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力争建成国内领先的新型研发机构

2019-09-24

广东造船 2019年4期
关键词:广州智能

近日,编辑到广州市南沙区采访广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分所(以下简称广州沈自所分所)。这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和崇尚创新的年轻研发机构。短短几年时间里,广州沈自所分所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以“技术立所、需求牵引、创新驱动”为基础,按照“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要求,致力于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在智能装备及系统、机器人应用、工业数字化控制系统、无线传感与通信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科研生产上取得了优异成果,形成了技术领先优势,尤其在促进智能船舶及船舶智造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和很好的社会效益。该分所副所长苑明哲表示,广州沈自所分所经营良好,运行健康有序,正朝着上升势头发展。

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研发架构

2011年,广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订了《加快推进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合作协议》,由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沈自所在广州南沙共同创建了广州沈自所分所。此举旨在促进国家与地方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提升广州乃至珠三角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和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8年来,该分所坚持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在环保、陶瓷和造船等领域大力开展创新研发和应用工作,不仅效果显著,而且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广州沈自所分所至今已服务企业300家以上,带动企业新增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承担国家、省、市、区科技计划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300余项,累计合同额超3亿元,曾获授权专利100余件,被評为广州市“科技服务十强”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地合作先进团队”和“优秀科技服务机构”,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六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一等奖、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8年纺织行业信息化成果奖(解决方案奖)、2018年纺织行业信息化成果奖(创新应用奖)二等奖、华南绿色工业创新联盟2017年度创新技术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和高交会优秀产品奖等诸多荣誉。

作为广东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广州沈自所分所不但获批成立了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州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而且形成了“三大研发中心一实验室”的组织架构,获批牵头及参与组建省级工程中心、省级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省级机器人创新中心及市级公共服务平台,并入选广东省工业互联网生态供给资金池、广东省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此外,该分所还代表中科院参加了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建设。

苑明哲副所长告诉编辑,通过初具规模的科研架构,该分所为制造行业的共性技术攻关、核心装备研制、标准制订、工程技术人才培训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建成后,将重点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平台及智能装备工艺保障平台建设,利用科技成果积累和人才储备优势,必定推动广州智能装备产业上新台阶。

发力智能产业链硕果累累

纵观广州沈自所分所的着力点,主要体现在三个布局:智能产品开发和应用、智能服务开发和应用、智能工厂建设和示范。该分所专注于三大板块,深入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成套解决方案研发,大力实施规模企业应用示范,目前已为多行业开发了机器视觉检测与控制装备、智能无线适配器、工业网关和特定智能终端,以及新一代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工业大数据的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工厂智能化管理,帮助企业实现了远程设备与工艺监控、系统运行效果预测评估、网络化运维、智能巡检管理、设备能效分析与运行优化。

苑明哲副所长说,这几年最显著的成效还是智能工厂建设和应用。该分所瞄准工业4.0发展趋势,通过智能制造技术革新,致力于研发纺织印染绿色智能工厂、锂电智能工厂、包装印刷智能工厂的整体解决方案。广州沈自所分所为互太纺织打造了南沙区智能工厂样板,使其实现了企业数据透明管理、能源物流统一调度,提升了自动化水平、生产效率、安全系数和制造精度,减少了人力投入,有效地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拓宽了盈利空间。

此外,该分所在帮助企业降低能耗、提高环保水平方面也卓有成效,如为中广核、广业环保等提供自动化设备和解决方案,以进行工业污水、固废的监控管理,使这些企业的环保技术和环保效果明显增强。又譬如,为茂名石化、方圆铜业等量身定制了能源管理系统,通过数据采集和可视化分析,帮助企业发现电、气、水的消耗构成和是否合理,进而提出改进建议,推动合作方合理利用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广州沈自所分所能短时间内取得这样成绩,与它的自有优势和做法是分不开的:一是依托沈自所的技术积累和不断自我创新,在自动化技术上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二是立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一切以企业效果和满意为出发点,实实在在地助力企业解决痛点问题;三是深入企业提供技术和服务,取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同和大力支持配合,双方形成了紧密良好的合作关系。

推动船舶智能化和智造的发展

智能造船在广州沈自所分所众多业务中是重要的板块之一,而它的研究主体包含无人艇、智能船舶和智能造船。该分所通过争取科技立项、积极参与企业研发等途径,在上述领域均取得了突出成果,为华南乃至国内造船业的升级换代注入了新技术元素。

首先,在智能造船上推出了能源管理系统、造船自动化生产线和舾装件机器人焊接。早在2012年,广州沈自所分所就向原龙穴造船提供了能源管理系统,主要对船厂的电、气消耗进行跟踪和分析。换言之,这一研发成果最初是在造船领域应用起来的。之后,又利用这套系统帮助中船重工711所开展船舶发动机工作状态监测和数据采集。2015年,该分所对这个系统进行了优化,使数据展示和分析转化为产生经济效益。广州沈自所分所物联网中心主任肖金超说,针对黄埔文冲的集装箱船、沥青船和疏浚船做出的多个能源和效率优化管理系统,在使用后运行节能效果明显,有效地降低了运行成本。

2016年,该分所对国内造船展开调研,深感造船自动化存在较大短板,船舶工业的生产升级改造势所难免。于是,广州沈自所分所大力进行船舶建造过程中钢材上下料和切割的自动化生产线研发,并于2018年完成了此项成果研发工作,目前相关专利已提交专利局受理。对于该成果的应用前景,苑明哲副所长充满了希望:“引入自动生产线,可减少事故发生和人工操作,促进效率更高。虽然现在还没进入应用阶段,但广船国际和黄埔文冲都表示了浓厚兴趣。”此外,该分所与文船重工共同研发出舾装件智能焊接技术,不仅被船厂采用,而且通过了项目验收。对于未来,广州沈自所分所希望切割、上下料与焊接能连接起来实现全链条的自动化生产线,为船企释放更大生产力。

其次,在智能船舶研究上成绩斐然。该分所除了为世界首艘智能商船“大智”号提供智能船载无线通信技术和有关解决方案外,还参与了黄埔文冲包括挖泥船、集装箱船在内的二代智能船配套研发。目前,广州沈自所分所正在和国土资源部南海分局合作,着眼于海上风电运维船的智能化甚至是无人驾驶化的研发。

无人艇的成功研制是广州沈自所分所科研成果的另一个重要亮点。该分所在沈自所的研究基础上,从2017年底开始涉足这一领域,经过技术攻关和克服各种困难,仅用一年多时间就研制了五艘无人艇,其中两艘是油动无人艇,一艘是电动无人艇。这些無人艇目前已经应用在水质数据采集和水上救援等场景,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苑明哲副所长表示,下一步除了介入大船无人化探索外,还会致力于成为无人艇传感器、控制器等核心设备的技术提供者。

绩效分配倾向创造经济效益

广州沈自所分所现有研发人员近百人,其中硕士、博士占比60%以上。它的成功不但因为拥有一支高素质、战斗力强的员工队伍,更与人才战略和分配机制是分不开的。该分所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激励和任用,其绩效政策是:谁贡献多,谁的收入就多,谁的晋升空间就大。这也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肖金超主任说,每位员工的绩效和奖罚都是公平、公开和透明的,一切按制度办事。

据介绍,广州沈自所分所既延承了沈自所的奖励政策,又对其进行了适当调整,向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倾斜,即把奖励的重点放在创新成果带来的实际效果和效益上。该分所对这一奖励毫不吝啬,其占比相当大。譬如,某团队通过技术发明服务企业后为分所带来100万元利润,单位就会把其中70万元奖给这一团队,再由团队按业绩大小分配到每个成员。

苑明哲副所长说,分配原则转变也是由分所性质决定的,因为分所虽然在管理上还存在研究所的影子,但更多的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担当,只有经济效益上来了,员工的收入高了,分所才会持续良好地发展,员工队伍才会稳定精干,技术进步才会有坚实支撑。事实上,很多员工通过努力,不仅个人成长快,实现了自我价值,而且取得了不俗收入,许多人还买上了房和车。目前,广州沈自所分所队伍稳定,内部氛围好,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成果层出不穷,呈现了蒸蒸日上的发展活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好扬帆。面对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智能时代,该分所的未来愿景是在规模和创收上实现大突破,科研创新水平更上一层楼,力争建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一流研发机构。凭借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精神,广州沈自所分所一定会实现远大目标,走向更加璀璨的高度!

猜你喜欢

广州智能
An Illustrated Timeline of Inventions and Inventors in the 1880s
2020达亿瓦秋冬时尚秀在广州举行
广州的千万富豪们
智能烹饪机
超智能插秧机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
周末玩什么去【坐标:广州】
广州车展展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