状语后都用“的”,基本不用“地”;b)50年代以后状语后用“地”,也不一定能说明做状语时ABB重叠式后边的“地”是助词还是词缀;c)在提倡汉语规范化之前,写作于1954年,发表、出版于1955年的《无名高地有了名》,甚至极个别地出现过矫枉过正现象,例如:
(44)一个人背一个呢,既省人力,又快当。可是,光溜溜地背不行啊,背的费力,伤员也不好受。(卷六·无名高地有了名·八)
(45)四面的山峰,失去了积雪,看着就不再那么严峻可畏了;虽然光秃秃地,却显着朴实干净。(卷六·无名高地有了名·十六)
例(44)中的“光溜溜地”是状语,而例(45)中“光秃秃地”是与连词“虽然”组合做小句。
其次在作为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老舍小说的语言运用中,ABB式后边带“的”出现频率占94.43%,在统计上占绝对优势。
第三,ABB重叠式后边不用“的”,与语体有关。比如,“雄赳赳”(雄纠纠)出现2例次,“气昂昂”出现4例次,两者各有1例次后边不用“的”的,都是出现在一句歌词里:
(46)小通讯员轻声地唱着:“雄赳赳,气昂昂……”(卷六·无名高地有了名·六)
第四,ABB重叠式后边不用“的”,与充当某种句法成分的功能有关。其中,做小句时ABB重叠式后边不用“的”比例最高,出现7次,占29.17%;做谓语时出现12例次,占10%,但有5例次是在联合谓语做前谓语、1例次做后谓语(合计6例次);做状语时ABB重叠式后没有“的”的只有2例次,而做定语、补语和宾语,都是带有“的”的形式。
第五,ABB重叠式后边带“的”与不带“的”并存的形式,如都是做状语的“呜咽咽”:
(47)“小鸡!”窗外呜咽咽的哭起来。(卷一·老张的哲学·第五)
(48)她不能再支持了,呜咽咽哭起来。(卷一·老张的哲学·第二十三)
除了“呜咽咽”外,带“的”的ABB式比例高,为常态。
第六,在不带“的”的ABB式中,联合短语做状语,如果后边带有“的”,那么前状语也应该视为含有“的”,因此增加“的”,或者去掉联合短语中的任何一个,都能成立。试比较:
因此,尽管《现代汉语词典》,杨玉秀《老舍作品里的北京话词语例释》[12],陈刚、宋孝才、张秀珍《现代北京口语词典》[13],高艾军、傅民《北京话词典》[14]和董树人《新编北京方言词典》[15]等几种北京话词典未收“乐嘻嘻”,还是应该把这个形式看作带有“的”的形式。
排除例(49)中“乐嘻嘻”这种因做联合短语前项后边无“的”,但整个联合短语后面有“的”的情况,则完全不带“的”的ABB式只有6个词共7例次,它们占总词语数和总例次的4.41%和1.86%。以下分别说明。
1.叨唠唠
2例次“叨唠唠”只出现同一个句子里:
(50)李子荣那小子专会瞎叨唠,叨唠唠,叨唠唠,一天叨唠到晚,今天早去,看他还叨唠什么!(卷一·二马·第三段)
在这个句子里,两个“叨唠唠”出现在前后都有“叨唠”这个动词的语境中,这说明“叨唠唠”是对动词“叨唠”中后一个语素的重复而形成的用法,这个“叨唠”的拉长形式,有了因增量而厌烦的附加意义,从动作变成了状态“。叨唠唠”可以看作根据ABB词法形式临时造成的ABB式状态词。
2.顶呱呱、汗淋淋、慢吞吞
老舍小说语言中的例子如下:
(51)“小赵儿呀,有个未婚妻儿,压根儿顶呱呱,呱呱叫!”(卷二·离婚·第十二)
(52)我过去想拉手,他伸出又黑又瘦的左手让我摸了摸,冰凉汗淋淋,我手里仿佛捏着四条小粘鱼。(卷八·天书代存·马大成致储贯一函)
(53)早上太阳老高的才起,慢吞吞洗完脸,喝着十个子儿一包的茶叶,冲着院子坐等吃饭,饭后没有女朋友来,他就睡午觉。(卷八·天书代存·牛天赐致赵浮萍函)
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词语说明中,这3个形式都带有“的”:(例证略去)
【顶呱呱】(~的)形状态词。形容最好,也作顶刮刮。[1]306
【汗淋淋】(~的)形状态词。形容微微出汗的样子。[1]514
【慢吞吞】(~ 的)形状态词。慢腾腾。[1]887
3.灰茫茫、阴惨惨
这两个词《现代汉语词典》和几种北京方言词典都没有收录。但在我们语感中是可以带“的”,试对老舍原例句加“的”改造后进行对比:
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语料检索系统[16]中,剔除作为《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逆序词典》两部工具书的词条,我们检索到“顶呱呱”68例次,其中“顶呱呱的”36例次,“顶呱呱”32例次;“顶刮刮”10例次,其中“顶刮刮的”8例次,“顶刮刮”2例次;我们发现,作为异形词,“顶刮刮”的使用率仅是“顶呱呱”的1/7强,而“顶呱呱”更为常用;进行合并后,“顶呱呱的”使用率占总例次的56.41%,“顶呱呱”占43.59%,带“的”的用法更高些。用同样的方法,检索到“慢吞吞”64例次,“慢吞吞的”91例次,“慢吞吞地”296例次,这说明:“慢吞吞”带“的”的用法占总例次的85.81%;这个词语主要用于做状语,占总例次的65.63%。去掉老舍作品的例子,我们检索到“乐嘻嘻”3个(带“地”)“灰茫茫”7个(带“的”5个)“阴惨惨”27个(带“的”24个),带“的”的比例分别为100%、71.43%和88.89%。上述语料库检索和统计,可以作为《现代汉语词典》词语解释的补充和我们分析的旁证。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权威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解释说明,还是从作为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的老舍小说语言运用角度来分析,我们都认为:
作为语言单位被使用的状态词不是重叠式ABB,实际上是“ABB的”,“的”是附加性的构词语素,即词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