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特色建设与课程想象力

2019-09-25万伟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学校特色

【关键词】学校特色;课程想象力;教育述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9-0053-03

【作者简介】万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13)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博士。

课程是一个学校最重要的产品。不同的学校所提供的课程知识总是各有特点、具有差异。学校的特色发展离不开课程建设,课程作为教育活动的基本载体,是学校发展的核心,也是学校通过特色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以及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载体。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学校必然需要特色校本课程作为支撑,学校特色课程的质量是衡量学校特色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学校也都在自觉通过课程建设,彰显自身特色。在特色发展之路上,学校的课程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与误区。

一、狭隘特色课程建设中的常见误区

1.“人无我有”或“人有我无”。为了追求所谓的特色,学校为了创新而创新。他们认为别的学校不开的课程,我开了就是特色。反之,他们认为人家已经开设的课程、已经建设过的课程,因为缺乏特色,所以即使对学生发展有价值,学校也不会去做。在这样的一种“特色追求”下,学校之间的病态竞争、封闭运营削弱了区域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整体水平,形成了不良的课程生态。

2.“咬文嚼字”。在学校课程建设的热潮中,生命课程、幸福课程、阳光课程、小秧苗课程、竹文化课程、太阳花课程等一系列的课程标识出现了,为了显示与别人的不一样,学校往往会寻找一个词语或者一个物件作为学校教育哲学的一种寓意,但是为了自圆其说,学校又不得不生造很多新奇的词语来进行课程的分类与包装。结果学校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课程的文字包装上,却忽视了课程本身的建设。虚假繁荣的特色外衣下,学校追求的是一种浅表的特色,一种文字的游戏,在剥离了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包装后,我们看到的仍然是学校课程开发大同小异的实质。

3.“以偏概全”。学校在历史发展中,必然会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学校想要放大优势,错位发展,无可厚非。但往往会出现以一项狭窄或单一的优势,企图覆盖学校整体发展的现象。比如某些学校的“石文化”“水文化”“山文化”“竹文化”建设,企图把学校所有的课程、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往这些所谓的特色上靠。再比如说某些学校的民乐特色、绘画特色、劳技特色、乒乓球特色等,成为学校长期的“课程名片”,学校沉浸在这些特色中沾沾自喜,故步自封,看不到学生与教师的发展需求、看不到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些所谓的特色成了束缚自身视野和发展的枷锁,成为一种发展道路上的包袱,引领学校走向一条狭窄的、安于现状的发展道路。

二、学校特色建设,需要课程想象力

不同的学校,开发出的课程的宽度、广度、深度完全不同,即使课程名称一样,内容也大相径庭。有些学校的课程,会让人有一种惊艳的感觉,他们的课程想象力让我们叹为观止。那么什么是课程想象力?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格局。教师的眼界决定课程的边界,一所学校的格局和视野也决定了这所学校课程的品位与品质。人们常说,“胸襟的宽窄,决定命运的格局,你能包容多少,就能拥有多少。”学校的课程建设,也是如此,既需要历史的深度,又需要文化的广度,既要立足本土,又要放眼全球,既要立足现在,又要规划未来,既要博古通今,又要有百年的眼光与坚守。比如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校训是“做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现代人”,结合办学特色,学校构建了融贯中西、兼收并蓄为理念的“STEM+”课程体系。再比如江苏省锡山高中对具有百年历史的“十大训育标准”的传承与超越,都体现了一种海纳百川、百年坚守的大格局,这种课程特色都是积淀深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2.生活智慧。对美好生活充满想象,课程是通往未来美好生活的一段旅程,每个学校的课程规划都显示了规划者对生活本身的理解与追求:眼光狭隘、只见功利的规划者设计的课程必然是单调无聊、急功近利的;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与追求的教育者会把一切生活中美的、对学生成长富有营养的内容,想方设法引入课程。如江苏省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的职业启蒙课程,如某些学校的闲暇课程、摄影课程、电影课程,如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的现代女性素养课程,等等。这种特色都是能够勾勒出美好生活图景的特色,让人心向往之。

3.运筹帷幄。具有课程想象力的学校有化腐朽为神奇,化劣势为优势的能力。有的学校在课程建设中总是抱怨,看到的总是困难和问题,而有的学校,总是善于放大自己的优势,盘活有限的资源,灵活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人、财、物,为课程建设服务,从而打开学校发展的局面。比如无锡藕塘中心小学的少年农学院,依托15亩空地,规划了精彩纷呈的农学院课程。再如南京拉萨路小学的“学程周”课程,打通了校内和校外的资源,实现了教育的跨越时空……善于运筹帷幄的学校,总是能够在现实的残酷与逼仄的空间中实现实践创新,把学校的每一个场馆、每一种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成为生动的课程元素。特色发展应该是学校基于现实条件下的理智选择和实践创新。

4.人文关怀。课程的想象力应该体现一种人文的关怀,体现对学生当下的关切,对学生未来的展望,对学生需求的满足,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期待,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乃至对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这种特色是有温度的。

5.弹性张力。僵化的、步调一致的强制性特色在学校逐渐不受欢迎,课程建设需要体现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自主发展空间的留白,丰富机会的选择、富有创意的表达,形成柔软而有张力的特色。

三、提升学校课程想象力的几个关键问题

1.构建乐学习、会生活、朝气蓬勃的课程场阈。学校的特色建设最需要的是具有好的课程场阈作为底色。只有师生乐学习,会生活,始终保持一种持续生长的状态,学校的课程建设才可能朝气蓬勃,充满想象力。反之,如果学校缺乏这样一种课程生态,即使请再多的专家帮助课程规划、设计,都无济于事。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的职业启蒙课程中,有一系列充满吸引力的活动主题,比如创意桃酥的制作、创意麻糕制作、自制润唇膏等,这样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生活技能的同时,还萌生了初步的职业梦想,深受学生喜欢。这些主题背后,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一批爱学习、会生活的师生在课程中怡然自得的愉悦之心。

2.形成全面科学评估需求的课程立场。学校的特色建设需要正确的课程立场,这种立场就是始终听取来自各方的声音。在课程建设中,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课程满意度评估、自由选课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老师、家长乃至社会各界对课程的意见、建议,在这些反馈中不断寻找课程的成长点,这是学校提升课程想象力的关键所在。

3.展现开放、充满活力的课程样态。学校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往往体现了学校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一个开放的、善于发现和利用资源的学校在课程建设中总会给人以惊喜,一个封闭的、目光短浅的学校总会抱怨资源的不足,课程建设的艰难。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的课程开发充分利用了当地职业学校的优质资源,南京外国语学校则注重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的融合,无锡第一女子中学将东南大学、江南大学、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等作为课程建设的联建共建单位,借助他们的智力资源。三所学校的课程建设都体现了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样态。

4.整体规划学校的结构性课程特色。当前学校的課程特色,往往不是来自一门单一的、孤立的课程,而是体现一种整体的、结构性的特色。特色课程,是学校课程顶层设计下的个性化实践,横向要与学校其他课程协调互补,以体现内容上的侧重、功能上的分工;纵向上则要与学校教育哲学、办学理念进行对接,以体现方向的统一与目标的一致。

猜你喜欢

学校特色
学校特色建设的文化选择
学校的社会水平与改进模型
博古通今集精粹 传扬文化开新境
开展校园育人活动,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浅谈学校管理创新中的教师差异化管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特色发展研究
基于办学理念的美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探讨
让书香飘满校园 让墨宝点亮人生
学校特色文化:在创新中丰实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