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化聚力打造钱江源国家公园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

2019-09-25

浙江林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江源公园国家

钱江源国家公园是中国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也是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唯一的体制试点区。2019年4月,省委编委下发《关于调整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通知》(浙编〔2019〕13号),成立省政府垂直管理的正处级行政机构——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

近年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深入践行“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理念,以建成“常绿阔叶林的世界窗口、科研与监测的中国样本、共抓大保护的东部标兵”为具体目标,通过开展地役权改革、跨行政区域合作、环境教育设计等一系列创新行动,全力冲刺“2020年创成钱江源国家公园”总目标。

国家公园基础优越

地理位置优越。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地处浙江省开化县,与江西省婺源县、德兴市,安徽省休宁县相毗邻,面积约252平方公里,包括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钱江源省级风景名胜区3个保护地,以及连接以上自然保护地之间的生态区域,涵盖4个乡镇、21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试点区内人口为9744人。

生态资源丰富。走进钱江源国家公园,仿佛走进了一个巨大的生物基因库。这里仍保存着大面积、全球稀有的中亚热带低海拔地区典型的原生常绿阔叶林地带性植被,全域共有高等植物2062种、鸟类237种、兽类58种、两栖类动物26种、爬行类动物51种、昆虫1156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61种,中国特有属14个。这里还是中国特有的世界濒危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麂、白颈长尾雉的全球集中分布区。

核心资源价值突出

自然资源价值。钱江源国家公园虽处于原生自然资源环境被改变最多、最深的华东地区,但仍保留着大面积低海拔原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傅伯杰院士认为,这样的大面积原生性生态系统在全国甚至全球都是唯一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里还是黑麂的全球分布中心。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指出,这里生活着一种堪与大熊猫媲美的中国特有动物。他的团队将在此开展为期两年的专项研究,其有信心把黑麂真正培育成为“中国南方大熊猫”,成为新的旗舰物种。

科学研究价值。傅伯杰、魏辅文两家院士工作站正在就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服务功能和黑麂特性开展研究。中科院植物所深耕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后建成森林动态样地监测、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全境网格化动物多样性监测、森林冠层生物多样性监测四大科研平台。目前,钱江源国家公园已经与中科院植物所达成协议,选址古田山,联手建设国家公园研究院,并实体化运作。可以说,钱江源国家公园的科研监测基础,在十个体制试点区中一路领先。

生态服务价值。从历史上看,钱江源作为浙江大地的“母亲河”,孕育了以钱塘文化为核心的良渚文化,并成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具体实证,将继续引领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从现实上看,钱江源国家公园作为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唯一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可以在3小时内到达,必将成为开展环境教育的首选之地。钱江源国家公园提出“环境教育立园”,并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开展為期两年的环境教育方面的深度合作,其环境教育理念与实践领先各试点区。

示范推广价值。钱江源国家公园针对集体林占比较高的实际情况,探索开展保护地役权改革,为中国南方地区实现重要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创造了经验。之后还将开展承包地地役权改革和宅基地地役权改革,以此促进原住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钱江源国家公园毗邻江西、安徽省,积极开展自下而上的跨区域合作保护,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样的跨区域合作机制,将为破解自然保护地多头化、破碎化管理,提供可借鉴的范本。

体制试点成效显著

地役权改革进一步完善。2018年,钱江源国家公园集体林地役权改革全面完成。国家公园范围内35万亩林地全部实行48.2元/亩的地役权生态补偿标准。通过集体林地役权改革,钱江源国家公园实现了占比达80%的集体林统一管理,为中国南方集体林占比高的地区提供了现实可行的示范。2019年推出的农村承包地地役权改革方案,将为国家公园范围内的农业生产建立正负面清单,并以生态补偿的形式引导原住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保护。

跨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钱江源国家公园已和其毗邻的江西、安徽所辖三镇七村,以及安徽休宁岭南省级自然保护区签订合作保护协议12份,实现省际毗邻镇村合作保护模式全覆盖。江西德兴和婺源、安徽休宁、浙江开化四地政法系统共同签署了《开化宣言》,建立了护航国家公园生态安全五大机制。2019年5月,管委会和长虹乡与江湾镇东头村反复沟通对接,达成在霞川村设立钱江源国家公园跨省联合保护站共识,以权属不变、属地管理为前提,开展社区发展、特色经营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实现更加严格的保护。

科研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钱江源公园已与中科院植物所、中科院动物所、浙江大学等14家科研院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傅伯杰、魏辅文双院士工作站。在国家公园全境和周边区域共布设红外相机546余台,新划分网格174个,新建视频监控点100余处和高空云台9个,实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全覆盖,基于钱江源国家公园的研究,各国科学家已在国际顶级生态学期刊发表论文246篇,其中被SCI收录178篇。

国家公园宣教渠道进一步拓宽。推出“十四”个“一”宣传教育举措,即:编撰《钱江源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专刊》《鸟类图鉴》等一批出版物,创作一首主题曲《亚热带之窗》,制作一部宣传片《钱江源国家公园》,推出一个公众号“钱江源国家公园”,打造一个专业频道“钱江源国家公园频道”,上线一个专业网站,开放一座科普馆,培育一个乡土动植物园,布局一个国家公园广场,重塑一条古田山科普长廊,形成一套标识系统,设计一组解说线路,培养一支解说员队伍,推广一个手机植物识别APP。

猜你喜欢

江源公园国家
乌江源百里画廊
在公园里玩
开车去公园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老公“奔溃”的风波
老公遭遇滑铁卢以后
情愿为你画地为牢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