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19-09-24梁参和
梁参和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导游业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作者以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为例,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了该门课程的教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导游业务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导游服务程序,导游带团技能,讲解技能,服务礼仪及常见问题的处理等,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调查发现,英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课堂上玩手机现象较为普遍,教与学脱节。此外,用人单位对该专业的毕业生评价一般,认为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实践能力不甚理想。对此,我们进行了分析研究,查找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升实践能力,为成为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导游业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学方法落后,课堂缺乏活力
授课时,教师大多数时候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方式,侧重理论讲解,忽略了实践经验的传授,满堂灌,缺乏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信息,思想容易开小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也沉闷无趣。同时,这种授课方式有悖于高职学生的学习特性。他们大部分人“害怕”理论,但往往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教师应根据这一生情,大大加强实践教学。
(二)学生人数过多,参与实训机会少
实践能力直接关系到高职学生将来的就业,而实训教学则是提高实践能力的有力保证。为确保实训质量,每次参与实训的学生控制在30人左右为宜,但英华学院该专业的学生每班约50-60人。首先,由于人数众多,每次实训课都不能轮完一轮,学生参与机会少,参与的热情受到打击。其次,加大了教师对课堂纪律管理的难度,严重影响实训效果。
(三)实训项目单一,实训环境单调
导游业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此类课程更适合以实训方式开展教学。调查发现,英华学院导游业务的实训环节主要包括致欢迎辞、当地景点讲解及致欢送辞。此外,因受经费限制,暂未设有旅游实训室,实训环境一般在教室。显然,实训项目单一,实训场景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训效果不甚理想。
(四)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
教师的实践经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导游业务的课程教学质量。有的教师虽然是旅游专业科班出身,但由于缺乏真正的从业经验,学校所学的知识只能停留在理论上,对实践环节未能深刻领会,在指导学生时,其一,往往更倾向于理论化、书面化,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其二,难以进行情景模拟和示范教学,对案例分析也只能泛泛而谈,未能涉及问题的关键。而这些都是生动有趣、行之有效的先进教学方法。其三,难以觉察教材中脱离实际的实训内容,仍然照本宣科,“将错就错”,对学生将来工作中遇到同类问题的处理极为不利。最后,不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吸引学生,而这正是一名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最大魅力所在。
二、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部分高职学生“恶静好动”,动手操作能力胜于对理论的理解。再者,相对于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对于他们今后的就业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应针对这一特点,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1.角色扮演及情景模拟法。《导游人员资格证》是旅游行业最有效的敲门砖,而该证的考试除了笔试外,还有面试,模拟导游讲解。因此,角色扮演很适合作为课堂实训内容。比如,让学生在给定的景点中随机抽取一个进行5分钟的脱稿讲解,其余同学扮演游客听,讲解完毕教师再作点评并评分作为平时考核成绩。
2.示范法。教师向学生展示正确的范例,比如向学生演示如何正确握话筒,向学生讲一段导游词等。这是大部分学生都非常期待的,教师一定要做足准备工作,借此机会,树立威信。
3.学生互评法,即由同学们对彼此的作业作出评价。此方法可与角色扮演法结合使用,由其他同学对角色扮演者的表现作出评价,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此方法可以使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学习也是一种提升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既可以由教师分析,也可以由同学分析,教师作点评。此方法通常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活动显得生动有趣。教师如能列举一些以往从业经历中失败的教训和成功案例,课堂将会变得更精彩。
5.现场教学法,即带领学生到旅游景点开展实训教学。例如,到达某一景点后,由学生轮流模拟导游现场讲解。同学们身临其境,是最接近真正导游工作场景的实训,因此,能大大提高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其教学效果也是校内实训所难以企及的。
(二)适当增加实训课时,保证学生实训机会
英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一般为50-60人每班,按每人實训需要时间5分钟计算,轮完一次用时300分钟,而每周两次课共用时仅180分钟,差不多两周才能轮完一轮,也就是说每位同学差不多两周才有一次实训机会,这个量显然是不足的。建议每班设30人左右,或者增加周课时,总之,要保证学生充足的实训时间,才能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三)丰富实训项目,增添实训环境
除了欢迎辞、欢送辞、景点讲解,导游带团过程中的其它环节都可设置为实训项目。例如,旅游团乘坐大巴即将到达下榻的酒店时,地陪应就哪些问题进行讲解;早上从酒店乘车出发游览时,地陪应如何讲解;常见问题的处理等。教师要多发掘实训项目,尽可能涵盖导游带团的整个工作过程,全面提升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同学们就不会觉得课堂枯燥乏味。此外,适时更换实训环境也十分必要。除了旅游景区外,还可选择在校园内进行实训,让学生围绕校园,对其中的“亮点”进行讲解,此举既可以锻炼同学们的表达能力,也可以促进对学校的了解。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师专业技能
一方面,对于旅游实践经验欠缺的青年教师,多给予历练机会,让他们走下讲台,走出校园,利用暑假寒假及周末时间到校企合作企业挂职锻炼,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提升旅游从业职业素养,最终成为能言传身教的优秀教师。另一方面,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有关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即“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值得注意的是,吸引企业中的人才来高校任教,不是随便打几个广告就能做到的。高校必须放下架子,尊重技能,调整相关规章制度,确保企业人才的各项利益。比如,有的高校只承认“讲师”、“教授”等教育系列的职称,而对“会计师”、“经济师”等非教育类职称一律不认可。一名企业的会计师转到这样的高校任教时,由于没有教育类职称,就变得“低人一等”,工资待遇也属最低的级别。高校要想招聘并留住企业人才,就必须切实尊重人才,摒弃歧视性的制度,否则,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只能停留在一句口号上。
三、结语
导游业务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对其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它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执教教师一方面要确保自身专业实践技能过硬,另一方面要紧紧把握其实践性,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设置丰富多彩的实训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扎实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成为合格的旅游业实用型人才。(作者单位: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