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供应链的变化趋势和对策建议

2019-09-25洪群联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供应链

洪群联

全球供应链是将分散在全球范围内的原料、生产、流通、消费、售后的各个环节及其市场主体组织起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创新,使供应链上的成员准确快速了解全球生产和消费动态变化,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畅通协同,达到降低成本、扩大收益的目标,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生产要素资源的重要组织形式。实践表明,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分工专业化趋势,跨国企业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布局全球供应链,不仅实现自身及其合作伙伴共赢,也给相关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好处,全球供应链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协同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五大趋势变化

(一)成本变化和科技进步正在改变我国作为全球供应链制造环节和“世界工厂”的地位

追求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是跨国公司进行全球供应链布局的直接驱动因素。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凭借低廉的劳动力、土地、环保等成本,成为跨国公司布局生产制造环节、选择制造供应商的重要区域,快速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当中,并由此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在欧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下,众多的中国企业主要承担起生产制造角色,加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生产网络,形成较为紧密的供应链合作关系。随着成本变化和科技进步,我国生产制造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步消失,在全球供应链中作为制造环节的地位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这个趋势可能进一步加快。

从要素成本角度看,我国劳动人口结构发生转折性变化,土地、能源、税费等综合性生产成本快速上涨。到2018年,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至8.97亿人,占总人口的64.3%,从2011年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以来已连续第七年“双降”,就业人口总量也首次出现下降。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调查数据显示,上海普通工人基本工资为495美元/月,分别是曼谷的1.35倍、新德里的2.2倍、河内的3.19倍、金边的4.9倍、仰光的6.97倍。《福布斯》杂志2017年调查显示,上海、北京、深圳月薪中位数分别达到1135美元、983美元、938美元,高于克罗地亚(887美元),与立陶宛(956美元)和拉脱维亚(1005美元)基本相当。不仅在劳动力成本上高于东南亚、东欧等国家,在投资生产成本上也接近甚至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浙江省江南化纤有限公司是首家在美国建立再生聚酯短纤维制造工厂的中国企业,2015年投资测算显示,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地价、油价、天然气价、工业电价、银行借贷利息分别为2万元/亩、5.4元/升、0.39元/立方米、0.448元/千瓦时、2.5%,而浙江省慈溪市相应成本为18万元/亩、6.9元/升、3.16元/立方米、0.687元/千瓦时、6.0%,差距可见一斑。

从科技进步角度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于重要的交汇期,科技创新不断加速,一批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正在孕育突破。经过多年发展追赶,我国许多高端产业、技术、要素融入到全球高端环节中,不断拉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部分领域占据了世界领先位置、进入“无人区”。在此背景下,我国正致力于抢抓新机遇、占领制高点,必然向全球供应链的研发设计环节加速延伸和转型。

(二)国际经贸规则重塑正在推动全球供应链重返封闭性、歧视性、区域性的供应链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特别是WTO的成立极大推动关税税率降低和贸易壁垒消除,使各国间商品流动更加自由、成本更低,全球供应链涵盖国家、企业、产品也越来越多,开放性、普惠性、全球性的供应链加快形成。直接表现:一是WTO成员数量和贸易规模增大,关税税率、准入门槛降低。目前WTO拥有164个成员,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2015年12月17日,WTO的54个成员国达成18年来规模最大的关税减让协议,取消了对201项IT产品1.3万亿美元贸易的限制;二是全球贸易中中间品比例不断上升,各国以出口中间品的形式相互嵌入彼此供应链中,形成全球供应链网络化格局。本世纪初,中间品进口总量占到OECD国家进口总量的一半,占中国、巴西等较大发展中经济体进口总量的3 /4。

近年来,发达国家正在试图通过主导一些大型区域贸易协定来强化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主导优势,将供应链合作模式由“全球模式”转型为“俱乐部模式”,成员参与方式则由基于多元化的鼓励加入转变为根据主导国家需求的有条件准入。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等。例如,CPTPP的前身《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条款等方面具有明显排外性,原产地规则在促进成员国间生产一体化和形成完整供应链的同时,割裂了与非成员国的经贸联系,力图通过严格的原产地规则绕开中国。虽然美国退出TPP,但并不意味着美国将忽略和放弃对现有全球供应链的控制,相反其将会更大程度推进体现和维护美国利益意图的区域性贸易协定。

(三)欧美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正在引导全球供应链部分环节回归本地化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发达国家意识到,在快速“去工业化”进程中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过度发展,虚拟经济膨胀化和产业泡沫化重创了实体经济。为解决产业空心化、增加就业、保持经济稳定增長,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力图巩固其技术和产业领先优势,高端制造出现向发达国家回流的态势。例如,美国实施重振制造业战略,相继推出“买美国货”《制造业促进法案》“出口倍增目标”“促进就业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及战略部署,以加速制造业回归。德国出台《国家工业战略2030》,有针对性地扶持重点工业领域,逐步扩大工业在德国经济总量的份额至25%并且在欧盟的比重达到20%,以保证德国工业在欧洲乃至全球的竞争力。

欧美国家制造业回流战略也产生了一定效果。波士顿咨询集团对200个大型制造企业调查显示,21%的企业表示已经开始或预备将部分生产线从中国搬到美国,31%的企业开始考虑“回流生产”。流入美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规模呈现新一轮高速增长,2015、2016年分别高达3799亿美元和3850亿美元,居历史最高位,占全球FDI比重回升到25%左右,说明美国对全球资金吸引力增大。同时,机器人、人工智能、高度自动化等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高昂人工成本的制约,代替部分劳动力同时改善工作条件,使欧美发达国家推动制造业回流具备可行性。再工业化战略将使部分跨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布局的制造环节和供应商回归本地化。

(四)美国经贸政策正在加速构筑全球供应链布局的新壁垒

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采取的经贸政策严重伤害了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打破甚至中断既有和正在形成的全球供应链,限制更多经济主体参与其中,减少了多样化供给和需求,对世界经济和人民福祉带来不利影响。美国利用多种手段限制更多经济主体参与全球供应链布局,减少了多样化供给和需求,构筑新的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使全球供应链布局面临重新调整。

(五)可持续理念兴起推动全球供应链目标从经济利益最大化转向经济、环境和社会综合绩效

上世纪80、90年代,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欧美国家逐渐兴起。迫于日益增大的外部压力和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跨国公司纷纷制定对社会做出必要承诺的责任守则,或通过环境、职业健康、社会责任认证应对不同利益团体的需要。如何平衡全球供应链各成员和相关方的利益关系,成为跨国公司布局全球供应链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可持续发展对供应链影响集中在三个方面:环境保护,重视全球供应链中产生的污染排放和环境影响,要求跨国公司建立产品回收系统和环境检测系统;劳工权益,反对全球供应链中的就业歧视、强迫劳动、血汗工厂等不平等现象,要求建立全球统一的劳工标准;社会福利,强调国家对社会福利改进的责任,要求政府监督全球供应链的运作过程。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响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法律法规,在供应链发展中规范企业责任行为。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趋势,全球供应链的目标从之前的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转向提升经济、环境和社会的综合绩效。供应链企业既要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也要关注自身的环境表现和社会表现,供应链核心企业还要协调监管供应链其他成员行为,以确保整个供应链长期效益最大化。由于发达国家对环境保护、劳动权利保护、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往往较高,通过供应链的全球化,必然促使发展中国家供应商提高标准、改善环境、强化劳工权益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四点对策建议

(一)积极参与供应链国际合作与治理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主要贸易伙伴形成要素流动、标准兼容、资质认证等方面合作机制。重点扩大与主要贸易伙伴“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范围。推动供应链安全领域国际合作,与主要贸易伙伴形成供应链安全联合声明,建立多渠道、多层次供应链安全体系,探索“供应链反恐伙伴计划”“供应链自然灾害应对计划”等合作形式,协作处理潜在供应链中断风险。与国际海关组织、国际海事组织、万国邮政联盟等国际组织合作,在海事、航运、邮政等领域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共建跨区域甚至全球性的弹性供应链。

(二)巩固和提升制造业综合优势

持续推动大规模减税降费,完善增值税、所得税相关政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实体经济负担。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建设竞争、高效、规范的市场秩序,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能力,稳定我国制造环节优势,避免制造业比重过快下降和产业链整体外迁。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中西部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中等城市和开发区,给予土地、能源、税收、金融、通关等优惠政策,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视可持续发展,完善环境保护、劳动权益等法律法规,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增强劳动人民幸福感。

(三)支持我国企业进行全球供应链布局

鼓励我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在全球范围布局供应链不同环节,高效配置全球资源,实现全球化的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和运输分销。提高我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和供应链的能力,减少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企业的“零和博弈”、恶性竞争,形成高度协同、友好合作的供應链战略伙伴关系。支持我国企业加强对核心技术、重要原材料、关键节点资源的掌控,在全球消费市场加快构建营销网络,提升参与和构筑全球供应链的主动权。

(四)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一个更加开放和多元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对世界各国发展都是有利的。坚持非歧视和开放的核心价值,坚持我方关于WTO改革的三个基本原则和五点主张,继续维护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稳步推动降关税、降壁垒、降补贴。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同时推动相关方就亚太自贸区(FTAAP)谈判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达成共识。

(本文系国家高端智库课题“现代供应链国家战略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

猜你喜欢

供应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考虑碳排放权看跌期权交易的供应链决策研究
考虑碳排放权看跌期权交易的供应链决策研究
基于供应链环境下乐山某超市供应商的选择
基于供应链环境下乐山某超市供应商的选择
国务院:力推供应链领先企业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供应链平台更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