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艺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研究
——以行茶解说词的创作为例

2019-09-26李文雯

福建茶叶 2019年6期
关键词:茶艺信息化课程

李文雯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铜陵 244061)

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技术正不断推动着高职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创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互联网+教育”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信息化教学日渐成为主流。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要素,优化教学过程[1]。本文以茶艺基础课程中的“行茶解说词的创作”教学单元为例,对高职茶艺课程中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初步探讨。

1 教学分析

1.1 教学内容分析

授课内容源自旅游管理及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茶艺基础》,结合茶艺师资格标准及岗位素质要求,参考高职高专旅游系列规划教材《茶文化与茶艺》、茶艺师培训教材《茶艺师》,将教学内容重构为:中国茶文化简史、茶叶基础知识、茶事服务、茶艺表演、茶艺馆的经营与管理五大模块。本设计选自模块四中的任务二行茶解说词的创作,教学以祁门红茶为例,设置要求学生独立创作祁门红茶的行茶解说词及完成茶艺表演的教学任务。

1.2 学情探究

课程授课对象为旅游及酒店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热爱茶艺及茶文化,学习兴趣浓厚,日常活跃于各类社交媒体及网络平台,有较强的展示欲、表现欲。通过前期的学习,他们已经熟练掌握各类茶的冲泡方法,为行茶解说词的创作提供实践基础。但以往教学经验表明,学生文学素养欠佳,语言功底薄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难以培养学生独立创作解说词的能力。此外学生课后学习时间不够,仅局限于完成课堂上的教学任务,急需延展学习时间,改变学习习惯。

1.3 教学目标

基于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确定本次课程的知识目标为了解行茶解说词的作用、内容及要点,掌握行茶解说词编写流程与技巧;能力目标为通过学习能够创作优质的行茶解说词并能进行符合标准的行茶解说;素质目标为在行茶解说词的创作过程中感受茶艺之美、之乐趣,体会“杯中”文化。总之,通过课程教学能够实现会编写、能解说、可领会的三维教学目标。

1.4 教学重难点

对照教学目标,结合具体学情,确定本次教学重点为撰写符合标准的行茶解说词并进行解说,难点为撰写的行茶解说词需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境。

2 教学设计

2.1 教学策略

为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本次课程采用名为“冲泡法”的教学策略,即将本次授课过程视为品饮一壶“佳茗”,并将其划分为“备具煮水”、“初品佳茗”“二品得趣”“再赏余韵”“茶语传扬”五个教学环节。同时,将学生的自学、小组探究等学习行为比作茶叶、教学中使用的资源库、云课堂课程平台、手机软件等各类信息化资源比作泡茶用水,教师线上指导、课堂讲授与辅导则为冲泡技法,好茶、好水、好技法,三者共同协作,完成一壶“佳茗”,实现课堂优化,教学成果提升。

2.2 教学方法

为实现“冲泡法”教学策略,课程采用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五个教学环节中,分别设置一项教学任务,任务难度层层递进。学生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化资源,通过自主探究、互助协作等方法,有效完成各项任务。同时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丰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使学生学而有练,练而有法,在合作探究中,练而又成。两种教学方法贯穿课程始终,实现课堂效能最大化。

2.3 教学过程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五项教学任务贯穿教学三个阶段,课前预习探识行茶解说词,课中教学创作行茶解说词及练习行茶解说,课后拓展分享茶艺表演。整个教学过程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线上线下充分融合,课上课下有序交替,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图1 单元教学设计示意图

2.3.1 课前预习

“备具煮水”——探识行茶解说词。对照“冲泡法”教学策略,课前预习即为泡茶准备阶段。课前教师通过课程平台发布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中国大学MOOC上观看红茶茶艺表演视频、行茶解说词慕课,自主学习、归纳行茶解说词的概念、作用、内容、要点及编写技巧,并结合视频内容及网络资源,绘制行茶解说词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并上传至平台,同时学生并完成课前测试。教师通过学生分析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及课前测试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2.3.2 课中学练

①“初品佳茗”——初创行茶解说词

课堂上教师首先结合学生在思维导图和课前测试环节暴露的问题,有针对的进行资源推送和讲授,使学生掌握行茶解说词的概念、作用、主要内容及要点,解决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凸显的问题。随后通过优秀行茶解说词的赏析,与学生一起归纳出符合标准的行茶解说词的评判指标,分别为:主题明确、表述清晰、逻辑连贯、语言巧妙、意境优美,加深学生对行茶解说词的认识,帮助学生初步获得行茶解说词的撰写方法与技巧。

教师讲解后,学生通过头脑风暴、自主探究等方式,利用石墨文档软件小组合作在线撰写祁门红茶行茶解说词初稿,并上传至课程平台。石墨文档的使用,使小组各成员的编写过程可控可看,保证小组任务全员参与。随后,教师邀请学生依据优质行茶解说词的评判指标对各组解说词初稿进行线上打分并通过雷达图综合评价整体情况。

②“二品得趣”——炼造行茶解说词

雷达图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解说词初稿在语言巧妙、逻辑连贯及意境优美三个指标上得分较低,由此掌握学生的创作难点。随后教师借助国家级酒店管理专业资源库上的微课内容,对三项得分较低指标进行细化讲解,同时引导学生课后观看《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纪录片,并结合课堂讲解修改完善行茶解说词,并将最终稿上传至课程平台。师生线上共评后,雷达图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得分均有较大提升,至此突破第一个教学重难点。

③“再赏余韵”——贯通行茶解说词

行茶解说对泡茶品茗观赏者和聆听者而言,是一种帮助其精神和身心达到美好体验的途径。教师演示完整茶艺表演过程,使学生初步感知行茶解说在茶艺表演中的作用。在课堂指导练习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行茶解说主要是存在着情感缺乏、次序混乱、背诵化的问题,由此得知该项为教学难点。针对学生解说中存在的次序混乱问题,教师引入针对行茶解说flash测试,通过测试练习,学生加深了行茶记忆,提高学习成果。通过观看高级茶艺师表演,师生共同总结行茶解说时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等方面要求,强化练习后,纠正解说时情感缺乏、背诵化问题。通过课程平台上的小组PK,各组推选一名学生进行现场竞演,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学习成果,至此突破教学难点。

2.3.3 课后巩固

“茶语传扬”——共享行茶解说词。课后巩固环节是学习成果的综合提升。我们课后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利用资源库提升课堂学习成果,同时要求每位学生录制祁门红茶茶艺表演视频,并上传至课程平台。教师引用茶艺师考证标准,对学生的表演视频进行打分,检验教学成果。对得分较低的同学,教师利用课程平台进行线上单独指导,提升了整体教学水平。同时鼓励成绩优异的同学将表演视频上传至各社交媒体平台或是直播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茶知识,感悟茶艺之美,学生也在这一过程中,增强技能自信和文化自信。

2.3.4 考核评价

本次课程设置多项评价指标,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全程量化学习成果。同时引用职业资格标准,使评价更加合理、全面。

表1 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3 总结反思

3.1 教学特色

3.1.1 充分整合资源与人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本次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使用云课堂课程平台、中国大学MOOC、国家级酒店管理专业资源库、石墨文档、思维导图软件等多项信息化资源,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实现师生同步化[2]。同时注重学生、信息化资源、教师三者的相互配合,教学任务环环相扣,教、学、练、评一体化。

3.1.2 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有效延展教学成果

信息化教学打破了课堂时空限制,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线上学习,自主掌控学习节奏,由被动学习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可随时随地监测学生学习情况,可以针对学有困惑的学生适时给予个性化指导,从而解决了“一个版本”针对所有对象讲课造成的问题,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教学成果不断提升。

3.1.3探索教学改革与创新, 主动转换教师角色

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上教师按部就班“演”完剧本——教案,关注的重心是自身技能的高低。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教师的工作任务变为设计好主体为学生的课堂创新学习形式,准备好在课堂上指导学有困惑的学生和拓展学习深度。教学职能的重心从讲课转变为设计、组织、帮助与指导,教师的角色渐由“演员”向“导演”转型[3]。

3.1.4 贯通文化育人教学理念,重点培养人文素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前提下,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茶艺之美、之乐趣,在深入学习中探索领悟中国茶文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正如品茶,头苦、二甘、三回味,充分体现了文化育人的教学理念。

3.2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以多项信息化资源为支持,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内容。但考评过程缺乏信息化,教学中采用的教师考评、师生共评及学生互评,大多为主观评价,缺乏客观测评工具。后续课程教学要根据信息化教学与教育变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测评资源和考核方式,将信息化技术引入考核评价中,不断完善教学整个过程。

4 结语

“互联网+教育”不断推动着教学改革,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技术将会被应用到高职教育的课堂中来,实现教与学的深度融合。茶艺课程理论与实操并重,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掌握更多信息技术,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中要考虑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要把握课堂教学的本质,这样才能让教学既有深度也有温度。

猜你喜欢

茶艺信息化课程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茶艺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校园茶艺飘香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