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镇痛的常用方法你知道吗?
2019-09-24郑治国
郑治国
【中图分类号】R82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9-219-01
疼痛,属于机体对损伤组织产生的不愉快反应,是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也是手术患者术后需要面临的问题[1]。目前,疼痛,已经被列为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术后疼痛的产生,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情况下,轻度疼痛仅会对患者精神、心理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一旦疼痛加重,患者无法耐受时,就会对集体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此时需要辅以镇痛处理,如镇痛药物、自控镇痛泵等,缓解疼痛,减轻患者机体应激反应,避免诱发相关并发症,促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状态[2-3]。所以,认为术后镇痛处理对手术患者康复进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现对术后疼痛原因及危害性、术后镇痛处理方法等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如下。
1 什么是术后疼痛及其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术后疼痛的发生和多方面原因有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术中所致疼痛,当麻醉消失,就会出现皮肤缝合疼痛、创面疼痛等一系列表现。(2)内脏受伤所致疼痛,手术,是利用医疗器械对病人身体进行的切除、缝合等治疗,即 以刀、剪、针等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的操作,而手术操作易刺激引起内脏痛,如开腹手术。
术后疼痛可以分为短期急性疼痛、慢性长期疼痛,前者易增强患者兴奋性,使其产生焦虑情绪;后者,易造成患者处于抑郁状态,表现为反应迟钝、对周围环境淡漠等。此外,也会对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等一定危害性,如下:(1)泌尿系统,疼痛本身就可以导致膀胱、尿道物理,以及促进反射性肾血管收缩,增加垂体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尿量,长期发展下去,就会造成患者排尿不畅,诱发尿路感染。(2)呼吸系统;例如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直接增加患者肌张力,降低肺顺应性,进而导致患者呼吸浅快,降低患者潮气量、肺活量。(3)消化系统,导致胃肠功能障碍,引发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进而影響患者对营养物质的摄取,降低患者机体免疫力。(4)心血管系统,术后疼痛的出现,将会增强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促进血压增高、心率加快,影响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的术后恢复,一旦疼痛加剧,就会造成患者出现低血压、虚脱、休克等不良后果,甚至限制患者活动,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5)免疫系统,降低机体免疫力,控制感染。(6)神经内分泌系统,疼痛刺激,易引起应激反应,促使体内各种激素的大量释放,如皮质醇、儿茶酚胺、醛固酮等,进而减少合成代谢激素,增强糖原的分解、异生作用,导致水钠潴留,增高血糖及乳酸、酮体水平,造成机体呈负氮平衡。所以,加强术后疼痛的处理尤为重要。
2 术后疼痛的常用处理方法
目前,关于术后疼痛的处理方法较多,现对最常用的术后镇痛方法进行如下分析:(1)常用镇痛药,① 阿片类止痛药,如吗啡,是一种强效镇痛药,肌注后15~30分钟起效,其血药浓度在45~90分钟达到峰值,镇痛作用持续4~6小时,其原理如下:通过直接作用于脊髓、中脑、丘脑等痛觉传导区阿片受体,能够增强痛阈,使相应的部位对伤害刺激不再感到疼痛,无论是内脏,还是躯体,吗啡都存在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持续性钝痛效果较间断性锐痛;芬太尼,是常用的一种麻醉性镇痛药,其脂溶性很强,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并进入脑组织,另外,本品易从脑重新分布到体内其它组织,特别是脂肪、肌肉等组织,与此同时,芬太尼在肝内经受广泛的生物转化,通过去甲基、羟化和酰胺基水解,形成多种无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随尿液和胆汁排出。而舒芬太尼,存在与阿芬太尼类似的药效,但其镇痛作用更强,与芬太尼比较,其镇痛效果远远高出5~1O倍,并且药效持续作用也是芬太尼的2倍。阿芬太尼,也是一种镇痛药,与芬太尼比较,其镇痛强度较小,是其1/4左右,而作用时间也是其1/3左右。②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如曲马多,与阿片受体有很弱的亲和力,但是存在双重作用机制,即抑制神经元突触对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的再摄取,以及增加神经元外5-羟色胺浓度,达到调控单胺下行抑制通路,影响感觉传递目的,以发挥镇痛作用。与吗啡比较,曲马多的痛强度是其1/10,且镇痛持续时间为5~6小时左右,适用于急性/慢性疼痛、术后中度至重度疼痛等患者的治疗,有效获取与吗啡相似的镇痛效果,但注意的是大剂量使用曲马多,将会导致呼吸频率减慢,但与吗啡比较,其程度较轻。(2)给药方式,①自控静脉镇痛,应用阿片类药物,静脉持续给药发挥镇痛作用;②自控硬膜外镇痛,此方法适用于腹部手术、胸部手术、下肢手术等患者,镇痛效果良好,且有利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胃肠道耗能的恢复。自控性硬膜外腔镇痛,可以保证患者处于主动地位,使其结合自身疼痛的程度、性质等,自己控制给药的用量及时间,以达到自控灵活、镇痛及时有效的目的。目前,最常用的方式是局麻药+脂溶性阿片类药物混合稀释液。即小剂量阿片类药物的使用,能够在脊髓受体及低浓度局麻药阻滞感觉神经的传导,而两者联合使用,可以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共同消除疼痛;③自控区域镇痛,使用区域镇痛技术,可以提供镇痛满意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避免不良反应;④连续外周神经阻滞,如臂丛、坐骨神经、股神经等,使用长效局麻药,可以维持12小时以上镇痛效果,并且外周神经阻滞,能够采用单次给药,但对于长期术后镇痛患者,需要反复注药,向其施行外周神经置管技术,有助于满足临床长时间镇痛给药需求,以及通过留置导管持续输注局麻药,便于实现长期神经阻滞目的。因此,认为外周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特点。
总结
术后疼痛的发生,对患者机体产生极大不良影响。所以,积极采取术后镇痛处理措施,利于缓解患者疼痛程度,维持稳定生命体征,加速康复进程,使其尽早恢复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 宁俊平,王红运.不同镇痛方法用于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5):1858-1860.
[2] 张小伟.不同镇痛方法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7):1187-1188.
[3] 李晓玲,凌敏,孙亚玲,等.股骨骨折患者三种术后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比较[J].河北医学,2017,23(9):1519-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