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州110”的“女儿”

2019-09-25陈小玲

闽南风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华漳州民警

陈小玲

“漳州110”作为漳州市最靓丽的名片之一,在20多年前就已在全国叫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多次到“漳州110”考察指导,并赞誉他们是“人民的保护神”。

有这样一组数据值得关注:“漳州110”建队29年,群众满意率一直保持在100%;民警违法违纪零发生;2018年辖区“盗抢骗”发案数同比2015年下降近一半,“两抢”案件从2016年的日均0.27起下降到0.06起,并实现100%破案……它体现了新时代“漳州110”“四警四化”警务新机制的强大生命力;它彰显了新时代“漳州110”“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内涵。打击违法犯罪是“漳州110”的天职,服务群众是“漳州110”的鲜明底色。如果说前者体现“漳州110”的丹心道义,那么后者则体现“漳州110”的万丈柔情。

参观“漳州110”事迹展览馆,最令人难忘的是那一面一面的锦旗,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故事。因为这些点滴的事、点滴的情,汇成了“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漳州110”的佳话。锦旗里有“漳州110”的精彩篇章,锦旗外更有鲜为人知的暖心故事:从1996年至今,“漳州110”先后集体“收养”了两个“女儿”,如今,这两个“女儿”都已长大成人了——

她成了“漳州110”一名队员

夏日黄昏恬静而温馨,夕阳把它那柔和而充满希望的光芒照在街上,一时间,街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此时行人不多。我在等待,等待“漳州110”的“女儿”王舒静。为了方便交谈,我们相约在一家香草小店,事先还约好带妹妹一起来。不一会儿,姐妹俩从街道对面走过来了,我的眼睛随着她们的脚步而移动。风掀动她们的长发,显得青春无比,充满活力。

王舒静目前是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图侦队员,今年26岁,她个头不高,眉清目秀,看上去整洁大方。妹妹是福州一所大学大二学生,身材高挑,有一头柔软的黑发,一双大眼睛流露出聪颖的光芒。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我们聊开了: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闲暇时用摩托车载客,贴补家用。王舒静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亲在一次载客中遭遇抢劫,不幸遇难。一时间家里失去了顶梁柱。为了让姐妹俩能继续上学,母亲每天早出晚归,勤于耕种。渐渐地,母亲从失去丈夫的痛苦中走出来,家庭经济状况也趋于好转。不料,王舒静读初二那年,不幸再一次降临这个家。长期超负荷的耕种,母亲的身体终于撑不住倒下了。为了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病吃药就能治好的,这一次母亲的病连医院都束手无策,无奈之下,只能放弃治疗回家。

母亲病重,王舒静一下子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学生成为一家之主。一时间,无助、悲观充盈了一颗稚嫩的心。就在对生活感觉到绝望的时候,时任“漳州110”大队长的陈伟强上门来了,看望王舒静卧病在床的母亲。后来陈伟强大队长安排黄海强(现任“漳州110”大队长)与王舒静对接,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帮扶。从那以后,王舒静就是“漳州110”的“女儿”了。“‘漳州110减轻了我们的生活负担,逢年过节总会前来慰问,让我不再悲观,让我一次又一次感受到温暖,使我可以更有信心去面对生活压力,继续求学。”王舒静回忆道。

从初中到大学毕业再到工作,王舒静的成长,离不开“漳州110”。“‘漳州110就像家人一样给了我家的温暖,让我能够像其他人一样地快乐生活。黄海强大队长就像哥哥一样照顾着我。我的人生的每一次转折,他都会来到身边。”“当我高中考上正兴学校的时候,他就到正兴学校协调,给予方方面面的照顾;当我考上福建农林大学的时候,他时常前来探望;当我大学毕业后,他又不断鼓励我考公务员,好让我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样才会有相应能力去照顾外婆和妹妹。”

采访中,我以为能从她脸上看出曾经痛苦无助的痕迹,但没有,她的臉秀丽明朗,云淡风清。也许因为曾经有过坎坷的经历,才能体会到帮助别人,让他人感受到温暖是多么重要。参加工作以后,王舒静除了孝敬外婆、照顾妹妹外,还热心公益,每次看到“水滴筹”,都会给予能力范围内的资助。

一个普通人,只要敬重生活,敬畏生命,保持应有的自尊,保持内心的柔软、敏感、善良,那么,她的身上照样会散发出炫目的光泽。采访结束以后,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和敬意——能让这样一位不幸的女孩子,拥有如此美好的身心,应该要感谢“漳州110”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她用一幅画表达对“漳州110”的感激之情

苏小华是“漳州110”的第一个“女儿”,原先计划采访一下她,当“漳州110”大队长黄海强说:“还是让她好好生活吧!”一句话打消了我的念头。不过,“漳州110”与苏小华的故事以前在《人民日报》《福建日报》《闽南日报》《厦门晚报》等多家媒体都有报道过。苏小华今年大概30多岁了,她刚出生不久就被亲生父母抛弃,后被一位聋哑人收养。小华读小学五年级时,聋哑妈妈去世了,小华再次失去生活的依靠。“漳州110”的民警得知情况后,与小华“结对挂钩”,小华成了“漳州110”的“女儿”。民警们自发捐款,每月给她一笔生活费,还为她补习功课。每逢春节,民警们便为她买新衣服,带她一起吃年夜饭。

报道中了解到,在苏小华成长过程中,“漳州110”给她带来了数不清的感动:

小华原本居住在漳州民政纸箱厂一间小屋内,后来,纸箱厂宿舍被房地产商开发成住宅小区,在“漳州110”的协调下,开发商特意在一楼为小华留下了一间20平方米的“单身公寓”,内设一厅一房、卫生间、厨房。“漳州110”又帮助小华做了简单的装修,安上热水器,让小华有了一个居住的地方;

小华职校快要毕业的时候,曾想去打工,自食其力。当“漳州110”知道她的想法后,要她不要有思想顾虑,鼓励她考大学,并表示只要能够考上大学,照样会帮扶下去;

小华考上大学,被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广告与传媒专业录取了,上学前,“漳州110”特别举办“欢送小华同学赴高校学习座谈会”,请小华的初中老师、职校老师、班主任和帮助过小华的居委会干部、小区物业管理处、工会干部及“漳州110”民警十多人参加,给小华鼓劲……

为了解决小华的大学生活费用,“漳州110”许多民警每个月从薪水中捐出10元钱,拿出其中的500元作为小华在大学期间的生活费。在“漳州110”的感召下,人们纷纷向小华伸出援助之手,小华终于可以如愿去学习她喜爱的美术专业。

上大学前,她高兴地拿起画笔,画了一幅作品:两位“110”民警牵着一位小女孩,朝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这幅画表达了小华对“漳州110”的感激之情。

十多年过去了,苏小华早已大学毕业走进社会,如今,她像普通人一样快乐地生活着。

爱心接力的永续动力

王舒静、苏小华的身世是不幸的,但她们又是如此幸运,因为遇上了“漳州110”,成为“漳州110”的“女儿”。“漳州110”的民警换了一拨又一拨,但对“女儿”的帮持与关爱却从未间断过。

为何“漳州110”会集体“收养”“女儿”呢?“漳州110”大队长黄海强介绍说,这都源于漳州市公安机关的走访活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贯穿“漳州110”工作的主线,从开创的那天起,他们就不断扩大工作外延,把为群众提供优质热情的服务视为责任。早先开展了“一名民警走访10户群众,联系10个人”的警民联系活动,开展向“希望工程”捐款捐物的献爱心活动,让民警进百姓门,知百姓事,解百姓忧,帮百姓难,暖百姓心,主动服务群众;紧接着积极参与漳州市公安机关开展的以访基层、访企业、访群众为内容的“三走访”活动,主动深入基层、深入企業、深入群众,通过面对面沟通、心贴心服务,问计于基层一线民警、问需于管理服务对象、问情于广大人民群众。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漳州110”明确要求走访群众时,要做到“三必访”,即特殊群体必访、困难群众必访、民意代表必访。像苏小华、王舒静这样的困难家庭,理应得到更多的帮助。了解实际情况以后,“漳州110”萌生了长期帮扶的想法,最后决定集体“收养”。

对于“女儿”,“漳州110”不仅在经济上帮扶,更重要的是在心灵上加予呵护。他们不定期询问“女儿”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她们的困难及心愿,鼓励她们勇敢面对困境,树立信心,自立自强,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让“女儿”幸福而有尊严地成长,不图回报,倾尽心血,“漳州110”“收养”孩子的故事,展现亲民爱民的形象,让我如此清晰、具体地理解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人性的尊重与理解,对理想的坚持与赞美,对奉献的肯定与讴歌,对未来的向往与信念,都应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旋律。

猜你喜欢

小华漳州民警
情调漳州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林语堂的漳州情结
漳州的水
想吃滴答果的慢吞吞小姐
诚实汤
怪怪公主过捣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