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卵巢囊肿MRI影像特征分析
2019-09-25蒋清华林剑军
蒋清华 林剑军
新生儿卵巢囊肿虽然有自行消退的特点,但容易发生扭转、破裂、感染等并发症,危急患儿生命。卵巢囊肿手术指征是病灶大于4 cm,产后仍增大或合并扭转等并发症[1]。增大的卵巢囊肿容易与其他脏器外囊肿混淆,导致过度诊治,掌握囊肿的MRI 特征, 有利于准确诊断及临床处理。
病例资料搜集我院 2014年2月~2018年12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囊肿的患儿7 例,年龄在1~28 d,中位年龄为14 d。7 例患者均于产检期间查B 超示胎儿下腹部囊性包块,其中2 例患者产检过程中B 超提示包块逐渐增大。
使用 Philips Achieva 1.5 T MRI 扫描仪,体部 8 通道相控阵线圈。快速自旋回波 T2WI(TSE)轴位(TR 497 ms,TE 80 ms,视野 230 mm,NSA 3 次);梯度回波 T1WI(SE)矢位和轴位(TR 10 ms,TE 4.6 ms,视野 230 mm,NSA 2 次);层厚4.5 mm,层间距1 mm。检查前由医生陪同,部分患儿需注射苯巴比妥(鲁米那)10 mg/kg。
图1 患儿,女,生后11 d,右侧卵巢囊肿。a)孕35 周胎儿B 超示右下腹部囊性包块;b)T1WI 呈均匀低信号;c)T2WI 冠位示右下腹囊性均匀高信号影,下缘有小的突起向盆腔方向延伸;d)增强示囊肿壁薄,未见明显强化;e)生后术中诊断右侧卵巢囊肿;病理诊断符合单纯性囊肿 图2 患儿,女,20 d,右侧卵巢囊肿伴出血坏死。a)T2WI 冠位示右下腹混杂高信号影;b)、c)间隔1 h 后行MRI 检查,示左下腹类圆形混杂高信号影,边界清楚,下缘有小突起向盆腔方向延伸;d)孕34 周胎儿B 超示右侧腹腔内囊性包块,生后术中诊断右侧卵巢囊肿并扭转、囊肿蒂扭转720°;e)病理诊断符合(右卵巢)囊肿伴出血坏死
本组7 例病例的MRI 表现特征为囊肿壁薄,下缘局部向盆腔突起并延伸;张力较低,形似包裹性积液(图1);活动度大,其中1 例患儿进行MRI 扫描囊肿位于右下腹,中途因躁动暂停检查,间隔1 h 再次扫描发现囊肿位于左下腹(图2);1 例产前超声示左腹部液性暗区,出生后患儿MRI 示病灶位于左下腹, 术中证实为右侧卵巢囊肿(图3);2 例产前超声示左侧腹部液性暗区, 出生后MRI 位于右下腹, 术中证实为左侧卵巢囊肿;1 例患儿MRI 示病灶位于右下腹,术中证实为左侧卵巢囊肿。5 例伴不同程度扭转,最轻的是90°扭转,严重的 720°扭转;4 例伴出血,病灶信号特点呈混杂状。3 例行增强检查囊壁未见明显强化(表1)。
讨论新生儿卵巢囊肿的转归:出生时高达98%的女婴有小卵巢囊肿,20%的新生儿囊肿大于9 mm,随母体激素下降囊肿自行消退[2],因此对其的处理通常为期待治疗,出生时和出生后可进行连续的超声随访直到囊肿消退。囊肿未消退可增加对囊肿为非卵巢病变的怀疑。最严重的问题是恶性肿瘤和可能出现扭转伴卵巢坏死。复杂性、症状性、不断增大或持续4~6 个月以上的囊肿通常需要外科切除进行干预[3]。
图3 患儿,女,生后3 d,右卵巢囊肿蒂扭转伴出血坏死。a)T2WI 冠位示左腹部混杂信号囊性包块,以高信号为主,周围肠系膜广泛高信号,腹腔渗液,子宫位于盆腔左侧;b)T1WI 轴位示左腹部囊性包块呈高信号;c)产检行B 超提示胎儿腹腔左下腹囊性包块;生后术中诊断右卵巢囊肿蒂扭转并囊内出血;d)病理诊断符合(右卵巢)囊肿伴出血坏死
表1 各例新生儿卵巢囊肿MRI 影像表现、产前超声检查、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
影像特点: 本组腹部囊肿全部为胎儿期经超声诊断,孕期囊肿有增大趋势,出生后为进一步明确囊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而选择无辐射、 软组织分辨率高的磁共振检查。卵巢囊肿的检查首选超声, 但其显示的解剖范围有限,诊断符合率依赖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经验。MRI 可以准确对病变定位,并清晰显示病变的结构,大视野可以全面观察腹盆腔的情况[4]。依据囊肿壁及囊内囊液情况,分为单纯型及混合型,其中混合型多合并扭转及出血[5]。卵巢囊肿最大的危害是扭转, 一旦扭转容易连同卵巢一起扭转、坏死,会影响卵巢功能,严重时会破裂、感染。本组7 例卵巢囊肿有5 例伴不同程度扭转。其影像学特点有如下几点:(1)形态分布:呈椭圆形,边缘与周围脏器相关分界清楚,下缘有小的突起向盆腔方向延伸。(2)位置活动度大。虽然位置改变大多是伴扭转可能, 也有手术证实没有扭转,但检查发现位置移动范围较大,与囊肿的蒂较长相关[6]。也可以造成卵巢囊肿游走,可达中腹部及上腹部[7],甚至达对侧腹部。(3)张力低。可沿肠间隙边缘分布,酷似包裹性积液。(4)信号多变。未扭转的囊肿多呈T1WI 低信号,T2WI高信号,信号均匀,合并蒂扭转多有出血,呈混杂T1WI 等、高信号和混杂T2WI 高信号。(5)增强检查囊壁较薄,无明显强化。本组MRI 特点与文献产前胎儿卵巢囊肿相似[8],其生后MRI 最大特点是下缘有小的突起向盆腔方向延伸,提示来源于附件,见到女婴此征象提示卵巢囊肿。这主要源于新生儿卵巢囊肿最初在盆腔,增大后由于向上移位以及从狭窄的新生儿盆腔中移出而可能被识别为无症状的腹部肿块,与卵巢、附件相连形成特征的小突起及椭圆形结构,磁共振优势就是软组织分辨率高,容易观察到细微的征象。另一特点是张力低,类似包裹性积液,如结合下缘形态特点、位置改变,要考虑卵巢囊肿可能。当MRI 出现囊肿位置移动范围较大、 出生后MRI 囊肿位置与胎儿期超声检查相反、囊肿信号复杂、有出血征像,子宫偏于一侧、肠系膜水肿、腹腔积液等征象时,高度怀疑囊肿扭转可能。新生儿期子宫卵巢韧带通常较为细长,之后会随着女孩进入青春期发育成熟而缩短,生理因素是新生儿卵巢囊肿活动度大、容易扭转的原因。
鉴别诊断:(1)囊性畸胎瘤:来源于附件,下缘也有突起向盆腔延伸,但囊性畸胎瘤囊壁厚,有强化,质地中等,很少沿脏器边缘分布。(2)肠系膜囊肿:根据病变来源不同,肠系膜囊肿分为淋巴源性、肠源性、间皮源性等类型[9]。淋巴管畸形可沿肠间隙蔓延,多发分隔;其他浆液性或黏液性囊肿多呈圆形,张力中等,扭转可能性小,信号较均匀。(3)肠源性囊肿及肠重复畸形:肠源性囊肿是一种罕见的先天畸形,WHO 将其定义为囊肿内壁衬有类似于胃肠道上皮、能分泌黏液的上皮组织;而肠重复畸形因有完整的肠壁各层结构而壁更厚。此两种囊肿均壁厚,可沿着胃肠道发生于任何部位,邻近胃肠道壁、肠系膜的一侧,回肠是最常见的部位,通常为球形或管形。(4)胎粪性假性囊肿:常合并肠梗阻、腹膜炎,有环形或条状钙化。
综上所述,卵巢囊肿有一定影像学特点,掌握其特点,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相关处理或随诊, 对于MRI 特征提示有扭转可能的病例,建议临床及时处理,对于无明确扭转的小囊肿应避免过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