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研究

2019-09-25龚齐珍陶东阳

党史文苑 2019年9期
关键词:政治立场中心群众

龚齐珍 陶东阳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它要求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而“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鲜明表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观点,坚定地站在人民立场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成立98年来,不论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如何变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殚精竭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根本立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坚持什么样的政治立场,反映的是这个国家执政党的政治立场及价值取向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为什么我们国家能从“一穷二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什么广大人民群众能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坚定地站在人民立场上。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奋斗目标,紧紧依靠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从人民中汲取无穷智慧和力量。

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p1094-1095“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眾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1]p809这些重要论述生动阐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最高行动准则,诠释了人民至上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必须把人民至上作为我们党矢志不渝坚守的价值追求。党的七大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之后成为我们党一直坚持的宗旨和根本立场,成为我们党始终高扬的一面旗帜。正是因为坚守人民立场宗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真正的国家主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党的奋斗目标,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指出,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p372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2]p377的科学论述。邓小平的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党坚持人民立场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有的地区达到了小康水平,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逐步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的认识,并根据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坚持和发展。江泽民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3]p279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我们党最本质、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就是坚持人民立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分析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新世纪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2003年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胡锦涛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这其实也回答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凝聚推动社会发展的伟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时代和方位,科学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又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提出了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习近平执政理念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出了许多重大思想。例如: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将改革进行到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下大气力破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等等。这些无一不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在实践中,着力解决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国务院扶贫开发办数据显示: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人,6年时间减少了8000多万人,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报告上的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低保、住房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编织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才能够始终得到人民的擁护和支持,我们党和国家才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取得一个个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的必要性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无论世情国情党情如何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理论的继承者,更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践行者。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许多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的最高价值准则,我们党的事业就能取得成功。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党面临着新的使命、新的挑战,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带领广大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最终实现伟大梦想。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得更为强烈。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还表现在精神方面;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放心;不仅要有学上,还要能享有更优质公平的教育;等等。人民的这些期盼都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永远保持奋斗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广大人民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和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是完成新使命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部署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是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现代化强国,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我们要更加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勇于担当,始终坚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切实把使命扛在肩上。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是应对新挑战的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过7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党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压力前所未有。从国内来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6月24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的:“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党内存在的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已经解决的问题还可能反弹,新问题不断出现,‘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复杂严峻。”同时,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社会矛盾和问题会出现交织叠加现象。从国际来看,虽然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没有变,但国际敌对势力遏制中国和平发展的企图仍然存在,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威胁持续蔓延,国家安全面临新挑战;虽然各国之间呈现出高度依存性和密切互动性,但在当下全球化时代,仍面临着霸权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民粹主义等威胁,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全球治理正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虽然全球化增进了各国之间联系,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但也带来贫富差距加大、国家间竞争愈加激烈等挑战。在新时代,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环境,面对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更需要我们党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一致、同舟共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要求我们党要始终遵循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坚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守为人民谋利益的初心。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就要求我们:第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紧紧依靠人民,因为“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13亿人民的力量。”[4]p97,98因此,我们党无论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第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拜人民为师,因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4]p27。在工作中,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虚心向人民学习,汲取人民智慧。第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由人民来评判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因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4]p27。俗话说,鞋子是否合脚,只有脚知道。同样,人民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是否得到改善、人民权益是否得到保障,只有人民才有评判权。第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例如,我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是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在實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人民主体的重要作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视为最高利益,我们党才能拥有最广泛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成为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从而赢得人民的信任、拥护和支持,也才能凝聚起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群众推进各项伟大事业,从而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就是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把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和感染力。第一,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就是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促发展,无一不是为了让人民过上越来越好的幸福生活。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更应该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深入了解民情民意,精准对接民需民盼,做到人民关心什么就抓什么,人民期盼什么就推进什么,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造福于民,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第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就要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要当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守护人,就“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4]p388。要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例如,近期内必须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治理,深挖细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要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让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更好地服务人民。第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就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一个执政党如果不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听任各种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会损害党群关系,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因此,作风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就要坚决纠正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这“四风”问题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直接表现,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我们要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就是要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改革是为了发展,发展是为了让广大人民享有美好生活。目前我国经济总量虽然位居世界第二,但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问题还比较明显。如何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这就要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5]p214第一,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就要更加注重公平公正。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使所有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人。第二,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就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通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下功夫。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消除地区差距、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加强就业、教育、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低保、住房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第三,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就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人人都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供法治保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龚齐珍,女,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党的建设;陶东阳,女,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建设。

[基金项目]江西省党建研究会2019年度全国自选课题。

责任编辑 / 彭月才

猜你喜欢

政治立场中心群众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论政工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及策略研究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