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山区葡萄主要病虫害种类调查及灾变规律研究
2019-09-25付丽范昆曲健禄
付丽,范昆,曲健禄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 271000)
鲁中山区即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面积大约6.5万km2,北部泰山、鲁山、沂山构成了鲁中山区的主体,南部有徂徕山、蒙山等[1]。自中部山地向东南、西、北逐渐降低为低山丘陵区和山前平原,山间有小型盆地及河谷。受地形影响,降水比较丰富。其中低山、丘陵、谷地及梯田适宜于经济林树种的种植[2]。鲁中山区以种植鲜食葡萄为主,其优势区包括临沂、淄博、泰安为主的泰沂山区,以及济宁、济南、菏泽等黄河故道平原地区[3]。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为巨峰,其次是夏黑、红地球、玫瑰香、泽香、宝石无核、藤稔、克瑞森无核等[3]。近年来,葡萄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一些病虫害的发生种类不断发生演变,葡萄园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程度也发生着新的变化。此外,伴随着人们对农产品农药质量要求的提高,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安全、优质、无公害的产品成为未来葡萄的发展之路。为了全面掌握鲁中山区葡萄病虫害种类,2016~2018年对鲁中山区葡萄病虫害的种类和灾变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摸清了病虫害发生规律和趋势,为当地葡萄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1 调查研究方法
调查地点是鲁中山区的淄博市沂源县、临沂市沂水县、泰安市宁阳县、济宁市任城区、济南市商河县等葡萄生产重点乡镇,采用定点调查与面上普查相结合、走访果农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田间确认与室内鉴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病害危害程度分级:+,零星发生(指不需要防治); ++,轻发生(指采用兼治措施防治,不防治将造成一定损失); +++,中度发生(指需要专门防治);++++,严重发生(需要多种多次防治措施)[4]。
害虫危害程度分级:+,轻度发生(指有发生,但一般不需要防治);++,中度发生(指采用兼治措施防治,不防治将造成一定损失);+++,中度发生(指需要专门防治,不防治将造成明显损失)[4]。
2 葡萄病虫害种类
2.1 侵染性病害
共发现16种病害(表1)。其中葡萄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黑痘病、酸腐病、溃疡病、灰霉病、褐斑病、白粉病、锈病、叶斑病为真菌性侵染病害;葡萄根癌病为细菌性病害;葡萄卷叶病毒、扇叶斑病毒、茎痘病毒、斑点病毒为病毒性侵染病害。发生严重的病害有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酸腐病、溃疡病、黑痘病、褐斑病、卷叶病毒等。
2.2 非侵染性病害
共发现13种(表2),其中裂果、大小粒、水罐子病是因营养缺乏造成;冻害、日灼、气灼、肥害、药害、鸟害、涝害、旱害等为环境胁迫造成的病害。发生严重的有冻害、裂果和日灼。
表1 葡萄侵染性病害种类
表2 葡萄非侵染性病害种类
2.3 葡萄害虫
发现14种主要害虫(表3)。其中葡萄根瘤蚜、绿盲蝽、斑衣蜡蝉属半翅目类害虫;葡萄二星叶蝉、东方盔蚧、葡萄粉蚧、康氏粉蚧属同翅目类害虫;葡萄虎天牛、白星花金龟属鞘翅目类害虫;透翅蛾属鳞翅目害虫;烟蓟马叶蝉属缨翅目害虫;葡萄瘿螨、葡萄短须螨、二斑叶螨属螨类害虫。各地发生最普遍且危害严重的为绿盲蝽、葡萄透翅蛾、葡萄二星叶蝉、葡萄瘿螨等。
表3 葡萄主要害虫种类
3 主要病虫害灾变规律
3.1 葡萄主要病害灾变规律
2016年至今,鲁中山区葡萄园病虫害监测表明,葡萄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酸腐病、溃疡病一直是普遍发生的病害,对主栽植品种巨峰、夏黑、红地球、玫瑰香、金手指等均具有侵染性,对葡萄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构成较大威胁。
鲁中山区小气候多样,葡萄病害的发生与物候期紧密相关:① 萌芽至开花前期是病原菌的萌发和潜伏期。随着气温回升,除白粉病开始发病并侵染叶片,灰霉病、黑痘病、炭疽病等病原菌开始萌发并潜伏于寄主上。此阶段是防控病原菌的关键时期,正确用药可大大降低田间菌量。②坐果期至果实膨大前为病原菌初侵染期。灰霉病、黑痘病、霜霉病、白腐病等病原菌开始侵染并表现症状。此阶段田间已经出现症状,正确用药可以有效降低病原菌的危害。③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为病害爆发期。此时进入雨季,连阴雨更有利于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黑痘病、酸腐病等病原菌的爆发。如已发病,病害大面积发生造成不可逆的危害,用药为时已晚。设施栽培的葡萄由于生物期较田间提前,重茬严重,根癌病较重,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和霜霉病等病害因小环境发病提前,危害较重,更需提前防治。长期栽培的大树或老品种, 病毒感染率较高, 但病毒的致病性不强,对产量、质量影响缓慢而隐蔽, 容易与植株营养不良等混淆;新果园由于种苗的移植范围和速度的加快,病毒病的发展也在加快。果农对于病毒病的认知少,出现病害后治愈很难,也是葡萄种植中的一大难点。综合以上发病规律,葡萄侵染性病害的防治最好从萌芽期开始直至收获期,7~10天用药1次,不重复使用单一药剂,减少抗药性的产生。
生理性病害各地均有发生,2017年和2018年早春的低温冻害,大部分地区葡萄枝干和花芽受害严重,春季发芽晚、发芽少、新梢短小细弱,导致减产甚至绝产。8月雨水增多,连阴雨、田间湿度大的情况下,突然转为高温晴热天气,易引发葡萄日灼和气灼,影响果实品质。果实膨大期如进行大水大肥等粗放管理,容易导致裂果和营养元素不均衡,引发酸腐病等侵染性病害。2016年,济宁任城区部分果农在果实膨大期大量施用叶面肥,导致叶片徒长,影响果实养分运输,造成减产。2018年宁阳彩山地区部分果园干旱时间较长,水分不充足造成叶片萎蔫,影响正常光合作用,也影响了果实的正常生长。济南、新泰的个别葡萄新园中,葡萄缺钙和缺硼现象明显,与果园土质相关,需要对果园土质进行改良。生理性病害与田间管理息息相关,采取冬季防冻保护、合理修剪、果实套袋、增施有机肥、合理追肥等良好的果园管理手段,对生理性病害的预防非常重要。
由于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山东省降雨量较多的月份为7、8两个月,2016~2018年,6月中下旬降水量屡创新高,地势平坦地区如济宁,较大的降水量引发果园涝害,排水不畅,导致根部呼吸受阻,整株萎蔫,甚至死亡。大量的降水也为葡萄霜霉病、炭疽病和黑痘病等的提前发病提供了有利条件。此类地区可以推广起垄栽培模式,预防为主,减少涝害。
3.2 葡萄主要害虫灾变规律
2016~2018年葡萄园害虫监测表明,葡萄害虫种类繁多,葡萄根瘤蚜、叶蝉、虎天牛、白星花金龟、介壳虫、斑衣蜡蝉、蓟马、螨类害虫各地均有发生,但并未造成较大规模危害。生产中危害较重、防治困难的害虫主要有绿盲蝽、透翅蛾等,尤以绿盲蝽的危害最为严重。2016~2018年绿盲蝽危害呈上升势头,特别是2018年绿盲蝽的发生面积大幅度提高。绿盲蝽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危害幼嫩组织和新梢、嫩叶、幼果等,刺吸顶端嫩叶,造成坏死斑点,随着叶片的生长,出现不规则黑色斑点和孔洞,严重时叶片扭曲皱缩、畸形,支离破碎。其成虫昼伏夜出,飞行能力强防治困难,对葡萄树产量影响巨大。透翅蛾主要危害枝干,一年发生一代,以老龄幼虫在受害枝蔓中越冬,翌年3~4月化蛹,5~6月葡萄开花期成虫羽化,产卵于芽腋、叶柄等处,幼虫孵化后,进入嫩茎髓部,蛀蚀7~10天后,转移到粗髓部蛀食。透翅蛾的早期危害不容易发现,后期进入茎髓部,药剂防治困难。特别是新的葡萄产区, 果农不认识该虫的危害症状, 往往把新梢受害后叶片出现萎蔫当作病害进行治疗, 致使该虫的危害越来越重。
4 小结与讨论
通过2016~2018年3年对鲁中山区葡萄园病虫害的连年监测,明确了近年来鲁中山区葡萄主要病虫种类。葡萄主要侵染性病害监测到16种,以葡萄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酸腐病、溃疡病为主;主要非侵染性病害监测到13种,以冻害、日灼、裂果为主;主要害虫检测到14种,以绿盲蝽、透翅蛾为主。
与近几年报道[5-7]相类似的是:葡萄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酸腐病对葡萄的危害依旧存在。病害依然是葡萄生产中的重要防治对象,虽然病害发生规律清楚,但是防治药剂的使用不当对病害的防控没有起到作用。部分山区果园周年药剂使用次数为2~4次,济宁任城区果园7~10天用药1次,周年用药次数可达到12~14次,虽然药剂使用次数存在差异,但是各种病原菌的危害依然存在。究其原因:①萌芽前,春季清园工作不彻底,导致菌源初始量大。②生长初期病害不显现,果园不打药或打药次数少,对病原菌的控制力度不够,会进一步增加果园菌量。③进入成熟期,病原菌在适宜环境下开始大量繁殖并在侵染葡萄后表现症状,果农便大量盲目用药,此时损失已无法挽回。④果实采收后,不进行清园工作导致病菌积累,菌量的积累造成病害连年发病而且越来越重。对于药剂使用次数多的果园依然存在病害严重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同一生长期接连使用相同药剂防治,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建议葡萄园中结合生产管理,抓住关键时期防治,萌芽前施用3~5°Be石硫合剂;花前、花后、套袋前采用氟吡菌酰胺·戊唑醇复配制剂或者苯醚甲环唑等防治灰霉病;套袋后采用烯酰吗啉、乙磷铝、嘧菌酯、代森锰锌、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等防治霜霉病、酸腐病、白腐病。5~6月是防治害虫的关键期,悬挂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或使用菊酯类、甲维盐等化学药剂防治。每种药剂使用1~2次,交替使用或使用混剂,减少产生抗药性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