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南亚文学·越南作家小辑之二

2019-09-24李兰刘博夏露

滇池 2019年9期
关键词:叶先生伯伯母亲

李兰 刘博 夏露

一场大雨正下着,环绕在微微倾斜的山腰的小路,已经变成了一条带有玄武岩褐红的溪流,整夜地流淌着。我躺在一个小茅棚里,听着这就在草墙旁边涓涓的流水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黎明时分,鸟儿啾啾地唱歌,水牛哞哞地叫着,公鸡也在屋顶打鸣。山峦起伏,树木苍翠。那清新的空气和云雾,不知是从附近的山顶扩散下来,还是从盆地升起,朦朦胧胧,四处蔓延,像一幅摇曳闪烁的水墨画。

东边,山脚的坡地正散发出一片自然的光彩,正像一幅用完完全全的自然色绘制的漆画。成千上万的丝瓜开出的小黄花点缀在万绿丛中,成百上千的白蝴蝶翩翩飞舞。而那些紫色的小圆茄,则像是学生用的墨水一样星星点点的。我坐在这潮湿的草堆里,似梦非梦,想到了我的画,想起了我的父亲。

四十三个来自潮州的大人和孩子,在郭家门前驻足。郭家是他们的同乡,在这里发展了半个世纪,现在已经成为此地最富有的家庭之一了。郭老先生已经上了年纪,他走到每一个木质圆桌旁,不断向大家作揖问好:“大家好好吃,吃饱了再说!”

在他乡吃的第一顿饭,就是这样一桌丰盛的潮州宴。初次见面时的局促马上就消失了,宽大的餐厅不断响起大家浓郁的、抑扬顿挫而又清晰可辨的潮州腔。郭老先生在各桌之间停留,侧着头,像是在仔细倾听大家的声音。有孩子们的声音,有妇女的声音,都是原汁原味儿的乡音。

孩子们乖乖地吃着饭,时而看看母亲,像是希望得到母亲的应许。母亲把孩子们洒落在碗旁的一粒粒米饭拾起,放到自己的碗里。而男人们,则是急切地询问着,竖起耳朵仔细地听。通过某种方式,郭老先生的传奇故事已经传遍了每个饭桌。他那时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跟着做郎中的叔叔,四处去采药。每过一个村庄,他都收集玻璃瓶、鸭毛……到如今,已经成为东南亚地区从事进出口贸易的知名企业家。大家都仰视郭老先生,把他当作自己的榜样。人们的脸上都明显表现出一种深切的渴望。好像饭局还没结束,大家就都开始谈论如何谋生,立业,集资,做买卖。好像大家已经确定,明天就要立刻投入到工作中,去完成自己的梦想。也就是在那个饭局之后,阿珊惶惶张张地跌下了楼,肚子胀得鼓鼓的,想要打喷嚏,但是又打不出,饭翻回口中,他瞪着眼睛,因为吃得太多以至于都无法呼吸了。

叶先生已经回来了,想来好像是找不到四十年前自己熟悉的堤岸的路了。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不知多少场战争,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改革,早已物是人非。而自己,也早已不是那个青丝缕缕,白天整日在码头装货卸货,晚上就混迹赌场的青年。他已经秃顶,白发稀疏。他慢慢地沿着闪烁着霓虹广告的罗街路走过。带路的人信誓旦旦地说会找到叶先生的朋友廖康,只要他还住在堤岸这一带。他不停地在小巷里打听着,叶先生也跟着打探着狭窄而又让人感到有些熟悉的街巷。

那一排排点心铺子是某年中秋他曾经帮忙卖货的地方。没有客人的时候,卖东西的人的表情显得慌忙,仿佛是有什么事儿突然让他痛心。他的双眼漫不经心地看着道路,又仿佛做着像天空中的云朵一样变化无常的梦。想着许多汽车、楼房,体面的衣着,数也不数地花钱。

路边,十几个人正围着一个黑板。一个人正认真地听着一个破旧收音机吭哧哼哧的声音,在黑板上写下五个数字。三轮车夫将一张彩票展开,认真地看着。当听到中奖号码公布,他撕碎了彩票,任碎片散落在路上,无精打采地骑上了车。

叶先生知道,什么叫做一个梦的破灭。四十多年前的一天,将近黎明,他怅惘地走出赌场,两手空空。在陌生的街头,他拖着疲惫的双脚,看着路旁卖吃的小车,猪头肉在灯光下显得格外诱人。一位年轻的妇人大声叫着,那声音同他家乡的小姑娘的声音一样绵延不绝。他身体很虚弱,在人行道上席地而坐。闭上眼,闻到炒粉的味道。夹杂着一点儿焦味儿,叫卖声中掺杂着家乡的音调,让他肝肠寸断。

回到堤岸的第一天夜里,他在开着冷气的旅馆的床垫上突然惊醒,惊慌失措,不知是梦里还是真的有一声接一声的喊“炒粉”的声音。他打开阳台的窗户向路上望去。一辆老旧的小车慢慢停下,一位穿着深蓝色衣服的老妇人,驼着背,沙沙地叫着“炒粉”。这叫喊声就像一阵狂风将他刮得魂不附体,那座心中无形的庙宇也发生了倾斜。那个饥饿的夜晚让他的心又绞到了一起。从前那渴望吃肠粉的心让他想叫上一大盘。但是,叫上来了又能怎么样呢?

我走进屋子,看到两位老人一边说话一边哭泣。那位陌生的老人摇着头,满面愁容,默默地哭泣,而我父亲在一旁安慰。陌生老人擦了擦眼泪,握住我父亲的手。我父亲也哭了。两位老人看到我回来,父亲把我叫到他们面前,说道:“这位是叶方伯伯。我跟叶方伯伯、陈珊是同乡,坐同一条船来的越南。阿珊一来就死了,而我和叶方伯伯已经结为了兄弟。

我已经很久没有遇见过故乡来的人了。今天,见到伯伯,我高兴极了,问道:“这么多年伯伯都在哪儿啊?”

“新加坡。”

“您在那边生活得很不错吧?”

“嗯,是的,伯伯很富有。”

他擦了擦眼泪接着说:“孩子,你有什么想要的吗?钱还是女装?你想要什么伯伯就给你什么。“

“谢谢伯伯,我什么也不想要。”

他一下子怔住了。痛苦地看了看我父亲,然后转过来看着我,又流下了泪水。“每个人都有想要的东西的”,他接着说。

我只好说:“我想要的,只有老天能给我呢!”

我还没来得及說完我的意思,老人的眼睛又模糊了,好像有什么东西堵住了。他沉浸在了一个世界中,把头埋在了胸前。

四十年前的一天夜里,叶方从赌场回到寓所,邀请我父亲和他一起离家谋生。“我们的好运不在这里。”叶方已经欠下太多的债,那些债像我父亲那样工作一辈子也无法还清。为什么我父亲没有一起走?他没有提及这些。通常,一个地方能够留住一个人,有时是因为那个地方埋葬着挚友亲人,有时是因为那里有着跟自己一同生活的心爱的女人。而这两点原因我父亲都有。四十年来,每逢清明,父亲都会为阿珊扫墓。之后,为母亲的墓培土,修葺母亲的墓,父亲都会带着我。我们父女俩孤零零地为母亲的墓挑土,除草,重新理清碑上的字迹,上香,然后静静地顺着小道走到那里坐下,望向山脚,盆地那边远远的,深绿色中透着一种芸薹的白色。一串串辣椒,西红柿都红透了。还有成百上千只蝴蝶,在这华美奇幻的盆地里翩翩起舞,像是在梦中一样。

父亲很少提到母亲。他们二人彼此相爱,相许,生下了我。之后,母亲去世了。父亲不知道,一个男人在失去自己心爱的女人之后,自己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但是,我慢慢长大,那种不幸渐渐渗入脊髓,以至于在某个时候,我深深地明白,失去母亲是一个人最大的损失;而后来的失去钱财、朋友、爱情,都只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损失罢了。

叶方在他们分开的那夜十年后回来寻找我的父亲。他在马来西亚已经积攒了丰厚的家产。生意红火了,他想让我的父亲同他一道去那边谋生。而我的父亲拖家带口的,在天灾和战乱频频的地方又是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数百美军已经部署在这个地方。这个国家以后即使不被美国的炮弹打击得灰飞烟灭,也会在美国大兵的美元攻势下而破碎。“离开这儿,走吧!”“那孩子呢?”“交给外婆带,每个月寄些生活费回来。”我正在玩游戏,一下子站起来,踢开旁边的一切,跑到叶方面前大叫道:“你太坏了!妈妈才过世,丢下我不管了,你还怂恿我爸爸也不要我了!你以后死了,没有人给你哭丧!”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那时候,人们相信,我被母亲的亡灵附体来诅咒叶方。我不记得我曾经说过这些话。当叶方因没有办法挽回过错而绝望地低下头时,我爸才提起这件事儿。我也尝试着思考,为什么我会用这样恶毒的话语去诅咒他人?我那时之所以提到人死而无人哭丧,可能是因为我母亲的葬礼才刚刚结束没几个月。所有人都嚎啕大哭,看着人们往母亲的棺材上钉钉子,我感到了不幸,握紧小小的拳头锤在棺材上,恸哭道:“妈妈,不要丢下我!”

“别丢下我!”难道是那三天的歇斯底里的哭泣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可能,我注定会带着对孤独的恐惧而度过一生。就像我那诅咒的话让叶方永远无法忘怀一样。老先生七十岁,有妻子,有儿子和儿媳妇,有女儿和女婿,有孙子和外孙。他家产丰厚,以至于地方财政报纸将他列入了 1980年代最富有的五十人名录。叶方拥有了福、禄、寿三项。但是,每天晚上,他还是会惊醒,会觉得自己听到了那个小孩儿的哭喊声“你以后死了,没有人给你哭丧!”已入暮年,叶先生渐渐能够感觉到一个孩子说“你太坏了,你怂恿我父亲”时眼中的恐惧。

我拉着他的手叫道:“伯伯。”

他睁开眼睛,摇了摇头,没说什么,连一口气都没有出。

人们顺着雨势在山腰上种烟草。当烟草树发芽的时候,成千上万的蝴蝶会飞来。烟草杆上的花经常会吸引许多颜色各异的蝴蝶来回起舞。我跟在后面。盆地土质松软,气候湿润。站在一排排的烟草杆中,我伸起手,让蝴蝶环绕着飞舞。父亲也坐在山腰上,向我挥挥手。我高兴地跟着五彩的蝴蝶雀跃,但每跑两三步就会回头看看父亲,而且只要遇到稍微高大一点儿,可以遮住半个人脸那么高的烟草杆时,我就会赶紧跑回父亲身边,抱紧他。我爸都会安抚我,说道“爸爸在这里嘛。”经常,我会从梦中惊醒,大声叫着“不要丢下我!”这种对被抛弃的恐惧的心理,或许是失去母亲的孩子一辈子的阴影,是一辈子都会遭受的折磨。

戊申年春节的夜里,做完除夕夜的供拜,父亲带我去供拜关帝庙。我站在母亲遗像的旁边,暗自许下了新年的愿望,然后才去睡觉。鞭炮声响起,枪炮声响起。硝烟四起,战火纷纷。我赶紧坐起来,喊“爸爸!”父亲还没有回来。我赶紧跑出家门,在一片混乱、流弹中奔跑。爸爸,爸爸!当父女俩回到了老宅,父亲赶紧又拿出供桌祭拜土地,敬香,跪在地上,感谢神灵保佑了我。然后父亲站起来,拍了拍手上的尘土。父亲拂了拂手。二十年来,父亲一直忙忙碌碌,省吃俭用。而现

在,又得一切从零开始。

从我很小的时候起,一种遗失和破败的感觉就一直渗透到我的大脑里。所以,我对他人的谢绝也同样简单而实在。“谢谢伯伯,我什么都不想要。”我从来不记得儿时的愿望。我平时也没有什么想要东西。有时候年轻气盛,我也会对一些东西有强烈的欲望。但是,那些东西,只有老天能赐给,人们把那称作是天才。有时,就像刚才,我也想象自己能够有一种能力,能够画一幅画。

这幅画能够在每年清明的时候提醒我,让我从容地从沙子路上走到半山腰我坐的地方,向下面的盆地看去。这个景象,父亲早已在我心中打好了底稿。

现在是雨季,这条小道差不多都变成了一条小溪。父亲和叶伯伯带着东西到山顶结义的地方祭拜阿珊。这儿当年是父亲还是叶伯伯专门为阿珊挑选的地方呢?在给阿珊的棺材培土的时候,父亲看了看周围的草木,抚慰道:“阿珊住在这儿,周围的景致倒也像是故乡了。”叶伯伯仰头望向天空,长叹一声“哎呀”,离开父母,离开兄弟,离开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远渡重洋,到了这儿,却只吃了一顿饭就去世了。人生的意义难道只是把自己送到他乡,就离开人世吗!

叶先生咬着牙望向天边,双眼写满了深沉和愁苦,就像一个刚刚输了赌局的赌徒。

在老家村子的时候,亲戚朋友们经常缺穿少食,但是没有人是真正的穷苦!只是,到了去异乡谋食,去客地求生才深深感觉到了作为外人的低贱。叶先生在阿珊的坟前发誓,他们一定会有房子,有车子,一定会有很多很多钱。在墓碑前摆上了敬香、水果。纸钱,冥器摆成一排,串成一串。一屋子的冥器,竹篾冥纸,有前屋后院,楼上有阳台,而院子里又有赏月的地方。客房、书房宽敞明亮,还有供汽车停靠、司机住宿的车库。

叶伯伯默默为阿珊祷告,然后点燃了纸房子。他将纸钱一张一张地放入火中,我和父亲曾经这么做过一次。七十年代的头几年,父亲的生意也开始兴隆了。公司的现金流分散在上百个代理处。那天下午,代理们纷纷涌来上交货款。父亲也知道那些传闻,说是马上就要取消货币了,会按照人头平均分配钱财,要通过审查家产来打击资产阶级。但是,即使如此,也不能够不让前来算账的代理们交钱啊!那时候父亲还在数钱,点数。之后,他把一堆堆钱都扔到麻袋里。整夜,父亲都坐在一袋袋钱中间,无法入睡,在昏睡和惊恐的状况下等待黎明。兑换货币的人员帮助父亲申报现有的账目。父亲掏出了衣袋里的钱,交了申报凭证,看了看那一袋袋的钱财。它们不能申报,它们已经成了不合法的钱财。又有新的传闻了。父亲关上门,拿出了那个被用作烧纸钱的盆子,亲手将一袋袋钱投入火盆。烧了近一个小时,烟雾弥漫。我必须去厨房拿一些木炭,让这些钱烧得更快些,让房间通风。

纸钱,纸房子,纸糊的汽车,一会儿就全部烧完了。

两位老人站了起来。从父亲深邃的眼神中,我仿佛看到了很多年前,一个少年在竹丛中折断一枝竹子,做成竹笛,与童年时的女孩嬉戏。鲁迅的那条小道已经走成了大路,而李白的那轮月亮他们也曾举头而望,低头思念自己的故乡。两位老人相约回到老家的村子。叶伯伯马上就要飞往香港了。父亲还没有申请到护照,会通过中越边境陆路进入中国。

父亲年纪大了,半夜常常醒来,突然想起某年的这事儿那事儿。他想起了戊申年春节攻势之后的那个新年,他去圣母天后庙祈福,借了几个橘子和一个红包来作为本钱。农历十五,父亲带了两桶橘子和许多红包前来还愿。父亲还记起,曾经承诺要在能婶的兒子上学的那年送他一双鞋。现在,他已经长大了,他的儿子也已经长大了,还住在那个村子里。父亲亲自去给他们父子买鞋。父亲还记得,在那次换钱事件之后,得了重病,住在医院。有一位女医生,每次发粥的时候都会问我父亲的痛是否好些了?我去找了那人,让父亲感谢,并道别。没过多久,附近的人都知道父亲马上就要走了,都来道别,或者给父亲送一些礼。看到那些面孔,或是听到了一些名字,父亲都会提起共同经历的新事旧事,剪不断,理还乱。白天,父亲都接待那些前来送别的客人,或是去熟人家里辞行;而晚上,就在家里来回走着,清点行李,向我吩咐各种事务。我看着父亲,突然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触动了我。我恳求道:“父亲,路太远了,您还是不要去了吧!”

父亲笑了笑,说:“我不是去什么地方,我只是回家。”

我又来到那条成溪的小道。竹篱边雨水成河,匆匆地向下流淌。盆地上空的雾气已经散去。蝴蝶飞来,像是在瓜藤上聚会。鸟儿也飞来觅食,不再在那竹丛叽叽喳喳了。一片片蘑菇冒了出来,一群群黄蚂蚁忙着产卵。我踩在那条溪流里,把脚放在细沙上,在温暖的斜阳下,从容地走着,就像蝴蝶的翅膀,那样轻盈。

责任编辑 包倬

猜你喜欢

叶先生伯伯母亲
请牛伯伯讲“为什么”
帮牛伯伯围栅栏
“伯伯”叫错了?
和甘伯伯去游河
透明独木舟
赌一个未来
赌一个未来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孤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