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景德镇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09-25彭志斌周东胜钟敏霞戴学伟
彭志斌 周东胜 钟敏霞 戴学伟
摘要:目的 了解景德鎮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情况,通过分析找出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高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方案要求,采用定量调查方法, 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对景德镇市82家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获取传染病报告相关指标并对传染病信息报告相关影响因素开展问卷调查与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法(CHAID)分析。结果 景德镇市医疗机构存在传染病漏报,漏报率为0.90%,漏报病种分别为流感(5.77%)、其他感染性腹泻病(1.75%)、淋病(1.65%)、手足口病(1.27%)、乙肝(0.74%)、肺结核(0.51%),各类传染病漏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市级、县区级和乡镇级医疗机构漏报率分别为0.39%、1.41%、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还包括传染病报告相关管理工作未落实到位、基础资料登记不全等问题。通过CHAID分析可知,影响报告质量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奖惩记录、培训情况和直报人员人数、职称。结论 政府应加大投入,以推进全市医疗机构信息化进程;各医疗机构要完善传染病报告各项规章制度,落实AB岗及奖惩机制,加强医务人员相关知识培训,进一步提升报告质量。
关键词:传染病;网络报告;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法
中图分类号:R18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16.040
文章编号:1006-1959(2019)16-012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reporting statu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Jingdezhen City, and to find ou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rough analysis,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formulat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and improving work quality.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 quality survey program, quantitative survey methods were used to conduct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 quality surveys for 82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Jingdezhen City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8, and to obtain relevant indicators of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s and information on infectious diseases. Report related factors and conduct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chi-square automatic interactive detection (CHAID) analysis.Results There were report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Jingdezhen City, the false negative rate was 0.90%, and the reported cases were influenza (5.77%), 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 (1.75%), gonorrhea (1.65%),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1.27%), hepatitis B (0.74%), tuberculosis (0.51%), the rate of underreporting of various infectious diseases was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prefecture-level, county-level and township-level medical institutions underreported The rates were 0.39%, 1.41%, and 3.25%,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t also includes issues such as the failure to implement the relevant management work on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s and the incomplete registration of basic data. According to the CHAID analysi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he report are, from large to small, the reward and punishment records, the training situation, the number of direct reports personnel, and the professional titles.Conclus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investment to promote the informationization process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the city. All medical institutions should improv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s, implement the AB post and reward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medical personnel,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ports.
Key words:Infectious diseases;Network report;Chi-square automatic interactive detection
医疗机构在疫情监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传染病报告工作的基础,医疗机构的工作关系着传染病报告的效率和质量[1],传染病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传染病防控策略的制定[2]。为掌握景德镇市传染病报告工作状况,景德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7~2018年对全市82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了法定传染病质量调查。本文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我市传染病报告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决策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切实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为有效的开展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了先决条件。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范围 2017年1月~2018年12月景德镇市具备在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资格的82家医疗机构。
1.2调查方法 按照省疾控中心制定的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方案,收集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数据,同时开展可能影响因素的专项问卷调查,根据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从而探索出传染病报告工作的影响因素。
1.3调查内容 按照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方案要求,采用定量调查方法,对景德镇市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获取传染病报告相关指标并对传染病信息报告相关影响因素开展问卷调查与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对样本特征及调查指标进行描述,用SPSS 13.0软件对率或构成比的比较进行?字2检验,应用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法(CHAID)检测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工作现状
2.1.1传染病报告工作仍有缺陷,医疗机构漏报的问题还存在 本次对全市82家医疗机构开展了质量调查,查出传染病2215例,漏报20例,漏报率为0.90%,漏报病种分别为流感5.77%(3/52)、其他感染性腹泻病1.75%(2/114)、淋病1.65%(2/121)、手足口病1.27%(6/472)、乙肝0.74%(4/543)、肺结核0.51%(3/583),这6类传染病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31,P<0.05),本次调查的传染病报告情况见表1。本次对地市级、县区级和乡镇级医疗机构分别抽查1543例、426例、246例,漏报率分别为0.39%、1.41%、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20.95,P<0.05),提示乡镇级医疗机构漏报情况较为严重。
2.1.2传染病报告相关管理工作未落实到位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制度未及时更新;传染病报告自查工作流于形式,奖惩措施未落实到位;大部分医疗机构检验科和放射科建立了登记本,但存在阳性结果未及时反馈至临床科室的问题。
2.1.3基础资料登记不全 调查发现,大部分医疗机构登记本存在填写不完整的问题,比如患者现住址、职业、有效证件号等。部分医疗机构填报的疾病病名不准确,如“受寒”“拉稀”“拉肚子”“结膜炎”等诊断病名,报疫医师无法根据填报的名称,判定是否是传染病。
2.2影响因素分析 为方便统计,先对收集的数据中的各变量进行量化,将量化后的结果在SPSS 17.0软件上进行CHAID分析,最终得到树形图,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按α=0.05水平,共有“奖惩情况”“人员数”“培训情况”“职称”等4个影响因素。第一层为“奖惩记录”,它对传染病报告工作影响最大,结果显示,落实了奖惩工作的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优于未落实奖惩工作的机构;第二层为“培训情况”和“直报人员人数”,在落实了奖惩工作的医疗机构中,直报人员人数>1人的医疗机构传染病质量较好;在未落实奖惩工作的医疗机构中,开展了传染病报告培训工作的医疗机构质量较好;第三层为“职称”,在直报人员人数>1人的医疗机构中,人员“职称”也是影响传染病报告质量的因素。
3讨论
传染病质量调查是疾控部门每年都需开展的常规工作,但大多是对传染病报告现状的了解。针对存在的问题未作专题的研究,结论中对可能的影响因素也未作相关性的分析,因此数据的可利用价值不高。目前,同类课题的研究也大多只是在现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本次调查除对现状开展调查外,同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开展了专项调查,并就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2017~2018年景德镇市传染病漏报率为0.9%,漏报的病种主要为流感、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淋病、手足口病、乙肝和肺结核,这6種病种的漏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漏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乡镇级医疗机构漏报情况较为严重,这点与高枫[3]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加强对乡镇级医疗机构的督导、培训,提高传染病报告意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调查结果显示,我市传染病报告工作仍需进一步规范,目前存在工作流于形式,具体工作未落到实处,如检验科和影像部门的阳性结果反馈机制未真正落实;登记本的填报质量有待改进;登记本存在项目设置不全、漏填;医疗机构对疾病的病名未做明确的诊断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导致防保医生在填报报告卡易出现误报,漏报等问题,同时给自查工作带来了不便[4]。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制约景德镇市传染病传染病报告质量提升的因素,在每年的督导工作中,疾控机构都下现场开展了工作督导并下达了督导意见书,但真正效果甚微,这可能与疾控部门仅有指导职责,无监督执法职能有关。在下一步工作中,应强化综合督导,由地区卫健委牵头,组织卫生监督部门与疾控部门开展综合督导,同时应加强督导结果的利用。
通过分析,影响景德镇市传染病报告质量的因素有“奖惩情况”“人员数”“培训情况”“职称”等4个。因为传染病报告工作主要以社会效益为主,报告工作本身没有直接经济收益,很多医疗机构存在"重医轻防"的问题,传染病报告奖惩难以落到实处,这与医院对一些专家,主任级别的医生在传染病报告中存在有错不敢抓,有制度不敢执行,滋长了临床医生对传染病报告工作不重视的现象[5-8]。从本市调查情况来看,景德镇市医疗机构信息化进程缓慢,传染病报告工作基本以纸质登记为主,医疗机构信息化的实施将有效解决传染病报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将扫清科室之间信息沟通的障碍,加快了信息流通速度、医疗机构信息化,可进一步降低传染病漏报率和迟报现象的发生,对促进传染病报告管理将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各医疗机构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自查,结合有效的激励机制,督促医务人员主动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其次,加强临床医生和负责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的培训,注重知识的更新,强化报告意识,避免人员配备不足、岗位变动频繁等不利因素。各级政府应对传染病报告工作予以支持,加大对传染病报告工作的人力物力投入,推进景德镇市医疗机构信息化进程,鼓励医疗机构开展与网络直报系统的数据交换工作;各医疗单位要建立并落实传染病报告奖惩机制,建立传染病报告人员AB岗制度,加强人员的培训,落实培训效果,从而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参考文献:
[1]施小明,马家奇,杨功焕.我国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疾病监测,2006,21(5):225-226.
[2]彭江,董钧铭,杨敏,等.安顺市2007-2012年传染病报告质量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31(5):684-685.
[3]高枫,艾孜买提·沙力,陈薇,等.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J].职业与健康,2018,34(2):268-271.
[4]李羚,刘润友,许军红,等.2016年四川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分析[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7,15(2):97-101.
[5]董智强,胡文穗,刘翔翊,等.2012年广州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J].医学动物防制,2014,30(4):370-373.
[6]赵晓华,徐凌忠.我国传染病报告管理发展现况及影响因素应对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9,15(2):160-162.
[7]张文丽,杨雪松,袁晓宁,等.综合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J].中国医药,2012,7(2):235-236.
[8]金丽珠,葛辉,杜雪杰,等.2015年全国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科,2016,31(10):883-886.
收稿日期:2019-3-21;修回日期:2019-4-9
编辑/张建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