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回顾与展望

2019-09-25张久琴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24期
关键词:体系经济发展

张久琴

一、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发展历程

全球经济治理是当前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它关系全球格局和秩序的形成和发展,关系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更会对身处其中的国家主体产生影响。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基本处于全球治理体系边缘(1949—1977年)。当时,美国凭借绝对优势的经济实力,构建了一套全新的全球治理体系,新生中国游离在体系之外。二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全面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1978—2011年)。这一阶段,对外开放促使中国摒弃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外交模式,转而关注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推动中国对西方主导的国际治理体系發生重大认知转变,推动中国努力克服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寻求双方利益共同点,扩大合作,推动中国逐步融入国际体系和秩序之中。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融入多边贸易体系GATT/WTO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2001年11月10日,在多哈举行的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期间,WTO成员以全体一致方式通过了中国加入WTO决定。以此为标志,中国作为“参与者”开展全球经济治理也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三是新时代,中国开始积极深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2012年至今)。这一阶段,以“一带一路”由中国倡议成为世界共识、G20杭州峰会召开和金砖合作厦门会晤等为标志,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进入新时代,由此也最终实现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由最初的“游离者”,到“跟随者”,到“参与者”,再到最后的“塑造者”的身份变化。

二、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成就与贡献  

(一)给中国自身带来深刻变化

1、中国主动学习、自我变革进程加快,制度和理念逐步与国际接轨

在中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过程中,逐步熟悉国际规则规范,在学习适应的同时积极自我变革,最佳的例子就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大规模修订清理法律法规,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地方性政策法规19万多件,覆盖贸易、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各个方面,并逐步学习了解诸如透明度、非歧视、合规性评估、合法性审查机制等理念和机制,并在国内实行与这些国际理念和制度相符合的全面改革。

2、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大,同时国际责任和压力也加大

加入世贸组织后,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与合作,中国经济在快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得到长足发展,中国经济在全球的竞争地位得到了全面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得到相应扩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由于世界经济的深刻调整和变革,在解决包括全球经济失衡、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公共债务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全球贸易体制等全球性经济问题时,原有的全球治理体系越来越面临理念与规则滞后,代表性和包容性不够,治理主体结构难以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力量格局变迁等问题。国际社会,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呼唤正前所未有的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深入参与全球治理变革。

(二)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产生巨大影响

1、中国成为全球发展的稳定器和动力源,为全球经济治理增添了“正向力量”

在经济领域,自2002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接近30%,是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在贸易领域,根据世贸组织数据,中国已经成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在全球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达到10%以上。在投资领域,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从1992年起连续26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同时对外直接投资年度流量全球排名已升至第3位,为东道国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同时加快了其技术进步,促进了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2、中国切实帮助发展中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代表发展中国家发声,为全球治理体系的主体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就一直通过双边渠道为很多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人员等援助,随着中国对全球体系参与深度和广度的扩展,中国多边援助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开始对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参与全球治理等方面面临的困难表示关切。一方面推动现有治理机制的“增量”改革:在WTO内部,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强调“特殊和差别待遇”原则,在IMF和世界银行内部,要求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份额比重和代表权。另一方面,坚持给予发展中国家实实在在的帮助。比如,在贸易领域,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对36个最不发达国家实施97%税目产品零关税,最不发达国家集体赞誉促贸援助倡议下的“最不发达国家及加入世贸组织中国项目”(简称“中国项目”)有利于最不发达国家降低贫困率、提高生产率、提高制造业附加值,更好参与全球价值链。

3、中国致力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打造更好国际合作平台,推动建立全球治理新模式、新体系

面对世界经济发展困境,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促进全球国家和地区之间深化合作和共同发展,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着重要作用。2013—2018年,中国同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累计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在金融领域,中国倡议成立了亚投行、金砖银行和丝路基金等新型金融机构,开创了发展中国家牵头组建多边金融机构的先河,实现了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补充和新增。另外,2018年开始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是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实际行动,为各国共享中国发展红利搭建新平台。

三、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经验总结

(一)始终坚持以发展中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并依靠发展中国家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贸组织始终坚持发展中国家立场,主张多哈回合贸易谈判应体现发展内涵,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如在2003年坎昆会议前后,中国与广大发展中成员一起,据理力争,最终使欧盟等发达国家放弃了贸易与投资、竞争政策和政府采购透明度等三个议题,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在知识产权与公共健康问题上,中国同印度、巴西及非洲集团成员并肩战斗,批评西方大医药公司只看重巨额专利费而无视成千上万非洲受传染性疾病困扰的劳苦大众的基本需求,使得美国等发达国家做出妥协,同意对《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相关条款做出修改。在2005年世贸组织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同巴西、印度等发展中成员积极协调立场,最終确定了发达国家农业出口补贴要在2013年前取消。2011年,中国在世贸组织“促贸援助”倡议框架下捐款设立了“中国项目”,帮助新加入和正在申请加入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更好地融入多边贸易体制。目前累计捐款达320万美元。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加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联手,推动IMF和世界银行进行了历史上最大幅度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改革:IMF份额中超过6%的份额比重从欧美国家转移到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同时,最贫穷成员国的份额比重和投票权将受到保护;世界银行中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3.13%,使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总额增至47.19%。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难以满足的背景下,中国倡议成立了亚投行、金砖银行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成为现有全球多边开发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增长。

另外,G20杭州峰会最突出的特征和成就之一是将发展议题置于峰会议题的核心位置,以发展议程为世界经济复苏增长开辟新的路径。强调经济发展包容性原则的宗旨在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不平等现象,不让任何国家、任何人掉队。”包容性发展有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客观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推动全球治理秩序向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我国作为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主席国,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制定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第一次采取集体行动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杭州峰会在发展议题的三个第一次是对包容联动发展的最好诠释,向世界释放了中国的一个重要理念:二十国集团不仅属于二十国,也属于全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人民,这也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愿望。

此外,中国还积极主导和参与金砖机制、上合组织、中非、中拉、“16+1”和中阿等发展中国家治理平台建设,一方面,通过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公共产品,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水平得以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合作,鼓励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国际治理中来,有助于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权,有助于全球治理秩序向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首倡和推动的全球治理创新机制。“一带一路”倡导共商共建、合作共赢的理念,同发展中国家积极推动未来全球经济治理格局向多极化、多元化、共同治理转变的理念高度吻合。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通过互联互通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公共产品,致力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资金缺乏等瓶颈问题,为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机遇。“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关注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更好体现发展中国家利益。

(二)始终坚持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结合

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结合,一方面,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利益和需求要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另一方面,体现在一个国家对世界利益和需求的反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的国家利益观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原先以意识形态斗争为主调整为促进国家发展为中心,经济发展成为中国所有工作的重点。在经历了近30年的与世隔绝的发展后,中国领导人意识到,如果不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不顺应整个世界关注经济的发展大势,中国是很难快速实现发展目标的。这一时期中国加入的国际组织都与发展经济密切相关。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身份转变,由过去的“游离者”逐步转为全球治理体系的“融入者”“参与者”,中国的国际责任意识也开始随着实力的提升而不断增强,中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提供贷款用于支持重债穷国的债务调整,另外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除积极参与IMF对泰国、印尼等政府的资金援助外,中国领导人还多次公开承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维护亚太地区经济形势的稳定做出重要贡献。

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对外开放从量变走向质变,在市场准入、国内措施、外资待遇、服务贸易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和市场化改革。中国赢得了加速发展的机遇,也兑现了对世界的郑重承诺。在开展对外关系的过程中,既强调自身出口的作用,也强调自他国进口的积极作用;既强调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也强调带动他国共同发展的重要性。这一时期中国的全球治理重点是对既有国际规则的遵守、吸收和维护,“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是中国在提供国际公共理念型产品方面的尝试。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规模和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的海外利益不断扩大。中国与世界的双向作用日益显著,全球治理的成效日益影响到中国的各个方面。然而,现行全球治理理念与规则的改善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力量格局变迁,难以反映以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利益和诉求。中国需要在深度融入既有全球治理机制的基础上,寻求主动塑造其发展方向,使之更符合自身的国家利益和角色定位,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

(三)始终坚持对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补充,而不是颠覆

随着中国实力的大幅提高,与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间存在的深层次紧张关系不时显现。西方国家质疑中国崛起的方式和意图,“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的发展是对既有国际体系的威胁。但现实是,一方面,中国作为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获益者,不能完全否定现有治理机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另一方面,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具备颠覆现有机制的实力和能力。中国只能通过合作和改革,而非对抗和颠覆的“柔性”方式完成崛起,以积极解决全球问题的态度和行为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比如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国倡议成立了亚投行等新型金融机构,不仅开创了发展中国家牵头组建多边金融机构的先河,同时在货币金融领域实现了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制度补充和新增。“一带一路”倡议是对现有全球经济治理规则的补充与完善。“一带一路”发展的历程和成绩表明,中国是在不改变现有国际规则的情况下,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规则,共同促进全球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四)始终坚持循序渐进,完成从跟随、参与到主动构建身份的转换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十八大之前的30多年,中国参与多边和全球经济治理主要是被动参与,被动适应发达国家制定的国际经济合作规则。而在十八大之后,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成为世界共识、G20杭州峰会召开等主场外交的开展,标志着中国参与多双边和全球经济治理的方式从以往的被动参与向主动构建转变,突出了顶层设计,增强了话语主导权和国际规则制定权。

四、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未来展望

(一)双向互动更为明显

70年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演进和变化,是任何一个现存西方经典国际关系理论都不能完全涵盖和解释的。中国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活动中,并不是单向、被动的接受,而是具有明显的双向特征。一方面,接受国际层面的规范、规则,并内化成为中国自身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中国也将自身的规范和规则上传到国际层面,影响到国际社会,并形成国际社会认可并普遍接受的规范和制度。“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就是最好的例证之一。可以预见,未来随着中国对全球治理的不断深入,随着中国自身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中国与全球治理的这种双向作用的特征表现的将更为显著。

(二)实践创新力更为突出

由于中国经济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后来者”,现阶段全球治理的参与,仍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接轨为主,即以学习认知、熟悉和模仿国际体系的原则、规范和程序为主。虽然,创新时有发生,但并不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中国越来越深入的参与全球治理,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谈判能力和人才支撑的不断提高,全球经济治理的创新力将会进一步凸显。

(三)多边主义仍将是主平台

全球治理是解决全球性问题和挑戰、建立和维护正常国际秩序的需要,不是单一国家所能解决的。尽管当前单边主义盛行,但国际体系日益朝着民主化方向演进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同时也预示着在全球事务中,参与国际集体决策仍会成为各国家主体表达和保障国家利益的重要渠道。因此,多边主义将是今后国际体系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仍将发挥多边主义作为全球治理主平台的作用,坚持以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合作应对不断增多的共同风险和挑战。

(四)仍是发展中国家身份,仍将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是根据中国的发展阶段和经济生产能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入的,承担国际责任也不能脱离自身能力和各种限制。中国仍将长期是发展中国家,既由中国实际国情决定,也有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要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担负全球治理改革大任的考虑。

(作者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体系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经济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