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
2019-09-24裘红军
裘红军
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我国产业升级和产业链提升的人力资源保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是德国“双元制”教学、英国“现代学徒制”教学、美国“合作职业教育”和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等职业教育制度中的核心内容。
一、当前校企合作的类型
近年来,我国技工院校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技能人才的培养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和探索。
当前技工院校校企合作主要有引校入企、引企入校、校企互动三种类型。
1.引校入企
引校入企主要有学生下企业开展教学见习、现代学徒制教学、学生到企业开展课题研修和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等形式。
教学见习是指技工院校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中、高年级学生到企业对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参与相关工作、参与管理,拓展专业视野、提升专业技能。
現代学徒制教学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2.引企入校
引企入校有“订单”培养、在学校设立生产基地、开展员工“新型学徒制”技能培养等形式。
“订单”培养常见的有定向委培班、冠名班、订单班、设立企业专项奖学金等形式。校企双方在招生前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给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人才需求目标。
企业根据产品特点和技工院校的专业特色在学校设立生产基地,开展产品生产、设备研发和调试等活动,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和动手能力。
企业新型学徒制技能型人才培养是通过企业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学徒制,组织企业新招用人员、新转岗职工参加新型学徒培训,建立长期、稳固的企校合作模式,探索企业职工培训新方式。技工院校与企业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养、技术研发、办学质量评价、招生就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加快企业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
3.校企互动
校企互动交流有共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校企联谊会及专家报告会、开展技术攻关活动和企业自主评价等多种形式。
二、校企合作的动因
开展校企合作有助于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在技能人才培养、技术应用上形成合力,从而推动技能人才的成长和技术的进步。
1.政策的推动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世界各国意识到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在创造就业、拉动增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美国启动“再工业化”计划,英国制定了“英国工业2050战略”,法国推出了“新工业法国”战略。中国在2015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出台了多项政策。政府为开展技能型人才现代学徒制教学和新型学徒制教学的学校和企业提供资金补贴,提高了校企双方开展合作的积极性。2018年中国颁布《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为技工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这些都为校企合作的推进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校企的互需
技工院校和企业作为技能型人才的供需双方,他们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技术的应用上各有特点。
(1)技工院校的特点。技工院校有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经验、教学场所、设施和教学能力,能够为企业提供所需的长期稳定的技术工人。技工院校专业理论教师大都具有高学历、理论知识丰富,实训教师大都有企业工作经历,有较好的动手能力。随着国家增加职教经费投入,部分高新设备落户技工院校,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能力。近几年技工院校学生积极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国际上先进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理念得到认同、教学方法得到应用。
同时,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没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国家的职教投入总体不足,生均经费较少。许多技工院校的师资及实训设施设备不足;部分老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老化,新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另外,出于对教学成本的考虑,一些耗费较大的专业在实训时只能采取模拟教学,实习时间短,实习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严重。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既能借用企业技能人才的生产经验,又可利用企业设施设备缓解实训压力,还可以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生产场景,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学制技师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上,学生更需到企业去“真枪实刀”的进行研修学习。因此技工院校对开展校企合作尤其是在推动学生下企业参加生产实习和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方面一直都有很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企业的特点。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用工荒和熟练技工缺乏成为企业的发展的瓶颈。一些企业缺少专业的师资和实训设施设备,也缺乏完整的员工技能培养体系。部分企业缺乏技术骨干,难以解决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问题。
企业在技工院校设立奖学金、开设冠名班、委培班等形式可以扩大企业影响力,稳定技工来源,缓解用工压力;安排在校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在学校设立生产基地能利用学校的师资、场地和设备,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开展员工技能培训可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通过技术攻关、技能改进等活动可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所以,企业对开展校企合作也普遍持积极态度。
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尽管校企双方对开展合作均持欢迎的态度,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1.实习周期需求的差异
对企业而言,生产有起伏,用工需求有阶段性;同时,从熟练程度而言(通常2~3个月以上才达到较熟练的程度),学生实习时间越长越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学校出于学生培养的全面性考虑,对在正常教学周期内下企业实习的学生,希望每期的实习时间一般不超过2个月,这样对学校正常教学影响也较小。对于前者,技工院校需要寻求在多家企业同時开展合作,确保学生到企业实习的连续性。对于后者,学校可通过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技能水平或根据企业产品的特点在校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来缩短学生的实习适应期,安排学生分批到企业参加实习,以维持企业生产的稳定性。
2.教学内容的衔接
技工院校期望通过学生参加生产实习能够提升技能水平,还能掌握产品完整的生产工艺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这需要通过轮岗来实现。但学生在短期实习中要实现轮岗对企业存在一定的困难。解决此问题需要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事先提炼实习企业产品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通过安排学生训练、参观或在适当时间学习,实现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效果,将教学内容与企业实习做到紧密衔接。
3.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
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个系统而全面的过程。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对传统的学校教学模式带来挑战。当前很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缺乏整体的安排,技工院校需要系统规划不同学习阶段开展校企合作的内容、企业类型和合作形式,明确考核要求,真正做到产教融合,制定出适应开展校企合作的专业教学计划。
4.合作的内容与形式
许多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的重点在学生下企业实习方面,形式相对单一。事实上,校企合作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学校可以邀请企业技能人才参加专业建设、教材开发、授课或技能展示;教师、学生可以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协助企业开展技能人才培训和职业资格自主评价。在专业合作之外,校企双方亦可以开展文化共建、举办校企运动会、演讲比赛等合作,双方可以扩大合作内容,深化合作内涵。
5.其他问题
一些院校和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时也存在随意性较大、责任划分不明确和学生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等情况。校企合作需要兼顾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利益。开展合作应当签订正式的合作协议,约定各自责任。对于下企业实习的学生,需要保障学生的正当权益,如获得适量的实习补贴、限制加班时间等。技工院校需要对各专业制定全面的校企合作规划,设立专门的联系协调机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合作效果的监控,以保障校企合作的有序开展。
四、小结
校企合作有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当前中国正处于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政府正在积极营造技能型成才的浓郁氛围,技工院校与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进行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尤其是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责任更加重大,更应主动出击,完善各种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走出中国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之路,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