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宣言》民生思想的时代阐释

2019-09-25赵伟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年14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赵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民生思想  时代阐释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14.113

在《共产党宣言》中,虽没有关于民生概念的直接表述,但其间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民生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问题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创造性地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民生问题的看法、观点、思路和政策的综合,[1]这些论述涉及到民生概念、民生目标、民生建设的方法论和具体途径等多方面内容。厘清《共产党宣言》中的民生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问题的重要论述之间的关系,阐明后者在何种意义上继承和发展了前者,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民生概念的时代化拓展

“民生”这一概念是对一定社会中社会成员生活状况的归纳和反映。《共产党宣言》对民生的探讨始终以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为出发点,人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共产党宣言》民生思想的主题。联系《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经典著作的观点,可以将《共产党宣言》中的民生概念定义为:“现实的个人”通过“他们的活动”摄取“他们的生活条件”(包括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生活条件、政治生活条件、精神生活条件和生态生活条件等),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需求。[2]“现实的个人”“他们的活动”“他们的生活条件”三项要素共同组成了民生概念的基本内涵。

“现实的个人”是民生的主体,意指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以需要为本性的人。“他们的生活条件”是民生主体需要指向的对象,从共时性看,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其中物质生活条件构成了其他生活条件的基础;就历时性而言,上述生活条件又是历史和具体的,其内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的需要的不断丰富而日益多样化。“他们的活动”是民生主体需要得以满足的基本形式,也就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在现实社会中,这三种要素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形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中的民生是一个过程性概念,是将历史、现实与未来统一起来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中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问题的重要论述继承了《共产党宣言》从人的生存与发展界定民生概念的方式,坚持植根于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及其实现作为民生概念的核心要义。对当今中国而言,民生主要是指人民的基本生存生活状态,以及基本的发展机会、发展能力和权益保护状况等,包括教育医疗、就业保障和福利救助等方面。

同时,这一民生概念更加聚焦于新时代的中国,彰显了公平正义的价值准则。它立足中国发展现实,强调了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能力和权益所具有的普惠性以及民生建设成果的共享性,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一民生概念体现出“保基本”“托底”的鲜明特征。“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承诺了的就一定要兑现,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3]它紧扣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将“保基本”“托底”的思想贯穿始终,使民生内涵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的利益问题相契合,显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维度。

民生目标的重塑

在《共产党宣言》中,有一段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经典描绘:“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这一论断是对民生目标的直接阐述,表达了三层含义:其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其实就是自主发展,是指主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觉形成并自由发展自己的个性。其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内在蕴含着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既包括需要的全面发展,又包括体力智力、劳动交往、艺术审美、道德修养等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其三,只有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获得了全面自由的发展,其素养、品格、气质、性格、兴趣、情感等个性均得以充分展现乃至张扬,整个社会才能被称为全面自由的“联合体”,这样的“联合体”也就是彻底消灭了私有制和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看作人类解放的最终目标,同时也视为民生的最高目标。

《共产党宣言》中的民生目标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面提出的,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而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问题的重要论述里提出的民生目标却是直接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这便决定了作为民生目标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当今中国必然包含更加具体的现实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申明,全党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5]。“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最好的中国化表达。“美好生活”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除了更理想的物质文化生活以外,还包括更多样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更舒适的人居环境等多个方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正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更加全面自由的发展的殷切需要。

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民生目标,是由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和主要矛盾决定的。当前中国迈入了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要及其满足过程正是民生的基本含义,因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便成为民生追求的目标。

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民生的目标,体现了应然和实然的辩证统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是指引当前我国民生发展的航标,又是现实民生建设切实可及的阶段性成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仅是一个居于彼岸世界的理想、一個为之奋斗的应然状态,它更是此岸世界的实然存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经验事实,我们民生建设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民生目标的实现。民生目标的这一理论特质从哲学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意义和价值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

民生思想中方法论的创新

《共产党宣言》中的民生思想的划时代意义不仅在于对民生内涵与目标的阐发,还体现在其科学的方法论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辩证法这一科学方法论出发,把人类社会看成一个有机体,将民生问题作为一个要素放到人类社会的整体历史发展中予以观照和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这样描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的民生状况:“工人变成赤贫者……资产阶级……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6]必须强调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止步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谴责上,而是致力于探索造成无产阶级民生困苦的根源。令无产阶级生活每况愈下的直接原因是资产阶级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而资产阶级赖以“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7]。由此可见,正是整个社会层面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生产和再生产导致了无产阶级的民生状况愈发恶化,甚至陷入到非人的境地。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问题的重要论述中,辩证法贯穿始终,形成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大民生逻辑”。“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系统工程”,大民生逻辑没有囿于民生一隅求解民生问题,而是将民生置于全新的时空框架中,以宏大的视野审视当今中国的民生发展和民生建设,旨在通过剖析民生与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济发展间的逻辑关系和相互作用,探索出一条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科学路径。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8]“中国梦既是‘强国梦‘民族复兴梦‘现代化梦等宏阔大梦,也是普通百姓的‘幸福生活梦”。[9]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核心内容的民生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梦的福利基础,同时又是中国梦的根本指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样包含着鲜明的民生指向和民生意蕴。要言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使人民的生活更加殷实,全面深化改革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依法治国体现在民生领域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生权利,全面从严治党则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根本保障。[10]经济发展与民生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前提,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问题的重要论述所体现出的辩证方法论为有效破解我国当前的民生问题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前提。

民生建设路径的新释

民生建设的具体路径是民生思想或关于民生问题的重要论述中与现实社会的民生实践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它主要回答的是“怎么做”的问题。《共产党宣言》明确提出,彻底改善无产阶级民生状况的唯一道路只能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消灭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1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不仅详尽剖析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客观条件,论证了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明确阐述了为解决民生问题无产阶级革命所应采取的战略步骤。

沿着《共产党宣言》开辟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问题的重要论述既注重从社会整体发展的高度讨论民生建设,又致力于从民生领域本身出发找寻解决民生发展难题的锁钥。不同在于,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具体路径的论述是在21世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语境下展开的,这便意味着目前中国的民生建设必须依靠改革和发展、而不是《共产党宣言》意义上的暴力革命来进行。

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全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民生建设水平,为“民生梦”的实现打下牢固基础。坚持创新发展,深入探索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为经济建设和民生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深化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经济社会协调、硬实力和软实力间的协调,以经济的协调发展带动民生建设的协调发展;践行绿色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人民的美好生活筑牢永续发展的根基;促进开放发展,积极引进国外民生建设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民生建设的时代化与现代化;推动共享发展,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中提升民生品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其次,在民生领域,要严格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工作思路开展民生体制机制改革和民生发展工作。以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对困难家庭大学生的资助为重要民生任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就业作为民生工作重点,注重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创业就业;以改革促民生,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继续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统筹层次[12];准确把握舆论导向,引导人民群众树立起勤劳致富的生活理念,为追求美好生活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问题的重要论述是对《共产党宣言》中民生思想的时代阐释,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开辟了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世纪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逻辑范式的激进转向及对我国的启示”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8BKS051)

注释

[1]参见刘刚:《习近平的民生思想》,《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5期,第21页。

[2]参见王贤斌:《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探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第7页。

[3]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14页。

[4][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4、283页。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偉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

[6][7]《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84页。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56页。

[9]贺方彬:《民生视阈下的中国梦解析》,《河南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第33页。

[10]韩喜平、巩瑞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民生导向解析》,《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8期,第5页。

[12]刘明松:《习近平民生思想的方法论与实践论》,《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年第11期,第40~41页。

责 编∕张 晓

Abstract: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contains profound people's livelihood thoughts.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people's livelihood scientifically responded to a series of important practical issues such as what kind of livelihood China should try to provide to the people in the new era and how to realize it. The discuss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expand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people's livelihood in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by defining it as the basic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people and their basic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and protection of their rights and interests. The discussion of the goals of people's livelihood has always focused on "people's yearning for a better life", imbuing the goals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thought in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with distinct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discussion of the "logic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has innovated the methodology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thoughts in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The discussion on how to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has emphasized both economic growth and reform for people's livelihood, and made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thought in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Keywords: Communist Manifesto, people's livelihood, explanation of the times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
关于《共产党宣言》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