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增效优化服务
2019-09-24孙怡
孙怡
近年来,在国家强力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发展背景下,李克强总理今年对“放管服”改革提出了“六个一” 的工作目标,这对各级政府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近期,区政务办当前最迫切解决的领域着眼,探索以“一窗式受理”为切入点,创新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综合窗口”运行机制,为全区广大企业和群众提供线上“不见面审批”和线下“一站式”服务,提升市民群众办事效率,满足群众办事方便快捷的需求。
一、滨湖区政务服务的现状与问题
(一)审批服务流程极大优化,但尚未真正实现“让群众少跑腿”
我区坚持以流程再造为核心,以简化环节为重点,通过代办制、双提前、容缺审、集中勘、共享库及专窗受理、网上审批、规范收费等“5+3”组合措施,全面提升审批服务效率,最大程度做到便民利企。但是,企业群众在办事过程中仍有重复提交材料的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部门间对接不顺畅、信息不共享,办事人员需在多个部门、多个窗口间来回往返,影响了审批效率。
(二)政务服务网建设三级覆盖,但未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
近年来,政务服务网已经实现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延伸覆盖。我区按照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要求,积极推动各部门全面依托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实施审批办件,平台办件量质齐升,现已有区级25个部门605项业务(许可、确认、征收、奖励、给付、其他6类)与政务服务网统一认证系统对接,其中不见面审批(服务)402项。但是,当前区政务服务网功能没有得到全面开发和有效发挥,主要是因为各部门国家、省、市级审批系统间“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问题并未破除。据统计,全区402项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中有120项是在各部门自建审批系统办理,其中仅有区民政局、人社局、环保局、市监局、住建局等部门实现部分办件数据由市级向区政务服务管理平台推送。
(三)事项三集中三到位加快集聚,但未真正实现“只进一扇门”
滨湖区通过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有效整合行政资源、优化审批服务、缩短审批时间、提高行政效能。但是,政务服务中心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是“各部门集中的政务超市”,在实际审批办理过程中部分部门审批职能归并未完全到位,有些事项虽在窗口接件,但实际审批业务仍需企业、群众到部门的职能科室咨询和办理,窗口只是单纯履行着受理、出证的职责,未能真正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模式。
(四)实体服务大厅建设功能优化,但未真正实现“只去一个窗”
滨湖区不断加强中心实体大厅建设,积极开展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着力打造办事环境好、效率高、服务优的政务服务环境。在办理“开办企业”等复杂业务时,申请人需要在具有业务办理相关性的多个部门窗口之间来回往返,人力资源、窗口资源没有得到最优化应用,造成政府工作高成本运行。
二、滨湖区“综合窗口”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区政务服务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加快推进区、镇(街道)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实施“综合窗口”改革,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全方位优化大厅空间布局、进驻事项、审批方式、服务模式等内容,为滨湖高质量发展营造服务最优、效率最高、门槛更低、成本更小、体验更好的办事环境和发展环境。
(一)“综合窗口”改革工作目标
1.落实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按照“三集中三到位” 和“应进必进”工作要求,推进区本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共22个部门、496项(税务、公安出入境事项除外),100%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集中受理。
2.实现审批业务办理“受审分离”。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设置“投资建设类”、“市场准入类”、“社会民生类”、“其他类”等类别 “综合窗口”,并根据运行情况进行合理的动态调整;保留个别专业性强、保密度高的部门窗口(税务、公安窗口等不纳入“综合窗口”改革),实施综合受理。
3.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进办事材料的目录化、标准化、电子化,进一步完善“审批资料共享库”应用,开展在线填报、在线提交、在线审查,并向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延伸。
(二) “综合窗口”改革工作重点
1.夯实改革发展“基石”,梳理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信息共享、并联审批、全程督办”的“综合窗口”改革,必须始终紧密围绕全区政务服务事项,我们必须扎实打牢事项基础,实现审批事项目录化、审批要件标准化,一是要明确政务服务事项范围,实现“应进必进”。二是要梳理审批材料,实现办事要件标准化。三是细化办事服务指南,实现审批流程规范化。让审批服务更便捷,让企业、群众得到真实惠。
2.筑牢改革发展“堡垒”,规范审批流程与制度。“综合窗口”的改革,要以审批业务流程规范化为抓手,一是再造审批业务流程。二是建立分类审批制度。三是实行全过程查询与监控。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提高审批质量与效率,让群众切实体验到改革成效。
3.强化改革发展“阵地”,打造智慧服务大厅。政务服务中心承载着打通政府和民众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使命,更是“综合窗口”改革的服务阵地,必须紧扣改革发展和政务服务(政务公开)体验区建设需要,一是科学设置综合受理窗口。二是加强服务大厅硬件建设。三是选优配强窗口工作人员,优化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功能布局,完善窗口设备配置,打造高水平的智慧服务大厅。
4.激活改革发展“引擎”,建设政务服务“一张网”。政务服务网建设是线下“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与线上不见面审批(服务)实现的基础与关键,要加快推进政府服务网建设由全面建设转入质量提升,从“建”向“管”、“用”工作重心的转移。
一是规范政务服务管理平台运行。综合受理窗口将依托区政务服务管理平台统一收件受理,区各相关部门将加快业务系统与区政务服务管理平台的对接,实现实时数据流转和审批过程、结果信息的自动推送汇聚,真正做到“一窗式受理、一张网审批”。
二是提高审批资料共享库覆盖水平。大力推进审批资料共享库的应用,进一步扩大库容量和覆盖面,将各类社会投资服务业、科研项目全部纳入审批资料共享库,确保社会投资项目“共享库”覆盖率达到100%,并将“共享库”向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延伸,更大限度地打破“信息孤岛”,使“信息共享”更好地服务于各类项目建设。
三、滨湖区“综合窗口”改革的支撑与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区审改办、区政务办、区法制办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区政府各部门分管负责人和各镇(街道)分管领導为成员的“综合窗口”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推进。各部门、各镇(街道)要统一思想,明确职责,步调一致,确保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二)强化人员保障。按照改革工作要求,进一步优化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人员配置,通过在各部门驻中心窗口人员中内部调剂和向社会招聘两种方式配置“综合窗口”工作人员,为顺利推进改革工作提供保障。
(三)强化业务培训。各相关审批部门要加强与区政务办的工作对接,认真梳理现有的审批事项,落实专人积极配合区政务办编制窗口各类业务服务指南。区政务办负责调配“综合窗口”工作人员,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综合窗口”工作需要,所有人员需通过上岗考核后方可上岗。
(四)强化考核督查。充分发挥江苏政务服务网、政务服务管理平台系统及电子监察系统的作用,实现窗口与部门的网络联动,确保办件及时录入,提升办事效率。各部门进一步强化数据对接,推进信息共享,优化内部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审批材料,提速审批效率。(作者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