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阳明、王维与平和九峰城隍

2019-09-25何池

闽南风 2019年9期
关键词:城隍县志城隍庙

何池

漳州平和县九峰镇,是明正德十三年(1518)设置平和县时的县治所在地。这里,有一座与县衙同时兴建的、规制和规模均为全市各县最大的城隍庙,它就是历经500年岁月沧桑的九峰城隍庙。

该庙香火兴旺,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是该庙城隍爷寿诞之日,不仅闽粤两地的民众纷至沓来,而且台、港、澳同胞和南洋各地的侨胞都有不少信众不远千里前来进香朝拜。

这座庙宇的闻名遐迩,不仅由于它在信众心目中的地位,还在于该庙的始建与一个大学者和一个大诗人紧密相连,他们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哲学家、一代“心学”宗师王阳明、著名盛唐诗人王维。

我国的城隍崇拜最早在西周已经开始。隋唐以后,城隍崇拜逐渐流行。《太平广记》之“宣州司户”条称:吴地畏鬼,每州县必有城隍神。五代时期,城隍神已有诏封,例如,杭州城隍被封为顺义保宁王,湖州城隍被封为阜俗安城王,蒙州城隍被封为灵感王等。宋代时,城隍崇拜被列入国家祀典。宋赵与时《宾退录》言及城隍崇拜,“今其祀几遍天下,朝廷或赐庙额,或颁封爵,未名者或袭邻郡之称,或承流俗所传,郡异而县不同”。元继宋典,大都和各地府城均建有城隍庙,大都之城隍神还被封为佑圣王。明代城隍崇拜达到极盛。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封京都城隍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封开封、临濠、太平、和州、滁州城隍为正一品,其余府城隍为正二品;封州府城隍为灵佑侯,正三品;封各地的县城隍为显佑伯,四品。同时颁布诏书,令全国所有县以上城池都要建城隍庙,还确定城隍庙的规制须按官衙规格建置,高宽相当。清代的城隍崇拜沿用明制。明清两代府州县官员莅任,必先祭拜城隍神。

九峰城隍庙的创建是和漳州平和县的创建连在一起的,而平和县的创建,则缘于一次农民起义,历史的机缘使得王阳明和这一切事情的发生紧紧联在了一起。

明正德二年(1507),漳州南靖与广东、龙岩交界处的农民在詹师傅与温火烧的率领下举行起义,不久就被官府镇压下去。明正德八年(1513),起义烽火再度燃起,而且声势比前次更为浩大,起义军转战闽粤赣三省边区,致使“三省震动”。明正德十一年(1516)冬,朝廷任命王阳明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巡抚,作为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率三省军队进进入这一地区“剿抚”,至翌年春平息了起义烽火。【1】

这次农民战争的原因,一是明朝正德年间从朝廷到地方官府的政治腐败,苛捐杂税逼得民不聊生,致使贫苦农民揭竿而起;二是漳州南靖县地域过于宽广。发生起义的地点河头(今九峰一带)远离县城有四五百里远,该处南边就是广东省,西边与龙岩接壤,漳州南靖官府鞭长莫及,广东、龙岩又管不到,形成一个政府管理的空白地带和“化外之区”。因此,王阳明深感这里“两省民居,相距所属县治,各有五日之程,名虽分设都图,实则不闻政教”、“臣观河头形势,实系两省贼寨咽喉,今象湖、可塘、大伞、箭灌诸巢虽已破荡,而遗孽残党亦宁无有逃匿山谷者?征剿之后,复归据旧巢,乱乱相承,皆源于此”【2】。战乱平息后,苦于几年兵灾匪患的当地老百姓纷纷向他陈言,要使这片土地得到治理,根本办法是在这里“添设一县,以控制贼巢;建立学校,以移风易俗,庶得久安长治”。【3】于是,时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的王阳明采纳了当地耆老乡贤的建议,以政治家的眼光向朝廷提出了“于河头添设一县治,外足以控制(广东)饶平邻境,内足以压服卢溪诸巢,又且民皆乐从,不烦官府督责,诚亦一劳永逸之事”的

建县奏疏。【4】

朝廷批准了王阳明的请求。明正德十三年(1518),划出南靖县的清宁、新安二里共十二图建县,取“寇平民和”之意,定名平和县。

这是漳州从唐垂拱二年(686)建州之后對州境西边出现政权真空的一次填补,也是漳州的又一次梯度开发,它使得这片地处闽粤赣三省边界的漳州“三不管”地区经济社会开始走上有地方政权规范管理的发展轨道。正如明末黄道周所说的:“自平和设县以来,百二十年,弦诵文物著于郡治,在崇义和平邈不敢望者,岂独于山川雄峻苞郁使然,亦以为名贤巨掌高度之所专导……是则文成之发仞籍为收实也。”【5】王阳明对平和县城的兴建十分用心,他不仅亲自踏勘了河头建县地点,选定了这里地势开阔的大洋陂(今九峰镇镇区),认为这里“背山面水,地势宽平,周围量度可六百余丈,西接广东饶平,北联三团芦溪,堪以建设县治”。【6】还根据明朝政府的规定在建置县衙的同时兴建了城隍庙。多才多艺的他亲自设计了县衙和城隍庙等建筑项目。他甚至主持这批建筑物的破土动工仪式——祭告“社土”(土地神)。于是,在九峰兴建平和县衙、城墙的同时,城隍庙也在东门内一起动工兴建。王阳明写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十月十五日的《再议平和县治疏》中可以看到上述这一幕:“正德十二年十二月初九日,本职督同各官亲到河头告祀社土,伐木兴工。……至次年五月,外筑城墙俱已完备,惟表墙因风雨阻滞,期在九月完工。县堂、衙宇、幕厅、仪门、六房俱各坚完,惟殿庑、分司、仓库、城隍、社稷坛,亦因风雨阻滞,期在仲冬工完。”【7】

由此可见,九峰城隍庙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十二月与县衙一起动工兴建,竣工于翌年仲冬,在漳属各县的城隍庙始建时间上仅居东山之后。

九峰城隍庙与全省各县城隍庙相比,有两个独特之处。

一是由于王阳明的提议,为了体现朝廷对这一长期动荡不安、未沐皇恩之区的格外重视,同时也为了显示朝廷对平定东南动乱有功之臣王阳明奏疏的重视,平和县衙被恩准县堂与文庙视同府一级建制,而按明代“城隍庙要和县衙同高宽”的规定,这一“恩准”政策使九峰城隍庙的规制规模均居漳属各县甚至全省各县之最。

这座城隍庙就坐落在九峰镇东门内,几经风雨,清代几次修葺,笔者采访之时,该庙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5月和2000年曾两次大修。该庙坐北朝南,占地49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为四进五落建筑群,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为牌楼、门厅、戏台、正殿、后殿,两侧有回廊。整座庙宇结构严密,布局合理,雕梁画栋,既蔚为壮观,又富丽堂皇。

二是该庙的城隍神是一位唐朝诗人——王维。这在全市甚至全国诸多的城隍爷队伍中,可谓是独一无二的现象。地方史料没有是谁把王维奉为九峰城隍庙神祗的记载,这里民众世代相传的说法是:王维入主九峰城隍是王阳明选定的。

笔者根据各地城隍神人选都不相同(大致是有功于社稷或在某方面為老百姓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的现状和作法,考察了王阳明的生平事迹和宦场起落,并把其与王维作了一番比较,认为民间的传说不无道理。第一、王阳明是该庙的设计者和主持人,而且当时他还是这里的最高军政长官,这一双重身份使他顺理成章地“设计”了城隍神人选,而作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的他也拥有选择城隍神人选的最高权力;第二、王阳明和王维在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两者都是才学出众的学者,都同样醉心于诗赋,都同样有崇尚儒释的思想,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两人都同样有过宦海沉浮的曲折际遇。可以说,是惺惺相惜的思想感情和对王维人品才学的崇拜,使得王阳明把宦海几度浮沉的盛唐诗人、曾经的尚书右丞、最后的“辋川居士”王维推上九峰城隍的神座,嬗变为地方黎庶的保护神和官吏执政的监督神,成为全国唯一以唐诗人王维为城隍爷的城隍庙。

注释:

[1]《平和县志》第13、52页。群众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

[2]王守仁:添设清平县(后为平和县)治疏。载《平和县志》第974页。群众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

[3]南靖县义民乡老曾敦立、林大俊给王阳明的呈文。载《平和县志》第974页。群众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

[4]王守仁:添设清平县(后为平和县)治疏。载《平和县志》第974页。群众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 。

[5]《平和县志》第977页。群众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 。

[6]《平和县志》第974页。群众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 。

[7]《平和县志》第975页。群众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 。

注:本文发表之后引起各界特别是平和县文化部门的关注,加强保护工作,九峰城隍庙 2013年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城隍县志城隍庙
两个城隍
城隍庙的来历
城隍庙是怎么来的?
逛镇江城隍庙街
县志里的乡贤
在中国很多城市都有的城隍神是谁?
城隍庙里红红的年味
城隍庙的世俗担当:反腐戒贪
缠访者入县志
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