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城广州,每一条街都潜伏着美食

2019-09-24江冰

广州文艺 2019年8期
关键词:羊城粤菜广州

有一种说法很形象,把北上广深四座城市各赋予一个比喻:北京是一座城,上海是一扇窗,广州是一锅汤,深圳是一股劲。比较起来,广州就是活色生香、历久弥新的一锅煮沸了2000多年的汤汤水水,这个汤水接近日常生活,唾手可得,亲切自然。十分形象生动地传达了一份广州的气质与精神风貌。美在花城,食在广州。鲜花盛开,美食遍地。汤水家常,温暖宜居。这座城,每一条街,每一个角落,都潜伏着美食。无论大排档、“居家店”,抑或大酒楼、大酒店。

己亥新年,开门潮州菜。潮州菜,粤菜大系。炸鱼皮为潮汕传统小吃,鱼皮多用急冻半滑舌鳎(龙脷)皮、鲮鱼皮或黄鳝皮做,最理想用九棍皮炸,鱼皮香脆且无腥味。鱼皮油炸却不失原色,松脆微咸,蘸滚烫鱼汤入口,别具风味;只是不知鱼汤有何讲究?什么鱼熬汤最佳?需要与鱼皮配对吗?海蜇丝捞鸡,手撕鸡备妥一盘,海蜇丝辅以洋葱丝胡萝卜丝芹菜芋头丝米饼片等一盘;两盘合一拌之,风格近似顺德菜肚丝捞起、鱼生捞起一路;但海蜇加盟,海洋气息浓郁。蒸鱼印象深刻:切开小柠檬抢眼,酸甜汁成就酸汤鱼肉异香,提升鲜嫩境界。白果芋泥,数枚雪白银杏点缀,让紫色芋泥刹那富贵,足见潮州菜之功夫精致、匠心独运。潮汕卤味一向抢手,潮州冷拼深受羊城食客喜爱。琳琅满目,选择面宽:鹅鸡鸭、牛猪肉,与鹅肝、豬手、肉卷、卤豆腐等均为食客常点冷莱,其中尤以狮头鹅名声显赫;品种互搭,交相辉映。

开年又读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人世间谈任何事情,值得吾人慎重行事者,那不是宗教,也不是学问,而是‘吃? ”——潮汕人得此真谛,其“种田如绣花”之态度,使潮州菜亦成一本生活艺术教科书。岂止厨艺?同时还有热忱与态度,生命热爱与大自然热爱的融汇贯通。

吾将炸鱼皮氽过滚烫鱼汤瞬间,小有觉悟,即语堂先生所言中国烹饪别于欧洲二原则:食材肌理与口感;食材滋味依仗调和。恰巧以炸鱼皮滚鱼汤、小柠檬入蒸鱼为上好例证。至于潮州卤味,潮人至爱。吾移居深广二十年矣,遇嗜好鹅头鹅肝者,每每惊讶。细细品味,潮汕卤味实在是食材滋味调和之经典:丝丝缕缕,无微不至。拜服,拜服。

“点都德”——广州早茶金牌店,承传而创新。此店出品新派早茶,因为品相抢眼,最得初来乍到的外地游客青睐。其一大吸引处,上午九点半至晚上十点,全天茶点,时时早茶。招牌参汤四色虾饺,乃非遗作品金牌虾饺皇之发展。一饺数虾为馅,蔬菜汁染饺皮:红黄白绿四色,玲珑小碗衬托。金莎海虾红米肠,色香味俱全,口感分层实现,食客喜爱,台台均点。日式青芥萝卜糕将最日常萝卜高度精致化,型靓味佳,颇具广府早茶茶点之精神:源自寻常,神奇点化。平常油条,不但油炸酥脆,摆盘亦有几分讲究,量虽小,但都显示茁壮蓬勃之势,令人眼前一亮。至于各色粥品、糕点包子、凤爪排骨,无不经典。食之悦然,品之回味矣。

如果说这一家的白切鸡是广州最好的,一定会有许多食客摇头。作为“无鸡不成宴”的广州,白切鸡、豉油鸡、盐焗鸡等上百品种,不但各家有各家做法,而且各店有各店的高招。但是,说眼前这盘葵花鸡所做的白切鸡,是最好的和最贵的之一,比较合乎事实。理由简单:这盘鸡,出品于广州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五星级酒店——广州白天鹅宾馆。由香港霍英东先生与广州市政府合资兴建,1983年开业至今。此品平时880元,周末节日1080元一盘。鸡肉鲜嫩,鸡味十足;鸡皮更妙,滑嫩中既脆又韧,口感味道一流。全鸡摆盘呈现,亦是粤菜一个标志性风景。

古老肉,亦称咕噜肉。猪肉配菠萝恰好是广府菜一个绝配:酸酸菠萝衬托出咕噜肉的鲜香。此品诞生于清朝,与当时广州外国人口味大有渊源。老外尤喜糖醋排骨,但不习惯吐骨。广东厨师即以出骨精肉加调味淀粉拌和制成肉圆入油锅炸至酥脆,蘸上糖醋卤汁,并佐配岭南佳果菠萝,有款有味。其味可口酸甜,大受外宾欢迎。糖醋排骨历史较老,经改制后便改称“古老肉”。老外发音不准,“古老肉”叫作“咕噜肉”,因为吃时有弹性,嚼肉时格格有声,故两种称法并存流传至今。由此亦可见出广府菜的“世界性”,此品在国外亦有一定知名度与美誉度。铁板叉烧,亦是鲜嫩无比。猪肉经过腌制,用炭火借助铁板烤熟制成,肥瘦相间,口感味道一流。最考刀工厨艺的炒鱼片,火候上佳,细腻滑嫩。满族语音直译的萨琪玛宫廷点心,据说亦是广州顶级水平,软糯微甜,广州人“老味道”之一。

白天鹅宾馆已经成为广州市民一种本土情结,代表改革开放时代的一个标志。近日中央电视台播映《广州故事》,出镜的霍英东先生的儿子就笑谈当年开业盛况:市民蜂拥而至,仪式结束后,孩童鞋子遗落一地。前年关门装修,重新开张后大批市民访问,仿佛走亲探友一般。你瞧,宾馆高大内庭就是岭南山水瀑布,三个字赫然在目:“故乡水”——令人倍感亲切,弥散羊城街坊烟火气。曾在广州生活多年的陈先生说:这座宾馆构成广州人鲜活记忆,也是一个正式“南风窗”。

应该承认红酒杯辉映下的一道道西式粤菜,平添异样光芒,弥散南国夜色中的浪漫。西洋菜陈肾炖生鱼,生鱼与陈肾鲜香含蓄,既各具其味,又携手汇合。芦笋牛柳,清脆芦笋衬托鲜嫩牛肉。糯米饭精致细腻,腊肉虾仁蛋清花生香菇葱花与糯米融为一体,味道多元,香气交汇,乃广州多年遇到色香味最佳糯米饭。此种将中餐西式、粤菜精致化的吃法,我在广州酒家天极店已有见识。但珠江新城此家在充分西式路径上,还是注意保留粤菜完整性,分量稍多,用小碗保持温度。

不过,我依然认为此种西式吃法,适合于佐配红酒沙龙性社交类晚宴,尽管分餐小份高档,但失去了粤菜享用的锅镬气,比如“啫啫”“煲仔”“焗”等;失去了整条鱼、白切鸡摆盘的观赏性,中餐色香味被西式精美小点所取代,终觉可惜。还有群体用餐的集体性:亲若家人,温馨气氛。退一步说,西式粤菜仅为粤菜食用方式支流而已,中餐毕竟是成熟礼仪,快餐西式化,“小道”矣。

老东山,粤菜流派之一客家菜酒楼。招牌有三:土猪肉汤,盐焗鸡,梅菜扣肉。著名的还有酿豆腐,豆腐包肉——传说客家南下,无面包饺,索性以此替代。“酿”已成客家特有方式,酿茄子、酿辣椒等,而吾尤喜酿油豆泡。上汤苦麻菜,清爽可口,最冲油腻。新菜“一夜情”都市时尚出品,询老板:粤语砂锅“埕”发音近普通话“情”,而鱼在砂锅中腌制一夜再油煎,引申“一夜情”,可谓抓眼球不惧浮浪。客家小吃中最日常大众的代表作是腌面,客家人多为早点,佐配及第汤或土猪肉汤。腌面为碱面,较广府面条粗犷,客家各地腌面做法不一,但大同小异,一般在盖头佐料上有所变化。

要问客家来何处,客家来自黄河边;要问客家居何处,逢山有客客居山——此言说明两点:客家自北方来,与中原渊源密切;客家迟到,好田好水当地人享用几代,所以只好进山拓荒,还得防土著侵袭。客家食品带有北方遗绪,且受山居影响。食物為保存,用盐腌制,耐存耐放。如今客家菜进了城,与广府菜潮汕菜相比,风格质朴豪放,咸度较高,花样也少,大多脱不了环保农家菜档次,难入精美高档,难进五星酒店。可见,客家菜接近日常环保,既是优势,亦为短板。如何既坚守传统本色,又适应现代都市人有所发展,实为迫切课题。近年对客家大盘菜的开掘,即是令羊城饮食界耳目一新之举。

城里美食彰显,郊区村落也有特色。羊城南边,黄埔村,一条河涌贯穿古村相连珠江,村里人吃饭的酒家有“小时候的味道”——冲老广这句话去寻正宗,果不其然。红腰豆猪尾煲乃亮点,腰豆鲜红清亮,先声夺人,豆香锁住猪尾胶原蛋白,成就粤菜经典名菜。猪尾软糯又弹牙,与腰豆相衬,口感味道与品相兼顾。此煲又称红腰豆焖猪尾,焖烧收汁恰到好处,猪尾醇厚荤香与腰豆天然清香水乳交融,寻常食材汇合非寻常香味。水鸭冬瓜盅不但造型宏伟,而且汤汁清甜鲜美,喝之极其舒坦。小水鸭佐配蜜枣薏米瘦肉淡菜姜片,清新冬瓜恍若一方舞台:众多食材似跳跃精灵。音乐声起,恍惚间岭南舞剧开场,孔夫子所言意境悄然而至——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吾刹那觉悟:音乐与食物之美原本可以沟通——食色天下,交融汇合亦可同道矣。美哉美哉!至于冬瓜大盅提前捞起汤料,有意佐配椒圈生抽小碟,请你喝汤亦食渣;汤渣不弃,既昭示食材新鲜,又不失乡村俭朴不奢古风。一盘上汤桑叶更蕴含岭南农耕传统,令人回想珠三角桑基鱼塘,叶大鱼肥,彰显自然淳朴的本土地域特色。

羊城北边,白云山,一间寻常酒楼,却有地道广府菜品。青榄石黄皮炖喉骨,原盅炖汤,主角是牛喉骨与龙骨瘦肉,但特色在青榄与石黄皮。石黄皮非水果黄皮也,乃骨碎补肾蕨属植物,其性微凉而味甘,具有清热利湿、宁肺止咳、消积的功效。只见汤中一枚青榄,一枚石黄皮;前者青色,后者暗红,果实较青榄略小,状似紫红葡萄。青橄榄与石黄皮果双双出场,清香弥漫,沁人心脾;与牛杂猪肉相比,反有喧宾夺主优势。芦茼炒土家腊肉,翠绿芦茼衬托冬季腊味异香。水东芥菜亮点在猪油渣入菜,别具家常风味。姜蛋酸菜炒饭,妙在一丁点细碎刀工嫩姜,与鸡蛋携手调剂蛋味荤香;再佐配上好酸菜碎末,焕发清新田园风味,让一盘寻常炒饭平添不寻常特色。

粤菜铁板生啫猪杂,妙在黝黑一块铁板,靠加热铁板高温将猪杂焗熟。将猪舌肝肚肠等切块腌制,加蒜葱姜芹加生抽老抽蠔油上铁板翻炒加盖焗熟,讲究烹调时间,猪杂鲜嫩,佐料正熟,恰到好处。此品上桌,滋滋有味,颇具人缘。藤椒水煮鱼片,类似水煮鱼、酸菜鱼,讲求鱼片滑嫩,鱼汤异昋。因配料组合而具不同风味,此品亮点藤椒。藤椒香味比花椒清香,麻味较花椒柔和清新,少刺激,无苦涩。不但去腥而且带来鱼汤异香,与黄豆芽交相辉映,携手登场,甚是可口,且品相喜人。

惠食佳,广州羊城著名酒家。惠食佳并非百年老店,出身亦非高贵。1992年诞生,由大排档发展至连锁店。其两顶帽子亮眼:上了《舌尖上的中国》;进了米其林一星。中午晚餐均食客盈门,等位者众。据说订房需提前数日,生意跑火。原创生啫大黄鳝一菜因为上了“舌尖”,名声遐迩。惠食佳招牌菜就是各种啫啫煲。“啫啫”为声响形容词,粤菜中专门以砂锅烧滚烫烹调各种荤素,上桌时香气伴着食材与高温砂锅零距离接触发出“啫啫”声响,锅盖一揭,锅镬气陡然升腾,香味乍开弥散全桌,食客为之一振,气氛相当热烈。东风店不如滨江店门面豪华,但行家说菜品并不逊色。店面不大,传统风格。包间案几供奉民间吉祥如意图,青花瓷瓶插着富贵绿竹。桌布、墙面俱为汉族传统装饰,红红火火,气氛喜庆。

我享用一桌菜,印象深刻有二:原盅猪肺白菜汤与啫啫蚝烙。一人一位炖盅汤,汤盅较其他酒楼略大,汤味更浓;除汤料量足外,两瓣菜胆色白若玉,入口菜香淳厚,口感特殊,胜人一筹。我迷惑,不似菜干,新鲜如何带上韧性炖而不烂?讨教内行方知此为粤菜家常做法,新鲜菜胆入炖盅汤并不会烂熟,所以既鲜美又质感,让我倍觉新鲜。再次由心底钦佩粤菜深入千家万户,煲汤炖盅老广州人“都知道”。我还在门外,努力登堂入室呢。蚝烙抢眼且异常鲜美,黄白相间,香气袭人。蚝烙在潮汕台湾都是招牌名小吃,惠食佳视其为老粤菜,看来出品菜式并不局限于广府菜范围。蚝仔若珍珠,玲珑且鲜嫩,用鸡蛋清融汇油煎,恰到好处地在铁锅底形成一层薄薄的锅巴,入口脆香,其海鲜蛋香携手并肩,已然抵达上品境界。今天出品的蚝烙不同其他的特色之一,是加了白贝,使一盘蚝烙品相更加立体生动。

我食粤菜还真有登堂入室感觉,慢慢品味,慢慢学习,不像大学搞课题,写论文结项。我不功利,也不急。比如,我喜欢食用南北杏菜干煲猪肺——一道粤菜名汤,其过程就让我学到许多。猪肺瘦肉佐以少许杏仁桂圆陈皮蜜枣与菜干,别小看一钵汤中之“少许”,恰如各路神仙聚会,各具风采,风光一片全在汤中,枣桂鲜甜,杏仁异香,实乃夏令祛湿排毒清凉上佳汤品。此汤与梅菜扣肉饭绝配,上好五花肉腌制后肉皮油煎,掺入广东梅菜上笼蒸熟,铺垫生菜托底。炎热夏日,既脂肪蛋白充分,又荤而不腻爽口满足。东山老店,多做街坊邻居生意,且老人居多,注重老味道老式样。近年虽铺面涨价,货币贬值,广府食品稍有缩水,比如南北杏汤汤料减少,杏减少陈皮消失,但老味道七八成还在。

学习欣赏粤菜美食,我常在美食写作中获得收益。我的美食写作已然成为习惯爱好,也是进入本土文化研究之有效路径。多在享用之后即刻成文发朋友圈。一是记忆犹新,二是与懒惰斗争——转身而去常被杂务缠身,小事易被轻轻放过。然,写得匆忙,又不懂粤语,常以外地人思维评判,不免有误。好在微信既是公开媒体,亦是讨教课堂。微友不吝赐教,让我写作过程延伸为学习过程:时常在感激中有班门弄斧之愧疚!比如同事强哥指教:干菜,粤语叫“菜干”笋干鱼干。不说干菜,大概是保留古汉语的“倒装”式?还有类似: 公鸡,叫作“鸡公”;梅菜扣肉的梅菜,属于客家腌制咸菜一类,不“干”的,所以不称“梅菜干”(梅干菜),就叫作“梅菜”。比如,聂博士指出菜胆入原盅炖汤可以保持口感韧性;再如,学生烁倪从汕头远眺,也参与讨论:菜干的“干”应该和“果脯”的“脯”相同作名词吧,潮汕话也说菜干、鱼干,这里的“干”作名词发音,读音和作形容词不同。有时美食讨论会向纵深发展,比如,四川人小冯发声:我猜梅菜扣肉与四川咸烧白起源应属同宗,不过演变至今就品相看,四川咸烧白更精致,前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四川烧白则不然,可登大雅之堂也。一孔之见,仅限于盛盘品相和口感,没有褒贬之意。有异议者,一笑而过足矣。

食用与了解南乳猪手亦是一次学习。南乳猪手乃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粤菜,岭南人称猪蹄为猪手,是否古语?直觉透着文雅与尊重,传达对于生物与食物之双重尊重;南乳又叫红腐乳、红方,是用红曲发酵制成的豆腐乳。用腐乳生抽爆烧煮熟猪蹄乃用心所在。荤而不腻,嚼劲回味,我甚好之。大可以店出品一份16元,再佐配一个原盅罗汉果瘦肉汤,半个干果异香微甜,几块瘦猪肉,佐配小块甘蔗,煲出汤汁浓厚。一砵蒸饭,一盅原汤,已然绝配。猪手猪手,手足有别。我在微信朋友圈,一时讨论者众,亦出分歧。比如上海阿勇认为:应该是这样,后面的叫猪脚。大概后来就统称为猪手了。四会阿红则认定煲汤描述有误:罗汉果炖瘦肉应该不会是这个颜色吧?感觉像猪脚羌醋。当然还是最懂广东的老徐表述稳妥:猪手,猪前蹄也。这种区分于讲究吃的粤人很有必要,因为猪后蹄没多大吃头。衷心感谢微信朋友圈,既有铁粉,亦有同好,更有义务指导的老师。凡事皆有反响,写者不亦乐乎?

依此心态,且行且学习。

戊戌新春,我居然有幸参加介绍羊城的新书编写,分配撰写美食一章,深感荣幸。我认真与饮食界大咖畅谈,虚心向资深食客行家讨教,除探讨美食制作外,大家话题每每談及粤菜“档次”。大排档与资深连锁,居家门脸小店与知名大酒楼,虽各得其所、各有位置,但菜品档次与食客消费层次,以及对粤菜品味之追求,仍分高下粗细。即便羊城内部,新城老区,消费也各有特点,层次档次不同。或说“点都德”中低档,茶点品相主要吸引外行外地人;或言广州酒家才是富贵正宗;或言荔湾区越秀区藏龙卧虎,名头可能不响,底蕴无不深厚……说法纷纭,莫衷一是。

不过,有一点却是共识:广州酒楼,店大不欺客,店小不寒碜。说到底,广州的好处在于天性包容,兼收并取。你说你的档次,我食我的喜好,谁说谁“识食”?并无绝对权威。人情世故,市井街坊,从来不会妨碍进高档酒楼者,偶尔亦去吃一份旧门店的鱼皮;至于街头随处可见濑粉肠粉云吞面,吃一碗也不觉掉了身份。哈,在羊城美食,既有档次亦非只看档次,追根究底,还是要味道好!老味道,新味道,都要味道好。别轻看了每一条大街小巷,遍地美食,隐约其间,潜伏其间。可能不显山不显水,却藏龙卧虎,天外有天,各有各的高招,各有各的利器。需要包容,需要襟怀,也需要热爱。而这一既高尚又质朴的羊城食客追求,什么广府潮州客家菜——名头再大都涵盖不了,更不是洋派米其林指南、中派黑珍珠指南能够左右。这,才是令我心仪钦佩的羊城食客态度呵。“食在广州”,遍地美食,原本就包罗万象,揽汇天下而得天下美誉矣。

责任编辑:杨 希

作者简介

江冰,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原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副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中华服饰文化》《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老码头》等。

猜你喜欢

羊城粤菜广州
走进广东,细赏粤味
《广东省粤菜发展促进条例(草案)》提交审议 在全国率先探索地方菜立法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羊城颂
羊城夜色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纪实作品《粤菜大师》 定档6·25深圳卫视播出
风起羊城