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发病4.5~9.0 h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019-09-25赵冬太李雪梅
赵冬太,李雪梅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新乡 453000)
脑梗死是对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的常见疾病,致残率与致死率较高[1]。溶栓疗法对于早期脑梗死患者有明显治疗效果,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2]。对于发病时间在4.5~9.0 h的脑梗死患者是否应当实施溶栓治疗,目前临床还未形成统一认知[3]。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近年来尝试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对发病时间在4.5~9.0 h 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2013年4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2例发病时间为4.5~9.0 h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头颅CT、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磁共振弥散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患者均接受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凝血功能等检查。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19~71(58.96±4.13)岁;发病时间4.5~9.0(6.15±0.38)h;观察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20~70(59.15±4.08)岁;发病时间4.5~9.0(6.21±0.42)h;2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592)30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台湾济生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C20090014)25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若无出血,给予阿司匹林(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6020722)200 mg,口服,每日1次,连续服药3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先给予rt-PA(长春豪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1038)0.9 mg·kg-1溶栓治疗,首先将10%的rt-PA快速静脉推注,剩余药物连续静脉滴注,60 min内滴完。溶栓期间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护,最初2 h内,每15 min监测1次,之后6 h内,每 30 min 监测1次,最后的16 h,每1 h监测1次,到溶栓治疗后24 h停止。
1.3 观察指标(1)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7、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风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判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值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2)治疗后90 d,采用Barthel指数[4]评估2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能力越强。(3)治疗后90 d,采用修订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5]评估患者预后情况。无临床症状为1分;有轻度残疾,无法完成健康者的所有活动,基本生活可自理为1~2分;中度残疾,需要在一定辅助下才能行走为3分;重度残疾,需要辅助才能行走,且日常生活无法自理为4分;重度残疾,患者卧床,大小便失禁,需他人持续照顾为5分;死亡为6分。0~2分:预后理想;3分及以上:预后不佳。(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2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结果见表1。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及7、14 d,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2.2 2组患者Barthel指数与mRS评分比较结果见表2。治疗后90 d,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90 d Barthel指数与mRS评分比较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患者发生牙龈出血5例,经压迫止血后出血停止;皮肤瘀斑1例,头颅CT检查显示症状性颅内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7/40)。观察组患者发生牙龈出血6例,压迫止血后出血停止;皮肤淤斑2例,头颅CT检查显示症状性颅内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9/42)。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1,P>0.05)。
2.4 2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对照组患者预后理想21例(52.50%),预后不佳19例(47.50%);观察组患者预后理想31例(73.81%),预后不佳11例(26.19%)。观察组患者预后理想者所占比高于对照组(χ2=4.010,P<0.05)
3 讨论
脑梗死即缺血性脑卒中,是脑组织局部发生缺氧、缺血,进而造成脑组织坏死的疾病。对此类患者而言,早期溶栓,促使脑组织血液供应尽早恢复,是重要且有效的治疗思路。早期溶栓可促使闭塞血管尽早恢复通畅,脑血流恢复,挽救可逆半暗带脑细胞,促使脑梗死面积缩小,进而改善机体预后[6]。静脉溶栓操作简便,近年来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目前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中可选取的药物较多,包括rt-PA、尿激酶等,在治疗中选取有效、安全的药物对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7]。
rt-PA是第1个被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基因重组溶栓药物,且疗效显著。rt-PA与纤维蛋白的亲和力较强,可特异性激活血栓内纤溶酶原,且不会对纤溶系统造成过度影响,因此导致患者出血的风险较小,是急诊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理想药物[8]。溶栓治疗有一定时间窗,且时间窗是保证溶栓安全性的重要前提。现阶段,国际公认rt-PA静脉溶栓的时间窗为发病后3 h。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发病时间在4.5 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通过rt-PA溶栓也可取得良好效果。但很多脑梗死患者不能在时间窗内及时获得治疗,因此,探讨超时间窗(4.5~9.0 h)患者的溶栓方案意义重大。本研究给予观察组患者rt-PA治疗,而对照组仍实施常规治疗,结果发现,治疗后24 h及7、14 d,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 90 d,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rt-PA治疗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增强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预后理想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rt-PA治疗发病时间为4.5~9.0 h的脑梗死患者,可有效减轻其机体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预后,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